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工具知识(ppt 30页)
合集下载
02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间接金融工具是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贷款 人与最后借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中由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按金融工具的偿还期,可以分为长期 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一般把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工具称 为短期金融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金融工具,包 括股票和各种债券。
如果与单纯的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相比较,信 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G-G’,单纯 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W—G—W。
(2)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必然有或长或短的间 隔期;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是钱货两清, 没有间隔期。
(3)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只是让渡商品或货币 的使用权而不改变所有权;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 值运动是商品与货币的转手换形。使用价值发生 转移而价值并没有转移。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
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 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 ▲信用方式的进化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产生以后,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 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几个发展阶段:
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 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第二节 信用工具
1.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国家(政府)的信用工具,是
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2.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企业或公司向外借债的一种债
务凭证。 3.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
的债务凭证。
第二节 信用工具
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运动即为资本主 义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按金融工具的偿还期,可以分为长期 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一般把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工具称 为短期金融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金融工具,包 括股票和各种债券。
如果与单纯的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相比较,信 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G-G’,单纯 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形式是W—G—W。
(2)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必然有或长或短的间 隔期;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值运动是钱货两清, 没有间隔期。
(3)信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只是让渡商品或货币 的使用权而不改变所有权;单纯商品买卖中的价 值运动是商品与货币的转手换形。使用价值发生 转移而价值并没有转移。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
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 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 ▲信用方式的进化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产生以后,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 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几个发展阶段:
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 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第二节 信用工具
1.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国家(政府)的信用工具,是
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2.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企业或公司向外借债的一种债
务凭证。 3.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
的债务凭证。
第二节 信用工具
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运动即为资本主 义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信用与信用管理

3、企业信用活动受信:形成企业的负债。主要活动:向银行 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签发商业票据。授信:信用销售— 赊销、分期付款 4、个人信用活动授信:购买信用工具:存款、债券、股票受信:借贷
2、信用非中介程度提高
(1)信用中介率与非中介率信用净额 =总信用-金融部门信用规模 =非金融信用规模 =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 +居民部门负债
第一节 信用和信用活动 一、 信用的定义二、 信用的内涵和功能三、 信用风险四、 信用与金融五、 现代信用活动的内容和特征
一、信用的定义(一)《辞海》中的三层含义 P1一是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二)《社会大百科全书》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款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信用与金融(一)广义上的金融内涵:资金融通的对象,即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即信用资金融通的机构,即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二)信用与金融的关系1、作为资金借贷的信用是从属于金融的一部分,金融的变化制约信用的发展2、信用的独立性,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3、道德范畴的信用是整个金融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和根本
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信用PPT教学课件

120
2500 2000 1500
1,708.67
100
86
80
60
1000 500 0
0
0
0
2006年
26.03 13.13
2007年
25
157.08
2008年
364.33
2009年
40
729.49
20
176.08
0 2010年1-6月
资产总额(亿元)
存款保险公司损失(亿元)
银行倒闭数目(家)
第32页/共83页
传统社会:特殊关系中的信任 现代社会:普遍关系中的信任
●制度基础:法律、法规、惯例 ●文化基础:观念、氛围 ●运作基础:硬件:信用活动和交易所需的设施
软件:信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管理体系、征信体系四大系统
第8页/共83页
(五)信用的结构
●要素结构:
▲主体结构: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 ▲工具结构:票据、债券、股票、合同、合约等 ▲期限结构:长期、短期;即期、远期等 ▲价格结构:利率结构、收益率结构、股价结构 等 ●形式结构:企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个人信 用、国际信用; ●方式结构:借贷;分期或延期付款;赊销;预付或订 购;经销;代销;承诺等 ●体系结构:信用中介机构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信用 管理体系;社会征信体系
第9页/共83页
(六)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本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信任为前提的经济利益关系, 体现了资本权益,
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特征:
▲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 ▲有条件的使用权让渡:偿还并付息 ▲交换关系结清的时间不一致性:事后或事先 ▲两权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第10页/共83页
第2章信用

国外商业性借贷是指跨国资金输出者和使用者构成借 贷双方。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 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和国 际间债券发行。
第2章 信用
出口信贷
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 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 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早期的银行券是银行 家签发的、随时可以向自己要求兑付的票据,是在商业票 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发行银行券。到了19世纪,在工 业化国家中,先后禁止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并把发行权集 中于中央银行,目前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券都由中央银行垄 断发行。
第2章 信用
消费信用适度问题
第2章 信用
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现状
(1)消费信贷以商品房为突破口启动。 (2)忽明忽暗的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3)形形色色的消费信用卡。
第2章 信用
2.4.5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具体形式:国外商业性借贷和国外直接投资。
第2章 信用
1、国外商业性借贷
第2章 信用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 若干意见》(法〈民〉发〔1991〕21号)第6条规 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 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 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 护。”
第2章 信用
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 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
支票按其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前者 可用来支取现金或转账,后者只能用来转账。转账支票常 在票面划两条红色平行线故也成为划线支票、平行线支票 或横线支票。
第2章 信用
出口信贷
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 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 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早期的银行券是银行 家签发的、随时可以向自己要求兑付的票据,是在商业票 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发行银行券。到了19世纪,在工 业化国家中,先后禁止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并把发行权集 中于中央银行,目前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券都由中央银行垄 断发行。
第2章 信用
消费信用适度问题
第2章 信用
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现状
(1)消费信贷以商品房为突破口启动。 (2)忽明忽暗的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3)形形色色的消费信用卡。
第2章 信用
2.4.5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具体形式:国外商业性借贷和国外直接投资。
第2章 信用
1、国外商业性借贷
第2章 信用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 若干意见》(法〈民〉发〔1991〕21号)第6条规 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 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 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 护。”
第2章 信用
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 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
支票按其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前者 可用来支取现金或转账,后者只能用来转账。转账支票常 在票面划两条红色平行线故也成为划线支票、平行线支票 或横线支票。
第二章 信用

思考: 1. 你对中央银行的个人征信体系了解多少? 2. 企业如何重视诚信建设? 3. 金融机构如何有效管理客户失信问题? 4. 金融机构如何反洗钱?
第二节 专题:高利贷
专题:高利贷
1.高利贷信用定义: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 借贷活动。 2、讨论: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农村均存在不同形式、不同手 段的“高利贷”现象。除了经济条件落后、资金 匮乏的农村,城市的高利贷也从没有灭绝。看来 现代银行作为高利贷的掘墓人,作用发挥得并不 太彻底。 为何至今仍然存在?高利贷的存在对经济有什 么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在中国要消除高利贷需 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商业信用
含义: 商品交易过程中, 1. 含义: 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直接提 供的信用,主要是以商品为对象。 供的信用,主要是以商品为对象。
2形式
①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如分期付 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 赊销—— ——商业信用最早的基本 款、赊销——商业信用最早的基本 形式。 ②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如预 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 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经法系
6.信用的中介工具
信用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是信用活动得以进行并 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商业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工具 国家信用 社会信用 商业票据 银行票据和支票 政府债券 股票和公司债券
经法系
三、银行信用
1.概念: credit, 1.概念:bank credit,银行及其它金融机 概念 构以货币形式, 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所形成的信用. 所形成的信用.主要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 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银行信用的 成熟与否, 成熟与否,是检验一国信用制度是否发展 与完善的标准。 与完善的标准。
《信用工具和外汇》课件

牡丹银行卡
太平洋信用卡
金穗银行卡
广发信用卡
招商信用卡
东方信用卡
(二)信用卡
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 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
信用卡 准贷记卡(信用额度内透支)
借记卡(先存款后消费,不能透支)
银行信用卡: 主体:商业银行, 条件:资信状况良好 消费地点:指定的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
①是一般等价物 ②简化收款手续 ③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④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什么是支票?
2.支票有哪几种?
你见过的是哪一种支票? 它们有何用处?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 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 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
含义 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
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 优点 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①使用信用卡一定要保管好密码
注意
②使用信用卡只能到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为对 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 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币值)稳定的意义
1.有利于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安定生活,扩大
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稳定进、出口,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3.有利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吸引外资不断流入扩大就业,
身携带报名费,这时她最好的选择是(
信用管理概论(ppt168)

第二十七页,共167页。
我国信用问题(wèntí)产生的原 因
吴敬琏:许多国用企业仍然缺乏明晰的 产权界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维权(wéi quán)意识。他们一方面并不关心自己的 信誉记录,把失信视同儿戏;另一方面, 也不那么关心企业信用资产权益,在这 种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以故意错误授信 和放弃逃费债务作为监守自盗的手段。
完善 2、信用缺失将进一步恶化内需(nèi xū)不足的情
况 信用体系发育不良抑制了投资需求的增长 信用缺失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信用失常和不足阻碍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
第二十三页,共167页。
信用(xìnyòng)问题对我国的危 害
二、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向高级阶段发展 三、企业微观层面的危害 1、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 2、信用缺失制约了中国(zhōnɡ ɡuó)企业尤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前旧中国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 1、对信用偿还和利率的限制政策 2、对官吏放贷(fànɡ dài)的限制政策 3、对商业信用的政策 4、信用奖励和惩罚政策
第十四页,共167页。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信用形式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1、银行信用 2、政府信用:公债和外债 由于战乱和通货膨胀商业信用和消费(xiāofèi)信用
风险大,发生少。 信用机构: 1、典当业由盛而衰 2、钱庄的由盛而衰 3、官钱铺和官银钱号的设立 4、票号的由盛而衰 5、中国银行机构的发展
第十五页,共167页。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 1、实施官僚买办资本(mǎibàn zīběn)金融
极度扩张的政策 2、实施全面垄断国民经济的政策 3、实施通货膨胀的政策 4、对民族资本金融业实施限制和打击的政
我国信用问题(wèntí)产生的原 因
吴敬琏:许多国用企业仍然缺乏明晰的 产权界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维权(wéi quán)意识。他们一方面并不关心自己的 信誉记录,把失信视同儿戏;另一方面, 也不那么关心企业信用资产权益,在这 种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以故意错误授信 和放弃逃费债务作为监守自盗的手段。
完善 2、信用缺失将进一步恶化内需(nèi xū)不足的情
况 信用体系发育不良抑制了投资需求的增长 信用缺失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信用失常和不足阻碍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
第二十三页,共167页。
信用(xìnyòng)问题对我国的危 害
二、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向高级阶段发展 三、企业微观层面的危害 1、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 2、信用缺失制约了中国(zhōnɡ ɡuó)企业尤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前旧中国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 1、对信用偿还和利率的限制政策 2、对官吏放贷(fànɡ dài)的限制政策 3、对商业信用的政策 4、信用奖励和惩罚政策
第十四页,共167页。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信用形式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1、银行信用 2、政府信用:公债和外债 由于战乱和通货膨胀商业信用和消费(xiāofèi)信用
风险大,发生少。 信用机构: 1、典当业由盛而衰 2、钱庄的由盛而衰 3、官钱铺和官银钱号的设立 4、票号的由盛而衰 5、中国银行机构的发展
第十五页,共167页。
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 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 1、实施官僚买办资本(mǎibàn zīběn)金融
极度扩张的政策 2、实施全面垄断国民经济的政策 3、实施通货膨胀的政策 4、对民族资本金融业实施限制和打击的政
第2章信用与信用制度

则。
2
2、经济学或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 从属于商品货币范畴,是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一种借贷行为。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
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是一种特殊的
价值运动形式(G—G’)。体现为货币资金的
借贷行为,与债权债务密切相关。
3
◈广义的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 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即隔 期如约偿付的意志和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 物资、服务的能力。 3、理解信用的含义应把握两个要点: (1)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与 债权债务同时发生; (2)信用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展起破坏作用。 积极作用:极高的利率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6
2、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的含义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企业及其他 经济主体使用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借贷资本是在高利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高利贷有着 根本区别:利率水平较合理。用途上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5)信用关系能形成链条,相互传递,但诚信和 信誉一般不会形成链条。
9
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
(1)从逻辑上推论,借贷行为是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 (2)从历史的角度看,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 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4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的本质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