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内容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2b06da25c52cc58ad6be0f.png)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一、项目概况1.1、桥梁概况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1.2、施工控制概况(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1.3、监控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1.4、目的和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二、监控方案与内容2.1 施工监控的内容2.1.1 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几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2)主梁线形、应力;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主梁应力可以作为误差控制的辅助指标和结构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3)斜拉索索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误差调整与参数识别体系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索力进行监测来保证斜拉索索力误差满足要求.(4)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2.1.2 施工监控计算内容(1)施工过程安全复核计算(2)拉索、主梁无应力制造线形/长度的复核计算(3)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参数识别(4)施工控制实时计算(5)重要临时结构的计算2.1.3 施工监控现场实测参数(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斜拉索、索塔或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容重(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1)恒载:a. 主梁自重b.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路缘石、灯柱、过桥管线等)2)施工荷载3)临时荷载2.2 施工监控的实时监测体系2.2.1 实时监测内容及其分级将监测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和频率等级进行划分.例如:2.2.2 测点布置原则(1)斜拉索索力测点布置a.一般原则:根据理论计算,满足下式的拉索均需设置索力测点.b. 对称布设.c. 全桥通测线形时,索力也全桥通测.(2)主梁线形测点布置1)一般原则:一个梁段上设置三个主梁线形测点,两个高程测点一个轴线测点,高程测点宜设置在悬臂端横隔板与外侧腹板交界处的顶部,轴线测点设置在横向尽量靠中部的位置.2)线形监测主要想放样或拉索索力控制提供参数时可仅对选弊端2-3个梁段进行监测.3)用于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时全桥通测,每个梁段均监测.(3)索塔偏位测点的布置索塔在施工过程应在新塔段或其模板上设置测点,索塔水平撑杆顶撑时为了确保顶撑效果也应考虑在顶撑位置设置测点,索塔施工结束后应对索塔进行至少一次每个索塔节段的通测.主梁施工阶段应在索塔塔顶设置偏位测点.(4)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并且尽量考虑在下塔柱、中塔柱、下横梁均设置测试断面.每个塔肢测试断面应考虑在索塔的四个角点上均设置测点.(5)主梁应力测点的布置主梁测试断面的测点应确保顶底板载腹板与顶板交界处,纵隔板与顶底板的交界处,主梁中部设置测点以确保采集到应力的峰值点.(6)温度场监测的测点布置斜拉桥的施工监测中整个塔、梁、索各自的温度场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各自选择一个断面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索塔的温度场监测应至少在测试断面四个角点设置测点,主梁则应确保在顶板、腹板、底板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拉索可以通过试验索来进行温度场的监测.2.2.3 本桥监测点布置及传感器选型2.3 施工监控的技术指标体系2.3.1 各施工监测内容的仪器及精度要求指标(1)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索力监测仪器分辨率应达到0.1kN.常用的穿心式传感器与弦振式索力仪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张拉阶段,后者用于张拉后索力监测.(2)线形监测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垂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测距分辨率应达到1米米,测角分辨率应达到1’’.(3)应力监测可采用弦振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仪器分辨率应达到应变1με.(4)温度监测宜采用铂式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点温计,仪器分辨率应达到温度0.1℃.2.3.2 施工控制技术要求和容许误差度指标(1)几何控制技术要求(几何误差均指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差异)控制工况主梁上下游高程测点平均值误差应小于悬臂长度的±1/3000,当1/3000悬臂长度小于40米米时,按4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平均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梁段长度的1/750;上下游高程相对偏差不大于15米米.主梁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10000悬臂长度,悬臂长度的1/20000小于10米米时,按1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相对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5000梁段长度.索塔偏位误差不得大于±20%,当理论索塔偏位的20%小于30米米时,可按照±30米米来控制.索塔偏位不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2)索力控制技术要求索力控制拉索上下游平均控制误差小于±5%、(3)应力监测及其它技术要求采取措施保证原件损坏率不得大于20%.索塔应力测量可考虑索塔施工期间每个节段测试一次,架梁阶段每个梁段测试一次.索塔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测试断面浇筑30天后开始提供.主梁应力测量当应力水平达到6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每个梁段完成后开始提供.2.4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2.4.1 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2.4.2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三、施工计算与控制3.1、计算流程3.1.1设计计算的校核施工控制首先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值.理论值由主梁挠度、主梁理论轴线、主梁截面理论应力、斜拉索理论索力等构成.这一阶段中将与设计计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目标不与设计要求失真.3.1.2施工控制计算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跟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参数、误差分析结果等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对现场的施工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3.1.3仿真分析计算的方法斜拉桥结构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装分析法两种.通测,正装计算比较直观、简便,施工过程中架设方案有较大改变或施工参数有较大变化时,可以方便处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计算稍微复杂些,但倒拆计算可以得出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设线形等控制参数,因此在实际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3.2、控制的原则3.2.1 受力要求.反映斜拉桥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塔(墩)和索的三大部分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在恒载已定的情况下,成桥索力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成桥索力小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主梁的应力与主梁截面轴力和弯矩有关,因为轴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化不大,所以弯矩是主梁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塔的情况与梁类似,只是索力对塔的影响没有梁那么敏感,塔中应力通常容易得到满足.索力要满足最大最小索力要求,最大索力要求即钢丝强度要求,最小索力要求即拉索垂度要求.3.2.2 线形要求.线形主要是主梁的标高.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要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3.2.3 调控手段.对于主梁和塔(墩)内力(或应力)的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索力.由于索力较小的变化就会在主梁中引起较大的内力(或应力)变化,而索力本身又有一定的变化宽容度(即最大最小索力确定的索力允许变化范围),因此,索力调整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以及索力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索力调整和立模标高的调整分两步完成,即先进行索力调整,目标主要是梁、塔截面的弯矩;然后进行立模标高调整,还需加入已建梁段的主梁标高.主梁弯矩控制截面可选为各施工梁段的典型截面(一般为受拉索锚固点局部应力影响较小处),塔的控制截面可只选塔底以及截面变化处等少数控制位置.主梁标高控制点可选为每施工梁段前端点.四、施工控制实施的主要结果4.1、施工过程控制结果4.1.1 施工阶段的主梁标高及张拉索力的控制结果4.1.2 主梁应力控制结果4.1.3 主塔偏位和应力的控制结果4.2 主梁合拢的控制后果4.2.1 索力监控成果4.2.2 线形监控成果4.3 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4.3.1 索力监控成果4.3.2 线形监控成果4.3.3 主梁纵向伸缩量4.3.4 主梁应力监控成果附表五、结论及建议斜拉桥的施工中进行相应的施工控制研究是对其施工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XX大桥的设计、施工具体特点研究而建立的施工控制技术体系由现场测试、实时测量、实时计算等子系统构成,经过本桥施工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工作性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XX桥施工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控组对XX的分析计算,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导施工,经现场验证,减少了XX时的难度,减小了XX的误差.成桥阶段的内力和线形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本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对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和施工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技术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技术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建设事业获得飞速进步,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桥梁安全性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强。
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稳固性和耐久性,同时为了提升行车舒适性,进行大跨度预应力桥梁施工时就需要进行监测,这也是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监测技术1.1线性和预拱度监控第一、主梁挠度跟踪监测。
进行实际监测时需要根据各节点施工顺序进行,而且等到完成混凝土浇筑和张拉作业后,需要选取合适时间进行监测。
对主梁挠度进行检测首先要了解施工进度和主梁挠度变化情况,为了能够在温度变化明显时进行操作,以便可以获得准确的最值,一般会选择早上6点进行检测,而且还需要进行温度修正,从而可以确保下一个阶段梁底标高设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1]。
第二、主梁顶底面高程检测。
等到结束预应力张拉后,就需要检测主梁顶地面高程。
为了确保数据精确性,进行检测时往往会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之后需要计算出平均值,将其当做最终数值。
1.2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监测注意事项一、确定控制截面。
预应力连续梁在实际施工中会受到施工状况的干扰,从而使得主梁不同截面出现不同的应力,即便是同一截面上下截面的应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程度比较显著。
进行主梁施工往往会采用静定结构,但需要全面分析控制截面。
控制截面在二期恒载的影响下往往会选定根部,也可能会选定L/4或L/2部位,这些选择都是比较科学的。
为了更好的检测应力往往会在界面中设置传感元件,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更好的确保工作时效性,然而因为控制截面形状存在差异,其大小也各异,所以设置的传感元件数量也是不同的,装置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埋设时间和误差。
结束节段主梁钢筋布置后就可以安装应力监测元器件,完成这一步操作后就可以开展混凝土浇灌,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一步操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应力监测元器件,防止其受到伤害。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监控,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施工后的验收和评估等内容。
第三条施工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施工监控的原则是科学、系统、全面、实时、准确。
第五条施工监控应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六条施工监控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进行,并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控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内容。
第八条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地形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为施工监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九条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条施工前,应对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第十二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预应力张拉过程的监控,包括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锚固长度、锚固位置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四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浇筑速度、浇筑厚度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五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控,包括模板变形、支撑点位移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六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包括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含水率等参数的监测。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摘要:桥梁施工监控主要是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以及线形与内力状态控制。
文章简要阐述了梁桥施工监控的目的、内容,以及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了施工监控技术在大跨度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应力监测0 引言桥梁施工在高速铁路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桥梁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随着桥梁结构形式、施工特点及具体控制内容的不同,其施工监控方法也不一样,桥梁施工监控的主要任务是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和桥梁结构线形与内力状态控制。
1 施工监控的目的与内容桥梁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度,保证桥梁成桥桥面线形与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做法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设计的施工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桥梁建成时最大可能地接近设计要求。
施工监控根据桥梁成桥(含桥墩)后线型的要求,监控的主要内容有:各梁段的变形及高程实施控制;箱梁控制截面应力监测等。
对于悬臂施工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所采用的施工顺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型与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墩顶变形及主梁合龙顺序密切相关。
在施工阶段随着桥梁结构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湿度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也随之不断变化。
因此,需要对大跨度桥梁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实测验证,并采用一定的监控方法对结构变形、应力加以控制,指导施工实践,以确保设计的施工过程或经过调整后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地实现。
2 施工监控的理论与方法连续梁桥是-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其实质就是使施工按照预定的理想状态(主要是施工标高)顺利推进。
实际上不论是理论分析得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实际施工都存在误差,所以,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对结构未来状态做出预测。
连续梁桥在梁段浇筑完成后出现的误差,除张拉预备预应力索外,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而只能针对已有误差在下一未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斜拉桥是一种采用钢索或钢带支撑的悬索桥,由于其结构独特,既具有大跨度、高刚度和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因而成为现代桥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斜拉桥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各个施工节点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提出一种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监控目标1.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例如吊装、焊接等环节,确保工艺规范执行。
2.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监控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4.监控施工进度和效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施工风险。
三、施工监控方案1.安装监控摄像头: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安装监控摄像头,并确保其视野覆盖到施工的关键节点。
摄像头应具备高清晰度、远程控制和云端存储功能,以便监控人员随时查看施工情况。
2.实施视频监控: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将各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集中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配备专业的监控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和分析。
3.引入无人机: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方式获取较大范围内的施工情况,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信息。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高空抛洒、巡查等任务,以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效率。
4.使用传感器:在施工桥梁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各项参数,以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5.建立施工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施工监控平台,将各个监测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
监控平台还可以与各个监测设备进行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
6.实施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监控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了解施工监控的流程和要求。
培训还要强调施工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风险和措施施工监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例如监控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中断、监控人员失误等。
浅谈斜拉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浅谈斜拉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斜拉桥是一种现代化的桥梁结构,在大跨度、高强度的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斜拉桥以其美观、大跨度、结构简洁等特点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亮点,同时也是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斜拉桥的施工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工程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对斜拉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一、斜拉桥施工技术1.预制斜拉索斜拉桥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斜拉索相结合的结构形式。
在施工中,首先需要制作好预制梁和斜拉索。
预制梁一般采用大型模具进行浇筑,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和浇筑工艺控制,以保证梁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斜拉索则需要在加工时进行严格的拉伸和固定,以保证斜拉索的预应力设计值。
斜拉索的加工需要在控制温度和拉伸力的基础上,保证斜拉索的预应力值和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现场吊装安装预制梁和斜拉索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现场的吊装和安装。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大型吊车和现场设备,对梁和斜拉索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安装。
还需要考虑到梁和斜拉索的自重和外载荷对结构的影响,以保证吊装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钢构件焊接斜拉桥的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钢结构焊接工作。
在钢结构的焊接中,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以保证焊缝的牢固性和焊接质量。
在焊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焊接温度和热变形对结构的影响,以保证焊接后的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浇筑在斜拉桥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中,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温度和养护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
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浇筑的工序和施工顺序,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二、斜拉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斜拉桥的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斜拉桥的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电缆等,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对策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对策发布时间:2022-12-01T05:17:36.1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8月第15期作者:湛雅莉[导读] 针对我国大跨度斜拉桥建设现状,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缺陷湛雅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摘要:针对我国大跨度斜拉桥建设现状,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缺陷,提出了针对施工监控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通过对大跨度斜拉桥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工程质量。
关键词: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监控对策1.大跨度斜拉桥特点大跨度斜拉桥由斜拉索、塔柱以及主梁这三部分组成,之所以成为大跨度斜拉桥,是因为桥梁自身的高跨度。
在建设过程中,用数根高强度的斜拉索将桥梁主梁斜拉在塔柱上,主梁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反力,从而提高了主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跨度。
在大跨度斜拉桥建设过程中,由于桥梁主梁由斜拉索固定,与地面分离,不受地面环境影响,由于其高强度的拉力,大大提升了其抗风能力,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大跨度斜拉桥桥梁结构为多次超静定结构,受力非常复杂,桥梁设计计算工作十分复杂,对桥梁斜拉索质量要求严格,连接构造极其复杂,同时由于大跨度斜拉桥的特点,较多的高空作业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施工监控的内容 2.1线性监测斜拉桥的线性监测包括主梁的高程监测和轴线偏位监测,线形监测有利于控制桥梁的几何线形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桥梁的顺利合龙与受力安全提供保证。
高程监测首先需提供准确的立模标高,施工单位根据立模标高控制点的位置(顶板与顶板均不少于3个)与高程数据准确放样高程,一般情况下高程误差在±1cm范围内。
混凝土及斜拉索张拉过程中实时监测梁体高程的变化情况,防止梁体高程出现不可控的突变。
主梁节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测出当前施工节段及相邻至少3个节段控制点(应尽可能与立模高程位置一致)的绝对高程。
为消除温度引起的梁体高程变化,高程测量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小、气候稳定的时间段(一般为早上8点之前)进行,测量工作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好。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监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斜拉桥桥塔高大挺拔、力线简洁、外形美观,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斜拉桥有数百座。
但由于斜拉桥的设计采用参数与实际的结构参数存在偏差,使得成桥线形、内力很难达到设计理想状态,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结构参数进行误差调整。
对斜拉桥施工监测与控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施工监测与控制的实施原则与重要性。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监测;施工控制;误差分析;误差调整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以受压为主、支承体系以斜拉索受拉、桥塔受压为主的桥梁,结构合理,能使材料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桥塔高大挺拔、刚劲有力,斜拉索受力明确、力线简洁,外形美观,这使得斜拉桥成为大跨度桥梁中最具竞争力桥型之一。
但斜拉桥施工却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采用倒拆分析设计的斜拉桥希望从成桥内力状态倒算出每一施工步骤的索力及挠度,但按此索力值施工时,实际结构的索力及挠度未必能达到预期目标。
采用正装分析设计的斜拉桥,按设计指定施工方法和索力施工后,也会发生结构体系各类响应值与预期不一致、存在偏差的情况。
这类偏差如不进行控制和调整,不仅会影响桥梁美观和行车舒适,同时也会危及施工中的结构安全,使桥梁的最终内力状态偏离设计值,影响桥梁使用寿命,并且为纠正线形往往会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麻烦。
一、施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任务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它对成桥线形有较严的要求,每个节点坐标变化都会影响结构内力分配。
桥梁线形一旦偏离设计值,势必导致内力偏离设计值。
斜拉桥施工监测监控是保证斜拉桥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027—96)明确规定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的任务就是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内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实测的内力与变形,随时分析各施工阶段内力、变形与设计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以确保建成后的桥梁内力、线形与设计尽量相符。
二、施工监测与控制的内容与方法施工监控工作,从广义上讲,就是指施工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正确的运作,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是一个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反馈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内容
发表时间:2016-04-05T14:40:42.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王兴球[导读] 中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大桥合龙精度高,建成后大桥线形优美,成桥线形与设计目标线形吻合一致。
中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
摘要:以大南沙特大斜拉桥为背景,根据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确定施工控制内容,通过对几何变形、索力、应力和温度的监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工艺;索力;应力监测;施工控制
Abstract:Using Nansha Xiaolan River cable-stayed bridge as the background,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ble-stayed bridge,based on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of geometric deformation,cable force,stress and temperature to insur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cable-stayed bridge;construction technology;cable force;stress monitoring;construction control 一、工程概况
大南沙特大桥主桥为(90+200+90)m三跨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380m。
为单向行驶右幅桥,斜拉索布置在主梁两侧成空间双索面。
桥幅布置为:(1.2m索带)+(0.5m防撞护栏)+(14.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1.2m索带)=全桥总宽17.9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结构,主梁纵向按全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横梁按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设计,桥面板按钢筋砼构件设计。
为确保该施工阶段的安全与质量,必须对其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测,才能获得理想的测试结果。
二、施工控制
监控过程是与施工一一对应的。
在各施工阶段中,通过各项测试取得反结构态的各种参数,和理论设计值相比较,发现偏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偏,防止误差积累,所以监控过程是以理论设计值为基准的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其测试内容包括:施工记录,线形测量,索力测量,温度场测量,应力应变测量和高程测量。
下面文章将分别讲述各项测试内容。
三、几何变形监测
几何形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获取(识别)已形成的结构的实际几何形态,其内容包括标高、跨长、结构或拉索的安装位置、结构变形或位移等。
它对施工控制、预报非常关键。
目前用于桥梁结构几何形态监测的主要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通常采用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不低于规定值(如±(2mm+2ppm)和±2’’)的全站仪并结合固定高亮度发光体照准目标作为需要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测的三维几何形态参数(如索塔位置、主索鞍位置、主缆索和加劲梁线形、索夹位置等;斜拉桥索塔位置、斜拉索锚固位置、加劲梁平面位置(线形)等;桥梁中轴线线形、连续刚构桥墩位、悬臂施工主梁的平面位置等)的监测手段;采用精密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等作为一般的标高、变形(位)等的监测手段。
为确保桥梁施工放样和几何控制的精度,施工现场一般都建立有高精度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在上述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几何形态参数监测工作的可实现性和现场操作便利性要求,在进行局部控制网优化处理后,便可形成一个形变监测控制网,并以此作为结构几何形态参数监测的控制基准。
形变监测控制网的精度满足设计、规范以及施工控制本身的要求。
可以对监控控制点进行加密其精度确保满足施工监控的要求。
中山大南沙特大桥主梁线形控制实施过程如下:在悬臂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控制计算预测,对各悬臂梁段的施工同步发布立模标高预拱度指令,指示下一阶段主梁预抬高度、做好挂篮变形等的施工测量工作,同步应力测试工作;实时施工误差分折、参数调整等,在整个悬臂浇筑期间,监控组共发布节段立模标高控制指令多份。
经过现场分析,每经过一个节段,都要准确的对建成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模型对照,利用模糊模型预测机制,得出下个节段的理论应该的预拱度。
这一计算工作在桥梁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调整这些调整既包括各个直接的实时测贵参教也包括根据实侧数据通过反位分析等而得的辨识参数,还要视实际施工情况对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计算内容等做出调整。
四、索力监测
大跨度桥梁采用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结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跨径在500m以上时基本上是斜拉桥、悬索桥一统天下。
斜拉桥的斜拉索、悬索桥主缆索及吊索索力是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施工监控实施中需要监测与调整的施工控制参数之一。
索力量测效果将直接对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状态产生影响。
要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了解索力实际状态,选择适当的量测方法和仪器,并设法消除现场量测中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非常关键。
可供现场索力量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压力表量测法(2)压力传感器量测法(3)磁通量法(4)光纤光栅法(5)振动频率量测法。
4.1.施工要点
在实施振动频率法量测索力时,由于实际索股的振动是复杂的,即便是采用人工激振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激发出索股基频的自由振动,而随机环境的激振更使索股产生复合振动,同时索股的刚度、挠度、斜度、温度对测量频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在随机信号测量与处理技术基础上,对环境随机激振的振动信号进行测量与处理分析,获得被测索股的频率参数,再进行索力的分析计算,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获得不同长度索股的修正系数,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索力量测。
4.2.索力调整
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将直接决定其内力分布,索力的合理与否是衡量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斜拉桥索力优化,可以得到合理的成桥索力,称之为设计索力。
然而,设计索力还必须通过施工来实施。
一般情况下,斜拉索是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逐根进行张拉安装的。
在每一个施工阶段中,如何确定当前拉索的张拉力,以确保施工完毕时所有斜拉索的索力都达到设计索力,就是确定斜拉索施工张拉力的任务。
确定斜拉桥施工张拉力的方法有:(1)倒退分析法(2)正装迭代法。
五、应力应变监测
结构截面的应力(包括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钢结构应力等)监测是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施工过程的安全预警系统,无论是拱桥、梁(刚构)桥,还是斜拉桥和悬索桥,其结构某指定点的应力也同其几何位置一样,随着施工的推进,其值是不断变化的。
在某一时刻的应力值是否与分析(预测)值一致,是否处于安全范围是施工控制关心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监测。
一旦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中山大南沙特大桥应力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主梁应力、应变的观测。
(2)主塔应力、应变观测。
为了确保大南沙特大桥在施工过程的结构安全,及时掌握结构的受力状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拟在主塔设置8个测试断面、混凝土主梁设置11个测试断面,共计19个断面布置应变传感器,以测量主塔及主梁的应变(应力)值。
主梁边跨截面分别为1/4处、1/2处和左边主塔左侧附近,中跨分别为左边主塔右侧附近、1/4处、1/2处、3/4处和右边主塔左侧附近;主塔应力测点布置在下塔柱底部和上塔柱底。
其中因为现时工程状况原因,两个主塔的下塔柱底部和19#桥塔上桥柱底部的应力测试断面使用表面式钢弦式应变传感器,其他应力测试断面均使用埋置式钢弦式应变传感器。
六、温度测试
对于大跨度桥,特别是斜拉桥、悬索桥等,其温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如斜拉桥斜拉索在温度变化时其长度将相应伸长或缩短,直接影响主梁标高;悬索桥主缆线形及矢高将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索塔也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位,这些都会对主缆的架设、吊杆下料长度计算确定等产生很大影响;悬臂施工连续刚构(梁)桥标高也将随温度的变化发生上(下)挠。
因此,在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的温度进行监测,寻求合理的立模、架设等时间,修正实测的结构状态的温度效应,对桥梁按目标施工和实施施工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结构温度的测量方法较多,包括辐射测温法、电阻温度计测温法、热电偶测温法等。
每种方法的测量范围、精度和测量仪器的体积及测量繁杂程度都有所不同,通常应选用体积小、附着性好、性能稳定、精度高且可进行长距离传输监测的测温元件。
结语
中山大南沙特大桥上部结构的悬臂浇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主梁关键截面和主塔关键截面应力的监测以及主梁标高、斜拉索索力的复测,及时地掌握了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况,保证了大桥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桥合龙精度高,建成后大桥线形优美,成桥线形与设计目标线形吻合一致,为大桥的成功建成和江珠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南沙特大桥施工监控项目课题组.中山大南沙特大桥施工控制总结报告.2015
Team of Supervisory Control of Nansha Xiaolan River cable-stayed brid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