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_课时1_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移项法则进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数量关系的情况?”比如购物时找零,时间安排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移项解方程的奥秘。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解法。
-重点一:理解移项的概念,掌握移项的法则,即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重点二: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通过移项转化为求解未知数的等式。
-重点三:熟练运用移项解法求解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物品分配问题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移项的概念,掌握移项的法则;
2.学会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正确书写解题过程,遵循数学语言的规范;
4.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例题演示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表达的能力,提高数学交流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移项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运算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应用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 移项》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材通过移项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解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移项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解方程的步骤不够清晰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移项的原理,并指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移项的原理,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难点:对移项原理的理解,解方程步骤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解法。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讲解移项的原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以及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引入移项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式的一边,从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方程的知识,对于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移项的规则理解不深,导致在解方程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理解移项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的方法,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方法。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移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 移项 教案设计

六、作业布置
教科书91页习题3.2第3题
板书设计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
1,移项
2,用移项法解方程的步骤
3,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2)3x=-6解:两都除以3,得 =x=-2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和等式的性质2
二.同伴助学(做一做)
1、解方程:
设问1:说一说你的发现
师生得出结论: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
例1、解方程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学生解决完后,教师画出框图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移项的方法
解:
↓移项
三、应用新知
练习: 1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例2、解下列方程
小组讨论:用移项法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练习1学生代表逐一分析,请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例3学生独立完成,请出错的学生板书示范,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的错误,师生一起纠错
小组讨论:
移项法解方程的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①移项(等式性质一)
学生回答(2)相当于把第一个方程的5x这一项从方程的右边变成-5x移到方程的左边
设问2的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设问3的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并请学生代表板演,对比两种方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引导,得出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为了使未知数系数尽量为正可以灵活移项
附件5
课 题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
主备人
主备:
成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1学案

班级:姓名:〔组号〕导学案编号7sx上2021-8-5
课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1
课型
新授课
主 备甘长运审 核来自学习目的1.了解移项的概念;
2.会运用移项法那么解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导学过程
一、温习反应:
1.解以下方程
〔1〕 〔4〕
二、新知导入
思索:方程 的两边都含有 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呢,怎样才干使它向 的方式转化呢?
五、拓展提升
关于 的方程 的解为 ,求代数式 的值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害怕是幼儿言语开展的阻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响极低,自讲自听;有的抬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倾向差生。一是和幼儿树立谐和的言语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响亲切,举措亲昵,消弭幼儿畏惧心思,让他能自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育幼儿勇于当众说话的习气。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动过去教员讲先生听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在讨论和说话的方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味,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仔细地耐烦肠听,热情地协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决计。三是要提明白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时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小气,口齿清楚,声响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拟。临时坚持,不时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时提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融会贯串,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样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先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先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厚的词语、新颖的资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先生的脑海里注入有限的内容。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1学案

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移到右边,把右边的 变为 移到左边。把某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
,叫做移项
三、例题解析
解方程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1,得
四、巩固练习
(1) (2) (3)
(4) (5)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五、拓展提升
已知关于 的方程 的解为 ,求代数式 的值
天津市普育学校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号)导学案编号7sx上2014-8-5
课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甘长运
审核
学习
目标
1.理解移项的概念;
2.会应用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导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一、复习反馈:
1.解下列方程
(1) (4)
二、新知导入
思考:方程 的两边都含有 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呢,怎样才能使它向 的形式转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