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语文中考重要资料文学作品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规范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0记叙文阅读精练练习(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0记叙文阅读精练练习(含答案)

专题十记叙文阅读(一)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2017兰州中考)(美)威廉·萨洛扬庞启帆编译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

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

“阿兰姆。

”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

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

我13岁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

“你没看错,”穆拉德说道,“是一匹马。

你没有在做梦。

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

但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

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

然而我们很诚实。

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

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

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

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

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

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

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

空气无比清新。

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

”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

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

”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

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

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含解析)

名著阅读1.【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姆·索亚历险记》“铁钳甲虫戏弄小狗”的故事中,汤姆觉得去教堂做礼拜若能碰到点新鲜事儿还是挺有趣的。

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注意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

D.大闹野猪林的是鲁智深,不是林冲。

2.【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

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

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答案】武松不爱钱财、不恋权贵、看破红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3.【2018年中考安徽卷】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他是(________)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哈尔滨市阅读《偶遇》,回答后面小题偶遇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

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

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

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

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

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

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

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

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

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

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

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

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

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

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

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

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

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

我蹲下去,看他捏。

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

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

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

想买。

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

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

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

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

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

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常州沃田里的野草[加拿大] 诺尔曼·白求恩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

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

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

”他煎熬着,饱尝困苦。

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

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

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

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

这就是中国。

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

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

老汉又埋头锄草。

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

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

后来,他想起来了。

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

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

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

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

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2018年度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其内容规范标准答案

2018年度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其内容规范标准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㈠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97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97页)

13.(2018·浙江杭州)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
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桑伯
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
么疼爱儿子。

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
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

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
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

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

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意思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含解析-精编.doc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含解析-精编.doc

名著阅读1.【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姆·索亚历险记》“铁钳甲虫戏弄小狗”的故事中,汤姆觉得去教堂做礼拜若能碰到点新鲜事儿还是挺有趣的。

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注意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

D.大闹野猪林的是鲁智深,不是林冲。

2.【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

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

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答案】武松不爱钱财、不恋权贵、看破红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3.【2018年中考安徽卷】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他是(________)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记叙)文阅读Ⅰ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1.以情为线索;2.以理为线索;3.以物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5.以行为为线索;6.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1.象征、2.托物言志、3.对比烘托、4.欲扬先抑、5.借物喻人、6.寓情于景、7.联想想象、8.设置悬念、9.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6)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8. 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Ⅱ散(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析一.用xxxx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或者为为什么用xxxx为题目,)例如济南市市中区2013年4月份一摸试题“用洁净之莲为题有什么好处?”答题的参考模式:1.一看题目本身在修辞、句式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有的题目可能采用了某一种修辞方法或采用了反问句等特殊句式。

)2.二看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密切关系,即题目(是否)为全文行文的线索?(如果不是文章的线索,可以考虑一语双关,点明文章的主旨)。

3.三看题目和全文叙事、抒情间的紧密联系:用xxxx为题目,生动性的描写了(刻画了)文章中的人物或事物的xxx的形象、状态(情态)。

4.四看题目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如果考试时所给的文章为抒情散文,可以这样作答:表现了作者对xx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5.如感觉以上回答不够充分可以加上以下语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A)处画线句例如: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下面一个句子。

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和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答题的参考模式:a一看句子本身在修辞、句式等方面有什么特色?(有的句子可能采用了某一种修辞方法或采用了反问句等特殊句式。

)b二把修辞方法带入需要赏析的句子,加以分析,从句子中包含的人物(事物)的刻画(描写)方面来作答(用xx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描写了)什么形象的怎样的优美的形象或怎样的状态)。

C三看主旨,表现了作者对xx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②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加点的词语。

例如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下面一句中加点的词语。

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

答题的参考模式:a一要解词。

b二要从词语对句子中包含的人物(事物)的刻画(描写)方面来作答,xx怎样怎样(如红莲穿破碧波,)刻画了(描写了)什么形象的怎样的优美的形象或怎样的状态)。

C三要看主旨,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③请比较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答题的参考模式(1)A.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果是反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表达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B改后的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

(2)A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加重语气,加强表达效果,强烈的表达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B改后的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

(3)A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如果是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表达效果,强烈的表达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