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预言哪些成真了

合集下载

《辛普森一家》十大预言

《辛普森一家》十大预言

《辛普森一家》十大预言:1、预言“911”《辛普森一家》1997年播出的一集动画中,出现了双子星大楼的画面,在画面中人物拿着一个本子,本子的封面就是远处的双子星大楼,而双子星大楼的旁边是一个数字“9”,合起来就是“911”。

2、预言“迪士尼收购福克斯”2017年12月14日,迪士尼斥资524亿美元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公司,并收购了福克斯公司的电影工作室(20世纪福克斯),以及其大部分电视资产。

而在1998年播出的一集中,20世纪福克斯公司总部门前的一个标牌显示,这是“迪士尼公司的一个部门。

”3、预言“智能手表”2014年9月10日,苹果公司公布了一款名为“AppleWatch”的智能手表。

在1995年播出的《辛普森一家》第6季第19集中,丽莎在参加嘉年华的时候做了个梦,梦到了自己的未婚夫,而这个未婚夫在用自己的手表和人通话。

4、预言“上帝粒子”“上帝粒子”又称希格斯玻色子,有助于解释宇宙中物体的质量问题。

直至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才得到物理学家的证实。

而在1998年播出的《辛普森一家》第十季第二集中,剧中出现了一位新人物发明家荷马,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上帝粒子”的预测方程式。

5、预言卡马拉·哈里斯就职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就职当天,身穿紫色职业套装,戴着珍珠项链。

这身装扮,与2000年播出的《辛普森一家》第十一季第十七集《巴特到未来》(BarttotheFuture)中,丽萨·辛普森就任美国总统时的着装如出一辙。

6、预言本特·霍姆斯特罗姆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2010年的某一集里,辛普森老爹预测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将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果然,在2016年,霍姆斯特罗姆和另一位经济学家同时获得这一奖项。

7、预言Lady Gaga超级碗中场秀Lady Gaga在演唱会上飞钢丝曾经出现在一集的情节中,然后Lady Gaga后来在超级碗的中场秀里,就真的穿着和动画片里差不多款式的衣服,用悬吊绳从体育场的屋顶上下来了。

霍金的预言实现过吗他究竟知道什么

霍金的预言实现过吗他究竟知道什么

霍金的预言实现过吗他究竟知道什么霍金的惊世之语中找到了其本质上欲言又止的一些破绽,并沿着这些蛛丝马迹,探索太阳系与人类的未来前程。

霍金的预言是很出名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霍金预言是否实现,一起来看看吧! 霍金预言是否实现过解答支持霍金预言的科学家们表示,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和永不停止的战争会导致人类和地球走向灭亡,现在高科技的武器越来越多,许许多多的核武器都会给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人类的生来携带的自私和贪婪的基因会促使着人们不停地去和别人争抢,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会导致战争的发生。

霍金预言地球200年内毁灭,霍金预言实现过吗?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

”前段时间,韩国籍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在与机器人“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中败下阵来的消息,似乎给霍金的预言做了注脚。

媒体上接连不断的关于机器人战士、机器人武器的报道,也让人不能不担忧:好端端的生活,甜蜜蜜的憧憬,真的就要被智能机器人颠覆吗?霍金虽然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但他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能够活动。

残酷的病情还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声音,于是由英特尔公司领衔,研究出一种智能机器人,能够洞悉他的思维,为他说话提供单词,霍金得以重新开口说话。

但他同时敏锐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恐怕将来会赶上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

他担心人工智能“能够自行发展,并且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重塑自我,而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无法与之抗衡而终将被替代。

”作为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霍金70年代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单独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等著名理论。

为此,霍金被称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也无疑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霍金先生的10大预言

霍金先生的10大预言

霍金先生的10大预言,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今天咱就来唠唠。

### 地球毁灭与移民霍金说呀,地球可能在未来200年内毁灭,到时候咱人类得移民火星或其他星球,不然就可能从世界上消失啦。

就像电影《2012》里演的那样,灾难来临,地球变得不再适合居住,人们得赶紧找个新地方安家。

他还说人类40年后就能进驻火星,这速度可真快呀,希望那时候咱能在火星上种土豆,哈哈!### 人工智能威胁霍金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成为主导力量。

他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更有能力,到时候咱可就麻烦啦。

就像现在的一些智能机器人,能做很多事,要是它们再发展发展,说不定真的会抢了咱的饭碗呢。

所以呀,霍金呼吁大家得谨慎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别让它把咱给“灭”了。

### 外星人入侵霍金坚信外星文明是存在的,他还预言外星人可能会为资源入侵地球。

他说,宇宙那么大,肯定有其他生命形式。

就像咱在火星和木卫二上都发现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证据呢。

要是外星人来了,咱可得小心点,可别像当初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一样,被哥伦布带来的人给欺负了。

### 基因科技改变人类霍金大胆预言,人类不但会在未来100年内在其它星球建立新的生存基地,还会在此后的一个百年内或更早些利用基因科技改良现有人种。

这可不得了呀,说不定以后真的会出现像电影里那样的超人类,他们有着超强的能力和智慧,而咱普通人可就只能望尘莫及喽。

### 气候变化危机霍金认为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变得不适宜居住。

全球变暖会让海平面上升,洪水和干旱也会变得更频繁。

就像近几年的极端天气,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冷得像冰窖,这都是气候变化在作怪呀。

所以咱得听霍金的话,好好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地球别再“发烧”了。

### 太空探索与时间旅行霍金相信人类将在未来探索太空,寻找新的居住地和资源,还能实现时间旅行呢。

这可太神奇了,要是真能时间旅行,咱就能回到过去,看看小时候的自己,或者去未来看看世界变成啥样了。

不过这还得靠科学家们努力研究,咱就等着瞧吧。

《2012》电影解说文本

《2012》电影解说文本

转眼间,2021年还有两个月就结束了,2022年即将来到。

回顾过去的这十年,要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事件,可能就是201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啦!时光不会倒流,电影可以重温,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2009年上映的《2012》。

关于玛雅人的多个版本预言中,有这样五个经常被提起:玛雅人预言未来会出现飞机和汽车,现在看来以及实现了;玛雅人准确预测了大魔王希特勒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玛雅人预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玛雅人预言自己这个民族最终会走向灭亡;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当然目前已经2021年了,这个预言并没有成功。

故事的一开始,一个地质学家小黑艾德里安来到咖喱国的一个深达11000英尺,大概3300米的铜矿洞里,他的好朋友阿三告诉他,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太阳暴引起了史无前例的最大中微子反应,而中微子又首次引起了物理反应,这些中微子变成了一种新的核粒子,它们正在给地核不断加温。

地球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微波炉,地核的温度不断升高,大海咕噜咕噜沸腾着,人类即将被微波炉烤死。

小黑作为老美科技部地质方面的一位研究员,一看事情紧急,火速飞回美国,找到正在搞资金筹集酒会造诺亚方舟的胖子白宫幕僚长安休斯,皮了一下的胖子看了递上的文件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带着老黑就去见总统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没错,老美又开始意淫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了。

咱们的解说到此结束——开个玩笑,咱们继续,毕竟作为一个类型片,影片还有无与伦比的特效加持呢!得知世界将要走到尽头的老美总统赶紧召开了G8会议,公布了调查结果。

而在西藏的邱明谷,当地老百姓正在被转移走,因为一些国家正在秘密联合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场灾难的诺亚方舟。

大概中国给世人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国,又能集中力量干大事,所以诺亚这个大工程就是中国来完成了。

造方舟得要钱,10亿欧元一张的神秘船票开始悄悄售卖,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样文明的精华也悄悄被赝品所替代。

科幻电影中的2020年代,那些实现了的和没有实现的

科幻电影中的2020年代,那些实现了的和没有实现的

科幻电影中的2020年代,那些实现了的和没有实现的迦南“科幻电影是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将来成为何物的警句,它还是对奇丽的美感及高雅幽默感的传统的继承者。

”美国电影学者约翰·巴克斯特如是说。

站在2020年的端头,当我们回头看看往日那些令人炫目、发人深省的科幻语言和镜头时,那些表达对21世纪20年代的想象和憧憬,往往会给我们更不一样的感官和遐想。

那些被设计开发的技术科幻电影当然从不等于科学。

但科幻电影从来都不缺科学预言。

在《火星任务》中,一群宇航员前往火星,希望找到证明生命可以在红色星球上存在的证据。

在寻求过程中却发现了地球的生命形式最初起源于火星。

现在看这个“发现”有些可笑,不过这部影片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对火星的探索。

尽管目前人类尚未踏足火星,但美国宇航局已成功发射了多次无人着陆探测器,2018年还发射了洞察号火星探测器。

此外电影情节中的关键点在于在火星上发现液态物质,这一事实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证实。

多年前荧幕中的“无稽之谈”,如今在不停地得到验证,在现实世界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曾经科幻电影中“高大上”的技术。

1281965年,传奇电影制片人罗杰·科曼购买了一部1962年苏联科幻小说《星球塔》的版权,并添加了一系列新拍摄的场景,将其重新拍摄为《史前星球之旅》。

电影的情节围绕一群宇航员在探索一个以前未知的世界时遇到了恐龙,蜥蜴人和各种古老的野兽。

这部距今已经55年的电影很难找到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但不少曾经的幻想却在今天真正地开始使用。

影片中的宇航员们在探险过程中使用机器人,这正是许多宇航员外太空作业的方法。

不仅如此,电影中可以语音命令机器人播放音乐,这在今天听起来实在是过于平常。

此外这部电影中的悬停汽车应该是科幻电影中首次采用的概念,尽管该车辆尚未为公众使用而制造,但它在创造中是肯定的。

由汤姆·克鲁斯2014年主演的电影《明日边缘》主要讲述了人类与外星入侵者的战争。

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例子

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例子

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例子科技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许多我们过去只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看到的幻想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下面是一些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例子。

1. 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典型例子。

从未来科幻小说中的虚拟屏幕到现在的可折叠式手机,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可以用一部小小的设备来拍照、上网、社交媒体、支付账单、导航和访问无数的应用程序。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是另一个科技幻想成为现实的例子。

AI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助理(例如Siri、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交流、娱乐、工作和出行方式。

3.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科幻小说中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手柄控制器,使用户能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增强现实技术则将虚拟内容叠加在现实世界中,通过智能手机或专用设备实现。

这些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和军事等领域。

4. 3D打印:3D打印技术让我们可以将数字3D模型转化为实体物品。

从打印小零件到建筑物和人体组织,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改变各行各业。

它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思路和生产方式。

5. 无人机:无人机技术的出现是科技幻想成为现实的又一例证。

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军事侦察到物流配送,从测绘勘探到农业管理。

它们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同时减少了人力和资源的需求。

这些例子只是科技幻想变成现实的冰山一角。

科技世界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的科技幻想成为现实,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2010年十大科幻情节成真

2010年十大科幻情节成真

2010年十大科幻情节成真
贾森·克兰福德·蒂格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2月31日文章】题:201O年成为现实的十大科幻情节:一、机场X光扫描仪谁能忘记施瓦辛格在《宇宙威龙》(TotalRecall)中走过太空港扫描仪的经典场面?出于某种原因,人们觉得,这项技术今年在机场使用时没电影里那么酷。

也许是因为想到有人在小黑屋里观看我们的虚拟裸体照片。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遭受更多的辐射。

【总页数】1页(P112-112)
【作者】贾森·克兰福德·蒂格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当科幻变成现实——细数已成真的科幻技术 [J],
2.科幻预言,“脑控”成真? [J], Mr.Key
3.科幻成真十大猜想 [J],
4.2010年度“广东十大杰出财务管理企业”和“广东十大总会计师(CFO)”暨2010年度“广东十大国际财务管理杰出贡献人物”揭晓 [J],
5.科幻电影:梦想终将成真 [J], 王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幻电影中的个真实原型

科幻电影中的个真实原型

科幻电影中的个真实原型科幻电影中的真实原型在众多令人着迷的科幻电影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情节和令人惊叹的科技设定常常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充满未知和奇迹的世界里。

然而,也许你未曾留意到,许多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幻元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真实的原型。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阿凡达》这部电影。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过特殊设备将人的意识转移到外星生物的身体中,从而实现对另一种生命形态的控制和体验。

而在现实中,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正在逐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读取大脑的电信号,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简单控制,例如假肢的运动或者电脑屏幕上光标的移动。

虽然距离实现完整的意识转移还非常遥远,但这一技术的进步无疑是向着科幻电影中的想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再看《钢铁侠》系列电影,托尼·斯塔克那身酷炫的高科技装甲让人热血沸腾。

在现实中,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电影中那种高度集成和强大功能的装甲水平,但外骨骼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种外骨骼装置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恢复行走能力,也能在工业领域中增强工人的力量和耐力,提高工作效率。

它们虽然没有钢铁侠装甲那样的武器系统和飞行能力,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幻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

还有《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和时间扭曲的概念。

虽然我们还无法像电影中的角色那样亲身穿越黑洞去体验时间的奇妙变化,但科学家们通过对黑洞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对其神秘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义相对论等物理学理论也为我们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少数派报告》中展示的预防犯罪系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些影子。

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警方可以通过分析犯罪模式和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犯罪的发生。

当然,这与电影中那种能够精准预测个人犯罪行为的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反映了科技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的潜在应用。

在医疗领域,科幻电影中的基因编辑和再生技术也并非完全是幻想。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让我们有了修改和纠正基因缺陷的可能,为治疗许多遗传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电影中哪些预言成了真的
38年前第一部《星战》电影诞生,老套的打怪故事并没有影响其成为科幻电影界的头号金字招牌。

炫酷的光剑、善解人意的机器人、神奇的全息影像传递,很大程度上,《星战》系列正凭借科幻技术所创造的奇幻视觉效果,牢牢吸引住人们。

更让不少科幻迷津津乐道的是,30多年后,当年银幕上的神奇道具,不少已经变成现实。

不只《星战》系列,《回到未来》系列、《黑衣人》系列、《人工智能》《我,机器人》《星际迷航》等科幻电影中的技术,不少已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我,机器人》中影响剧情走向的无人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中富有情感的机器男孩。

《星际迷航》中更有平板电脑、定位仪、太空旅行、无针注射器、透明铝材等一大票行头,成为如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难道科幻电影真的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写照?“的确如此。

科幻基于科学,讲述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尽管未来可远可近。

优秀的科幻电影总有它合理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一些科幻电影,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Robert J.Sawyer)说,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一部分故事情节能在若干年后找到现实对照。

“没有什么比科幻电影的预言成真更激动人心了。

人人都应该看几部优秀的科幻电影,这让我们对未来不再慌张,不再迷惘。


智能机器人Asimo能模仿人类的动作上下楼梯、踢球、端茶倒水
2014年,亨德森夫妇设计出了《回到未来》中的飞翔滑板
微软的HoloLens应用了全息技术
严谨的天马行空
在诸多预言成真的科幻电影中,命中率最高的非《星战》系列莫属。

比如,银河帝国利用一种装甲火车运送来自小行星“科舍尔”的香料矿物与囚犯。

这种火车行驶在磁悬浮轨道上,正是早已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原型。

贯穿《星战》全系列的呆萌机器人C-3PO与R2-D2,也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潜伏”多年。

如今智能机器人的翘楚Asimo,识别人脸、声音、移动物体不在话下,能模仿人类的动作上下楼梯、踢球、端茶倒水,很多功能超越了C-3PO 与R2-D2。

而R2-D2所拥有的全息技术,也在各种演唱会得以应用。

二次元人物初音未来就借由全息技术,在演唱会上一边唱着著名的《甩葱歌》,一边与粉丝密切互动。

不过,碍于成本高昂,全息视频技术还未能在大众消费领域普及。

好在微软的HoloLens、谷歌的Magic Leap技术出炉,让人们看到了全息技术普及的曙光。

至于卢克不喜欢使用的平视显示器技术(HUD)——那种能将信息投射在风挡玻璃和全息镜上的显示技术——也被宝马和通用汽车请出了X翼战机,运用到了普通汽车。

还有当时令人眼红至极的无人驾驶技术,谷歌和特斯拉公司都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商业化也是板上钉钉。

甚至连很多科学家认为不可能成真的光剑,现实中也有了概念雏形。

光剑可以将任何物体切成两半,挥动时还会发出特别的“滋滋”声,因此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帅的武器”。

不过,光波无法长时间聚合,光剑研发难度相当之高。

然而,已经有消息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发一种名为ABL机载激光器(Airborne Laser)的武器,美国陆军也在聘请科技公司研制“脉冲能量射弹”(PEP),这两者的技术已经十分接近光剑。

事实上,科幻电影一直扮演着科技界导师的角色,被科幻电影大开脑洞的科学家大有人在。

比如,美国军方为了避免士兵在战场上大规模伤亡,从电影中战斗机器人身上获取灵感,制造出了“步兵班组支援系统”——“大狗”机器人。

2012年,Pebble公司创始人艾瑞克·莫奇斯基(Eric Migicovsky),从007电影系列中发掘了智能手表,当即研制出了简化版本,在科技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迅速筹集到10万美元,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据我所知,影视界隐藏着不少像乔治·卢卡斯那样的科幻迷,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阅读科技知识。

”罗伯特坦言,那些伟大的科幻电影之所以能够预言成真,很多桥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主创人员在长期研读科技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严谨的想象。

“虽然大部分主创人员起初都是科技的门外汉,但他们
不像科学家眼里只有具体执行的项目,这反而能让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科技发展的趋势。


《盗梦空间》中读取和改变他人想法的“黑科技”,因涉及脑神经科学,暂时无
法成为现实
回到未来遥遥无期
奇怪的是,在科幻技术真实化的过程中,机器人、交通工具都顺理成章地成为现实,反倒是一些小玩意,走出银幕的过程充满波折,有的差点还成不了真。

比如,《回到未来》中那块会飞翔的滑板。

1989年,银幕上出现了飞翔的滑板后,科学家一直努力将其变成现实,但一直不尽如人意。

直到2014年下半年,美国加州的亨德森(Henderson)夫妇才在Kickstarter上发布了飞翔滑板Hendo。

可惜,亨德森夫妇已经修改了Hendo 原型18次,但因为电池续航能力、滑板自身材料和重量存在缺陷,迟迟未能大规模推向市场。

“科幻电影的技术能否成真,商业用途上的考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顶尖科学研究团队支持,和出手阔绰的大牌厂商投资埋单,很多技术看上去没那么难实现,但未必能成为现实。

”科技网站GigaOm的编辑赛格那·韦伯斯特(Signe Brewster)言中要害。

《回到未来》电影中的3D显示、指纹识别、可视电话早就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连电影中那双能自动系带的鞋子因为耐克等品牌的介入,也即将出现在商场和专卖店。

只有这块暂时无大咖认领的小滑板,还走在艰难的变现路上。

当然,另一些技术未能成真,是因为科研基础还没打扎实,抑或技术涉及伦理问题,过于沉重。

比如《盗梦空间》中读取和改变他人想法的“黑科技”、《黑衣人》系列中黑超特警用来消除普通人记忆的闪光手电,因为涉及脑神经科学,暂时无法成为现实。

要知道,控制他人意念的技术一旦公开,造成的社会影响无法预知,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危险的“黑科技”。

还有一项技术,也被暂时列入不可能实现的榜单。

在《回到未来》《星际穿越》等电影中都曾出现的时光穿越机,是迄今为止最热门的科幻技术,也是在网络上
被科幻迷讨论最多的技术。

但科学家泼了一盆冷水。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坦言,除非人类有能力制造出“虫洞”,否则时空穿越不可能成真。

而制造出虫洞的前提,需要足够的暗能量,但是目前,人类还处于致力于发现暗能量和暗物质存在的现实证据阶段。

尽管,回到未来,穿越时光,仍遥遥无期。

但不少网友依然对时光机有着执着的期待。

一位科幻迷在论坛上的留言获得了大量点赞:“科幻电影中不可思议的技术很多,也不都一一成为现实了吗?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就放弃希望?况且,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等待。


————————————————
这些技术,成了日常
————————————————
NO.1 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以及与其原理相似的脸部识别、瞳孔虹膜扫描识别技术堪称科幻电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技术之一。

这项令人啧啧惊叹的技术,如今已经被高度商业化。

打开手机用的是指纹识别,上班出勤用的也是指纹识别,当年还在电影中一副遥不可及高冷范儿,现在看起来极有家常味。

NO.2 人体透视扫描
1990年,电影《全面回忆》上映,人们第一次听闻人体扫描技术。

如今在各大交通枢纽安检时,你和行李箱都跳不过这一关。

当然,现实中的安检扫描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要扫描骨骼,仅扫描到皮肤表层就可以了。

因为牵涉到隐私问题,这项技术从科幻成为现实之后,一直不受普通人待见。

NO.3 自动门
和《星战》系列一样,《星际迷航》系列中也有大量技术成真,比如语音识别、随身翻译器。

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各大商场和办公楼都已经普及的感应式自动门。

这项技术早早就被卸去了高科技的光环,人们进进出出时几乎已经忽略它的存在了。

NO.4 手势交互技术
《少数派报告》《钢铁侠》中基于现实增强的流畅手势交互技术,让科幻迷大呼过瘾。

诸如Leap Motion装备的出炉,已经实现了手势交互技术一部分的功能。

接下去,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屏幕真正的消失,普通用户不戴特殊手套,就能在空气中进行操作。

虽然,进入这一阶段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有了大公司支持,手势交互技术离完全实现和彻底商业化近在咫尺。

NO.5 太空旅行
科幻片中的男女主角总是从一个星球飞往另一个星球,让人羡慕不已。

现在,已经有个别土豪提前尝到了星际旅行的滋味。

维珍银河航天、SpaceX等公司都在公开布局,抢滩太空旅行市场。

汤姆·汉克斯等一众名人也早早预定了太空旅行仓位。

据NASA估计,未来十年,太空旅行产业的产值将达10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