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新闻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关于“新闻” :(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

(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题目解读《人民束缚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束缚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束缚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背景简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束缚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束缚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B.特点:、、简明性。

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5、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第1课时
【课前探究】
1、自读第一则新闻2遍,并给课文标好段序
2、读谁下列加点字字音
高屋建瓴.荻.港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切.断古宛.县
二十八宿.绥.靖区阻遏.阌.乡潢.川皖.西区宋希濂.杜聿.明
3、新词理解
排山倒海:
高屋建瓴:
回肠荡气:
锐不可当:
业已:
绥靖:
4、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并在课前展示
【预习交流】
1、各小组组员交流课前探究问题
2、各小组展示生字词,并要求学生识记
3、小组指定发言人口头展示词语解释
4、各小组交流新闻的有关知识
5、教师点拨新闻知识
【互助提升】
1、请学生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
4、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
【体验成功】
1、请找关于钓鱼岛的新闻,并指出新闻的六要素
【快乐心得】。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学习目标:积累文中的词语,体会本文精炼的语言特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反复阅读课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学习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感情上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

2、查字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

荻.港(dí)殷.家汇(yīn)阌.乡(wén)鄂.(è)豫.(yù)皖.(wǎn)绥.靖(suí)宋希濂. ( lián ) 杜聿.明(yù)阻遏.(è)3、解释词语。

不含:不包括。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4、认真阅读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了解新闻要素及结构的有关知识并划在书上。

5、认真阅读课文,圈点标记出新闻的六要素。

二、学习研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导入,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真实性,用事实说话。

二是及时性,要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

三是简明性,简洁、明白、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并学习了解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1新闻两则毛泽东【中心发言】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择的作品都是以战争为题材。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新闻两则》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首先,两则新闻将我们带回到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我们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以及我人民解放军在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时,所展现出来的领导人的高屋建瓴的智慧和军队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

其次,两则新闻,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

二、授课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内容,以及本单元的学习要点,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3.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4.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的特点;理清新闻结构。

教学难点: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本课授课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教法)教学采取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同时,运用延伸拓展法。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3.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的特点;理清新闻结构。

教学难点: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时数:2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它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今晚大约九点半,在福特剧场,当总统正统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 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向总统开了一枪。
第二代新闻导语是: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两代新闻导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第二课时
1、复习新闻的结 构及特点,讲解上一课时训练巩固。
2、自主学习
1、第一则新闻标题中的“百万”实数还是虚数?
豫()荻港()纤维()要塞( )
锐不可当( )上当()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歼灭:
溃退:
封锁:
锐不可当:
高屋建瓴:
4、我不理解的词语还有
3、合作探究
1、文章主 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2、写三路大军渡江是按什么顺序来的?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写?
4、训练巩固
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2、自主学习
(1)认识“新闻”
1、“新闻”,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
2、消息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稿件要求:
1、字数在两百字左右,符合消息的基本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2、主体部分交代清楚新闻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叙事客观,语言简洁、准确。
4、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议论,但不要直接抒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锐不可当:
阻遏:
溃退:
悍然:
3 / 12
word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指导二
内容:课后练习一
方法:借助资料书和课
后练习一自学
时间:4 分钟
要求:能说出新闻的有
关知识 。
2、借助资料书,能说出 新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 课文运用。
新闻基础知识:
1、 定义:对国内外新近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5 / 12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word
4、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性);简明扼要(准确 性)。 自学检测二 结合新闻有关知识,找 出第一则新闻的六要 素,结构五部分。 1、六要素: 时间: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 西起某某(不 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 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某 某、某某线,三十万人
10 / 12
word
新华网某某频道 5 月 20 日电 由中华炎 黄研究会、某某省体育 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 于端午节期间在某某 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 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 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 舟大赛”为基础升级成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 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 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 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 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 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 舞龙舞狮、龙风筝表 演、龙舟对歌、龙舟豫 剧等环节。从今年—— 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 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 举办这项赛事。 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新闻两则三、预习交流(一)自主学习、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第二则: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比较下边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5.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6.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8.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反馈
1、把主体部分的内容列成表格
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3、请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教师补充
4、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合作探究
1、简要分析标题、导语特点和电头的内容。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目标】
1.什么是新闻?它有何特点?
2.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点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结构”分别是什么?
2.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难点:
1.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思想性的?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预习指导】
1.收集报纸上的三则新闻,自行归纳新闻特点。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识记字词。

3.自读课后练习一,了解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歼.灭()要塞.()锐不可当.()荻.港()
2.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分别是指:、、、、
;新闻的特点是:、、。

【知识勾连】
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建议】
一、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
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已广泛接触过新闻这一体裁。

作为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因此,就有关新闻的知识和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新闻。

2.建议课时:1—2课时,第二篇略讲或不讲。

3.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
(1)教师利用朗读优势,对新闻作有气势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可利用自己阅历丰富这一优势,联系相关历史史实,以突出新闻在生活中的重要。

二、课堂流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报纸新闻,七嘴八舌话新闻的特点导入新课。

导入二:
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大家能把假期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说来给同学们分享吗?记住只说要点,不展开,可以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主要经过和结果来说。

环节二:课堂探究
1.结合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在文章中找出这五部分结构。

突破方式:
A.引导学生反复看课后练习一,并勾画明确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强调导语的位置。

B.学生自读课文,对号入座,在本则新闻中找出相应的五部分结构。

C.小组内交流;
D.学生举手发言或教师抽答,教师点拨,明确答案。

明确答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导语)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主体)
教师点拨:
A.新闻五部分结构中必须有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背景和结语根据需要可以不要,另外,正文前的小字叫电头。

B.标题、导语和主体的区别在于对新闻的概括度不同。

2.事件新闻类似记叙文,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见上)
3.文章读来气势磅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突破方式:
A.通过朗读体会有无“百万大军”“横渡”这些词的区别。

B.引导学生在主体部分找出敌我对比的部分,以体现我军的豪迈之情。

C.在文中找出体现胜利成果的一系列动词加以朗读,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我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气势。

合作交流
A.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小声朗读体会;
B.学生举手或教师抽生作全班进行重点词句朗读;
C.教师顺势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感情色彩鲜明;用语准确。

并结合课后练习二1、2小题让学生进行体会。

4.文章为什么按照“中路——西路——东路”战况安排写作顺序?
突破方式:
A.学生再读课文,捕获信息;
B.教师引导点拨。

明确答案: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弱,而东线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还可一并评议,最后说东路的激战。

5.学生自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式:
A.在文中勾画出新闻的六要素,并准备在小组用流利的语言发言。

B.已准备好的内容在四人小组内交换,形成共识。

C.抽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明确答案:
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
事件原因:蒋军因全面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地区。

在我军强大力量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敌人,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全境基本解放。

(我军已占河南全省一百零一座,敌仅余十座)
6.再默读课文一遍,结合课后思考题三,给课文分层次。

突破方式;
A.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B.小组内讨论,保留分歧。

C.全班交流,解决分歧。

明确:
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7.结合第一课时所讲和所划分的层次,在本则新闻中找出新闻的五部分结构。

讨论明确:
导语在第一层,概括这则新闻的最主要的事实:我军占领南阳。

背景集中在第二层,交待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主体在第三、四、五层,进一步具体扩展和阐释导语的内容,使人们对事件了解得更加清楚。

结语暗含在第五层,预言了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8.课时小结:
学习了两则新闻,我们对当年的烽火岁月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知道了胜利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环节三:目标检测
(一)判断下列有关新闻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1.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 )
2.新闻的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个标题缺一不可。

( )
3.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
4.新闻的背景,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
5.新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三个特点。

()
(二)[中考链接南充市13年中考]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
[新华社5月26日电]我海监66、26、46船编队,26日早上在钓鱼小岛领海内依法正常巡航中,发现约30名右翼组织“加油日本”成员和渔民乘坐4艘渔船,在十多艘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的重重保护下,再次驶入我钓鱼岛领海,我海监船编队严密监视其动向,取证并严正警告、驱赶,日本侵权船只不得不迅速驶离我领海区域。

标题拟为。

答案提示:我海监船驱离日本侵权船只。

环节四:拓展延伸
建议一:要求学生从所收集的新闻中重选一则,联系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结构的理论知识,重读新闻。

(适合全班)
建议二:开展“班级新闻周”活动,对班级新人新事,写成新闻向校广播站投稿(适合中上水平;以小组为单位则可人人都参加,只是分工不同)
三、学习反思
在这两节课中,做得较好的是对新闻的多次朗读。

不太好的是虽然学生在书后练习一里学习了新闻的五部分结构,但对这些结构的作用还是没用心理解,迁移能力不太够,找导语还不准确,而拟标题之类的训练题学生就感到较为棘手。

拓展延伸之建议二选材陈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