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为了方便高三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将对物理高三近代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近代史起源于17世纪,当时以伽利略、牛顿等人的研究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经典力学和光学理论。

18世纪末,电学和磁学开始崛起,进一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彻底改变了物理学的格局,开创了量子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2. 热力学和热学热力学研究热量和功的转化关系,以及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行为。

热学是研究热力学基本理论和热学性质的学科。

近代物理学中的热力学概念包括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熵等。

以及热传导、热辐射和热扩散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近代物理学的光学理论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光的波粒二象性等。

其中的知识点涉及到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折射等。

4. 电学和电磁学近代物理学中的电学是以库仑定律为基础,研究电荷、电场和电势等电性质的学科。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学科。

电学和电磁学的知识点包括电场与电势、电容、电流与电阻、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5.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一种基本物理理论,研究光速不变的原理和质量能量关系等。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知识点包括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6. 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及其内部结构、核变换、核能源等的学科。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基本粒子、宇宙射线、强、弱、电磁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知识点包括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粒子加速器等。

总结:物理高三近代史知识点的总结包括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热力学和热学、光学、电学和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知识点。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近代物理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20世纪初以来的物理学发展与应用。

本文将对几个近代物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近代物理的重要实验现象之一,指的是将光照射到金属上时,金属表面电子被光子激发后跃迁到导体内并引起电流。

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光子具有粒子性,并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也可以用经典的波动理论进行解释,但是无法解释光电效应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截止电压的存在。

光电效应的发现推动了光的量子论的发展,对于理解光的本质和光学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重要物理理论,它涉及到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等概念的变化。

狭义相对论主要讨论的是惯性系中相对运动的物体,它的核心概念是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质量增加和长度收缩等效应,并推翻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

广义相对论则进一步研究了引力的本质,提出了引力场的几何描述和引力波的概念。

相对论在宇宙学、引力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性质的物理学分支,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

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态和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等。

量子力学对于解释电子的行为、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人们发现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概率性规律,电子以波的形式存在于原子中,并且存在着离散的能级结构。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原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现代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现象的物理学分支。

核物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原子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等。

核物理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和强交互力的本质。

核物理在核能的开发利用、医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核武器扩散和核辐射的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物理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物理史是研究物理学在近代发展中的历史和演变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自牛顿力学的诞生开始,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奠基,直至现代物理学的形成。

了解近代物理史对于高考物理考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脉络。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近代史知识点。

1. 牛顿力学的诞生牛顿力学是近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分支之一。

1642年,牛顿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农村家庭中。

他在166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三大定律成为了力学研究的基础: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迈克尔·法拉第是19世纪初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

他在1831年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核心。

它的发现对于电磁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波尔的量子理论尼尔斯·波尔是20世纪初丹麦的一位物理学家。

他在1913年提出了量子理论,揭示了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的奥秘。

波尔的量子理论对于解释电子能级、光谱线和电子跃迁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突破。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的论文,提出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狭义相对论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它解决了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时空结构、光速不变等问题,对于粒子高速运动和重力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马克斯·普朗克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

他在1900年提出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揭示了黑体辐射的规律。

根据普朗克的假设,辐射的能量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这一假设对于量子力学和能量的量子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只是近代物理史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1摩擦力内容归纳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2万有引力公式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电场1.电势差U: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

近代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近代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近代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近代物理学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微观领域的粒子物理,宏观领域的相对论和引力理论,以及光与电磁场的研究。

本文将针对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电磁场等方面的内容。

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新的物理学理论,它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主要是关于相对运动的物理规律,广义相对论则是对引力现象的解释。

以下是相对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是相对论的基础,它包括两个部分:运动相对性原理和物理定律相对性原理。

运动相对性原理指出,一切物理规律在任意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物理定律相对性原理指出,在惯性系中观测到的物理现象与在任何其他相对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中观测到的现象相同。

2. 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它指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等效的,也就是说质量在产生引力和受到引力的情况下是一样的。

3. 时空结构相对论将时空看做一个整体,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独立的,而是统一在一个四维时空中。

在相对论中,时间也变得相对,即观察者的时间会因为他们的相对运动状态而发生变化。

4. 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恒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光速是一个绝对不变的常数,而不受光源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由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描述微观领域的物理学理论。

量子力学颠覆了经典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等新概念。

以下是量子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粒子被描述为具有波动特性的粒子,即波粒二象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既可以呈现粒子的特性,也可以呈现波动的特性,具有双重性质。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它由海森堡提出。

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测量某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我们无法同时确定它们的精确数值,只能确定它们的概率分布。

高三近代物理的知识点

高三近代物理的知识点

高三近代物理的知识点近代物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三物理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高三近代物理的知识点,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相对论、量子物理等。

一、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1. 光的波动性:根据波动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衍射、干涉和折射等特性。

波动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光的传播规律和现象。

2. 光的粒子性:根据光的粒子性理论,光也可以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例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实验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二、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物理学理论,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间的时空变换规律。

狭义相对论包括了洛伦兹变换、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概念。

2.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论,主要研究引力现象。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弯曲造成的。

著名的黑洞和引力波都是广义相对论的重要应用。

三、量子物理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理论,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例如,电子具有波动性表现为电子的波函数,同时也具有粒子性如电子的位置和动量等。

2. 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物理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即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一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固有规律,也限制了我们对微观粒子的观测精度。

3.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

它包括了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算符以及量子态等概念。

量子力学为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四、其他知识点1. 原子核物理:高三物理中还包括了原子核物理的内容,如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了解原子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对理解核能的应用和核辐射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是由电离的气体粒子组成的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

了解等离子体物理对于理解太阳、闪电等现象以及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高三近代物理涵盖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相对论、量子物理等多个知识点。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近代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
理论。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近代物理知识点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中近代物理的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相对论。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物理
学理论,它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狭义相对论,其中包括了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洛伦兹变换、质能关系等内容。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建立的一种物理学理论,它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等内容。

量子力学的建立对于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高中近代物理还涉及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知识。

原子物理主要包
括了玻尔模型、原子光谱、波尔理论等内容,而核物理主要包括了放射性衰变、核反应、核能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原子和核的结构、性质以及相关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涉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和核物理
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可以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近代物理知识总结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2•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这种物体叫黑体。

3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① 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__________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4 .★★★ 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 ________________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 &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 s= h v,其中v 疋电磁波的频率, h 称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尸h v 。

、光电效应规律 ⑴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2)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 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⑷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理解:(1 )光照强度(单色光) 一光子数一—光电子数—*■饱和光电流 (2 )光子频率 v ——►光子能量=h vW Dh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密立根验证)E k = h v — W o遏制电压U c e=E k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整电效应( 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光子有动量和能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2 •光波是概率波•大量的、频率低的粒子波动性明显(注意有粒子性,只是不明显) 3•德布罗意物质波(电子衍射证实):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入=h ,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P(CT C )原子结构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其为电子,并求出 了电子的比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知识总结
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
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2.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 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 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
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

二、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 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光照强度(单色光) 光子数 光电子数 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 光子能量 ε=h ν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 E k =h ν-W 0 遏制电压 U c e=E k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
(光子有动量和能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h
W 00=ν
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光波是概率波.大量的、频率低的粒子波动性明显(注意有粒子性,只是不明显)
3. 德布罗意物质波(电子衍射证实):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νλC CT =
=)
原子结构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其为电子,并求出了电子的比荷。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电荷,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
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撞了回来。


3.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二、玻尔原子结构假说(是科学假说、类似还有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定态(能量量子化)2.轨道量子化3.跃迁条件: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 =1n 2E 1(n =1,2,3,…),其中E 1为基态能量
5. 对原子跃迁和电离理解:
跃迁:原子从低能级(高能级)E 初向高能级(低能级)E 末跃迁,只吸收(辐射)h ν
=E 末-E 初的能级差能量光子.可以吸收E k ≥E 末-E 初的能级差能量的电子。

基态电离: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大于等于13.6eV 能量的光子或电子后使氢原子电离。

6.一个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n-1中不同频率的光子,一群处
C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2
n
7.氢原子的能量(类比天体模型):E总=E K+E P,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8.波尔模型的局限:成功之处为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领域,提出定态和跃迁。

不足之处为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原子核部分
1.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X元素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3.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A Z X→A-4
Z-2Y+42He α衰变的实质:211H+210n→42He
β衰变:A Z X→A Z+1Y+0-1e β衰变的实质:10n →0-1e+11H
γ射线是α或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能级跃迁辐射出来。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①半衰期概念适用于大量核衰变(少数个别的核衰变时,谈半衰期无意义)
②半衰期由核的性质来决定,与该元素的物理性质(状态、压强、温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或存在形式均无关
③N=N0(1/2)t/τ,m=m0(1/2)t/τ,I=I0(1/2)t/τ
I——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τ——半衰期
N0、m0、I0为最初量,N、m、I为t时间后剩下未衰变量
衰变次数的方法: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再确定β衰变的次数5.核力: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使核子能克服库仑力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力称为核力.其特点为: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3)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6.原子核是核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7.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8.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当。

9.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若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释放的核能ΔE=Δm c2. 10.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过程中都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

11.慢化剂:石墨、重水、轻水(普通水)。

镉棒(控制棒)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12.氢弹、太阳内部发生的是热核反应(聚变)。

原子弹、核电站等(重核裂变)
13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和防护
(1)工业部门使用射线测厚度——利用γ射线的穿透特性;
(2)烟雾报警器的使用——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增加烟雾导电离子浓度;
(3)农业应用——γ射线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杀死腐败细菌、抑制发芽等;
(4)做示踪原子——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非放射性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常见粒子符号:α粒子(4
2He)、氚核(3
1
H)、氘核(2
1
H)、质子(1
1
H)、中子(1
n)、
电子(0
-1e)、正电子(0
1
e)等
15.应用质能方程解题的流程图
(1)根据ΔE=Δmc2计算,计算时Δm的单位是“kg”,c的单位是“m/s”,ΔE的单位是“J”.
(2)根据ΔE=Δm×931.5 MeV计算.因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
所以计算时Δm的单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
类型可控性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自发23892U→23490Th+42He
β衰变自发23490Th→23491Pa+0-1e
人工转变人工控制
14
7
N+42He→178O+11H(卢瑟福发现质子)
4
2
He+94Be→123C+10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27
13
Al+42He→3015P+10n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
放射性同位素,同时
发现正电子
30
15
P→3014Si+0+1e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
行人工控制
235
92
U+10n→14456Ba+8936Kr+310n
235
92
U+10n→13654Xe+9038Sr+1010n
轻核聚变
除氢弹外无
法控制2
1
H+31H→42He+1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