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逐句翻译精品课件全解

合集下载

《师说》翻译PPT课件

《师说》翻译PPT课件
解 释 , 及 划 线 翻
测试答案
字词: 学者:古:求学的人 所以:用来……的 受:通“授”,教授 者……也,表判断 之:代词 道理 而:表假设 如果 其:代词 那些 从而:古 跟从并且 师:以之为师 意动用法 师:学习 所存:存在的地方
翻译:把握关键词 1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
第三段原文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 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三段译文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 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 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 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 研究 ,如此罢了。
感叹社会现状,社会风气: 呜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感叹一)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感叹二) 三组对比,不同态度,不同结局: ①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错误态度) ②其身耻师-------替子择师(错误认识)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错误行 为)
思路点拨
提示: 论证从师的必要性
(择师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分论点二)
惑矣!爱其子, 择 师 而 教 之 ; 于 其 身 也 , 则 耻 师 焉 ,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 为 圣 , 愚 人
今古 之之 众圣 人人 ,, 其其 下出 圣人 人也 也远 亦矣 远, 矣犹 ,且 而从 耻师 学而 于问 师焉 。;

《师说》逐句翻译

《师说》逐句翻译

《师说》逐句翻译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4.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6.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8.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10.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11.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1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13.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4.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15.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16.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1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逐句翻译精品课件全解

《师说》逐句翻译精品课件全解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译文: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 很难了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动词,超出。 远:多,形容词。 犹且:还,副词。 问:请教,动词。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 师请教学问道理
1
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 1 :介词,在。
闻:知道,懂得。
固:本来
乎 2 :作“于”用,比的意思。
从:追随,跟随,省略了宾语(之)。
师:意动,“以……为老师”。
译文: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的人
状语后置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相差。
耻:意动,“以……为耻”。
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 为羞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前一个“圣”,名词,圣明的人;
后一个“圣”,形容词,圣明。
益:更加
乃:副词,表转折。
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如:“世人所 其:副词表加强语气,真是。 不齿”等。“不耻”前边不能加“所”。 不齿”后边一般不接东西,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东西前加 欤: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于”,构成“不齿于……”。如:“不齿于人” 译文:巫医,乐师,各类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 不耻”后边可直接接东西,构成“不耻××”,如“不耻下问”。 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字词注释】(13)师道:从师的风尚。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还。

(16)众人:一般人。

(17)下:低于。

(18)于:向。

(19)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高中古文《师说》详细解析翻译

高中古文《师说》详细解析翻译

师说(韩愈)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师说》课件(逐字逐句翻译,共49张PPT)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师说》课件(逐字逐句翻译,共49张PPT)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3、唐宋八大散文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 安石、曾巩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38:1005:38:1005:388/30/2021 5:38:10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3005:38:1005:38Aug-2130-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38:1005:38:1005:38Monday, August 30, 2021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 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爱莲说》 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 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 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 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 的称呼。
课文分析
状语后置句。“于弟子贤”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课文小结(第三段)
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 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同时,作为一个“师者”,能主动放下 “师道尊严”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显示了作者过人的胆识。
对比二:“爱其子”的行为与自身对“从师” 的态度对比。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 作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诗文翻译】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师说》逐句翻译

《师说》逐句翻译

《师说》逐句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师说》逐句翻译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4.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6.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8.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10.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11.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1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13.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4.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15.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16.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