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①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 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xx年中考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专题安排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情感
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揣摩细节,品味语言
标题和句段的作用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表现手法:伏笔 铺垫 对比衬托
获得有益启示
课前准备
1.完成《中考突破》P152—158的中考真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细水长流》《平衡》
练习
(一)《铁厨子》第2小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内容上,写出了铁厨子的形象和处境,以及养母对铁厨子的嫌弃,暗示养母不近人情的性格特点;(2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铁厨师病逝后,养母将其赶出家门的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与文章结尾铁厨子回到养母身边,昼夜侍奉,形成鲜明对比。(2分)
写法
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阐运用 ;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
为何以此为题?
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有时可不答)+作用
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 ?为什么?
表明观点,说出理由(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作用 )
(二)《龙虎斗》第4小题: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5分)
结构上的作用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6、戏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 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舞台中央的 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 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 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站起)为什么有初三?为什么 有中考?为什么有这么多门课等我去学习,去考试?为什么我 不能继续写小说?为什么?为什么?(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 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编辑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能出 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1
2
3
4
02专题突破 阅读专题一 Nhomakorabea学类作品阅读 六、戏剧
阅读下面的独幕剧,完成1-4题。 错?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 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 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 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郁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 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老师,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专心写作。 李老师:你说什么?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让他们明白,我是对的。 (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3分)[戏剧冲突] 答案:初三学生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1分)李老师认 为初三学生还沉浸在写作中是大错特错的;(1分)涵静认为自 己是对的,并打算证明自己是对的。(1分)
1
2
3
4
2.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2分)[独白] 答案:涵静对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冲突感到困惑,(1分)这也是 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1分)
语文:中考专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复习(一)

例子:《惟有少年心》 惟有少年心》
1.阅读原文第 阅读原文第4-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 阅读原文第 段 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敬畏红字 ) (1)勤做笔记 ) 从第六段中“提炼” (从第六段中“提炼”的) (2)当众朗读 ) (从第七段中“提取”的) 从第七段中“提取” (4)画简笔画 ) (从第九段中“组合”的) 从第九段中“组合”
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 (一)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 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 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 充满诗意的忧伤。关闭了语文, 充满诗意的忧伤。关闭了语文,或许我们失去的不仅 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 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还有对内心快乐和幸福的感知 与把握。在一个母语缺失的地方,思维停止, 与把握。在一个母语缺失的地方,思维停止,思想风 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 干,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空 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已故诗人海子咏叹: 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 已故诗人海子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这里有 最朴实的文字, 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兰 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欲滴的玫瑰; 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欲滴的玫瑰;这 里有深刻反省自己、 的文字, 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 的文字,一如铁骨铮 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 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 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 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播撒一地 的绿荫……” 的绿荫
第一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新人教版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点学考要点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了解作品中几种常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的考试目标为: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景中的意义和作用。
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
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知识整合1、小说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③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⑤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⑥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2散文㈠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

五、名著阅读一、考点说明(中考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优秀读物,重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能把握其内容和特色,从中获得教益。
二、名著考点复习提纲 :(一)《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
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如“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二)《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片断(13)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钱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1、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3、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2022年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题。
《宽容》序言房龙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 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波澜滚滚, 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 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 村民们饮毕牲口, 灌满木桶, 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 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 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
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 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 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 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 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日月流逝, 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 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外面是一片漆黑, 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 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 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
借着颤动的烛光, 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 摇着头。
他们明白, 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 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 守旧老人们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 但律法毕竟是律法。
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 犯了弥天大罪。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不过, 律法毕竟是律法, 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听我说吧, ”他恳求道, “听我说, 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 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 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 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早在创世的时候, 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4乡情亲情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 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 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 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 笑。
一二 三四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 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 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 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 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 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 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一二 三四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 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 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 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 河飘向山外。
一二 三四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 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 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 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 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一二 三四
点拨:“象征我决心走向山外世界”与原文意思不符,写“大 河水不多不深却执拗地爬向山外”只能说给“我”一种启迪与 感悟,并没有直接象征的意义。
一二 三四
2.
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
结构特点。(6分)
(1)梳理文章内容。(4分)[内容概括]
清亮、温柔、大胆
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一二 三四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专题十二 文学作品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精讲精练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二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答案(一)草的事1.①割草时最怵头和最惬意的事;②割完草后的事;③草的种类繁多;④草是最低矮的植物、最无用的东西;⑤草高贵的一面;⑥民间关于“仙草”的传说;⑦草原里的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信息筛选与概括的能力。
选文第②段写割草时最怵头和最惬意的事;第③段写割完草后的事;第④段写草的种类繁多;第⑤段主要写草是最低矮的植物、最无用的东西;第⑥段主要写草高贵的一面;第⑦段主要写民间关于“仙草”的传说;第⑧段主要写草原里的草。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草”比喻成“天上的星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多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草的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回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回答运用此修辞手法,写出了该事物的什么特点;第三步回答表现了作者何种感情。
示例: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作者把“风中的一盆盆三角梅”比喻为“飞舞的紫蝴蝶”,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三角梅盛开在迎风摇曳时的状态,表现了人们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3.在内容上,选文第⑨段总结全文;从结构上,与文章题目“草的事”相照应;在主题上,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散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1、从内容方面;2、从结构方面;3、从在主题方面。
而第⑨段总结全文;从结构上,与文章题目“为父母拍照”相照应;在主题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有机会为父母拍照的人羡慕之情。
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回答此题一定要紧扣题干中“结合选文内容”的要求来理解作者的情感,第⑨段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它们打不垮,毁不掉,挫不败,这是人类需要向草致敬的最宝贵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的相关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包括:内容的整体感知,小说要素的辨识,小说情节的归纳概括,塑造人物的手法品析,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与散文线索的理解,小说与散文主旨的理解,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小说的主旨、人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言之成理的理解,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包括:字词的准确运用,字词的含义,字词的情感色彩,字词的表达作用,句子的含义与表达作用,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描写方式的辨识,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抒情方式的品析,文章的构思技巧与表达技巧的品析,自由赏析,等等。
【知识疏理】
1.小说的文体知识。
2.散文的文体知识。
3.童话、寓言、传说、故事的文体知识。
4.小说的表现手法。
5.散文的表现手法。
6.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7.文学作品中的抒情。
8.文章结构、顺序、线索方面的知识。
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10.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11.段落品析。
12.文学作品的细节性知识如详写与略写、联想与想像、正面与侧面、对比和烘托、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先抑而后扬等等。
13.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题目角度丰富,题型丰富。
如概括题、简答题、品析题、联想题、解说题、赏析题、自由表达题等等都得到充分的运用。
自由表达题的设计角度多姿多态。
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及微型写作等等。
【解题导引】
例1.
绝手
印白先生4岁握笔,9岁出字。
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贴,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
14岁晋见巡游的皇帝,御前走笔,龙颜赞叹,当场赐银百两,旨令将其抄书立碑留存。
从此,印白先生名扬大江南北。
但名气大了,人也傲了。
每天舞笔练字,很少再给别人,就是显贵人家出资丰厚,也遭婉言拒绝。
物稀为贵,惜字如金。
印白先生的名气更响。
据说有人为求几字,竟愿割田百亩。
野村少佐求字时,印白先生鬓发已白。
野村是城防司令,中
国通。
抓来印白先生,假意训斥下级,扇了绑印白先生小队长的耳光。
然后抛手解绳,递烟递茶,恭请印白先生坐下。
歉意地说:“先生的,大大的对不起,请你的海涵。
”
印白先生抚摸着红紫的手臂,鼻孔连出几声“哼”。
“先生,”野村竖拇指夸奖:“大大的了不起。
字的,我特别的欣赏……”
印白先生斜眼野村,架起二郎腿,端茶呷了一口。
野村斟茶,满脸堆笑,话入正题:“我的,请先生赐字,不知先生的意向?”
“不写!”印白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野村十分尴尬。
印白先生起身便走,门岗架刺刀拦住他。
野村打个手势,岗哨收回刺刀。
野村陪印白先生出门,鞠躬道:“好走。
”
印白先生头也没回。
野村数次登门,软磨硬蹭求字。
印白先生始终不买账,对家人说:“此倭贼杀人如麻,即使杀了我,我也不给他写半个字。
”家人担心野村真下毒手。
印白先生淡然一笑,说:“倭贼要笼络人心,可能还不至于动我这种有名气的人吧。
”
野村再请印白先生,话不投机,露出杀相,用东洋刀砍下桌角,威胁说:“你的再不写这了,死了死了的!”
第二天,押印白先生去,见面几句话,就手刃一俘兵。
印白
先生颤栗。
野村抓住他的右臂,指着东洋刀上的血,狞笔说:“快快写,我的好说。
”
印白先生牙咯咯响,犟过头。
野村用刀支过他的头,狂叫:“写的不写!”
印白先生牙缝挤出两字:“不写!”
“咔嚓”,野村下了毒手。
印白先生被人扶回,在床上昏睡三天。
乡邻好友守候身旁,无不掉泪。
印白先生反而安慰他们:“别伤心,倭贼没断我双手,只要有手,我印白还是印白。
”四年后,野村进山扫荡,被八路军击毙。
日本兵在城里祭祀。
天亮,贴告示的地方,
八个斗字:“血刃倭贼,天下称快”,苍劲雄浑,洒脱耀眼。
内行者赞曰:“除印白先生,再无可比。
”
1.请概括第⑴⑵段的内容。
(各20字以内)
第⑴段:
第⑵段:
2.野村采取了、、的方式求字幅。
3.“野村手刃一俘兵。
印白先生颤栗”。
印白先生是因为而颤栗?
4.文中最后一段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写着
B.横着
C.张贴
D.耸立
5.印白先生最终为野村写字了吗?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字?
6.内行者赞曰:“除印白先生,再无人可比。
”请概括出其中的原因。
7.文章对印白先生的描写三言两语,却使人感到栩栩如生。
请举两例。
8.请你概括写出印白先生的形象。
这是一篇小说,读小说要注意故事情节,然后要了解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因此第1题应用一个主谓句来表达:“谁”(或“什么”)“干了什么”(或“怎么样”)。
第⑴段:印白先生自幼练字,14岁时就为皇帝赏识。
第⑵段:印白先生名声大噪,惜字如金。
第2题,野村假意礼贤下士,惺惺作态,然后是数次登门,软磨硬蹭,最后凶相毕露,开东洋刀相逼。
第3题,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印白先生有高风傲骨。
他不是害怕野村的威逼,而是因为鬼子的凶残使得他气愤得颤栗。
第4题,“写着”显着平淡,只是交代情况;“横着”虽有力度,但有杂乱之感;“张贴”一是显得平淡,二是与前面的“贴”语意重复;“耸立”不但可以看出这八个字的力度风骨,还能使人感悟到印白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
因此,答案是D。
第5题,在野村被八路军击毙后,印白先生为他写了八个大字:血刃倭贼,天下称快。
第6题,原因有两点:一是印白先生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内行者知道他的字的风格,二是印白先生的气节妇孺尽知,也只有他才敢于写出这样的内容。
第7题,文中对印白先生的描写凸现了他的鲜明形象。
如:印白先生抚摸红紫
的手臂,鼻孔连出几声“哼”。
印白先生斜眼野村,架起二郎腿,端茶呷了一口。
“不写!”印白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印白先生淡然一笑,说:“倭贼要笼络人心,可能还不至于动我这种有名气的人吧。
”印白先生牙咯咯响,犟过头。
印白先生从牙缝挤出两字:“不写!”,第8题,印白先生是一个不阿谀逢迎,宁死不屈,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书法家。
例2.
在小说阅读题答题方面,应主要掌握一些突破难点的方法,如:
1.联系全文的“大”环境,对人物性格进行正确的理解。
如果不联系全文主题,单就句子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可能会出不少的问题。
2.着眼于文中的情节,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
3.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境,来品味文中的语言。
4.调动学习积累,应对试题中出现的疑难。
在散文阅读题答题方面,应主要掌握一些品味细节的方法,如:
第一步,整体式阅读。
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理解,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材料。
第二步,细节式品味。
即对材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将阅读的全过程细节化,同时,又将每一细节化的阅读与“全文”这个整体联系起来进行品味。
有了这样的阅读,就为阅读答题打下了基础。
【常见失误】
文学作品常见的答题误区有:不能判定选文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不知道如何找到选文的线索,概括不出对人或物的描写、表现的角度,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事物的特点概括不全面,不能准确地对文句进行品析,阐释不清句子的含义,看不出选文在细节上的表现手法,阐释不了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难以讲清楚答题的理由,概括文章的主旨有困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