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级中学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汇总.doc

高级中学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汇总.doc

高中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一、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流离失所。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之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二、艺术特点1.叙事性强:整首诗以叙事为主,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将悲剧故事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2.描写细腻: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更加生动。

4.语言优美: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诗歌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音乐感。

三、内容概述《琵琶行》以琵琶女的形象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宫廷到庙中的命运转变。

整首诗分为五个部分:琵琶女离开宫廷、琵琶女在庙中弹奏琵琶、琵琶女回忆过去、琵琶女悲伤流泪、琵琶女再次弹奏琵琶。

四、主要人物形象1.琵琶女:诗中的主人公,原是宫廷中的美女,后来因宫廷政变而流落至庙中,她悲伤的命运引起了作者的同情。

2.乐官:宫廷中的官员,对琵琶女的离去感到惋惜。

3.和尚:庙中的和尚,琵琶女的伴侣,他对琵琶女的离世感到悲痛。

五、主题思想1.表达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命运多舛、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同情之情,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困境。

2.揭示社会不公:诗中描绘了琵琶女从宫廷到庙中的流离经历,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3.表达对命运的无奈:诗中琵琶女命运多舛,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综上所述,《琵琶行》是一首以琵琶女的命运为主线,表达了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揭示的诗歌。

它以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琵琶行》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白居易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我们理解唐代社会和人性的变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字词注解〔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翻译: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天,我送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人。

听琵琶的音调,铿锵清脆的声音有京都长安的韵味。

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二位著名乐师学过弹琵琶,后来年岁增长,容貌衰老,就嫁给一个商人做妻子。

于是我叫手下人摆酒,请她畅快地弹奏几支曲子。

曲子弹完她面容忧愁,自叙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而今漂泊沦落,面容憔悴(黄瘦),在各地辗转迁徙。

我出京做官二年,自己觉得恬淡安然,感触于此人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有了被贬官外放的苦楚。

因此创作了这首七言长诗,作歌赠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正文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翻译:夜里我在浔阳江边送客,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我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举起酒杯想要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

醉得不痛快更悲伤将要分别,在这即将分别时,茫茫的江面上沉浸着一轮明月。

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不想启程。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主人忘归客不发”,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语文必修二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推荐】

语文必修二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推荐】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9)是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10)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n做状:在夜里)
2.遂命酒。(n作v,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adj词“重”“轻”的v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字】
一、通假字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实词】
二、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4.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其他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三、一词多义
(1)言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一、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介绍《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之一。

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出生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音乐和诗词。

白居易的文学作品以抒情诗为主,其中以《琵琶行》最为脍炙人口。

二、《琵琶行》的主要内容《琵琶行》是白居易以琵琶手为叙述对象的抒情诗。

诗中,琵琶手的姿态独特,琵琶的声音哀怨凄凉,伴随着琵琶手的歌唱,整个场景变得动人而深沉。

诗中,琵琶手把自己妻子的悲伤和哀思融入琵琶的音乐中,使琵琶变成了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

《琵琶行》的开篇即是诗人描绘琵琶手的形象,以凄凉的琵琶声作为引子,使读者的情感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深入。

通过对琵琶手的描写,白居易将琵琶手塑造成一个身世坎坷的人物,他在遭受种种不幸后,以琵琶为伴,用音乐表达他内心的痛苦。

三、《琵琶行》中的意象运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诗中的琵琶声、琵琶手、琵琶曲等均被赋予了深沉的意义。

琵琶声往往用来表达人物心情的变化与内心的思痛,琵琶手则是抒情的载体,他的苦闷与痛苦在琵琶声中得以宣泄。

四、《琵琶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琵琶手的形象描写以及琵琶声的描绘,白居易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个苦命的琵琶手,表现出人生的艰难和不易。

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运用得当,使整首诗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琵琶行》中琵琶的形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琵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人们情感表达的媒介。

在故事中,琵琶成为了琵琶手表达心声的工具,通过琵琶声,传达了琵琶手内心的思念与忧伤。

这一点,既展示了琵琶手的音乐才华,又展现了音乐的力量,让读者深切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人深刻的思考,不仅展示了白居易的诗歌才华,也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人性的感悟。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结构琵琶行是一篇七言古诗,共有九节,每节三句句式一定,共廿七句,层次分明,表达清晰。

整篇诗意境幽远,篇头写琵琶,篇尾写王昌龄,前后呼应,使全诗貫穿一条主线——班琵琶的悲苦命运。

二、艺术手法1.运用象征手法。

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描写是象征性的,琵琶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琵琶的形象去抒发作者在当今政治乱世的抑郁情绪。

2.采用比喻手法。

作者巧妙地把琵琶比作地位卑贱的女子,琵琶声声如讲述着自己坎坷悲苦的经历,以此寄寓他自己的悲愤之情。

3.使用对仗句式。

《琵琶行》运用对仗句式,音韵悦耳,韵味深长,给人一种悲壮悲壮的感觉三、主题思想《琵琶行》描写了末法之世下琵琶的凄苦辛酸生存状况,与作者自身的生活境遇有密切关系。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坎坷,以及对世情的感慨。

四、历史价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继承发扬了古代诗人在描绘琵琶时所运用的铿锵有力的韵律风格,使其融合了现实意义与审美情感,从而成为凝聚了古代诗人创作精神和情感审美的经典之作五、艺术价值《琵琶行》在表现琵琶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抒发追求真爱的感情因素,所以在文学价值上深受人们的喜欢。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结构、辉励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寓意。

它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六、影响《琵琶行》在古代就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比喻手法和对仗句式,再现了琵琶所串起的世间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的抒情思想,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这首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意义。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一、创作背景1.唐朝政权动荡:唐朝中晚期,政权逐渐衰落,内外交困,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等多位皇帝统治。

2.安禄山叛乱: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大臣,他在755年发动叛乱,攻占并控制洛阳,导致唐玄宗被迫迁都至蜀地。

3.百姓苦难:安禄山叛乱期间,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贫困。

二、诗歌结构和形式1.长诗:《琵琶行》是一首长诗,共七十余句。

2.诗的形式: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押韵格式平仄对称。

三、描写琵琶女子1.诗中的主要人物:一位蹲跪在街头,用琵琶表演为生的女子。

2.形象描写:女子的衣着破旧,面容憔悴,双手纤细有力。

3.表演技艺:女子悲壮地弹奏琵琶,歌唱着《凤求凰》的故事,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四、反映社会动乱1.战乱景象:诗中描绘了安禄山叛乱期间的战乱景象,城市烽火四起,百姓生活艰难。

2.百姓流离失所:叛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家破人亡。

3.政府腐败:唐玄宗治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的苦难加剧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

五、表达人生悲凉1.女子的遭遇:女子无依无靠,生活贫困,行尽千里不得归。

2.百姓的苦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人们憔悴不堪。

六、揭示音乐的感染力1.音乐的力量:女子用琵琶弹唱故事,歌声凄凉动人,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2.构建意境:琵琶的声音仿佛在街道上回荡,唤起了人们对战乱和苦难的记忆。

七、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琵琶女子的表演和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感慨。

2.比兴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加深读者的共鸣。

八、艺术价值和影响1.艺术价值:《琵琶行》以音乐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关切,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和心灵的力量。

2.影响力:《琵琶行》自唐代以来一直广为传诵,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揭示时代苦难和表达人生悲凉的经典之作。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
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纪大了)
3、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
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快速冲出)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以前,先前)
6、明年秋(古:第二年)
7、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
二、一词多义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
2、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
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正确
4、觉今是而昨非:正确(成语:似是而非)“命”
1、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命名
2、死生有命:命运
3、遂命酒:叫,吩咐
4、成语“自命不凡”:认为
三、词类活用
1、歌以赠之(歌:名作动,作歌)
2、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作状,在晚上)
3、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看轻)
四、特殊句式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句)
2、感斯人言(被动句)
3、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