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5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_13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送董卲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3.吾知其必有合也___4.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5.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6.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7.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8.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9.吾因子有所感矣10.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11.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二.解释下列句子。
董生自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回答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_10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词语。
1、环:2、尤:3、蔚然:4、深:5、回:6、翼然:7、临:8、作:9、名:10、辄:11、意:12、得:13、寓:14、霏:15、开:16、归:17、暝:18、晦:19、芳:20、发:21、秀:22、繁:23、时:24、穷:25、负:26、伛偻:27、提携:28、绝:29、渔:30、为:31、冽:32、山肴:33、蔌:34、杂然:35、陈:36、酣:37、丝:38、竹:39、弈:40、觥:41、筹:42、苍颜:43、颓然:44、已而:45、翳:46、去:47、乐其乐:48、谓:翻译下列句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7、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段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话是:。
2010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
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亡:(2)宜多应.者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上使外将兵翻译:(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答: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
(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10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2010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_14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朝的。
本文的体裁属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解欣然行念乐遂寝相与空明交错盖但闲人吾三.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阅读理解:1.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2.本文写月突出其,写境突出其,写影突出其写人突出其,写情突出其。
3.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4.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5.段末几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6.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记承天寺夜游答案一.>宋苏轼散文二.脱下高兴地步行考虑高兴于是睡共同形容水的空无澄澈纵横交错大概只是清闲的人我们三.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倒影啊。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就像我们两个这样。
四.理解阅读:1.第④句庭中月色2.明静形闲空3.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4.发挥想象,用两个比喻来描写月色。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5.闲人6.清闲旷达、乐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五)(完)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五)(完)一、(2010黑龙江牡丹江)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
(共9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树林阴翳.翳:(2)太守谓.谁谓: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2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2010衡阳)(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A.B.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C.D..有遂.与外人间隔2.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2分)3.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三、(2010新疆乌鲁木齐)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按册精编精品包)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按册精编)七上、下一、(2010浙江舟山)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答案:1、(1)观察(2)慢慢地(3)打(鞭打)A3、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意思符合即可)4、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二、(2010浙江温州)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01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A4版答案

古诗文鉴赏《次北固山下》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赤壁》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十五夜望月》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1、2、略3、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5来源:互联网日期:2010年04月01日访问次数: 23一、棘刺母猴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②。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客曰:“人主③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④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⑤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
”因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征:征求。
②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
乘,马车。
奉,同“俸”。
③人主:指国君。
④晏:天气晴朗。
⑤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 )(2)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 )(3)难以治棘刺之端( )(4)何以理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二、猩猩馋酒猩猩,兽之好①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②,陈③之饮器,小大具列焉④。
织草为履,勾连相属⑤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刘元卿《贤奕编·警喻》)【注释】①好(hào):喜欢。
②麓(lù):山脚下。
醴(lǐ)尊:装满甜酒的酒壶。
醴,甜酒。
尊,同“樽”,酒壶。
③陈:陈列,陈设。
④具:全部。
⑤属(zhǔ):连接。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已而谓其朋曰( )(2)相与取小器饮( )(3)骂而去之( )(4)遂大爵而忘其醉( )(5)醉则群睨嘻笑( )(6)取草履着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这则故事中,你读懂了怎样的道理?三、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春秋·内篇》)【注释】①致:送去。
②宰藏:蓄积财物。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景公使使者至( )( )(2)分食食之( )( )(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4)是臣代君君民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的品格。
四、狂生悖妄刘东堂言:狂生某者,性悖妄①,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②,或至相殴。
值河间岁试,同寓十数人,或相识,或不相识,夏夜散坐庭院纳凉。
狂生纵意高谈。
众畏其唇吻③,皆缄口不答;唯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隙。
理屈词穷,怒问:“子为谁?”暗中应曰:“仆④焦王相也(河间宿儒)。
”骇问:“子不久死耶?”笑应曰:“仆如不死,敢捋虎须耶?”狂生跳掷叫号,绕墙寻觅。
唯闻笑声吃吃,或在木杪⑤,或在檐端而已。
(纪昀《刘东堂言》)【注释】①悖妄:荒谬狂妄。
②衔:恨。
次:及。
③唇吻:尖刻的口舌。
④仆:我。
⑤杪(miǎo):树枝的末端。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诋訾今古( )(2)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 )(3)值河间岁试( )(4)连抵其隙( )( )2.“或”有多种义项:①或者②有时③有的人④忽而……下面句中“或”的解释是:(1)或至相殴( )(2)或在木杪(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五、闾丘先生说齐宣王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
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
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
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
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
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
”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
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
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
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唯闻大王来游。
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
”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①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
”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
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②其法度,如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
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
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
”齐王曰:“善。
愿请先生为相。
”(刘向《说苑·善说》)【注释】①廪:米仓;粮仓。
②平:公平。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 )(2)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愿大王出令( )(4)无烦扰百姓( )2.“父老幸而劳之”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 )。
A.无徭役B.闾丘先生C.赐父老田D.齐宣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闾丘先生面对齐宣王恩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国君的恩赏虽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但是作为人臣的却不能接受。
B.闾丘先生提出修明政治、公平法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君应关注的当务之急,反映了他高明的政治见解。
C.闾丘先生讲究进谏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齐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D.闾丘先生指出:如果选用贤明有修养的人为吏,公平执法,百姓就不会含冤而死,社会也能相对稳定,不发生战乱。
6 蛛语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③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
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⑤,天子衮龙⑥,百官绂绣⑦,孰非我为?汝乃枵腹⑧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江盈科《雪涛小说》)【注释】①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这里指蚕吐出的纵横交叉的丝。
②灿然:金光灿灿。
③固:牢牢。
④厥(jué):义同“其”。
⑤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
⑥衮(gǔn)龙:古代帝王穿的礼服。
⑦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
⑧枵(xiāo)腹:空腹。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 )(2)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3)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4)我固自杀( )(5)汝乃枵腹而营口( )(6)坐伺其间()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作者借蚕和蜘蛛的口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7 鸭子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③得他兔否?”(《艾子杂说》)【注释】①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②凫:野鸭子。
③搦(nuò):持握、捕捉。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原上兔起()(2)投于地()(3)凫忽蹒跚而人语曰()(4)我谓尔为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8 怀丙浮铁牛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②中,水暴涨绝梁,牵牛③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④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⑤。
(李贽《初潭集》)【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治平:北宋英宗年号(1064~1067)。
③牵牛:牵动铁牛。
④僧怀丙:和尚,名叫怀丙。
⑤紫衣:唐宋时期,三品以上大官官服规定为紫颜色,赐紫衣表示恩宠。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用铁牛八维之( )(2)一牛且数万斤( )(3)募能出之者(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答案】一、1.(1)铁匠 (2)刻刀;雕刻 (3)雕刻(4)雕刻 2.(1)(然后选一个)雨止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母猴子。
(2)让我到住处去取刻刀。
借机溜出宫门逃跑了。
二、1.(1)随后 (2)共同,一起 (3)离开(4)酒杯 (5)斜看 (6)穿,套 2.(1)咱们为什么不去尝它一小杯呢?当心不多喝(不上当)就是了。
(2)埋伏在周围的猎人扑向猩猩,喝醉的猩猩互相踩踏,被拘囚,没有一个能逃脱。
3.文中的猩猩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忍不住甜酒的诱惑,最终还是陷入了圈套。
故事嘲讽了那些因为经不起诱惑,贪图享乐而铸成大错的人。
三、1.(1)派;使臣 (2)食物;吃 (3)税款(4)君主;统治 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
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
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四、1.(1)诽谤,非议 (2)挑出,指出 (3)正赶上 (4)揭出;谬误。
2.(1)有时 (2)忽而3.(1)刘东堂说: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荒谬狂妄,对今人古人都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
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