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计量分析研究
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内专家学者

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内专家学者陈传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陈光祚:武汉大学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检索和电子出版物研究。
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学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子课题、教育部及武汉大学社科重大课题等四项科研项目。
主讲课程:《计算机情报检索》、《电子出版物研究》。
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山大学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所长,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
博士,教授胡昌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胡昌平教授曾从事电力工程技术工作,1981年以来,从事情报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
目前的博士生招生方向为: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高科技产业管理与信息保障。
马费成: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
孟连生:孟连生一直从事文献计量学、科技情报处理与检索的研究与教学,中国科学院科学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检索性期刊编辑出版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管理工作。
彭斐章:1953年7月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长期致力于目录学、图书馆学教育、科研与教育管理。
邱均平: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所所长、《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教授/教授。
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专业方向为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和经济信息管理,指导和培养这些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图书馆学家名录:包括顾廷龙、来新夏、周文俊、吴建中、鲍振西、张琪玉、辛希孟、黄俊贵、黄宗忠、陈誉、程焕文、潘寅生、金恩辉、白国应、王世伟、卢子博、李明华、倪波、彭斐章等人的简介。
吴慰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综述——基于CNKI的计量分析

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硏究成果综述**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分析”(项目编号:20YQN-08)研究成果之一。
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柏艺莹(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91)[摘要]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需求。
云计算新兴技术的 应用,是现代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以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 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总体特征、作者合著现象、高频关键词耦合现象3个方面 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我国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的现状、焦点以及未来发展 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计量分析[分类号JG252.8大型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一次巨大变革 后,客户端-服务器服务形式也同时岀现,云计算 技术产生是对于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又一次重大的 创新。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应用激发出信息技 术的创新与革命,并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现有 网络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图书馆作为满足公众知 识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实现图书馆数字化 信息管理以及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是云计算进 入图书馆领域的价值体现。
目前,学术界对云计 算并没有确切而完整的定义,结合云计算的功能特征,笔者在此处借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 院(NIST )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 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资 源,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 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及服务),这些资源能 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 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叭云计算应用于图书 馆服务过程中,对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影 响戮相关主题领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有学 者开展持续性研究,而大数据环境驱动下,云计算 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 点之一。
因此,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 究现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 值。
基于WOS数据库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引文计量分析

基于WOS数据库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引文计量分析作者:王旭李同合谢冰冰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17年第06期摘要:运用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2006年至2015年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CSSCI来源期刊被WOS数据库引用的262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整体而言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学者较少。
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变化不大。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文献计量;引文分析;WOS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17.01171引言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其质量和影響力体现了该领域的科研水平。
已有相关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图书情报学期刊进行评价研究,王一华[1]运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简单线性加权法考察比较了我国大陆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发展现状,发现大陆图书情报期刊在影响力方面差别较大,成果突出的文章集中地分布于少数核心期刊之中,期刊的质量参差不齐。
陈一[2]等人从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比较的角度入手,对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期刊的特征以及图书情报学国际期刊的出版态势进行研究,对其发文数量、引文数量、研究热点演进和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
袁留亮[3]对《图书情报工作》被WOS数据库引用的情况进行考察,反映了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领域顶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变化。
《图书情报工作》的国际影响力自2009年开始明显增强,虽然该刊近年出版的文献国际被引频次较大,但其被引文献缺乏持续影响力。
方红玲[4]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核心刊物被SSCI收录的引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在国际科学交流中的影响力提供策略。
本文从被引用的角度,分析我国19种图书情报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的文献数量变化、期刊被引次数、作者合作情况、核心机构、核心作者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分析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展现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提升我国图书情报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
文献计量在我国现阶段图书情报领域的运用分析

282021年 第04期兰台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析一、文献计量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计量由文献学发展而来,从最初比较出版物、统计书目到采用统计学计算方法、整合文献事实研究及计量表征,发展到涵盖情报信息分布层次、数量变化、规律测试的指导、探讨科研热点、结构、特征的学科。
我国文献计量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后期,经过数十年发展,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科研环境的文献计量理论、方法、实践经验的知识体系,为我国情报信息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文献计量通过探索与完善表征词频分布或文献分散规律的实践方法,实现数学、统计、文献学的有机结合,将文献评价、出版物确定、文献利用率等机能日益完善,为实现图书情报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献计量对实现情报网络建设、情报处理效率、文献服务利弊等方面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但随着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不断发展,尤其当前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研究热点,呈现的文献数量以指数型增长,文献系统固有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凸显,造成我国现阶段图书情报工作仍存在宏观定律依赖数学统计,微观依赖同行评价的旧弊,影响到学科评价的客观性。
在此种情形下,如何正确地评价分析文献计量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文献计量的优势,以量化指标全面评价某领域科研效率、研究能力、挖掘深度,实现数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相结合,以定性过渡到定量,以科学方法探寻情报信息本质,从而提升我国图书情报信息分析质量。
二、文献计量在图书情报特性研究当前,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围已涉及社会网络映射、数据采集分析、标准制定与研究以及智库机构量化信息、引文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中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广泛,文献计量凸显技术与定量的实现趋势,其在图书情报领域体现以下特点。
1.指示目标的明确性文献计量的指示目标必须遵循互斥、排他原则,即构建指示目标的明确性,作为文献计量指示的基础,明确性必须根植于情报信息内容与分析趋势,此要求包含以下方面:(1)科学指示,即指标在主题、内涵、容量、时间、计算单位、方法有明确的定义与要求,排除可能引发歧义的概念,以期减少收集数据的偏差、误差;(2)可测量操作,文献计量认为是一种量化方法,具备工具化、模型化的数学特点,因此其指标的设定前提必须是直接度量的、满足一定条件的、排除可能引发计算方法偏离的值域或阀值;(3)评价导向性,指示目标的学科评价必须具备正确的、同方向、持续性的引导与鼓励,计量不是为“文献打分”,而是归纳文献的学科发展,明确学科的导向功能,体现绝对的文献价值。
1999-2009年国内文献编目研究计量分析与综述

【 键词 】 文献编 目 计量分析 关
【 图分 类 号 】 G 5 . 6 中 24 3
词频分析
共现分析
社 会 网 络 分 析 可视 化 图谱
Bil mercAn ls n u bi ti ay i a d S mma y o metcB big a hc lCa ao u n r m19 o2 0 o s r n Do si i l r p ia tlg i gfo 9 9 t 0 9 o
目领 域 的研 究 论 文 数 量 开 始 出 现 下 降 趋 势 ,该 现 象 说 明 我 国文 献 编 目研 究 经 过 长 期 的 发 展 ,已 成 为 图 书 情 报 学 学 科 领 域 中 较 为成 熟 的 分 支 学 科 。
Absr c t a t:Ba e n t e CNKIdaa a e,t e a t o n l z s t ie aur o e nig c t lg i g b i g t e me h d fltr t e s d o h tb s h u h ra a y e helt r t e c nc r n aao u n y usn h t o s o i aur e
a t r e p o e he e e o u ho x l r s t d v l pme t e e cy, r s a c e e , h g — mpa t wrt r a d o p r to n t nd n ee rh lv l ih i c i s n c o e a i n, a we l as he e e a e e r h e s l t g n r l r s a c
络 分 析 软 件 等 对 文 献 编 目领 域 的 历 史文 献 进 行 计 量 分 析 ,通 过 绘 制 文 献 数 量 分 布 图、 文 献 期 - 分 布 图 、作 者 合 著 网络 , 7 1 J
近五年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成果计量分析

a d t e c n e to i b ta t. n h o tn ft ra sr cs he
Ke r s lb a n if r ain S inc y wo d i r r a d n o y m to c e e;b b imerc ; S in e t t n I d x;S ca i lo ti s c e c Ci i n e ao o il
( 科学 引 文 索 引》) SC ( 社 会 科 学 引 文 索 《 、S I 《 引》 收 录 的科 技 论 文 的 多 寡 则 被 看 作 衡 量 一 )
个 国家 基础 科 学研 究 水 平 、 技 实力 和科 技 论 科 文水 平 高低 的重 要评 价 指 标 。鉴 于 此 , 文 对 本
合 论 文摘要 相 关信 息进 行 主题 分析 , 讨论 当前 该领 域 的研 究热点 问题 。
关 键词 图书情报 学 文献 计 量 科 学 引文 索 引 社会 科 学 引文索 引
分 类号 G 5 30
A b i m e rc Anayss o nt r to lAc de i h e e n si Bi lo t i l i fI e na i na a m c Ac i v me t n
图书情 报研 究
L b ay & I f r ain S u e irr n o m to t dis
‘
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情报分析 ・
近 五 年 图书情 报领 域 研 究成果 计 量分 析
周金 元 李 品 刘 竞
镇江 22 1 ) 10 3 ( 苏大 学科技 信 息研 究所 江 摘 要
通 过对 近 5年 来( 0 4— 0 8 S I S C 收 录的 图书情报 领 域 l 20 20 ) C 和 S I 2种期 刊 发表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海量数据中自动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它能够发现隐藏 在数据中的规律、模式和关联,从而支持决策和知识创新。本次演示旨在通过文 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方法,探讨数据挖掘在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 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分析
本次演示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了近十年来有关 数据挖掘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的论文,共计345篇。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论文的 关键词、发文量、被引次数等指标,从宏观层面对数据挖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 用现状进行了定量描述。
1、信息资源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和管理,提 高信息利用效率。
2、图书推荐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更加精准的图书推荐系统,为用 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3、情报分析:运用大数据方法,对海量信息进行高效分析,为决策提供有 力支持。
4、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通过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从海量数据中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方法,探讨了数据挖掘在国内外图书 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来看,数据挖掘在图书 情报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国内研究在理论深度、技术应用和实 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共词分析方法,发现数据挖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图书馆 资源推荐、知识发现与情报分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方面,但仍存在研究领域分 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
案例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图书馆能够对海量文献进行自动化的处理和分析,提高文献 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4、数据挖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 应用前景和挑战
数据挖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 先,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但这些数据的获取和整理难 度较大。其次,数据挖掘技术的算法和方法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应用的 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因此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综述论文研究的计量分析

作者简介:王素琴 (9O ) 16一 ,女。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僻 学 院科技情报系 .1 8 9 年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 院国书馆专 硕士研究 9 l k 生毕业 ,现仟襄 樊学院 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剐研究锕员 ,发裘论文 2 篇 .参编著 2 o 部,研究 办向:各 类信息 ( 网络 )
n a a l eee c o h c c rh r nl a y a d i ' t ce c a d v u be r frn e frte r s ac es o irr n tomains in e. l b dr o
[ ywod) Ke rs
lr y n rao i c;sr y un ti myi i a ;io tns e e uv ;qatav m l s br fm i c n e ite s
o hns o rasfo I9 fC ieeJun l r m 9 6—2 0 0 5,a pyn il mef ttf a  ̄o s ti a e k sacmp rt ea d p l gbbi tcs i c me d , hsp p rmae o aa v n i o i as l i
cmpee s ea ayi o edsr uino m o rh n i n lss nt i i t f ie,i山1 l,a dtec aatr t so ei,w ihpoie ei l v h tb o t 0 Is n hrc i i f hs a h e sc t s hc rvd sarl be a
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 。从表 1 图 1 和 可看 出。近 十年来 论 图书馆学 、情报学论文综述 的研究的发 文在 19 96—20 05年 探
期间呈逐步上升的趋 势。这主要是 因为综述 之类的文 章的 案 写作规律一般是 3 、5 或 1 年 年 O年一个周 期研究过 滤的产 物。使 20 年有大量的综述性文 章问世 ,20 02 03—20 04年更 是一个 研究 的高峰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第1期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计量分析研究平保兴(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97)[摘 要] 本文统计了198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图书情报学词典,通过对数量、类型、收词、编排体系等的计量分析,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参考性建议,以引起学界的注意。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词典 计量分析[中图分类号] G250-61 [文献标识码] A 图书情报学词典是反映一个国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的工具书。
英美等国家的图书馆协会、参考书委员会和一些著名的图书馆专业期刊,如《Journal of acade m ic librarian2 shi p》、《L ibrary j ournal》和《Choice》等,都十分重视工具书的评论和研究[1]。
在我国,对图书情报学词典的研究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据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用“图书情报学”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以1980-2007年7月为检索的时间范围,检索出的相关论文有3180篇,其中797篇是“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论文,涉及“图书情报学工具书”主题的论文59篇。
而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情报学工具书的论文则寥寥无几,有分量的论文作者有董小英[2]和朱丽[3]。
可见,这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研究现状。
而对图书情报学词典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有利于提高辞书的编纂质量,从而为今后我国此类辞书的编纂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1980年以来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词典的编纂和出版,词典的类型,收词情况和编排等,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比较和总结,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学界对二十多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 我国出版的词典笔者根据198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国家书目》、《科技书目》、《中国社会科学工具书检索大典》[4]和国内图书馆OP AC系统、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检索到的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方面的工具书有如下这些(表1)。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版了39部图书情报学词典。
其中,八十年代有17部,九十年代17部,本世纪5部。
2 类型和编排分析据表1,字汇、词汇、词典和辞典,都是语言性和专业术语性工具书。
字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两种和多种语言里所使用的字和词的总汇。
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冠以词典,但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工具书的性质和特征。
它们以字或词语为收录单位,反映一个字和词语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内的概念、意义和相关的知识内容,以供读者查考释难。
在编排上,字汇、词汇辞典与词典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总体上说,如果是“英汉”或“俄汉”等词汇,一般都按照外文字母的顺序来编排。
若是“汉英”或“汉俄”的词汇,则按汉语拼音或汉字笔画来排列。
词汇是语言性工具书之一,根据语种,可以分为双语对照、双语互换对照和多语对照三种,累计11部。
双语对照,包括英汉(5部)、汉英(3部)、日汉(1部),双语互换对照有俄汉、汉俄词汇(1部)和多语对照《英法德西俄汉图书馆学词汇》(1部)。
在这些词汇书中,以英汉和汉英为主,其次是俄汉和日汉、法、德、西语。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情报学在一国发展的状况。
词典可以分为双语对照、多语词典、专科辞典和缩略语词典,共计28部。
双语对照有英汉词典(2部)、英汉-汉英、汉英-英汉(3部);多语词典:汉俄英词典(1部)、英俄汉词典(1部)、汉英俄(1部);此外,还有世、英、汉、法、德、西六种文字对照词典(1部)和《图书情报文献学词典》(世、英、汉、法、德、西六种文字对照)(1部)。
专科词典,指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情报语言学等,有16部。
缩略语词典有《英汉图书情报缩略语词典》和《英汉俄汉文献工作常用缩略语词典》(2部)。
・32・总第107期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3月表1序号书名编(译)者出版社(内部出版)年代1英汉图书情报学词汇姜继福建省图书馆19802图书馆学暨资讯科学常用字汇李德竹台湾枫城出版社19813汉俄英情报学词典(苏)日丹诺娃等,王熹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4英汉情报图书工作词汇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25文献与情报工作词典(中、英、法、德、日、俄西文对照)(德)G.韦尔西希、U.内韦林编,周智佑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6英汉图书馆词典张蕴珊、许邦兴等商务印书馆1982资讯词汇梁培华台湾道明出版社1982 7图书馆学大辞典卢震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8图书馆学情报学简明辞典本书编写组1985 9英汉图书情报文献学词汇刘子亚、陆宗城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10信息资讯技术词典陈绍荣台湾五洲出版社1987 11图书文献资讯辞典范进德、李之为台湾五皱出版社1988 13英汉图书情报缩略语词典田巷林、赵雁碧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14新编图书情报学辞典张玉钟、刘学丰等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15图书馆学辞典吴雪珍、张念宏深圳海天出版社198916图书情报文献学词典(世、英、汉、法、德、西六种文字对照(美)杜洛・波特曼、(中)陈珊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17图书馆学辞典杨若云台湾五洲出版社1989 18简明图书馆学词典黄方正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19目录学辞典张治江、王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0日汉图书情报学常用词汇金凤吉、王进忠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21图书情报词典王绍平、陈兆山等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2英法德西俄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赵福来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3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周文骏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24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来新夏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25英俄汉图书情报学词典孙瑞年等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26俄汉-汉俄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姜继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27汉英俄图书馆学信息学词典孙世菁、吴新民和郑莉莉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 28汉英图书馆词汇汇文忠、陆忠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9汉英图书情报词汇高民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0汉英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方小容、郑勇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31英汉俄汉文献工作常用缩略语词典闭天冼编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32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石渤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3汉英-英汉图书信息学词典沈志强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34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人物大辞典吴中强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9 35情报语言学词典张琪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6中国文献学词典赵法新等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 37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邬叔珍、都平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8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丘东江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9英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孙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收词情况分析我国二十余年来出版的图书情报学词典,各个时期收词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收词量和专业范围上的差别。
3.1 收词量在“词汇”类的书中,收录词汇量在1万条以上有:孙平的《英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5万余条)、刘子亚、陆宗城的《英汉图书情报文献学词汇》(2.8万条)、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的《英汉情报图书工作词汇》(1.9万条)、高民等编的《英汉图书情报词汇》(1.3万条)、金凤吉、王进忠等的《日汉图书情报学常用词汇》(1.47万条)。
词典类收录的词汇量依次为:石渤教授主编的《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9万多条)、孙瑞年等的《英俄汉图书情报学词典》(4万余条)、邬叔珍、都平平主编的《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汇》(2万多条)、田巷林、赵雁碧的《英汉图书情报缩略语词典》・42・平保兴: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计量分析研究 (1.34万条)、丘东江主编的《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1万余条)、方小容、郑勇的《汉英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1万余条)。
由此可见,每一本词汇或词典,即使是同一语种、同属于图书情报学的,收词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年代愈久,词典或词汇收词量越少,相反,量就越大。
这也反映出图书情报学不断壮大,跨学科发展的一种客观的趋势。
3.2 收词范围首先,单一的图书馆学词典,相对而言,收词范围较为狭小。
例如吴雪珍、张念宏主编的《图书馆学辞典》,收词1600多条,包括理论图书馆学、藏书建设、读者工作、图书馆目录、图书分类学、目录学方面的名词术语,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学词典。
同样冠以“图书馆学词典”,其收词范围也不一样。
如1990年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黄方正编的《简明图书馆学辞典》,主要汇编了图书的定义、历史、分类、印张、开本、版式、版本、印刷、装订发行方面的专业词汇。
而作为图书馆学的某一分支的专门词典,收录了更加狭隘的词汇,如张治江、王辉主编的《目录学辞典》,只收目录学有关的专业术语、著作、人物、组织、事件、目录、文摘和索引等词目。
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词典,收词范围较广,凡是与图书情报有关的专业词汇,大多收入。
但同一书名下不同编者编纂的词典,往往收录的词汇也不尽一致。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研究所石渤教授主编的《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收录了图书、情报、档案、通信、新闻、广播、广告、出版发行、教育、经贸、专利、信息技术与标准、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声像技术与视听资料等诸多领域的词汇。
这是一部双向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专业词典,收词9万多条,260余万字。
邬叔珍、都平平主编的《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汇》,收录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新词汇、与之相关的W eb、I nternet技术和交叉学科的词汇等2万多条词目,近60万字。
除此之外,有的词典还收录了符号学、逻辑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词汇。
可见,不同的编者对文献信息词典的编写有着自己的标准,而且对交叉学科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笔者认为,这些标准完全是因人而异。
4 编者、编排体系和附录王绍平、陈兆山等编的《图书情报词典》的编者有5位,分工负责。
在收集多年资料的基础上,“整部词典的编写工作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在编写过程中,他们请教了图书馆界的老前辈,如皮高品、顾廷龙等14人。
初稿出来后,他们又请人审阅。
周文骏主编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词典》的编者达69人,但没有明确说明每人负责撰写的词条。
而丘东江主编的《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的编委有95人,与“周本”一样,也没有具体说明编者及其具体的词条。
该书在“序言”称,用了8年时间编写而成。
可见,这三部词典的编写人员,有多有少,分工的词条,有明确的,也有不明确的。
这在词典中的“凡例”或“前言”中都能得到反映。
整体上说,我国图书情报学词汇和词典的编纂,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翻译(或编译)外国词典或手册,到参考中外资料进行自主编写的过程。
周智佑等编译的联邦德国G.韦尔西希、U.内韦林的《文献与情报工作词典》,王熹等译苏联日丹诺娃等编著的《汉俄英情报学词典》,都是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