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Ω(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实验方法: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4V 。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2.4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放大器中采用负反馈,在降低放大倍数的同时,可以使放大器的某些性能大大改善。

所谓负反馈,就是以某种方式从输出端取出信号,再以一定方式加到输入回路中。

若所加入的信号极性与原输入信号极性相反,则是负反馈。

根据取出信号极性与加入到输入回路的方式不同,反馈可分为四类:串联电压反馈、串联电流反馈、并联电压反馈与并联电流反馈。

下图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r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家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r=Av/1+AvFv ,Av为开环放大倍数。

(2)反馈系数 Fv=RF1/Rf+RF1(3)输入电阻 R1f=(1+AvFv)Rf Rf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输出电阻 Rof=Ro/(1+AvoFv) Ro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v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模拟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伏安表,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按图连接好电路,取Ucc=+12V,Ui=0V,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格中:测得的结果如图:记入表格中:U B(V) U E(V) U C(V) 第一级 2.49 1.746 8.218第二级 2.801 2.047 7.1242、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针1、减小电压放大倍数的验证按上图连接电路,设置信号发生器参数为F=1KHz,U=30Mv,选择正弦波形,由示波器读出波形:A、无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仿真结果:B、有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仿真结果:图形分析:有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负反馈减下了电压的放大倍数。

条件;f=1KH,Us=5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基本放大器Us(mV) Ui(mV) UL(V) Uo(V) Av Rf(KΩ)Ro(KΩ) 5.0 0.5 0.25 0.48 500 1.11 2.208负反馈放大器Us(mV) Ui(mV) UL(V) Uo(V) Avf Rif(KΩ)Rof(KΩ) 5.0 2.3 0.14 0.20 87 8.52 1.028表3—2(2)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o计入3—2表2、展宽放大器通频带的验证将图中的示波器换成波特计后,再做一次上述的实验(接入与不接入负反馈个仿真一次):A、无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特性仿真结果:B、有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特性仿真结果:结果:有负反馈时频率从10Hz起增益开始达到最大,增加负反馈后从6.029Hz起增益开始达到最大,展宽了通频带。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目的】1、 加深负反馈对放大器工作性能影响的认识。

2、 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 1、 基本概念及分类负反馈放大器就是采用了负反馈措施(即将输出信号的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送回输入端,以消弱原输入信号)的放大器。

负反馈放大器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四种基本组态。

如图1所示的方框图有:图 1 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01f f x A A x AF==+ 1B AF =+B 称为反馈深度。

当1D时,1f A F≈2、 负反馈放大器对性能的影响 (1)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11f fA AA AF A∆∆=•+ (2)通频带扩展为原有的(1+AF )倍。

(3)减少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噪声。

(4)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输入电阻增加,并联负反馈输入电阻减小;电压负反馈输出电阻减小,电流负反馈输出电阻减少,电流负反馈输出电阻增大。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 2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电路1、 调整各级静态工作点2、 测量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1) 测量基本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变化量。

(2) 测量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变化量。

(3) 计算相对变化量。

3、 观测负反馈放大器扩展通频带的作用。

4、 测量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中:表格 1【数据分析与处理】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有反馈时:6.25%21.587A A ∆== 无反馈时:203046.58%A A ∆== 可见增益稳定性提高了,但并不理想,考虑到实验条件,示波器显示不准,读数有误差应为主要原因。

【总结】由这次试验可明显得到以下结论: 1、 引入负反馈会牺牲增益;2、引入负反馈后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3、引入负反馈能大大扩宽通频带;4、引入负反馈能增大输入电阻。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负反馈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其通过引入反馈信号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线性度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本报告将对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进行描述和总结。

一、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器是通过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构成一个反馈电路,利用反馈电流或电压进行联动的一种放大器。

在负反馈放大器中,输出信号被送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调整反馈网络的参数,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最小化,从而实现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的提高。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有:1. 功率放大器电路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流表5. 电压表6.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按照电路图、实验指导书中的指导,搭建负反馈放大器电路。

2. 连接仪器: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负反馈放大器的适当位置。

3. 设置参数: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值。

4. 测量数据:使用示波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仪器,对电路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电流和电压等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输入输出阻抗、带宽等性能参数,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为10倍,输入输出阻抗分别为10kΩ和1kΩ,带宽为10kHz。

这些数据表明,负反馈放大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信号放大,同时具有较低的输入输出阻抗,能够适应不同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不同频率下,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较低频率下增益较高,而在较高频率下增益较低。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一、试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按给定电路创建待仿真实验电路。

2、在输入端加入f=1KHz ,Us=5mV p 的正弦信号。

3、合上J1、J3、J4,断开J2组成基本放大器,进行仿真,用示波器记录输入、输出波形,并读出输入U i 、输出U O 的幅度,计算增益Av=20lg(U O /U i );测量基本放大器输入电阻R i 及输出电阻R o :用交流电压表测量U S 、U i ,输入电阻为R i =R S •U i /(U S -U i ),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O 及带载时的输出电压U L ,输出电阻为R O =(U O /U L -1)•R L ;用波特图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找出上下限频率f L 、f H 。

输入U i 、输出U O 分别为:Av=20lg(U O /U i )=773输入U i 及带载时的输出电压U L 为: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第 1 页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第 2 页图1图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i=R S ·U i /(U S -U i )=9699Ω R O =(U O /U L -1)·R L =1258Ω其输入输出波形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4、合上J1、J2,断开J3、J4组成负反馈放大器,进行仿真,记录输入、输出幅度,计算增益;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用波特图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找出上下限频率f L 、f H 。

输入U i 、输出U O 分别为: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第 3 页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第 4 页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Av=20lg(U O/Ui)=75输入U i 及带载时的输出电压U L 为:R i =R S •U i /(U S -U i )=15530Ω R O =(U O /U L -1)•R L =148Ω其输入输出波形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为: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第 5 页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苏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第 6 页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5、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负反馈放大器试验

负反馈放大器试验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
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实验以电压串
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
标的影响。
电阻Rf将输出电压引回到T1管,电阻RF1上得 到反馈电压uF,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实验电路板如上图所示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直流电源
RW2
RW1
输入
输出
Uo2 RL=5.1k Uo1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按图6.1连接实验电路,取UCC=+12V,Ui=
0,断开反馈支路,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第一级、 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6.1。
• 2、测试动态特性 • ①按图接线,RF先不接入。 • ②1m输V入信端号接采入用V输i=入1m端V衰f减=1法k见Hz实的验正二弦)波。(调注整意接输线入和
参数使输出不失真且无振荡(参考实验二的方法)。
• ③按表6.1要求进行测量并填表。 • ④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ro。 • (2)闭环电路 • ①接通RF按(1)的要求调整电路。 • ②按表6.1要求测量并填表,计算Avf。 • ③根据实测结果,验证Avf≈1/F。
• 3、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 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2、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反馈放大电路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 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 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 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因 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1、将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 因。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同时掌
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负反馈放大器电路,通过测量电压增益、频率响应和失调电压等参数,对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首先,我们搭建了负反馈放大器电路,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电阻和电
容数值。

随后,我们进行了直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负反馈放大器相对于非负反馈放大器具有更稳定的直流工作点,能够减小器件参数的影响,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交流性能的测试。

通过输入信号的变化,我们观察到负反
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相位特性较为平稳。

这表明负反馈放大器能够有效地抑制频率特性的变化,提高整个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测量了负反馈放大器的失调电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负反馈放大器的失调电压明显减小,这与负反馈的作用原理相吻合。

负反馈能够通过比例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配合,抑制失调电压的产生,提高放大器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负反馈放大器相对于非负反馈放大器具
有更好的直流工作点稳定性、频率响应特性和失调电压表现。

负反馈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放大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是一种重要的放大器结构。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负反馈放大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负反馈放大器完整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完整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进一步掌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放大器中采用负反馈,在降低放大倍数的同时,可以使放大器的某些性能大大改善。

所谓负反馈,就是以某种方式从输出端取出信号,再以一定方式加到输入回路中。

若所加入的信号极性与原输入信号极性相反,则是负反馈。

根据取出信号极性与加入到输入回路的方式不同,反馈可分为四类:串联电压反馈、串联电流反馈、并联电压反馈与并联电流反馈。

如图3-1所示。

从网络方框图来看,反馈的这四种分类使得基本放大网络与反馈网络的联接在输入、输出端互不相同。

从实际电路来看,反馈信号若直接加到输入端,是并联反馈,否则是串联反馈,反馈信号若直接取自输出电压,是电压反馈,否则是电流反馈。

1.负反馈时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馈对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凡是并联负反馈,其输入阻抗降低;凡是串联负反馈,其输入阻抗升高;设主网络的输入电阻为R i ,则串联负反馈的输入电阻为R if =(1+FA V )R i设主网络的输入电阻为R o ,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电阻为 R of =FA R V O+1可见,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增大(1+A V F )倍,而输出电阻则下降到1/(1+A V F )倍。

2.负反馈放大倍数和稳定度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有所减小,因而使放大器增益下降,但却改善了放大性能,提高了它的稳定性。

反馈放大倍数为 A vf =FA A V V+1(A v 为开环放大倍数)反馈放大倍数稳定度与无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稳定度有如下关系:VfVf A A ∆=V V A A ∆⨯FA V +11式中∆A V f/A V f 称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度。

V V A A /∆称无反馈时的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度。

可见,负反馈放大器比无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提高了(1+A V F )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多级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仿软件研究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2)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掌握多级集成运放电路的工作特点。

(3)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测试开环和闭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和通频带。

2)比较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和通频带。

3)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基本原理及电路
(1)基本概念。

在电子电路中,将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到输出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出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的措施成为反馈。

若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则称之为负反馈;反之,称之为正反馈。

若反馈存在于直流通路,则称为直流反馈;若反馈存在于交流通路,则称为交流反馈。

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则称之为电压反馈;以电流形式相叠加,称为并联反馈。

在分析反馈放大电路市,“有无反馈”决定于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是否存在反馈支路。

“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决定于反馈支路存在于直流通路还是交流通路:“正负反馈”的判断可采用瞬时极性法,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为正反馈;“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是否有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串联反馈或并联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是否有直接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并联反馈,
否则为串联反馈。

引入交流反馈后,可以改善放大电路多方面的性能: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等。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该放大电路由两级运放构成的而反相比例器组成,在末级的输出端引入了反馈网络Cf 、Rf2和 Rf1,构成了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2)放大器的基本参数:
1)开环参数。

将反馈支路的A 点与P 点断开,与B 点相连,便可得到开环时的放大电路。

由此可测出开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Fv 和通频带BW ,即
1
'
(1)o V e i i i N o o L
o f V o
H L
V A V V R R V V V R R V V F V BW f f =
=
-=-=
=-
式中:VN 为N 点对地的交流电压;V o ’为负载RL 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i 为B 点对地的交流电压;fH 和fL 分别为放大器的上、下限频率,其定义为放大器的
放大倍数下降为中频放大倍数的1/
11
11
1
()0.7071
()0.707V H V V V L V V A jf A A A jf A A ====
2)闭环参数。

通过开环时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V A ,输入电阻i R ,输出电阻o R ,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V F 和上、下限频率
H f 、L f ,可以计算求
得多级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Vf A 、输入电阻if R 、输出电压of R 和通频带f BW 的理论值,即
'
'V '
V 1(1)
A 1(1)
()1V Vf V V if i V V o o
of V i
Hf H V u f Hf
Lf L Lf V V A A A F R R A F R V R A F V f f A F BW f f f f A F
=
+=+=+=+⎧⎪
=-⎨
=⎪+⎩
(其中:=)其中:
测量放大电路的闭环特性时,应将反馈电路的A 点与B 点断开、与P 点相连,以构成反馈网络。

此时需要适当增大输入信号电压i V ,使输出电压o V (接
入负载L R 时的测量值)达到开环时的测量值,然后分别测出i V 、
N V 、f V 、f BW 及'
o V 的大小,并由此得到负反馈放大电路闭环特性的实际测量值为
1
'
(1)o
V e
i i i N o o L
o f V o
H L
V A V V R R V V V R R V V F V BW f f =
=
-=-=
=-
上述所得结果应与开环测试时由上式所计算的理论值近似相等,否则应该找出原因后重新测量。

在进行上述测试时,应保证各点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为同频率且不失真的正弦波,否则应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验内容
(一)计算机仿真部分
(1)根据电路画出实验仿真电路图如图所示。

其中得到波特图绘制仪的命令为“Simulate Instrument Bode Plotter”。

(2)调节J1,使开关A端与B端相连。

测试电路的开环基本特性。

1)将信号发生器输出调味1kHz、20mV(峰峰值)正弦波,然后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

得到网络的波特图如下图所示。

2)保持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3)接入负载L R ,用示波器分别测出i V ,N V ,f V ,o V ,记入表中。

4)将负载L R 开路,保持输入电压i V 的大小不变,用示波器测出输出电压'
o V ,
记入表中
5)从波特图上读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
H f 与下限频率L f 记入表中。

6)由上述测试结果,算出放大电路开环时的,,V i o A R R 和V F 的值,并由上
式计算出放大器闭环时,Vf
if A R 和of R 的理论值,记入表中。

(3)调节J1,使开关A 端与P 端相连,测试电路的闭环基本特性。

1)将信号发生器输出调味1kHz 、20mV (峰峰值)正弦波,然后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得到网络的波特度如图所示。

2)接入负载L R ,逐渐增大输入信号i V 达到开环时的测量值,然后用示波器分别测出i V ,使输出电压o V 达到开环时的测量值,然后用示波器分写测出i V 、
N V 和f
V 的值,记入表中。

3)将负载L R 开路,保持输入电压i V 大小不变,用示波器分别测出'
o V 的值,记入表中。

4)闭环时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测试同开环时的测试,即重复开环测试(5)步。

5)由上述结果并根据上式计算出闭环时的Vf A 、if R 、of R 和V F 的实际值,
记入表中。

6)由波特图测出上、下限频率,计算通频带BW 。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测试数据
五.实验结论
(1)画出仿真实验开环网络与闭环网络的波特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开环的通频带较窄,且上限频率较低;而闭环的通频带较宽,且上限频率高。

(2)开环时BW=H L f f - c42.330kHz 闭环时BW=H L f f -H f ≈=146.022kHz
(3)比较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通频带在开环闭环时的差别,得到相应结论。

开环的电压放大倍数比闭环的大,输出电阻也比闭环的大,而输入电阻却是闭环的比开环的大,BW则是闭环比开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