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赏析语言题组训练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妈妈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当客人来的时候,不管她有多尴尬,母亲都会设法找点东西来娱乐。
她的叔叔和表亲们经常花钱买酒和肉,这让她脸红了,但为他们温酒和面条礼貌地给了她一些快乐。
到目前为止,我好客的习惯还没有完全改变,因为我从小就习惯的事情不容易改变。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赏析语言题组训练

记叙文之语言赏析训练目标:规范文体答题语言训练时间:20分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2016安徽中考《河南中考》第144页)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
”女儿()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项训练之语言赏析(带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语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会走路的梦铁凝①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②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
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
没有了孩子的维系,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
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什么指望。
她想到了死。
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喧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社着这陌生的喧杂,衬着棕色来面上糨糊的嘎巴儿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③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
她突然不再想死和写诀别信。
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④地纫了针,并且替老人缝好邮包。
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
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老人,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成了邮包的缝制。
⑤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会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帮我纫上这针。
”她常常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
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题组训练

记叙文段(句)的作用训练目标:规范文体答题语言训练时间:20分钟训练日期:阅读下面四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卖豆浆的孩子(2016无锡)(2017试题研究点拨中考第174页)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奈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
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
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记叙文专题复习——赏析文章语言(配套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

中考记叙文专题复习——赏析文章语言(配套练习题)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春走老山界谭谈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
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
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
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
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
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
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
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
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
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
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
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
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
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
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
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
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
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
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训练目标:明白表现手法的作用,会做有关题型训练时间:25分钟训练日期:2017.3.29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兄弟《解题题典》第194页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
春旺让福生有事我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
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
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
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
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
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
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
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
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
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之语言赏析训练目标:规范文体答题语言训练时间:20分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2016安徽中考《河南中考》第144页)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
”女儿()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愣了一会儿,孩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参考答案: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二)一元钱的捐助李冬梅(《河南中考》第146页)面包车在狭窄的河堤上颠簸着,同行的年轻女同事很担心地问:“车子掉进河里怎么办?我可不会游泳啊!”她的话让车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路面太窄了,一辆车就占据了整个路面,纵使对面是一个行人,也很难避让。
更何况,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车子宛如一只小船,小心地穿梭在芦苇中间。
坐在前排的主任指着前方问我:“路边站着的小姑娘是你们班的吗?”透过车窗,我看见雅雅站在草丛中,她在避让我们的车辆。
我打开车门,让她上来。
为了这次家访,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道路生疏,走了不少冤枉路。
为了更快地找到雅雅家,我一路询问,还与她母亲保持电话联系,在她母亲的“遥控下”,我们总算没有迷失方向。
雅雅是个有心的孩子,她竟步行了一里多路,到河堤上迎接我们。
小姑娘见到我很高兴。
她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我一向很喜欢她。
但前段时间,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临近小学的一名学生身患绝症,对方发来倡议书,希望我们学校能够给予爱心捐助。
在班会上宣读倡议书后,担心没人响应,我又强调:钱数是次要的,哪怕是一元两元,关键是一份爱心。
下午,雅雅在办公室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足了勇气,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爱心捐款是不是觌定了要交多少钱啊?”我笑着回答:“怎么会呢,爱心捐助是没有限制的。
”“那——我捐一元钱可以吗?”她迟疑了一下,嗫嚅着问道。
她的话让我猝不及防,隔壁班最少的也捐了5元,她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关键时刻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我嘴上还是应允着:“钱不拘泥于多少,关键是捐一份爱心!”小女孩伸出右手,摊开紧攥的拳头,里面是一枚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
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蓝天,细微之处也可以见人之本性。
并非刻意为之,但自从那一元钱的捐助后,我对雅雅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汽车拐了好多个弯,终于在村头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偏僻的小村庄,不到此走一遭,我根本无法体会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
上周一,雅雅上学迟到,为了显示公正与公平,我罚她站在教室门口。
很显然,小姑娘今天很高兴,她兴奋得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她妈妈面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
她的母亲是一位淳朴的乡下妇女,一个劲儿邀请我们进屋喝杯水,为了赶时间,我谢绝了。
雅雅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我问雅雅:“你妹妹?”她抿着嘴笑着点点头。
一声刺耳的尖叫让空气凝固了片刻,坐在台阶上的三四岁的小男孩,用他的方式表达着愤怒,似乎在提醒大家:“别忽视了找。
”小男孩挣扎着站起来,蹒跚着走了两步,雅雅赶紧上前扶住他,很明显,小男孩是个脑瘫病人……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一家人的样子,还有雅雅捐献的一元钱。
两个学期快结束了,我对这个小女孩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仔细回想一下,我的确没有看见过雅雅在学校里买零食,这是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还有璐璐,另一个同样捐助了一元钱的小姑娘,那天家访时,从村民口中得知她家的生活也很不易,父母离异,父亲还摔断了腿。
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她们深深地鞠一个躬。
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3分)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蓝天,细微之处也可以见人之本性。
参考答案:我自以为小的细节能体现人内心的思想,看到她捐的一元钱,就认为她缺少爱心。
而这个认识恰恰表现了我的狭隘与无知。
(三)三角梅刘成章(中考必备 2016天津中考)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