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贷后管理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近几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迅猛发展,信贷规模加速膨胀,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迅速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贷款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贷后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一大软肋。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商业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人员对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

分析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贷后管理认识不足。

贷款发放后,一是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风险时,只能被动接受;二是信贷人员多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

(二)贷后检查履职不足。

一是贷后检查易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工作要求高,工作起来比较琐碎,这就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用在这一项工作上,使贷后管理的要求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易停留在表面。

二是对贷款客户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等重要情况监督不力,缺乏必要手段。

三是对贷户的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监管不够。

目前,基层信贷人员过于注重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把握,不利于贷款的风险控制。

(三)贷后监管与预警不足。

从大环境来看,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管理层面来看,对客户的风险揭示、处置不到位。

(四)贷后管理能力不足。

信贷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成效,但目前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普遍存在着客户经理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能力风险的隐患。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毕业论文)赵厚彬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毕业论文)赵厚彬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摘要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正是国家应对农村金融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

本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过程中困难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际,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进而阐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对策,呼吁要重新认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现状,农村,金融市场AbstractChina's rural financial market, the current new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development, how to do financial work in rural areas to meet the financial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 the government urgently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was established, it is the countries to respond to rural finance is a big mov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of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actually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then expounded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development Strategy, calle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to re-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role.Keywords: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operating status,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第1章前言4第2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现状42.1庞大的农村金融市场42.2资产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网点遍布城乡42.3对农村客户的信息优势且门槛较低 52.4竞争机制缺乏,“大锅饭”依然存在 52.5 基层(一线)员工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缺乏积极性……………第3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困难的原因分析63.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匮乏,产品开发不到位63.2外部监管难度较大,内部控制不力 63.3资产流动性管理经验不足73.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金融专业人才匮乏....................3.5网点布局及网点建设滞后…………………………..第4章、解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问题的对策84.1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84.2按照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开拓94.3健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自筹机制,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104.4加快立法,明确政策性银行的定位104.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队伍104.6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员工活力。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是其重要的业务之一,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是银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在贷款发放后,银行需要进行贷后管理,以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和合规运营。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进行贷款发放时,银行和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从而导致贷后管理时出现风险。

二是监管政策不完善。

当前监管政策对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和完备,使得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是内部管理不规范。

有些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如业务流程不清晰、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控制不到位。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需要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加强监管,完善政策,强化内部管理,推动贷后管理工作的落地和规范。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强客户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应鼓励客户主动向银行披露真实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客户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二是完善监管政策。

监管部门应当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商业银行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贷后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贷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模型和系统,提升贷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的资金损失。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也日益显现。

贷后管理是指在发放贷款后,银行在贷款期间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贷款用途、担保物的价值及资质等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工作。

贷后管理的质量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

本文就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引发更多深入讨论。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足、保障手段不完善、员工素质不高等。

信息不对称是指贷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导致银行对客户的真实状况不清楚,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

风险识别不足是指银行在贷款发放时没有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导致贷款风险大大增加。

保障手段不完善是指在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时,银行无法及时追偿,导致贷款损失。

员工素质不高则会影响银行对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贷后监管、加强员工培训等。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是银行贷后管理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控,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

加强内部管理是指银行要建立起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每一笔贷款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规范贷后监管是指银行要建立起严格的风险控制和监测机制,确保贷款的安全和稳健。

加强员工培训则是指银行要对贷后管理相关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后管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包括:加强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监控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加强风险评估是指银行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物的价值等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指银行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机制,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是指银行要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实时了解贷款风险的动向。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银行要建立起敏感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集中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比较高。

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

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去防范和化解。

强化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当前贷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贷款从发放到还本付息是一个风险环生的过程,随着资金使用权的让渡,风险也伴随而至,贷后管理本应成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重点。

但当前银行普遍存在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贷轻管”形成风险。

一些借款人贷前贷后“两张脸”。

贷前,银行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贷后,有意回避银行,有的甚至借款拿到之后就想方设法逃废银行贷款。

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考核机制不合理,一些基层行仍然存在重视贷款营销,重视贷前审查,忽视贷后管理的现象。

前后台管理脱节,导致管理弱化甚至失效。

贷款投放出去后,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坐等借款人上门还本付息。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约束力不强,本来可以发现的贷款风险隐患,却由于“轻管”,使其形成实际上的风险。

2.“借新还旧”掩盖风险。

借款人为了掩盖经营问题,在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在贷款到期前就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下,要求银行办理贷款“借新还旧”手续,变不良贷款为“正常”贷款。

银行为了掩盖贷款质量问题,明知借款人资金运营渐趋困难,效益明显下降或担保人经营不断恶化,但碍于情面常有意或无意地盲从于企业经营将会好转的保证而予以转贷,通过展期和转贷等“借新还旧”方式,将不良资产包装成新的贷款。

表面上降低了不良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待下定决心依法收贷时,借款人净资产已所剩无几,失误的转贷决策实际上导致了贷款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存量中的不良贷款有相当部分是由“借新还旧”存积的。

3.“新官不理旧帐”恶化风险。

借款单位高管人员变动,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机制,新官不理旧事,前届说的话后届不算数,前任的贷款后任不愿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的SWOT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的SWOT分析

目录一、小额贷款业务简介(一)概况 (1)(二)现状 (2)(三) 困难 (2)二、邮政储蓄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的SWOT分析(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内部优势分析1、网点优势 (3)2、资金优势 (3)3、与邮政企业的协同优势 (3)4、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较高支付结算相对便利 (3)(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内部劣势分析1、体制劣势 (3)2、人员劣势 (3)3.产品劣势 (3)(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机会分析1、政策机会 (4)2、市场机会 (4)(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威胁分析1、信用环境 (4)2、市场竞争 (4)三、结论及政策建议(一)转变经营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4)(二)加强业务创新,扩展业务品种 (4)(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3)(四)大力小额信贷,积极推进商务贷款 (4)(五)正确处理信贷风险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5)(六)对小额贷款机构实行利率自由化 (5)(七)打造阳光服务品牌 (5)(八)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形象 (5)四、结束语 (5)五、致谢 (5)六、参考文献 (6)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增强其在竞争中的地位。

然而,与其它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状况相比,邮政储蓄银行市场营销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为此,邮政储蓄银行需借鉴其它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问题及写作思路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产生的问题及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因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及相关的建议。

摘要: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挂牌,在社区银行定位的同时被委以服务于农村的重任。

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不仅符合国际邮政储金融制度变革潮流,而且对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的贷后管理尤为重要。

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都将随国家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及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偿债能力也将随之变化。

为此,需要强化贷后管理,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对借款人的影响及对贷款安全的影响,及时采取防范和补救措施。

在许多信贷资产损失案例中,如贷后管理到位,是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笔者从以下方面浅析贷后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贷后管理内设机构建立合理的贷后管理内设机构是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根本保证。

在部门工作职责、人员配置以及工作流程上以保证贷后管理质量为目的加以规范。

旨在加强信贷管理的独立性要求,以及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分离管理的要求,强化制度保障贷后管理质量。

二、加强贷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人力资源保障贷后管理质量。

一是按贷后管理业务量及工作质量要求,配足贷后管理人员;二是面向社会招聘有贷后管理经验人员充实贷后管理队伍;三是从本行内部考察挑选业务素质高、更适宜贷后管理岗位的人员。

对不适宜贷后管理岗位,而更适宜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整,推荐到其他业务岗位。

三、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管理水平保障贷后管理质量。

一是举办贷后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培训贷后管理制度、监管要求及贷后监测、分析技能、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技巧,认识职责、明确责任;二是举办全行信贷人员新制度、新流程培训,增强全行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推行全员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多形式加强教育和推动,以会议、专家授课、网络媒体等方式强化贷后管理风险意识,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四、加大信贷业务检查力度,从检查方式上保障贷后管理质量。

一是贷后管理人员将参与有贷户的实地走访,一方面直接察看企业的生产经营、存货、上下游客户情况;另一方面从政府、工商、税务、供电、土管、房管等相关部门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信用状况;二是加强信贷业务的全程管理。

在必要时,贷后管理人员适度参与贷前实地调查,更好地了解企业,但不参与贷款发放意见。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CATALOGUE
贷后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制度层面原因
制度不完善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导致贷后管理 流程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指导,难以保证贷后管 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监管不到位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不够严格和频繁 ,使得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 正,形成监管空白。
04
CATALOGUE
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建议
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完善的贷后监管制度
01
制定详细的贷后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
贷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管力度
0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确保贷后管理
制度的严格执行。
建立贷后管理评价机制
03
定期对贷后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
1 2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贷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置等环节的 管理办法,确保风险可控。
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 解。
3
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
对贷款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为风险 管理提供依据。
提升人员素质
01
加强贷后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确保贷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
行。
02
严格贷后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
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担任贷后管理工作,提高贷后管理队伍
的整体素质。
03
建立贷后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发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河北邮政储蓄银行贷后管理现状
(一)河北省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现状
截至2015年9月底,全行资产类业务结余共计846.47亿元[资产类业务包括:一般公司类贷款(含专项融资)、供应链金融、福费廷、个人零售贷款、小企业、票据(含直贴和转帖,不含票据逆回购业务)。

],环比增加22.2亿元,较年初净增239.21亿元。

其中,一般公司类贷款业务结余83.69亿元,环比减少13.14亿元,较年初净增40.01亿元;供应链金融业务结余2.95亿元,环比减少2.66亿元,较年初减少2.19亿
元;福费廷业务结余28.84亿元,环比减少21.7亿元,较年初净增0.04亿元;小企业贷款结余135.64亿元,环比减少5.19亿元,较年初净增4.02亿元;个人零售贷款结余509.84亿元,环比增加36.4亿元,较年初净增123.19亿元;票据资产共85.5亿元,环比增加26.5亿元,较年初净增74.15亿元。

(二)不良资产情况
截至9月末,全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57亿元,环比增加2.72亿元,较年初增加6.36亿元,年度增幅高达288.45%,超全国平均增幅221.16%;不良贷款率为1.01%,环比上升0.29%,较年初上升0.67%,超全国平均水平0.09个百分点。

三季度,我行新生成不良贷款[为加回核销的新增不良贷款]2.95亿元,不良贷款生成率0.09%,不良贷款增速达46.48%,环比上升4.07%,增速较二季度有小幅上升。

三季度新增逾期贷款4.27亿元,逾期增速46.75%,新增逾期已较大程度向不良转化。

9月底,逾期不良剪刀差高达4.22亿元,环比增加1.35亿元,不良贷款加速上升趋势明显。

(三)河北省分行小企业法人逾期贷款成因分析
1.一类成因:涉及对外担保及担保公司贷款
为主要的不良成因,占法人贷款不良金额的48.78%。

借款企业涉及对外保证,被担保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或涉及诉讼,我行借款企业被强制执行保证责任,导致企业被查封账户被冻结。

此外,受河北融投事件影响,我行小企业担保公司贷款客户被其他金融机构集中抽贷导致流动资金断裂发生逾期,此类逾期贷款增长较快。

2.二类成因:应收账款回收困难
为第二大不良成因,占法人贷款不良金额的22.96%。

借款客户下游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产生逾期。

涉及行业多为建筑建材、家具销售、金属制品等,为交易链条中属于相对弱势的一方。

二、河北邮储银行贷后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原因
2015年我行小企业贷款资产质量下滑,通过综合分析可归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受外部经济不景气影响,二是内部贷后管理相对薄弱。

(一)受宏观经济下行及相关行业政策影响
从我行情况来看,尽管受经济转型影响的存量贷款包袱较小、直接影响可控,但伴随经济调整力度增强和经济持续下行,部分影响因素也开始显现。

一是“两高一剩”等敏感行业风险进一步暴露,波及附属产业、贸易经销企业甚至相关个人客户,其违约概率远远高于核心行业或龙头行业。

二是区域产业空心化、资产泡沫化和资源枯竭化地区,企业风险可能波及与区域出口、消费、投资能力直接相关的各类零售贷款。

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直接影响各类房地产抵押贷款处置能力,若房价出现大幅波动也将明显影响客户还款意愿。

当前,我行部分敏感行业客户在一些区域已经开始出现风险暴露;东北、云南、贵州、广西等区域信贷资产质量下行趋势明显;“两小”业务客户由于实力比较脆弱,也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的影响。

(二)我行不良贷款增长趋势不容乐观
尽管我行不良贷款的绝对余额仍然较低,但今年以来风险暴露还呈现加速趋势。

总行开展的小企业和消费信贷专项审计工作,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关联企业抱团融资或集中用款,1个主体有多个关联企业,贷款金额高达4、5千万元;关联企业间相互借贷、相互还贷,问题突出;部分抵押物价值明显高估,评估价值远高同业,偏离度过高;部分客户挪用贷款;个别信贷人员用我行贷款与社会人员合伙办小贷公司、参与民间借贷、通过个人或企业搭桥归还贷款。

此外,通过开展对个人房屋按揭贷款和综合消费贷款的审计分析,我们也发现,部分地区存在额度类消费贷款用于购房;综合消费贷款用于经营;部分一手房按揭贷款客户较为集中,可能涉嫌假按揭等问题。

这些都是下阶段我行资产质量的重大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内部贷后管理相对薄弱
1.对风险新形势没有及时调整工作方式,认识不足
随着外部经济情势的转变,相关行业客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销售及利润等因素都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我行小企业贷后管理方式及管理水平没有随之进行转变,仍沿用以往较粗放式管理,同时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不足也造成了逾期不良增幅过快。

2.贷后管理工作较粗放,执行不到位
目前总行制定了“三项工作、一项机制”的贷后管理体系,但通过现场检查及贷后资料抽查发现,我省部分分支行没有严格执行总行贷后管理工作要求,存在资料报送不及时遗报、会议召开不符合要求、相关检查不全面检查内容过于简单的情况。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简介:王云涛(1980~),男,职称: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金融。

王云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贷后管理现状分析
案 例 AN LI
2016. 9(下) 现代国企研究
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