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作文的主题
作文如何升华主题

作文如何升华主题?一、由表及里,通过揭示本质升华主题。
例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说明: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
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二、由点到面,通过揭示普遍性升华主题。
例如: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说明: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遍性。
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能由点到面,由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揭示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第一次真好》从第一次做各种事的美好感觉上升到生命中诸多的第一次,这样由个体到整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文章的主题也就得到了升华。
三、由此及彼,通过触类旁通升华文章主题。
例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珍珠鸟》)说明:事物之间总是相类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把它提炼出来,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
冯骥才《珍珠鸟》一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养鸟的经过,作者对鸟不干涉,让它逐渐信任自己,小鸟开始敢于跟人接近,最后甚至放心大胆地在作者的肩头上睡着了。
小鸟信赖人,这种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作者从这件“鸟事”想到人事,从而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
这句提炼出来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鸟之间,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
这就升华了主题。
记叙文写作之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记叙文写作之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35期【写作目标】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深化文章主题。
【技法指津】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注意环境方面的描写,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通过环境描写直接深化主题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离不开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为了表现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时,祥子还必须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时,祥子还必须在雨中拼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
二、通过渲染环境气氛深化主题龙应台的《山间小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
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
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
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
”选段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书院周围的环境,渲染出书院的宁静清幽,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进一步的议论及抒情作铺垫;同时,也用此时环境的宁静反衬出书院千年历史中曾经的“不平静”,表现了人事变迁的主题思想。
【牛刀小试】令我感动的滋味□孙于心雨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没有“滋味”,何来“千里共婵娟”的思念。
2023中考作文:六大主题作文素材

2023中考作文:六大主题作文素材2023中考作文:六大主题作文素材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作文。
(1)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2)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假设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3)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4)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当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5)希腊神话中说,人的一生都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写作指导此题由5那么材料组成,透过材料可以发现,责任与担当是本次作文的中心词。
花有果的责任,云有雨的责任,太阳有光明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何在?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这是责任;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削一个苹果,承当一些家务,这是责任;走出家门,无意中损坏了公共财务,英勇地成认过失并积极地补救,这是责任。
将来,建立祖国,保卫家园,做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更是责任。
面对列强欺凌,____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就是责任!也是一种担当精神的表达!担当就是承当并负责任。
担当就是敢于承当责任,有魄力。
担当就是也指所承当的责任和可以承受的精神和毅力。
无论我们身在哪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责任!并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于承当责任,有魄力,这就是有担当!作文时,应该抓住如何才能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去运思,去行文。
比方,有责任有担当于人生的价值所在。
有责任有担当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意义的探究。
等等。
今天谈担当精神很有必要,无论是我们党要实现领袖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个人要成就自己的追求与目的都应该要有担当精神,个人在为人、工作上要有担当精神,党在国家、民族问题上要有担当精神,我国作为大国在世界事务上更要有担当精神……三、内涵分析^p何为“担当”?词典告诉我们“承受并负起责任”,意思是勇于承受并承当责任,担当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升华的忧患意识。
作文结尾如何升华主题

作文结尾如何升华主题平时作文,学生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主题肤浅。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主题深刻呢?除了对所写题材本身要进行反复提炼和深入挖掘外,在写作技巧上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其中简便易学而且效果颇佳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结尾升华主题。
作文结尾如何升华文章主题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从小到大。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把前面写的小范围的事物上升到一个较大的范围,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我们来欣赏一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轰动一时的《乡愁》吧。
诗的内容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前三节写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第四节则扩大到对祖国的思念,把个人“恩怨”与当时的家国风云结合起来写。
显然,从亲人、故乡到祖国是“由小到大”的过程,使诗歌的意境豁然开朗,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二、从物到人。
在文章的前部分,对某种事物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与刻画,而在结尾部分,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赞美上来,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杨朔的名篇《荔枝蜜》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此法。
作者先对蜜蜂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生动的叙写和高度的赞美,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对蜜蜂的赞美转移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身上来,巧妙地升华了主题。
三、由一及众。
文章的前部分把某一个人(或事物)作为具体的写作对象,突出这个人的品质、性格、习惯等(或事物的特性),而在结尾部分扩大到对具有这种品质、性格、习惯等的所有的人(或具有这种特性的事物)进行歌颂(或贬斥)。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前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母亲的本质特征: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勤劳俭朴的习惯。
在结尾部分,作者写到:“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作者由赞美母亲扩大到赞美具有母亲本质特征的劳动人民,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作文指导】如何升华主题

【作文指导】如何升华主题【技法指导】同学们,文章的主题是指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出的中心意思,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是文章的灵魂。
所以,主题健康向上、鲜明突出就成为写作的第一要求。
通过不断的训练,相信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如果能在此基础之上,升华文章主题,让思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那么表达效果会更好。
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升华作文主题的常用方法:一、由小及大,在突变中升华主题主题本没有大小之分,但相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言,国家、民族、社会等主题关注的读者面要大一些。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从相对较小的主题出发,在充分表达之后,笔锋突然一转,巧妙切入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主题,那无疑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爸爸的厂子仍然在偷偷地向河里排着污水。
怎么办?怎么办?我痛下决心,跑到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市长热线······第二天,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悄悄来到厂里,直奔污水处理设备。
工人们一下慌了神,因为污水处理设备根本就没有运转。
厂里因偷偷排污的事被逮了个正着,除了交罚款之外,还被责令停产整顿。
“赔了夫人又折兵”,随后的日子里,爸爸整日满脸愁云。
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举报他的人竟是他的亲儿子。
这次“意外”,让我们家损失不少,可是一想到家乡那条小河将重新变得清澈,我就觉得我的“大义灭亲”是对的。
是啊,我们家虽然失去了不少财富,可家乡的小河获得了新生,这笔损失绝对值得。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好的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谁也无权去破坏它,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
和破坏环境的人作斗争,不仅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更是在保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因为,如果听任污染肆虐,我们人类包括我都将无法生存。
初中满分作文深化中心的句子

初中满分作文深化中心的句子在初中阶段的作文里,那些能够深化中心的句子就像是璀璨星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整篇文章的前行方向,也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更深层次的触动。
还记得那次班级组织的户外活动,我们一起去爬山。
那山啊,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巨人,威严又神秘。
一开始,大家都兴奋极了,叽叽喳喳地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可没爬多久,不少同学就开始气喘吁吁,叫苦连天。
我也不例外,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前面的班长。
他虽然也满头大汗,但步伐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我心里暗暗想:“他能行,我为啥不行?”咬咬牙,我又继续往上爬。
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大家都累得瘫坐在地上。
这时候,班主任走过来,微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爬山就像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登上山顶,看到最美的风景。
”这句话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头的疲惫和犹豫。
我重新站起身来,拉着旁边的同学一起继续前进。
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汗水湿透了后背,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力量。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眼前的景色简直美得让人窒息。
连绵的群山在脚下延伸,白云仿佛触手可及,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此渺小。
那一刻,我明白了班主任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在写作文的时候,这样深化中心的句子不也正是如此吗?它可能不像华丽的辞藻那样引人注目,但却能像一把钥匙,打开读者心灵深处的那扇门,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
比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当我们描述了和朋友一起经历的种种快乐和困难之后,加上一句“友谊不是瞬间的烟火,而是长久的陪伴,它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这样的句子,一下子就让友谊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友谊的珍贵。
又或者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在讲述了自己为梦想努力奋斗的过程后,来一句“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用汗水施肥,它终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初中语文作文7大答题技巧,学会多考10分!(附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7大答题技巧,学会多考10分!(附写作指导)01技巧点拨1. 换标题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作文换标题是最基本的方法。
若考试作文题目与平时训练的某篇优秀习作题目相近或平时训练的习作与考试作文主题吻合,材料也适宜,这样就无须“大动干戈”,只需将作文题目更换一下,将文内的词句稍作改动,与新标题相呼应即可。
若考试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平时训练的优秀习作相差甚远,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进行了。
2. 扣题改头法:“头”,即作文的开头,这个方法要求紧扣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开头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
让开头符合新作文的要求,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扣题换尾法:“尾”,即作文的结尾,就是根据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用简洁的语言扣题。
这样的结尾,才能呼应开头,才能确保作文不跑题。
4. 描写内容增删法:写同一件事,因为扣题的关系,需要表现的主旨不一样,语句描写的详略就有所不同。
要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针对所要表达的文题的关键词,增加一些关键的描写内容,反之,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删减。
总之,一切要为表现作文的主题服务。
5.修改感悟法:叙事之后,一般要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结尾,从而深化作文的主题。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感悟。
因此,作文的结尾要针对作文的主题适当调整,甚至重新写作。
这样才能更贴近主题,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6. 调整写作顺序法:一个好的材料,叙写的方式多种多样。
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倒叙,“精彩”开场,则越能吸引阅卷老师;如果将事情变得一波三折,则更能增添写作的生动性;如果巧设伏笔,则越能彰显叙事的技巧。
当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式,采用平时优秀习作的原有结构或许更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7. 题记揭示主旨法: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考场作文深化主题常用的三种方法

以看 出编者的用意。课本 中需要背诵 的篇 目很多 , 但并
不是 每 一 篇 学生 都 能 理 解 。高 三 复 习 的时 侯 , 按 照 某 一
特 点将 这 些诗 歌 重 新 组合 , 既能进一步理解欣赏 , 又 能 与 高考 诗 歌 鉴 赏 知 识 点相 结合 , 效果会很好 , 毕 竟课 本 中所 选 的 诗 歌是 值 得 我 们 反复 品 味 的 。 以杜 甫 的 诗 为例 . 在欣赏的基础上 . 可 以 讲解 诗歌 的对 仗 、 押韵 、 平 仄 等 律 诗 知识 。
譬I I i 大 语 文 论 坛 ・ 评 价 与 测 试
姓. 一时 收 禽 , 上 下肃 然 , 称 为政 理 。
6 . 让 学 生 明 白 人物 传 记 的 写 作顺 序 . 概 括 官 员 一生 常用到的“ 官 职术 语 ”
( 三) 课 后思 考 : 张 衡 有 那 些可 贵 的品 格 ?请 结 合文
及其儿子 的善 良. 由爱大堰河 。 推广到对 “ 大 地 上 一 切 的大 堰 河 般 的 保 姆 和她 们 的儿 子 ” 的赞 美 : 黄 方 国 的 文 章也是由“ 向父 亲 乞 求 原 谅 和 深情 致 敬 ” . 推广到 向“ 天 下 所 有 像 父 亲 一样 的人 ” 表 达歉 意 和 敬 意 ; 《 道德底线》
主题有广度 , 有深度 , 有 力度 , 进而达到 意蕴深远 的 目
标 。深 化 主 题 , 就 是 使主 题 更 深刻 , 更 有社 会 穿透 力 。 更 能 反 映社 会 的 本 质 。为 此 。 考 场 写作 时 就要 考 虑 如 何 深
化主题 , 使全文有一 个强 有力的、 让 人回昧 的“ 豹尾 ” 。
黛 玉进 贾 府 》 《 祝福》 《 老人与海》 , 必 修5 选 的是 《 林 教 头 风 雪 山神 庙 》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边 城》 , 均 为 历 代 小 说 中 的 精品 。 必 须认 真 复 习 。如 我 们 可 以 以《 林 教 头 风 雪 山神 庙 》 《 祝福》 《 边城》 为例 重点 讲 解 环 境 描 写 的作 用 , 以《 老人与海》 《 装在套子 里的人》 为例 , 重 点 讲 心 理 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
倾听_一次,有人在路 上拾到一个破铜钱,钱上模糊可见 “开元”二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 号。这位姑娘见后,轻轻吟哦一首 小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 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 间不平事。此诗一出,赢得了一片 喝彩声。
这首诗好在了哪里?
深化主题,提升价值
于结尾处挖掘主题的方法: 一、从小到大。例如:余光中的《乡愁》 中,前三节写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第 四节时扩大到对祖国的思念,把个人“恩 怨”与当时的家国风云结合了起来,使诗 歌境界大开。 二、从物到人。 例如:阅读文段《惜春小 札》中,由北方的春天想到生命,想到人 生。《紫藤萝瀑布》中由紫藤萝花带给
父母远行后,我很久没回娘家。父母那 儿是我最好的心理调剂所,每次我都将家 庭的事儿,工作的事儿,婆家的事儿,邻 家的事儿毫无顾忌地一股脑儿地倒到那儿, 然后带着父亲的宽慰母亲的接纳轻轻松松 地回家。现在,我说给谁听呢?在空荡孤 独的日子中我的心渐渐沉寂下来,我开始 捡拾起洒落身后的父爱、母爱,细细品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 天山之行让我读懂了这句话的内涵和分量, 读懂了它背后的坚忍与决然。
三、由事及理。例如:《走一步再走
一步》先详细叙写“我”童年时一次 爬山过程中的脱险经历,结尾把父亲 教给他的这次脱险的经验进行了哲理 的升华:“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 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 的地方。”
二十年过去了,这一段关于青春的往事 却时常徘徊在脑海中。余秋雨在文中写道: 夜航船,是南方水乡长途苦旅的象征。我 想:每一个为文学而追求努力的人,不都 在心灵上搭上了一艘“夜航船”吗?耳边 似乎又想起罗大佑的词曲:流水它带走光 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 又初次等待的青春…… 不知当年“夜航船”上的朋友是否已驶 进了新的航道,而我却还在默默地做着一 个眺望海岸的水手。——《夜航船》
《橄榄树》,在我消沉、失落时, 没有催我奋进,也没有让我心血滂湃。 《橄榄树》,在我追寻、需要时, 它或伏在我孱弱的肩头,或握着我颤 抖的双手,陪我悄悄地流泪,听我轻 轻地诉说,如朋友。——很多时候, 我们发现内心需要的就是这种朋友。 ——《橄榄树》
铮铮颤栗,袅袅飘绕,你这万年的古筝,万 年的绝唱,弹出的是人世的沧桑与岁月的 流转,吟唱的是永恒不逝的恋歌!心受挫 伤时,听古筝弹起,如用无言的曲调送给 自己真诚的安慰,拂去心上的尘埃,让人 捧回沉重将堕的心;如有一个知心同自己 一起悲伤,一起流泪。振作后,便信了那 句“人最难忘记的不是与自己一起欢笑过 的,而是与自己一起流泪过的”,每每这 时,真想对古筝说一声“谢谢”。 人生的旅途上,知音难觅,但有一如同古筝 的知音相伴,人这一生足矣。《聆听古筝》
——《心向天山》
四、由一及众。如朱德的《回忆我
的母亲》的结尾部分写到:“母亲 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 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 历史……”
我就这样在生活中读到了一个戏剧性的故 事,故事的背景是在弥漫的炎热中,故事 的情节中爱是开端,牵挂是发展,而高潮 就是从日出到日落的一点一滴的付出,这 样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没有结局。 我在回忆中,不时有眼泪滚落下来,当 年我并不在意的琐屑在今天竟变得这么生 动,那些情感仿佛又散在周围让我伸手可 握。它让我深深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我 们的拼搏、成功,很多时候是踩在了父亲、 母亲的肩膀上。——《那个夏天,天很热》
“我”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而 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得出“花和人都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
现在,身已不再流浪,心也不再漂泊, 可这首伴我走过一段艰难心路的《橄 榄树》却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因为我 知道,一个人在坚强的背后也有脆弱 的时候,在坚硬的筋骨里也有一块柔 软的地方,那么,就为心情找一个角 落吧,让心情去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