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

合集下载

(完整版)《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

(完整版)《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

第一部分文本部分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2)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2)第四章附则 (4)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5)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6)附录A 规划单元分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15)附录B 部分条文解释 (25)昆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昆山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昆山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江苏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要点》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阶段划分】交通影响评价(简称“交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简称“控规阶段”)、选址阶段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简称“选址(或出让)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简称“报建阶段”)三个阶段。

第五条【交评的效力】控规阶段交评应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评审的必要组成部分;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应作为项目选址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的必要依据;报建阶段交评应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的必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第六条【编制程序】控规阶段交评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以控规阶段交评作为依据组织编制;报建阶段交评应与控规阶段交评、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相符合。

第七条【评审程序】控规阶段交评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并组织评审;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各区、镇规划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公安、交通、住建、城管、公交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应出具评审意见。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述项目是一项新建的工程项目,旨在提升当地的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交通拥堵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涉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预计投资规模较大。

二、项目背景当地目前的交通状况较为拥堵,交通规划部门认为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

该项目的建设旨在改善交通状况,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三、交通影响评价1.交通流量: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大幅增加交通流量。

该项目所在地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交通流畅度将提升。

2.道路通行能力:项目建设预计将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新建的道路将提供更多的车道和通行线,并采用先进的交通调控技术,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停车需求:项目建设预计将增加停车需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计划建设相应数量的停车场和停车位,提供方便的停车服务。

5.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将注重环境保护。

采用绿色建设理念,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四、交通管理措施为了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确保道路通行安全,项目建设方将采取以下交通管理措施:1.施工时段限制: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时间进行施工,避免在交通高峰期进行大型施工作业。

2.交通管制措施:实施交通管制,设立合理的交通分流方案,确保施工区域周边的交通畅通。

3.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施工区域,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4.定期巡查和维护: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排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施工期间可能出现交通拥堵、施工事故等风险。

项目建设方将制定相关风险应对措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六、结论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交通状况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改善交通拥堵情况,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项目建设方将采取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1.项目背景情况项目任务来源(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及项目基本情况;1.1. 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要求有详细文字说明和规划位置示意图。

1.2. 项目规划用地情况(包括性质和规模)1.2.1. 项目总建筑平面图1.2.2. 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1.2.3. 项目现状和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说明建筑规模详细情况,包括项目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具体用途)、地下建筑面积(具体用途)、住宅户数、人口数、或者其他和医院床位数、门诊量等、容积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地下)并附详细表格说明。

2.项目研究依据要求说明是项目规划意见书或审定方案通知书或控规调整阶段(附控规调整报告),并附所批文件复印件。

报告中的规划条件(路网、公交场站及其他交通设施)应由相关部门确认。

项目研究范围 3.3.1. 研究区域范围及依据3.1.1. 研究范围一般应覆盖因项目而带来重大交通及运输影响的所有的地方,至少应包括直接毗邻项目的主要交通通道和主要交叉口。

3.1.2 说明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并附项目研究范围规划道路和用地性质规划图。

3.2. 说明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及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四周正在建设或近期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3.3. 项目计划建成年份情况及依据。

4. 现状交通系统状况4.1. 研究区域现状道路设施及交通流量情况4.1.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路网布局、现状道路宽度、横断面、是否实现规划等。

4.1.2. 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情况,包括节点类型、交通组织、信号配时等。

4.1.3. 项目现状道路及节点图。

4.1.4. 项目周边道路及节点现状交通量和负荷度调查,要求列表和附图说明。

4.1.5. 研究范围内道路及节点存在问题及通行能力分析。

4.2. 研究区域现状公共交通设施情况4.2.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线路设置情况,要求说明线路车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线路的走向、线路的运力情况、公交港湾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4.2.2.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地铁线路的设置情况,要求项目说明地铁车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明。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及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及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及要求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对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规划或交通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的一项工作。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预测交通项目实施后可能对周围交通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交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下面是关于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和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交通影响评价内容:1.项目概述:对项目的背景、目的和范围进行介绍,并说明交通影响评价的目标和要求。

2.关联项目分析:评估项目与其他相关交通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叠加效应。

3.交通分析:通过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等方法,对项目实施后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交通流量、交通组织、交通运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分析。

4.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噪音、空气质量、土地利用等,同时对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治理措施。

5.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如就业、收入、土地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社会经济效益。

6.社区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居民和社区的影响,包括交通可达性、生活质量、社区破坏等方面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社区管理和改善措施。

7.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分析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交通影响评价要求:1.科学性:评价过程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模型模拟、环境监测等手段,确保评价结果具备科学的可靠性。

2.预测性:评价要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以提供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

在交通预测方面,应考虑到项目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等因素。

3.客观性:评价过程应具备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评价过程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并依据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4.可比性:评价结果应具备可对比性,可以进行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评判。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报告基本信息:首先,报告应包含项目或方案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和目标等。

同时,还要说明报告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以及报告的编写时间。

2.交通背景分析:接着,报告需要对所在区域的交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现有交通网络、交通状况、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规划等。

此项分析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交通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3.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描述:报告需要详细描述所评价的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包括项目或方案的内容、特点、目标和预期效果等。

同时,应该提供项目或方案的平面图、纵断面图等相关资料以便于读者理解。

4.影响范围确定:在报告中,需要明确定义评价的交通影响范围,包括受影响的交通网络、交通节点、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用户群等。

同时,也需要确定评价的时间范围,即预测的影响时间。

6.影响评价结果:报告中,需要总结交通影响评价的结果,包括交通流量变化、交通运行状况的变化等。

同时,需要对项目或方案对交通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状况、交通噪音和交通尾气排放等。

7.影响对策和建议:在报告中,需要提出针对交通影响的调控对策和建议,包括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设施增加、交通模式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8.环境保护措施:最后,报告还要提出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噪音治理、尾气控制等。

同时,还要对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

综上所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包括基本信息、交通背景分析、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描述、影响范围确定、影响评价方法、影响评价结果、影响对策和建议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

通过按照这些要求进行编制,可以有效地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报告目的: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范围,说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2.背景介绍:简要描述相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规模、区域、用途等,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前期工作等。

3.影响评价范围和内容: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交通
需求分析、交通流量预测、道路网络影响评价、交通运输设施影响评价等。

5.影响评价结果:根据前期调查和模型预测结果,对交通影响进行定
量和定性评价,包括交通流量变化、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状况等。

6.交通影响对策:针对评价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和影响,提出相应的对
策和建议,包括交通网络改善、交通交通方式优化、交通管理措施等。

7.社会影响评价:除了交通影响,还需要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人居环境、社区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噪音、空气质量、社区
和居民生活等。

8.成本效益分析:对项目的交通影响与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包括交通
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社会效益等。

9.风险评估与管理: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交
通事故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等。

10.公众参与和沟通: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评价结果的沟通和解释。

11.报告结论:根据交通影响评价的结果和分析,给出报告的结论和
建议,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应采取的措施等。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类别 住宅 商业 服务 办公
场馆与园林 医疗 学校 交通 工业
混合
其他
代码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启动指标
单位
核心区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2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
说明
代码
TSZ011
别墅、低密度住宅
TSZ012
公寓、普通住宅、居民楼等
TSZ013
保障性住宅、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TSZ021
日常生活大型超市
TSZ022
大型百货商店
TSZ023
婚纱城、建材超市、家具城等
TSZ024
数码家电专卖店
TSZ025
农贸市场、菜市场等
TSZ026
居住区配套的生活中心
TSZ027
大类代码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T11
苏州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及代码
大类 名称 代码 住宅 T01
商业 T02
服务 T03 办公 T04 场馆与
T05 园林 医疗 T06 学校 T07
中类 名称 别墅 普通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 大型超市 日用百货 专业市场及建材超市 数码家电城 农贸市场 邻里中心 公建沿街商业 住宅沿街商业 餐饮 星级宾馆 经济型酒店 社区服务 服务网点 行政办公 商务办公 研发办公 酒店式公寓 影剧院 文化场馆 会展场馆 体育场馆 园林与博物馆 公园 社区医院 大型医院 专科医院 疗养院 高等院校 中专及成教学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2011 - 07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787—2011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报告格式要求 ...................................................................... 1
iii51封面52扉页53页眉和页脚54目录55正文56附表57附图58附件61通则62建设项目概述621来源622位置623性质与规模624方案要点625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626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627评价范围63现状分析631土地利用现状632道路设施及交通运行633公共交通线路及设施634停车设施635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636综合评价64规划条件641用地规划642道路交通设施规划643公共交通系统规划db11t7872011ii644停车设施规划645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规划646其他相关规划65背景交通需求分析651分析方法652通过性交通需求预测653其它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预测654背景交通分配66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661类似项目出行特征662建设项目交通生成663建设项目交通方式划分664建设项目交通分布665建设项目交通分配666停车需求预测67交通影响程度评价671路网交通影响评价672公共交通影响评价673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评价674停车设施影响评价675内外部交通组织评价68改善措施评价681敏感性分析682改善措施评价69结论与建议691结论692措施建议附录a规范性附录报告页面格式11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表要求14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图要求17db11t7872011iii本标准依据gbt112009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部分文本部分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规划单元分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部分条文解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昆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昆山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昆山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江苏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要点》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阶段划分】交通影响评价(简称“交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简称“控规阶段”)、选址阶段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简称“选址(或出让)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简称“报建阶段”)三个阶段。

第五条【交评的效力】控规阶段交评应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评审的必要组成部分;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应作为项目选址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的必要依据;报建阶段交评应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的必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第六条【编制程序】控规阶段交评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以控规阶段交评作为依据组织编制;报建阶段交评应与控规阶段交评、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相符合。

第七条【评审程序】控规阶段交评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并组织评审;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各区、镇规划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公安、交通、住建、城管、公交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应出具评审意见。

由各区、镇规划部门负责组织联审的项目审查通过后应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交评编制与管理细则的制定、从业单位管理以及全市交评项目的备案工作。

第八条【规划核实】在建设项目规划核实时应核查建设项目交评报告所提出必要性措施的实施情况,未予实施的建设项目不予通过规划核实。

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第九条【从业单位工作模式】对于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采用“编制单位+审查单位”工作模式:编制单位负责交评报告编制工作,审查单位负责交评报告技术审查工作。

审查采取匿名形式,送审的交评报告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编制单位的信息。

第十条【编制单位职责】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规划建设阶段开展交评工作,保证评价报告中数据的客观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第十一条【审查单位职责】在交评项目评审前对报告进行技术上的复核、校验,提供客观、详实的书面审查意见,并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交评报告的依据之一。

审查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交评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成果的规范性、调查方法和数据的客观性、关键技术的合理性、交通影响程度判定和改善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第十二条【从业单位管理】从事交评编制的单位原则上须具备城乡规划设计乙级以上(含乙级)或同等级资质。

从业单位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准入并通过审核后,纳入编制机构库,可开展交评编制工作。

未纳入交评编制机构库的单位,不得从事交评编制工作。

以每半年或一年期限对从业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末位淘汰的形式实现从业单位的优胜略汰。

第十三条【审查单位确定】交评的审查单位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通过委托或招标等方式确定,同一项目交评编制和审查单位不能相同。

第十四条【违规处罚】从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分包、转包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取消其从事交评编制工作的资格。

被取消资格的从业单位在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准入。

区、镇规划部门发现编制单位存在违规行为时,应及时上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细则由昆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细则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阶段定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下,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的要求,对规划编制单元、基本控制单元及地块的交通供应、组织方式与用地开发等进行互适性分析,对规划用地布局、开发强度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校核修正,有效发挥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促进合理布局和交通减量。

【交评范围】控规阶段交评的评价范围与控规规划范围相一致。

【评价年限】控规阶段交评的评价年限与控规规划远期年限相一致。

【评价内容】控规阶段交评以宏观层面的分析与评价为主,应对道路网络与用地布局的协调、交通容量与开发强度之间的协调进行评价,提出用地布局、开发强度方面的调整建议;对交通系统的需求与供给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影响显著道路的红线、断面优化调整的建议,提出公交设施、停车设施等建设指标优化与调整的建议。

【交通影响程度】控规阶段交评评价范围内的3个及以上快速路或主干路路段叠加交通饱和度大于,即判定其交通影响程度为“显著”。

【成果编制要求】控规阶段交评成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评应包括概况、评价范围与年限、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与用地互适应分析、交通设施建设指标建议、结论与建议以及相关图纸。

①规划研究范围图②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图③现状路网机动车交通流量图④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⑤规划用地开发布局与强度建议图⑥规划年规划路网机动车交通流量图⑦综合交通规划优化图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阶段定义】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对策,降低项目开发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程度。

(1)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从土地利用与交通供给的协调角度论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提出建设项目开发强度、业态结构、周边路网、出入口数量及位置、公共交通设施、建筑停车配建泊位等技术指标的建议,作为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核提地块出让条件的依据。

(2)报建阶段交评对平面布局、出入口位置、建筑停车配建泊位、公共交通系统容量等内容进行评价,验证项目周边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与建设项目的开发强度是否适应,并提出项目周边及内部交通设施的调整优化措施,作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

【区域划分】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三类交通分区,便于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发挥交通调控和引导作用。

一类区:老城区(另加花桥经济开发区、千灯古镇、锦溪古镇、周庄古镇)范围的主要城镇综合单元(8个);二类区:中心城区范围的工业单元、部分城镇综合单元(另加陆家、千灯、淀山湖、锦溪、周庄、巴城镇区)(30个);三类区:市域范围内除去一类、二类区以外的其他规划单元(44个);具体分区见附表A1和附图A1。

【启动阈值】符合下列事项的拟建(新建、改建和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设项目,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或核提地块出让条件之前以及修建性详细方案或建设项目方案上报之前,应当开展交评,并编制交评报告。

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项目启动阈值应符合表1规定:表1 交评启动阈值算;当无建设设计方案时,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

②凡达到以上要求的建设项目在选址(或出让)阶段、报建阶段均需开展交通影响评价。

③对于交通枢纽类应当结合项目总平面布局图设计以及专项规划开展工作。

【影响范围】建设项目交评的最小评价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建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参照表2执行。

(2)选址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参照表3执行。

表3 选址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年限】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进行的交评项目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年限应符合表4规定。

(2)启动阈值不以规模度量的其他必做项目,其评价近期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远期年限为正常使用5年,其中由政府管理部门认定的重大项目需要增加总体规划远期目标年限。

表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年限时,宜用规划目标年限作为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②住宅类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初年为入住率达到70%的特征年;工业类(T09)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初年为实际年产能达到设计年产能60%的特征年。

(3)当建设项目有分期开发情况时,除了针对项目整体的交通影响评价外,还应评价各项目分期投入正常使用初年的交通影响程度。

【评价日与时段】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日和评价高峰时段要求如下:(1)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当两者不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应均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2)按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以对交通系统最不利日应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当难以判断时,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进行评价。

对于园林场馆类项目还需要增加大型活动日的评价。

(3)对于混合用地类型的项目,应分别对不用类型的业态分别进行评价日和评价时段的分析,进行叠加后选取最不利日和最不利时段作为最终的评价日和评价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