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第二课时 溶解度曲线 粗盐提纯教案 (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小专题复习课--溶解度曲线(共18张PPT)

初三化学小专题复习课--溶解度曲线(共18张PPT)
t1
这是一种什么图像,可以 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这是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
A
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A这种物质,随着温度的上升溶解 度明显上升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达到饱和 状态
3、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t (℃)
4、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 到较纯净的A
……
S(克/100水)
KNO3
图像中a表示的意义 23℃时,硝酸钾的 溶解度为36克/100水
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
b 的温度升高到t2℃,试判断MN两
物质的溶液是否t3℃, 是判断判断M、N两物质的溶液 是否饱和? M、N的溶质质量分
t3 t (℃) 数是否相等?
练习2 在家庭中自制汽水时需要在饮料中加入白糖、 果(汁1)、加小入苏柠打檬(酸Na的H目CO的3是)_、与__凉小_苏_开_打_水_反_,_应_还产__需生__加二_氧_入_化_柠_碳_檬_气_酸体__。; (2)饮用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 现 将 具 体 理由阐 述如下 : 一 、 教 育 理 念的统 一:
我 们 的 教 育 理念是 :培养孩 子多方 面的兴 趣,发 现孩子 的内在 潜能,鼓 励孩子 大胆尝 试 ,并 协 助 孩 子实;现 理想 。我们 认为在 这方面 与贵园 的教育 理念是 一致的 。 二 、 对 贵 园 的喜爱 :
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形成80 g溶液吗?_不__能_____(填“能”或“不能”)。
(3)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是_c_、__b_、__a___(填物质序号)。
第七章 溶 液
[解析] (2)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50 g水中
只能溶解10 g,形成60 g溶液。
[注意] 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温度的影响。压强增大, 气体的溶解度__增__大___;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_减__小____。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减__小__;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_增__大___溶解度 [情景展示]
第七章 溶 液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理解溶解度?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有 哪些呢?
第七章 溶 液
[方法点拨] 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明确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方法,从而正确判断变化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小结
第七章 溶 液
当堂检测
知识点1 固体、气体的溶解度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
图7-2-4
第七章 溶 液
A.乙物质属于可溶的物质 B.4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 ℃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 质量为90 g D.6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到20 ℃,析出固体较多的是乙
第七章 溶 液
[解析] B 2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接近20 g,明显大 于10 g,故乙物质属于易溶物质;60 ℃时,甲物质的溶解 度为60 g,5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甲物质,溶液质量为80 g;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时,甲 析出固体多。

《溶解度曲线》PPT课件

《溶解度曲线》PPT课件
义是什么?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 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完整版ppt
17
1.给水加热时我们可以看到水煮沸前会出现气泡, 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_减__小___.
2.打开健力宝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说明 气体的溶解度和_压__强___有关.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 而减小。
70
氯化铵
60
50
氯化钾
3、B点表示什么意思?
40
氯化钠
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
30
质的溶解度相等。
20
硼酸
10
完整版ppt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160
150
3、在_6_8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实验数据
100克、M克,N克,
结论
对于同一种物质,温度改变,其溶解度改变
完整版ppt
6
实验发现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1)溶质和溶剂(内因)
(2)温度
(外因)
完整版ppt
7
溶 200 解 度 190
/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g 180 170
.
1)列表法:
160 15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40 130
120


/
0
10 20 30 40
50 60

溶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目录
•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 溶解度曲线应用举例 • 实验操作与技巧指导 • 生活中溶解度现象解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溶解度定义及表示方法
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 溶剂里的溶解度。
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坐标轴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 坐标,选择合适的坐标轴范围
和刻度。
绘制数据点
将实验测得的各温度下的溶解 度数据在坐标轴上标出。
连接数据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 得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添加图例和标签
在图上添加图例、标题、坐标 轴标签等必要信息。
实验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例如,对于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来提高其溶解度;反之,则可以通过降温 来降低其溶解度。
02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无机盐类溶解度曲线
大部分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硫酸钠等。
少数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硫酸钡等。
合物分离的方法等。
拓展延伸:其他相关概念介绍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曲线
A.t2℃时,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D.在t2℃时,把50g甲放入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7.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时,提纯KNO3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
“降温结晶”)。
10. 如表是NaCl和KNO3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 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6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3
45.5 110 37.3

51.1 169 38.4
56.7 246 39.8
(2)20℃时,50g水中加入16g KCl充分搅拌后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8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KCl、KNO3与Na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

(4)KCl与NaCl溶解度相同的温度t的范围是

0 13.3 29.4 35.7
10 20.9 33.3 35.8
20 31.6 37.2 36.0
30 45.8 41.1 36.3
40 63.9 45.8 36.6
50 85.5 50.4 37.0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2)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3)20℃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4)50℃时,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是
3.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 B.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20℃时,100g甲溶液中含25g甲物质 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2.2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9.2.2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2. 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 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课堂练习
3.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将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不给出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极少数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反而 减小(如氢氧化钙)
思考:什么叫气体的溶解度?
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 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请解释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在压强以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
课题2 溶解度
第二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比赛:定量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思考1:你能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吗?
NaCl
KNO3
10℃
40℃
不能,温度不相同
思考2:你能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吗?
NaCl
KNO3
20℃ 50g
20℃ 100g
不能,溶剂的量不相同
思考4:你能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吗?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压强 随着压强的增大, 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气体的溶解度减 小
打开可乐盖时有气体冒出
打开瓶塞,压强减小, CO2溶解度减小,从水 中逸出
畅饮可乐后会打嗝
饮料进入体内,温度升 高,CO2溶解度减小, 从体内逸出
课堂练习
1. 在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大多浮在水面 上,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鱼就浮在水面上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曲线题型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以下是解题技巧的一些指导:
1. 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曲线描述了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通常以溶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单位:g)作为纵坐标,温度(单位:摄氏度)作为横坐标。

2.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根据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例如,曲线上升表示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曲线下降表示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

3. 判断饱和溶解度:曲线上的某一点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

可以通过读取曲线上的数值或者利用曲线的趋势来判断。

4. 估算非饱和溶解度:如果需要求解非饱和溶解度,可以根据曲线上临近的两个点进行估算。

通过线性插值法或者比例关系来计算出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5. 理解饱和溶液的饱和度: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达到了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此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析出达到了动态平衡。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6. 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结合溶解度曲线上的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计算或预测。

以上是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通过对这些技巧的理解和实践,可以提高对溶解度曲线题型的解题能力。

同时,
多做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注意积累解题经验,有助于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图和应用 34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图和应用 34张PPT
① 的“溶冬解天度捞随碱温”度的降原低因而是__减由__小于__N_a(填2C“O3增 大”“减小”或“不变”) 。 “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 的__饱_和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②“夏天晒盐”是利用___A_____(填序 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②溶质C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③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④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四、考点分析
(7)欲从乙溶液中结晶乙, 采用的方法 蒸发结晶 。
(8)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 物质时,提纯 甲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9)t3℃时,将甲、乙、丙三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关系为 乙>甲>丙 。
15
四、考点分析
(10)t1℃时,等质量的甲、 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
“减小”或“不变”).
(4)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
分数不变的情况下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方法是_升__温___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 溶液,同时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
__>____乙 (选填“>”“<”或“=”).
7.(2015锦州)如图为A、B、C三种物质
思考 我国某盐碱湖地区有一种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
Na2CO3
NaCl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复习课 溶解度曲线图及应用
盘锦弘毅中学 雷超
一、考情分析
2018年盘锦中 17题
4分
考化学卷
2017年盘锦中 17题
5分
考化学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溶解度
曲线粗盐提纯教案(新版)鲁教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认识溶解度曲线,能从溶解度曲线获取物质溶解性的有关信息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3.知道结晶的方法,知道如何对粗盐进行提纯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溶解度涵义、结晶的方式、提纯粗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学风,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学课本,根据学案完成教材预览,不太明白的地方做标记并尝试小组内解决。

通过展示完成学案的教材预览内容。

教材预览的第5小题可以向学生渗透化学变化的元素守恒观。

任务二:认识溶解度曲线。

1.完成课本39页的活动天地8—2。

2.学生展示:
查一查:查一查课本第37页溶解度曲线,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想一想: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大”或“小”),由此说明,为什么可用蒸发结晶从海水中“晒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试一试: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

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结晶法。

3.课件总结:
(1)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信息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也不同。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

可查到0--100 ℃时,各物质的溶解度。

(2)结晶的方式及适用物质的类型。

任务三:粗盐的提纯(先引导学生明确粗盐提纯的方法,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在实验课上再强调),总结如下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