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B)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B)含答案

专题1测评(B)(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答案:D解析: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A 项错误。

发生化学反应时能量的变化有多种形式,可以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B 项错误。

ΔH >0,反应吸热,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石墨的能量较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石墨更稳定,C 项错误。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D 项正确。

2.反应N 2(g)+O 2(g)2NO(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开1 mol N 2(g)中化学键需吸收946 kJ 能量,断开1 mol O 2(g)中化学键需吸收498 kJ 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1 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 kJ 能量B.NO(g)12N 2(g)+12O 2(g) ΔH =90 kJ·mol -1C.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 D.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时释放90 kJ 能量答案:A 解析:断开1 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98 kJ-180 kJ)×12=632 kJ,A 项正确。

依据图中信息,NO(g)12N 2(g)+12O 2(g) ΔH =-90 kJ·mol -1,B 项错误。

依据图中能量关系,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C 项错误。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ΔH1-ΔH2>0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3CH3OCH3(g)2CH3CH=CH2(g)+3H2O(g) ΔH=140.0 kJ·mol-1
D.3CO(g)+6H2(g)CH3CH=CH2(g)+3H2O(g) ΔH=-301.3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S(s)+O2(g) ══ SO2(g)
S(g)+O2(g) ══ SO2(g)
③H2(g)+
ΔH1
ΔH2
ΔH1
ΔH2
1
O (g) ══ H2O(l)
2 2
ΔH1
④CaCO3(s) ══ CaO(s)+CO2(g)
2H2(g)+O2(g) ══ 2H2O(l)
ΔH1
CaO(s)+H2O(l) ══ Ca(OH)2(s)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实验中选择普通温度计即可
C.用0.5 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
取的溶液体积都相等,则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相同
a、b的式子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用含
解析 (1)由题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生成1 mol NH3(g)时,放出的热
量为(300-254) kJ=46 kJ,故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

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也必须是设计认识概念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特点:一是从表象入手,二是与思维联系。

学生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在大脑中建立起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关系,是理解和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关键,更是化学学习中理性思维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一一观察现象一一科学推理一一建构、内化、升华概念,将微观世界的粒子之间的解离与结合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展现出来,既是化学研究中微粒观思想的体现,又是物质转化观思想的表达。

2课堂实录2.1实验感知概念【问题1】化学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追问】通常转化为哪种能量?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来见证一下。

【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向试管中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约3 ml (2滴管)2 mol ·L-1稀盐酸,用手感知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打开密封夹,将保鲜袋中的Ba(OH)2和NH4Cl固体用手混合均匀,感知保鲜袋外部温度变化。

(友情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要打开保鲜袋)【生1】镁和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很热,Ba(OH)2和NH4Cl反应,试管外壁很凉。

【小结】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设计意图:源于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学习的热情易被激发。

从真实感知中获得结论;学生基于比较分析中的“求异思想”树立,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不同分类奠定基础,也成为课时学习的“核心要素”。

)2.2宏观表征概念【问题2】生活中我们经历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也学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根据经验,哪些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哪些属于放热反应?【生2】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强碱和铵盐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蒸气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苏教版选修4-苏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苏教版选修4-苏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常用单位为kJ·mol-1。

微点拨:(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2.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

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下图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由图可知: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_kJ,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_kJ,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_264_kJ,那么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_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意的问题(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假设在25 ℃(即298 K)、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方法探究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是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是放热反应。

归纳总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2.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判断——用于计算。

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本专题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对标准燃烧热定义认识不清1.(2024江苏常州联盟校调研)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2H2O(g) ΔH=-890.3 kJ·mol-1B.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 ΔH= -571.6 kJ·mol-1C.HCl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热57.3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s) NaCl(aq)+H2O(l) ΔH= -57.3 kJ·mol-1D.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2.已知E1=134 kJ·mol-1、E2=368 kJ·mol-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Ⅰ图Ⅱ(1)图Ⅰ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1 mol CO2和1 mol 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 将。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P—P P—O O O P O键能/(kJ·mol-1)a b c x已知白磷的标准燃烧热为-d 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Ⅱ所示。

1个P4O10分子中P—O键的个数为,表中x=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研究化学反应时,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情况,以此来解释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最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

例如,当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从而产生火焰。

这是因为在这类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释放出的能量大于化学键的断裂吸收的能量,从而导致反应系统的内能减少,也就是释放出了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的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的例子非常丰富,包括许多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溶解反应和融化反应。

当固体溶解于溶液中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使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化,从而使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因此是一个吸热反应。

3.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热是指在恒压条件下,物质反应时所发生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反应所做的功与反应物之间的热量变化之和。

热量变化可以用ΔH来表示,其中H代表焓(能)。

化学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常压量热法和恒温恒压热容量法。

常压量热法通过将反应物加入绝热容器中,测量反应前后容器的温度变化,然后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恒温恒压热容量法则利用恒温恒压条件下,测量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探索反应机理以及设计实际应用中的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进而预测反应的趋势和方向。

此外,研究化学反应热还有助于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节约能源。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单元化学反应的焓变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单元化学反应的焓变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任务1.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培养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反应热焓变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或外界。

2.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组成的影响。

3.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4.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

5.焓、焓变(1)焓: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H表示。

(2)焓变:在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即为反应的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1。

微点拨:(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6.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相对大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2)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①吸收热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ΔH>0。

②放出热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ΔH<0。

用图示理解如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反应热的单位与热量相同(×)(2)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该反应的焓变(√)(3)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0(√)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2、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复习]化学键:相邻的离子、原子等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热能、光能、电能又可转化为化学能。

2、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需吸收能量)和形成(需放出能量)。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能量与热量的关系2、化学反应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吸热。

(也有其它变化,如光、电等)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写出煤、天然气燃烧的反应式,并指出反应放热、吸热情况①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燃烧C+O2=CO2CH4+2O2=CO2+2H2O②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高温煅烧分解CaCO3=CO2+CaO都放出热量需要吸收热量[练一练]有人说,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热能的变化,你认为正确吗?不对,热能仅仅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一种形式,还有可能以电能、光能放出或吸收(1)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

【交流与讨论】例举常见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如:2H2(g)+O2(g)=2H2O(g) △H=+483.6kJ·mol-12H2(g)+O2(g)=2H2O(l) △H=-571.6kJ·mol-1H 2(g)+1/2 O2(g)=2H2O(g) △H=-241.8kJ·mol-1H 2O(g)= H2(g) +1/2O2(g) △H=+241.8kJ·mol-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点(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一般是在101KP和25℃,可不注明。

(2)要注明ΔH的“+”和“-”。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因为不同的物质状态所贮存的能量不同,写法上应有区别。

(4)方程式前面的计量数可用整数,可用分数,因与化学方程式不同,它不表示分子个数。

同一化学反应,用整数和分数时,ΔH值不同,写法上也有区别。

【例题精讲】[考题1] 我们已经知道H2燃烧生成H2O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又可以分解成H2和O2。

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有如下内容:“水是较稳定的化合物,加热至1000℃以上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请同学们讨论:(1)水的生成和分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放出和消耗?(2)水的生成和分解过程中,放出与消耗的能量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考题2] 古诗(石灰吟)中这样描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中体现的化学思想是什么?[考题3] 已知反应:2H2+O2=2H2O+能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处的总能量值,并注明消耗还是放出。

有关键能:H—H:436kJ·mol-1O—O:496 kJ·mol-1 H—O:463 kJ·m ol-1,[考题4]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小结]: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2.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

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信息提示】2006年以来,中国三十个省市中有十九个拉闸限电——照明用蜡烛畅销;自上海、广州0号柴油告急开始,九十号汽油告急,全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油荒”——排队加油的车子有几里路长。

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也出现短缺——出现一些工厂停产。

【课后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进行4.下列反应既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放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5.、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 = CO2(g) ;△H=-393.51 kJ·mol-1C (金刚石) +O2 (g) = CO2(g) ;△H=-395.41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6.已知⑴ H2(g)+1/2 O2(g)====H2O(g) ;△H1=a kJ·mol-1⑵ 2 H2(g)+ O2(g)===2 H2O(g) ;△H2=b kJ·mol-1⑶ H2(g)+1/2 O2(g)====H2O(l) ;△H1=c k J·mol-1⑷ 2 H2(g)+ O2(g)===2 H2O(l) ;△H2=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b<0 B.b>d>0 C.2a=b<0 D.2c=d>07.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O(g) == H2(g)+1/2 O2(g);△H1=+242 kJ·mol-1B. 2 H2(g)+ O2(g)===2 H2O(l);△H2=- 484 kJ·mol-1C. H2(g)+1/2 O2(g)====H2O(g) ;△H1=+242 kJ·mol-1D. 2 H2(g)+ O2(g)===2 H2O(g);△H2=+484 kJ·mol-18.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 O2;△H=-Q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 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作用9.已知: H+(aq)+OH-(aq)===H2O(l);△H=-57.3 kJ·mol-1。

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 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 ( )A. △H1==△H2>△H3B. △H3>△H2>△H1C. △H3>△H1>△H2D. △H2>△H1>△H310..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C(石墨S)+O2(g)=CO2(g)C(金刚石S)+O2(g)=CO2(g)质量分别为12g的石墨、金刚石在某一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各自放出的热量为393.8kJ、395.2kJ,问:对于单质来说,稳定的单质是石墨还是金刚石?简述理由。

1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下列物质的键能分别为:H—H:436 kJ/mol,Cl—Cl:243 kJ/mol,H—Cl:431 kJ/mol试计算H2(g)+Cl2(g)==2HCl(g) 的反应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