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三、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89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概述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重心由长江下游转移到江南一带。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农业发展1. 种植技术的改进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是稻谷。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江南地区的稻谷产量逐渐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用肥料和灌溉来改善土地质量,以及推广早稻、晚稻的种植技术。
这些改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增强,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女红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女红业是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女红业主要以“女人手工”作为生产方式,其产品通常包括纺织品、刺绣品等,这些产品对当时的商业贸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地区的女红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手工业发展1. 陶瓷制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陶瓷生产开始大规模发展。
此时期的陶瓷制造以青瓷、白瓷、绿釉为主,其特点是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优良,火候得当,制品精美细腻,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品质。
2. 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发展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方向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和村落的建设。
同时,江南地区的官方建筑、寺庙、道观等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文化发展1. 文学创作东晋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陶渊明、刘孝标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书法艺术江南地区的书法艺术在东晋南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在这一时期活跃于江南地区,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手工业和文化方面,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南方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教师纠正补充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多动手、动脑的习惯及能力。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2.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又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又那些表现?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了 解东晋的兴亡和南朝历史的史实
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
练习册
六、课堂小结(2分钟)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八、板书设计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兴 亡
(2)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九.教学反思
齐读课本的红色文字并思考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东晋的兴亡”
的相关知识。
2. 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南朝的政治
”的相关内容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江南地区的开发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 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 交流。
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解
1.提问、加分
2.补充、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并补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为什么这个时期江南才得到开发?以前的江南是什么的情况?
点拨: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生产发展。
3.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是什么?
点拨: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5.影响
用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从西汉到宋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
得出结论: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图表,阅读课本: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 宋、齐、梁、陈
学生: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
师: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哪些王朝?
(展示四个王朝更迭的地理形势图和时间对应图表)
师:由于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政治表现
师:在南朝前期疆域最大的是宋,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
(展示宋武帝和宋文帝的图像)
师:但是在南朝后期,也就是梁朝时期,社会又是如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介绍江南地区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导入新课
1.展示《忆江南》这首古诗词。
2.师:白居易的《忆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依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你知道“江南”在哪里?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开始得到开发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读图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背景
(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师: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那么接下来由谁建立了新的王朝?
2.政权特点
师:东晋建立时的政权特点是怎样的?当时的皇帝是不是拥有最高的权力?
点拨: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子弟也都得到重用。司马睿举行继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②人口条件: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③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政治条件:江南地区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发展经济
还有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4.主要表现
师:江南得到开发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展示相应的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课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晋的建立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了解南朝政权的更替情况;
3.知道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和主要表现等。
重点
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表现
难点
正确分析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知识拓展——关于东晋的门阀政治
4.北伐中原
师: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结果如何?
提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5.走向衰亡
师:在这样的政权统治下,虽然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到了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最后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主要事件:北伐中原
4.衰亡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宋、齐、梁、陈
2.政治表现:
前朝(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2.表现:荒地开垦、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