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学案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教案一

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把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要紧用途。
(2)明白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显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明白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欢乐和对化学学习的连续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固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差不多连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投影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学生摸索、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动身,幸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抄写、经历对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提问:你们明白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差不多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专门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从老师口中获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创新。
演示实验: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2.软塑料瓶会变扁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并摸索回答: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全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3)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5)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在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在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物质;(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念;(4)通过学习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知识结构重难点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可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进行突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获取知识。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设计对比方案,通过实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的现象与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的对比,得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质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突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这一难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总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总结
一、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一般比其它温室气体高出许多。
它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通常被称为二氧化碳。
它被认为是主要贡献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之一、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分子加成而成,不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也可通过燃烧燃料、消耗碳资源而产生。
(2)二氧化碳的作用
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当大气中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也会随之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影响气候变化,据计算,大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超过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温室效应也被放大了。
(3)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
要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降低能源的消耗,尽量使用低碳的能源,提升能效,减少燃烧煤等能源;其次要行使循环再利用的手段,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梳理新人教版知识梳理1.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
加大压强、降低温度能变成固体,俗称“________”。
干冰________时吸收大量的热。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________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_______,也不支持_______,也不支持_______。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说明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把上述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说明碳酸,容易分解,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碳酸存在。
③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的用途因为它不支持________,不能________,而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所以可用来________;能参与________,可用来作气体肥料;能与水、食盐等生成纯碱等物质,可作化工原料;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可作________,冷藏食物或人工降雨、制造云雾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人类消耗的急剧增加,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②________遭到破坏,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1)无色无味大可干冰汽化固体(2)①燃烧燃烧呼吸熄灭②H2CO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O+CO2====H2CO3有气泡产生,红色变浅不稳定③有白色沉淀产生 CO2(3)燃烧燃烧大灭火光合作用致冷剂植被温室效应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能够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略,详见课本。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总结★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①二氧化碳没有毒性;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者溶洞之前,要先做“灯火实验”。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请思考:将CO2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是:,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弱氧化性,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 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镁条在CO2 中也能燃烧,生成一种白色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单质,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这其中是还原剂。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③一般情况下,也不能支持燃烧。
★水基型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②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③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更多内容见课本。
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2CO2【燃烧的现象】①发出蓝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2CO2、CO2+C2CO、C+O2CO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笔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它在常温下为固体,常用于灭火器中。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常被用作一种惰性气体。
3. 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制冷、饮料工业等领域。
在制冷系统中,二氧化碳可以起到热交换媒介的作用;在饮料工业中,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的口感和气泡感。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危害1.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具有毒性的气体。
由于其无色无味特性,一氧化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2. 一氧化碳可以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的输送,从而导致中毒甚至逝去。
一氧化碳也被称为“无声杀手”。
3. 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不完全的燃料,如煤气、柴油、木炭等。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区别与通联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化学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而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危害,可以被充分利用;一氧化碳虽然在自然界中可以被发现,但是它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人类社会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危害,对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应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问题1. 在生产生活中,要加强对燃烧、通风等安全措施的管理,防止一氧化碳危害的发生。
2.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 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在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气体。
了解它们的性质、应用和危害,对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能变成固体,俗称“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物质(如活泼金属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H2CO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H2O+CO2↑,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碳酸存在。
(3)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所以,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的产生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破坏,大气中CO2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而导致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CO2,还有臭氧(O3)、甲烷(CH4)和氟氯代烷等。
(2)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导致土地沙漠化;③造成农业减产。
(3)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
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一氧化碳的燃烧(1)可燃性反应原理:2CO+O2点燃2CO2(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生物体因缺氧而死亡。
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造成的中毒。
联想发散在新鲜的鸡血里通入一氧化碳,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深红色,说明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配套K12】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整理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2co用途:①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发出蓝色火焰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2o3+3co2Fe+3co2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c+o2co22co+o22co22H2+o22H2oB还原性:H2+cuocu+H2o co+cuocu+co2c+2cuo2cu+co2↑c、H2、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除杂:①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②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③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cao+co2↑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常见气体的鉴别: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再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蓝色火焰,小烧杯上无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HX-09-09-023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编写人:毛章琴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1-3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4、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链接】
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呢?
【学法指导】
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构成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
到底有哪些差异呢?带着问题进入新可的学习吧。
【学习过程】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课本113-115页,你能填写下列空白吗?
1A.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常温下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易升华。
2A.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燃烧,也不燃烧,还不呼吸。
与水化合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化学方程式
为。
3A. 二氧化碳的用途主要表现在:、、化工原料、。
(思考)
4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即先将燃着的蜡烛缓缓放入菜窖中,若蜡烛不熄灭,则是安全的;反之,则不安全)原因是什么?
5C.“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先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知识点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115-117页,你能填写下列空白吗?
6A.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等。
(思考)
7C. 现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应如何鉴别?
知识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阅读课本117-119页,你能填写下列空白吗?
8A.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
9A. 化学性质:
(1)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10A. 用途: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如用CO 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考)
11B. 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12C.
⑴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
⑵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
【归纳小结】
所得
所惑
【当堂检测】
1B. ⑴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 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⑴化合反应:
⑵分解反应:
⑶氧化反应:
⑷还原反应:
3B.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的混合气体,下列有关水煤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烧
B、具有还原性
C、有毒
D、有特殊的气味
4B. 下列气体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是( )
A、CO2
B、N2
C、 CO
D、 O2
5B. CO和CO2相同的是()
A、物理性质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6B. 完成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条件。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