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2020年5月4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中英美多国科研团队的研究__【甲】__(A.结果B.成果)。
该研究通过建模发现,中国使用的三大非药物干预措施不仅遏制了新冠.__①__(A.guān B.guàn)疫情在中国的发展,也为全球抗疫yíng__②__(A.羸B.赢)得了时间。
研究指出,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非药物干预“组合拳”,则中国的新冠病例或将增加67倍,感染者超过760万。
研究还发现:相比出行限制和降低人与人的接触,尽早发现和隔离病例可防止更多的人感染。
但是,__________ 。
总之,和“群体免疫”法的放任自流____【乙】____(A.截然不同B.千差万别),中国强有力、多管齐下的遏制避免了疫情进一步恶化,降低了新冠病毒蔓延的速度。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
(只填字母)(2分)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只填字母)(2分)【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A.只有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才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B.只要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就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C.如果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就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D.因为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所以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哈尼小姑娘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B.鲁迅先生还是拜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9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馨.(xīn)商酌.(zhuó)累赘.(zhuì)妥帖.(tiè)B.驿.路(yì)晶莹.(yínɡ)拖沓.(tà)恍.惚(huǎnɡ)C.契.约(qiè)监督.(dū)生疏.(shū)淤.泥(yū)D.譬.如(bì)亵.玩(xiè)案牍.(dú)喷.香(pè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卸却鸿儒陡峭诲人不倦B.丁卯修茸循环颠沛流离C.竹蔑契约恳切如释重负D.朦眬案牍甚蕃悲天悯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叶老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C.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4.修改病句。
(4分)(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被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左右,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纪念白求恩》一、重点字词冀(jì):(1)希望:~求(希望得到)。
~幸。
~望。
~希。
(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3)姓。
派遣(pài qiǎn):(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 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 duān):形容词、名词。
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 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 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
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 bó):(1)指轻视;看不起;(2)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3)轻视;厌弃。
(4)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 lù):(1)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2)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3)商品的销路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贬义)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贬义)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不仁,没有感觉。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A卷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A卷【测试范围: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1-3单元】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1.根据提示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3),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既写出了行船之快,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论语》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3小题。
九月,小明顺利进入了初中学校,开始了自己新的学习之旅。
然而他小学最要好的朋友小刚却跟父母回到了老家去上中学。
小明很舍不得这位好朋友,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徘徊(huí)在这静谧(mì)的夜色中,走在人迹罕至的小路上,周围一片沉寂。
昨日与你告别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想起过去我的咄(duō)咄逼人、我的暴恕无常,悔(huǐ)恨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感谢你的宽厚与包容,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也感谢你的陪伴,让我度过了美好的小学时光。
2.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徊(huí)B.谧(mì)C.咄(duō)D.悔(huǐ)3.文段中四个划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B.沉寂C.暴恕D.油然而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轻轻翻开语文书,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春日,花团锦簇,美不胜收①□夏日,绿树成荫,蝉鸣蛙叫②□入秋,银杏渐黄,下过雨的夜,格外静谧③□冬天,飞雪漫舞,犹如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
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
_____。
4.上面语段中①②③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依次是()A.①,②,③,B.①。
②;③。
C.①;②;③;D.①;②。
③;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体悟真情,感受生命。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
(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赘.(zhuì)商酌.(zhuó)扛.起(káng)不蔓.不枝(wàn)B.修葺.(róng)撵.走(niǎn)招揽.(lǎn)任.重道远(rèn)C.驿.路(yì)菌.子(jùn)鸿儒.(rú)如释.重负(shì)D.契.约(qì)淤.泥(yū)德馨.(xīng)悲天悯.人(mǐ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恳切幕色拖沓诲人不倦B.妥贴感概朦胧海阔天空C.陡峭譬如折损颠沛流离D.简陋案牍修润以身做则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
C.他不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且还身体力行,常常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身边的人送去温暖。
D.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4.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6.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碣.石(jié) 咏.志(y ǒng ) 子规啼.(dì) B .竦.峙(s ǒng )枯.藤(k ū) 断肠.人(cáng) C .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 .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 āo )2. 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3. 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 ”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4.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是,字, (朝代) 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著称。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天净沙”是名。
该曲的作者是,代著名戏曲作家、家。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简答题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简答题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题亲爱的同学们:考试中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一切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
一张语文试卷展示的是你的语文素养,所以还要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文笔优美,别忘..............了,做题前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
一、积累与运用。
(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àng)黄晕(yùn)分歧(qǐ)着落(zhuó)....B.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C.唱和(hè)憔悴(qiáo cuì)匿(nì笑确凿(záo ).....D.踉跄(liàng qiàng)一霎时(chà)收敛(liǎn)搓(cuō)捻.....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判逆花团锦簇恍然大悟人声鼎沸B.哄托洗耳恭听蛛丝马迹众目睽睽C.祷告鸦雀无声煞有解事截然不同D.俯视废寝忘食混为一谈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B.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体的标准之一。
C.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D.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5、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是()(2分)......A.2013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答题】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观沧海【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
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
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题】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答案】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分析】本题考查诗的赏析。
【解答】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答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标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抽噎(yé)耸立(sǒng)哄笑(hōng)拈轻怕重(niān) B.酷热(kù) 殉职(xùn) 暮色(mù) 战战兢兢(jīng) C.狭隘(ài) 蜿蜒(yán) 坍塌(dān) 刨根问底(páo) D.废墟(xū) 险躁(zào) 目眩(xiàn) 瞻前顾后(z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恍惚 干涸 蹓达 不毛之地 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 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 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医务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看护着他们,生怕让他们再次受伤。 B.看着老师嘶哑着嗓子为我们费力讲课的情景,大家都肃然起敬,无比感动。 C.看着熊宝宝一天天快乐长大,小朋友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 4.名著阅读。(2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五猖会》,所写内容是:父亲让“我”背书。 5.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每篇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实质,老师要求办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班长,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提示:从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诸葛亮三个人中选一个)(8分)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2分)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你打算分几个栏目?请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3分)
三个栏目。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3)在材料搜集中,从《随州报》中检索到白衣天使张晓莉事迹,你打算把它放在你设置的哪个栏目中,并说明理由。(3分)
张晓莉今日赴京捐骨髓 随州日报 6日讯 6日上午,90后女护士张晓莉坐上随州前往汉口的火车;晚上,她将在武汉坐动车前往北京,在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陪同下开始她的赴京捐髓行程。
张晓莉今年24岁,是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 年,还在长江大学上大学的她就加入了湖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2月14日,张晓莉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她的造血干细胞信息与一名40岁的加拿大女性初配成功。这位加拿大白人女性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亟待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3月初,高配再次成功。 21日,张晓莉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体检结果为合格,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由此进入倒计时,她也将成为我省首例跨人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代代相传。为了他人的健康,张晓莉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传承。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德行) (2)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 (3)年与时驰(迅速逝去) (4)非淡泊无以明志(坚定、明确) 10.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3分)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2.谈谈你从本文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来 学习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好高骛远。 纪念季羡林 11日,98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 国有一老,如有一宝。季羡林先生因为他的国学学养和真诚人格,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尊重,如今他驾鹤西去,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我们曾经有许多次机会向季老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也确实在许多场合向这位大师表达过敬意。但是当季羡林先生真的告别我们的时候,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甚至会怀疑我们曾经表达敬意的真诚,以及老人接受敬意时的心情;我们也会忐忑地想起老人面对晚辈做的错事和傻事,满脸宽容背后的无奈。此刻,我们所有能做的事情,就是追忆、怀念和学习。
我们追忆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在追忆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人们往往用自身的勤勉来作为成长的理由,但是有的时候,环境能够决定给予人们更多成为大师的机会。这种环境并不能简单地用贫穷或者富裕来概括。大师辈起的年代,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年代,也是一个尊重知识、宽容“异端”、追求平等的年代。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知识界在不断与历史争夺这种机遇。而令我们景仰的学术大师们,恰恰就产生于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中。
我们怀念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怀念一个“以学术为业”的群体。无论陈寅恪、傅斯年,还是钱钟书、季羡林,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以一种偶然出现,而走向一种必然。马克斯·韦伯说,在失去了神圣性和价值统一性的世界上,以学术为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独立的思考。当然,所有的独立思考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冷静的观察。今天的多元化社会,铸造着多元化的个人,终生以学术为业,并且能从其中找到乐趣和力量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学习一种独立、自尊、诚实和执著的品行。无论在“文革”年代、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功成名就的晚年,季羡林都在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反思;无论在佛学、梵文还是宗教的学术领域,季羡林都在将一个问题执著地研究到底。这是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行,也是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品行。尤其在当代中国,象牙塔中也不平静。商业主义和权力文化空前做大、浮躁悸动的情绪蔓延,季羡林先生用他自己的言行给我们提出了汗颜的问题。
追忆是为了记录,怀念是为了寻找,学习是为了再造。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简单,他们已经放弃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自觉,仅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中传道授业。但是知识分子又很重要,因为他们是创造文化、重建价值的一个群体,也能够引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制定对话和交流的规则。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是否能够永远成为这个社会的最高行为规范?
季羡林先生走了。大师难再,修齐治平恐成绝响;后生可畏,慎笃勤温似已惘然。 13.这篇文章中总括全文的是哪一句话?(3分) 此刻,我们所有能做的事情,就是追忆、怀念和学习。 14.作者纪念季羡林,不是单纯的为了纪念,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5分)
我们追忆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在追忆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我们怀念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怀念一个“以学术为业”的群体;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学习一种独立、自尊、诚实和执着的品行。
1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担心季羡林先生走后,后继无人;又无比希望第二个季羡林的出现。 16.你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季羡林先生?(5分) 结合自己学习来谈,譬如要做一个勤奋的人、有良心的人、诚实的人等。 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 小艾 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教学也很有一套,可就是脾气怪怪的。
这天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我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我们捡地上的枯树枝。 我和三名同学跑向后山顶,边跑边捡。在一棵大树旁,我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我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我拉上来。
同学喊来了老师。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老师,老师,我上不去!”我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呆着吧,我们走!”李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我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老师硬生生地走了,不管我的死活。我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地大哭起来,“老师!老师!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我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我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我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我跳了出来。
李老师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我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老师猛地抱起我原地转了两圈。我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老师开口,阳光下同学们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争着抢着告诉我。
李老师蹲在我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我身上的尘土,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脑袋,重重地点着头。同学们探着身子,咧开小嘴上下打量我。这时,老师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我们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