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典题 2】 (2017·贵阳检测)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 是同一地区相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读图, 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北向东南
(2)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_向__下___和向源头侵 陡峭,横剖面呈
蚀为主
“__V__”型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河流_凹__岸__侵蚀、
,向_河__谷__两__岸____ _凸__岸__堆积,河流更
的侵蚀作用加强 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河谷展宽,横剖面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
呈宽而浅的 蚀作用为主
“__U__”型
思考探究: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
解析:第(1)题,若河流与等高线相交,则等高线凸
向河流上游,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为自西北向东
南,故 D 项正确。
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知,图中 地形为山谷;根据图中地层的新老关系(中部老,两翼新) 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因此该地区属于背斜成谷。
答案:(1)D (2)B
(2017·河南郑州模拟)从水动力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 沉积作用来看,湖滨浅水地区主要有垂直于湖岸方向的波 浪和平行于湖岸方向的沿岸流两种动力的搬运与沉积作 用。波浪作用下往往形成与岸线平行且向陆地一侧与岸相 连的滩,而沿岸流作用下往往形成与岸有水体间隔的坝。 图示为呼伦湖滨湖水动力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 1~3 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 和坝的是(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①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2016·河南六校联考)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1~2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2.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解析:第1题,该岩石分层明显,属沉积岩。
第2题,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后被侵蚀,形成该景观。
答案:1.C 2.A(2017届重庆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3~4题。
3.右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B.大理岩C.页岩D.砾岩解析:第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第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3.C 4.B(2017届湖北名校联考)下图是对三峡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江沿线的观测点。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B.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C.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D.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6.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 )A.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B.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解析:第5题,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累计冲刷量减少,说明此时开始缓慢淤积,D项正确。
2019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课时作业14 河流地貌的发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宁夏调研)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完成第1~3题。
1.该剖面图的剖面线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2.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物颗粒甲<乙<丙B.该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C.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全年流量变化小D.EF附近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A.三角洲B.冲积平原C.“V”型河谷D.冲积扇7.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A.甲B.丙C.庚D.乙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a B.b C.c D.d9.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b1+b2)→aB.(e1+e2)→dC.e1D.e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听课手册-详答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1.(1)热能(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断裂带褶皱山脉甲海陆变迁丙地壳深处(3)高低不平2.(1)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亚欧消亡非洲生长交界火山、地震内部南极洲(3)消亡生长3.(1)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堆积(2)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3)三角洲流水堆积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地区(4)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4.(1)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2)①②(3)岩浆软流层沉积岩(4)岩浆岩浆岩变质岩冷却凝固作用风化堆积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大气生物【考点互动探究】1.(1)B(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2.D[解析]图示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火山,随板块移动海拔下降,顶部主要受海浪等外力作用形成平顶形态,最后整个山体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3.(1)C(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洪积扇的成因。
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堆积物堆积的一般规律。
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中原名校联考)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1~2题.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2.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解析:第1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项错。
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软着陆,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所以B项对,D 项错。
答案:1。
C 2.B(2017·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3~4题。
3.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4.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解析:第3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必修158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方式:溯源侵蚀:像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而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堆积较少,因此在河流上游下蚀严重,伴随着产生了溯源侵蚀。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但水量较大,在流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对河流两岸侵蚀作用较大。
一、河流侵蚀地貌: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
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一)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二)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三)河口三角洲: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三、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PPT

6.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 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扇三角洲示 意图,完成4~5题。
4.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B.分布在湿润区
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 D.经多次堆积形成
5.图中的辫状河流( )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深
C.容易改道
D.无结冰期
解析:第4题,图示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不一定分布在湿润 区;扇三角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沙,上层大 多为粉沙、泥土,经多次堆积形成。第5题,图中的辫状河流是河流在 冲积扇上多次改道形成;受山间河流水量影响大,流量不稳定,落差 较小,河道较浅,可能有结冰期。 答案:4.D 5.C
A.岩石性质
B.地质构造
C.通航里程
D.降水多少
河流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河床的 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及水流大 小、速度等因素影响。河流的 河床形态会影响通航里程,但 通航里程基本不会影响河床形 态。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2~3题。
2.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
[图文拓展]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 粗变细。
2.三角洲地貌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 状。
3.河流中下游地区的聚落分布
河流中游地区河道渐开阔,下游地区河谷更加开阔,受地形、航运影 响,聚落多沿河或沿海呈条带状,平原多呈团块状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据此回答3~4题。
3.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的是()
A.①河B.②河
C.③河D.④河
4.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①河B.②河
C.③河D.④河
解析: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④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④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
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
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河漫滩位于河流南岸,说明南岸堆积,北岸侵蚀;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第8题,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港。
答案:7.A8.D
(2016·乌鲁木齐二诊)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5~30米,最高42米。下图为北戴河至滦河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海岸沙丘的主要成因是()
A.河流堆积B.风力堆积
C.海浪堆积D.冰川堆积
10.关于滦河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堆积物以砾石为主
B.沟壑发育,河网密布
C.夏季面积增长最快
D.适合建设大型深水港
解析:第9题,海岸沙丘是海边大量沙土在风力作用下堆积形成的,B项正确;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A项错误;海浪堆积作用会形成较浅的沙滩,沙丘海拔相对较高,C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D项错误。第10题,滦河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三角洲面积增长最快,C项正确;河口地区水流速度慢,堆积物的颗粒小,以泥沙为主,A项错误;沟壑发育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地区流速慢,侵蚀作用弱,以沉积作用为主,B项错误;大量泥沙堆积,会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变浅,如果建港易造成港口淤积,D项错误。
答案:14.A15.C
二、非选择题
16.(2016·山西联考)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M以上河段B.MN之间
C.NT之间D.TS之间
解析:第11题,图中T处于河流凹岸,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最快,故搬运能力最强,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第12题,图中N位于河流凸岸,为堆积作用较明显的河岸。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表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第13题,图中TS段有支流汇入而水量较大,同时从干流河床地形剖面可看出,TS段地势落差最大,故TS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4题,图中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洞庭湖平原。第15题,城市空间发展,需要足够大的空间。由于受弯道环流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受侵蚀的地区,面积会越来越小,②④为凹岸,排除②④。①③为凸岸,凸岸堆积,有利于城市空间发展。
答案:9.B10.C
(2016·青岛一模)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巨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A.M B.N
C.T D.S
12.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13.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答案:11.C12.C13.D
河流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时常发生灾害。下图示意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A.洞庭湖平原B.塔里木盆地
C.横断山区D.云贵高原
15.在乙阶段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利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是()
答案:5.B6.C
(2017届陕西联考)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1∶10 000),完成7~8题。
7.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
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8.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7届福建联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型谷B.冲积扇
C.河漫滩D.三角洲
2.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H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位置,应是冲积扇。第2题,从X到Y等高线变得稀疏,海拔降低,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变宽。
答案:3.D4.D
(2016·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5题,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第6题,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