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智能结构系统-欧进萍共256页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全套电子教案讲义pdf(2024)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全套电子教案讲义pdf(2024)

0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
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024/1/29
02 03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 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木结构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 修工程等施工技术内容。
课程特点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手段,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1/29
27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典型案例的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木工程案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 梁、复杂地基处理等。
01
案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提高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
02
2024/1/29
03
案例讨论的形式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 点。
木材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好等优点,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作门窗、地板、装饰材料等。然而,随着环 保意识的提高和森林资源的减少,木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10
03
施工技术与方法
2024/1/29
1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
包括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0
2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 、程序、资源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加强过程控制

土木工程概论全部

土木工程概论全部
单孔弧形石拱桥
.
18
二 近代土木工程
1.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 17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2.这一时期土木工程的特点: 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土木工程的设计指导;砖、 瓦、石、木等建筑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和钢 筋混凝土、钢材、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施工技 术、施工机械、施工规模进步很快,施工速度加快。
塔为楼阁式,用优质 松 木 建 成 , 高 66 米 , 底 层 直径30米,平面呈八角形。 塔 刹 高 10 米 , 结 构 设 计 精 巧,具有抗震、防灾、防 火和防雷能力,保存至今 已近千年,国内外现存最 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 建筑 。
.
11
古代土木工程-山西佛光寺祖师塔
在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 的佛光寺内。祖师塔建 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 元 471-499 年 ) , 是 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 的墓塔,塔身用青砖砌 成,高约八米,呈六角平
.
29
近代土木工程经典案例
7 中国的京张铁路(1905-1909)
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
完 成 铁 路 工 程 的 学 业 , 于 1888 年 到 中 国 铁 路 公 司 任 工 程 师 。 1905年,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1909年提前2年完成, 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5
巴拿马运河
.
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 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 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 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 桥梁”。属于水闸式运河。 长度约为65千米,宽度 152~304米。整个运河的水 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 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 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 76000吨级的轮船。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 正式通航,极大地缩短了 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 比绕合恩角缩短了1万4千8 百公里。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程参考⽂献⼟⽊⼯程参考⽂献 参考⽂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阅读过并在论⽂中直接引⽤的⽂献,⽽且,⽆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以下是⼩编为您整理的⼟⽊⼯程参考⽂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程参考⽂献 1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学、西安建筑科技⼤学、东南⼤学、重庆⼤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业标准.⼯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册(第⼆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王社良主编.混凝⼟结构设计原理(第⼆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史庆轩主编.混凝⼟结构设计(第⼆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业⼤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史庆轩主编.⼟⽊⼯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8. ⼟⽊⼯程参考⽂献 2 [1]王恩斌.论⼭区农村饮⽔⼯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龙江⽔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程建设与管理⽅法探究[J].⿊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架⼯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5]⼭东省建筑⼯程⼯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6]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程⼯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机械实⽤⼿册,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计算⼿册,第⼆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程项⽬管理规范实施⼿册,第1版.,京:建筑⼯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业⼤学,建筑施⼯扣件式钢管脚⼿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程项⽬管理与施⼯组织设计.北京:⼈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18]⼭东省建设厅,⼭东省建筑⼯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同济,哈建⼯,建筑施⼯,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出版社,2008 [25]建设⼯程劳动定额-装饰⼯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程参考⽂献 3 1、腾智明,朱⾦铨编著.《混凝⼟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学与基础⼯程》.重庆⼤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结构及砌体结构》.⼤连理⼯⼤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程⼤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业⼤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业⼤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苏三庆主编.《⾼等学校建筑⼯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业与民⽤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学、西安建筑科技⼤学、东南⼤学、重庆建筑⼤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7 ⼟⽊⼯程参考⽂献 4 [1] 苏⽂菊.浅谈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业⾼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程项⽬施⼯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施⼯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型建设项⽬全⽣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前我国设计阶段⼯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程参考⽂献 5 [1] 常永红.⼯程造价在建设项⽬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油⼯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连:⼤连理⼯⼤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油⼯程造价分析及其应⽤.胜利油⽥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油⼯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油⼯程造价分析上的应⽤.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全过程造价控制.⼭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业⼤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业⼤学,2009 [11] 唐.埃思⾥奇.应⽤经济学研究⽅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管理协会.项⽬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程造价计价模式⽐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CaseStud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程参考⽂献 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速公路⼯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国际⼯程现场施⼯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彬.建筑施⼯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向对象建模[J].⼟⽊⼯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模式[J].计算机⼯程与应⽤,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程项⽬成本控制[J].铁路⼯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企业降低项⽬施⼯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程参考⽂献 7 [1] 齐骥,徐波. 建筑⼯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学出版社.1999 年 1 ⽉ [3] 刘志远,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正式制度与企业⽂化研究.吉林⼤学 2004 年硕⼠论⽂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学 2002 年硕⼠论⽂ [8] 张婷. 中西⽅管理特点⽐较分析. ⼭东⼤学 2009 年硕⼠论⽂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都经济贸易⼤学 2004 年 3 ⽉.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徐波. ⾹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振东. 建筑⼯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李清⽴. 中国建筑⼯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7 ⼟⽊⼯程参考⽂献 8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引⼊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商业房地产项⽬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程观论与⽂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枝.⼯秤项⽬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翔.建设项⽬后评价[M].中华⼯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项⽬后评价[M].清华⼤学出版社,2003 [10] 王超.项⽬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程参考⽂献 9 [1] 王⽟杰.浅谈施⼯项⽬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基于⼈⼒资源管理的⼯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资源计分卡到胜任⼒模型[D].上海:同济⼤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素质模型的⼈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东⼤学,2007 [5] 彭剑锋.员⼯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D].北京:华北电⼒⼤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模型的员⼯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员能⼒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视⾓的职业经理⼈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都经济贸易⼤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校学⽣⼲部能⼒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学,2012 [15] 李晶晶,张⽟清.基于胜任⼒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科技⼤学,2007 ⼟⽊⼯程参考⽂献 10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的赋存规律及其⼯程特性[J].岩⼟⼒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的物理⼒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的⼯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的⼯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的边界⾯损伤模型研究[J].岩⼟⼒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粘⼟的⼯程地质特性[J].港⼯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层⼯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粘⼟的⼯程特性[J].西部探矿⼯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粘性⼟的⼯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东⽔利⽔电,2007,4:03-04. [10]胥稳,侯⽟宾,朱瑞⽥.⼤直径超长桩承载⼒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相互作⽤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分析[J].煤⽥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中⼤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学与⼯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下单桩⼯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业⼤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程参考⽂献】相关⽂章:02-2308-0110-1003-1109-1310-2608-1008-0306-17。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陈韩进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陈韩进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陈韩进摘要:本文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研究与发展进行分析,文中先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构成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功能实现材料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研究;发展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所导致的建筑结构安全性问题较多,其中地震导致的社会影响最为大[1]。

而建筑在应用中,结构会发生老化,如何保证可能发生地震灾害问题得到预防,需要从建筑的土木结构方面展开研究。

一、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构成建筑结构因时间迁延导致的损害情况众多,比如下图1a中开裂及剥离,又如b中结构抗力的严重退化,应用智能结构体系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该结构体系是由主控系统、辅控系统构成,前者主要构件为信号传导器、信号处理器、信号控制器等。

智能结构体系是以仿生学为基础进行构架的,仿生学即是仿照生物的形态的学术,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通过感知、认知等方式对建筑结构内部信息的传输、还原。

依靠建筑中的传感器进行信息材料,再通过信息反馈来实施相应的控制操作,这是智能体系最为核心的功能,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也是应用这一途径实现减震功能,参与到减震环节中的是自适应装置,这一装置能够适应结构形态变化,为结构于特殊状况下保证稳定、安全。

外界发生强烈的震动或者受到水平剪切力的情况下,智能结构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使得结构受到影响降至最低。

在进行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中,是利用现代智能管理控制手段达成建筑结构抗震、稳定效果的过程,其发展对于现代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图1 时间迁延发生的混凝土与结构损害(左a,右b)二、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功能的实现材料的研究1、修复功能智能结构体系有着自修复功能的要求,在此中就需要应用帮助其达成功能的材料。

在现阶段中主要采用是以下方式:裂缝发展的过程中对氧化作用材料进行遏制,对于结构节点、钢结构要实现进行该类材料的埋设,以此使裂缝修复加快;在混凝土材料中增加聚丙烯纤维此类材料,或者是玻璃纤维材料中增设聚丙烯纤维,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质量弹性,能够实现自愈功能;混凝土发生开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预先埋设释放性材料,以此使裂缝得到填充。

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方向课程体系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方向课程体系建设

二、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当前智能建造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优化和完善。首先,应该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中 应涵盖智能建造相关的多学科知识领域,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 计算机科学等。其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增设 实验课程、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师资队伍
智能建造专业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 需要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并且应尽可能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以便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4实践教学
智能建造专业应注重实践教学,建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科研 实践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了 解和掌握智能建造的实践技能。
一、智能建造专业建设体系
1、1专业定位
智能建造专业应以建筑行业为背景,结合现代科技,培养掌握智能化设计、 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定位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强化基础知识,拓展专业领域,培养学生具备在建筑行业中运用智能化技术 的能力。
1、2课程体系
智能建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围绕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展开,包括 智能建筑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课程。此外,还应注重交叉 学科的融合,如计算机科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 机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机遇,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模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建 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融合了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可以实现建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 重要方向。

智能结构与智能机构PPT课件

智能结构与智能机构PPT课件
19
4.2 目前遇到的难题
. 2024/1/17
智能结构驱动器 智能结构传感器7
Thank you!
21
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
机器人
11
3.1 自适应机翼
. 2024/1/17
12
3.1 自适应机翼
. 2024/1/17
13
3.1 自适应机翼
. 2024/1/17
14
. 2024/1/17
3.2 碳纤维混凝土温度自诊断自适应结构
15
3.3 微型机器人
TiNi是SMA(形状记 忆材料)中一种。 SMA的伸缩实现开闭 屈伸动作。
智能结构也可以定义成:可以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主动
地改变结构特性以最优地满足任务需要的结构。外部条件可能 包括环境、载荷或已制造出及已在使用中的结构几何外形。内 部条件可能包括对材料或结构的局部区域的破坏、失效的隔离 和改变载荷传输途径等。
3
1.1智能结构材料
. 2024/1/17
1.电磁流变体
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在普通的流体中掺 入适当的磁性悬浮物。就成为电磁流变体。当外加 磁场作用在这种流体上时,由于悬浮物磁向与外磁 场一致,就大大约束了流体的运动,整个流体呈现 固体化的性质。而且反应之快,是在短于微妙级的 时间间隔内完成的。
悬浮物为磁性体时称为磁流变体(MR),而悬浮 物是电介质时称为电流变体(ER)。
. 2024/1/17 16
3.4 螃蟹机器 人
. 2024/1/17
17
螃蟹机器人
Riririr
. 2024/1/17
日本Kondo Hexapod /六脚机器人
18
4.展望
. 2024/1/17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 杜佼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 杜佼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杜佼发表时间:2018-12-18T09:50:40.3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杜佼[导读]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是关于土木工程的一项有关于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和探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是关于土木工程的一项有关于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和探讨,有着关于其在安全方面以及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意义。

对于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分析,在这一方面探讨对于综合、系统的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具备关键性的价值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在土木工程上加速这一方面发展,能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意义改善的一项建筑工程和研究,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木工程结构关于智能结构体系方面的研究,该系统对降低地震等灾害上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有着工程研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研究与发展引言从很多的现实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发展还很脆弱,频繁的土木工程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在社会上引发的一些土木工程安全事故,不仅损害着社会的财产,也在消耗着人们的精力和生活质量。

而在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中,从研究智能结构的各部分组成起开始,在到结合各方面现实情况以及相关的研究逐步深入分析,将土木工程建设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让土木工程在社会创造出更有利的价值效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造福。

一、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组成的原件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组成的原件以及系统结构是最为基础的理论概念,要想了解土木工程的智能控制结构体系,就要从最基础的组成元素了解起。

智能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起到主导中心控制的主控制,另外一个是起到辅导作用的辅助控制,这两种控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完成在智能结构体系中的工作任务。

在主控制系统中又分为几大重要的点,在主控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分别是信号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以及最为重要的信号控制器,他们在智能结构系统中的主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是土木工程智能结构系统的核心组成原件,起着巨大的作用。

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及其智能结构

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及其智能结构

文章编号:1000-4750(2022)03-0001-10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及其智能结构

丁思齐1,韩宝国2,欧进萍2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工程结构会缓慢老化并逐渐劣化,其劣化从材料层面开始,在早期阶段感知材料性能的劣化便可在结构发生重大损坏前进行维护,从而提升其安全性、韧性与寿命。因此,材料性能的自感知对于发展具有数字化特征的智能结构至关重要。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但其主要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并不具有本征自感知性能。复合导电或半导体填料可使混凝土具备感知自身应变、应力或损伤(包括裂纹和疲劳等)的能力,同时还可提升其力学和耐久性。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的出现为发展智能结构进而实现其原位监测奠定了材料基础。该文系统介绍了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的组成与制备、测试与表征、性能与调控、机理与模型,及其智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关键词:混凝土;本征自感知;填料;电学性能;智能;结构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志码:A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21.06.ST02

INTRINSIC SELF-SENSING CONCRETE FOR SMART STRUCTURES

DING Si-qi1 , HAN Bao-guo2 , OU Jin-ping2

(1. 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