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跑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体育 思政课案例 接力跑

初中体育 思政课案例 接力跑

初中体育思政课案例接力跑
初中体育思政课案例:接力跑
一、教学目标
1.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动作。

3.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棒次的正确传递方法。

(2)发操、交接及冲刺技术的掌握。

2.难点:
(1)在接力区内流畅传递接力棒。

(2)团队协作配合的默契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顾接力跑的规则和要领,引出今天课题的重要性。

2.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接力棒的正确持法、交接时的注意事项和冲刺技术要领。

3.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渗透
(1)讲述接力跑的历史由来和体育精神。

(2)结合实例,阐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号召学生要互帮互助,形成合力。

5.复习评价
通过竞赛的形式,巩固所学技能,培养顽强拼搏的品质。

四、思政渗透
1.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2.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永不放弃,勇于拼搏。

通过接力跑这个体育项目,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勇于拼搏的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接力跑“说课稿范文

“接力跑“说课稿范文

“接力跑“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接力跑》,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接力跑》是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节课程,它属于田径项目中的接力赛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接力赛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接力赛跑的规则和要领,掌握接力赛跑的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接力跑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接力赛跑的规则和要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难点是:快速反应和传递接力棒的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体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示范教学法和互动探究法;学法是观察学法和实践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辅助器材,如接力棒、计时器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示范和实践操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前,我会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拉伸肌肉,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

接着,我会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引入新课,如队列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乐趣。

环节二、示范教学在学生对队列游戏的实际操作中,我会适时进行示范,向学生展示接力跑的规则和要领,并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

同时,我会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环节三、实践操作在学生对接力跑的规则和要领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接力赛跑的快乐和挑战。

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团队合作和快速反应,同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环节四、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接力跑的理解和掌握,我将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小游戏,如接力棒传递练习、接力赛跑比赛等。

接力跑单元教学计划范文

接力跑单元教学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我们对于班级体育课的教学计划,需要认真制定和精细执行。

接力跑单元对于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素质以及具体的课时长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在接力跑单元的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们的学习成效和参与度。

1、身体协调能力的提升通过接力跑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加强肌肉的协调运动和灵活性。

2、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接力跑需要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顺畅协作,需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3、竞技体验的提高接力跑是一项具有竞技性质的体育项目,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们的竞技体验,激发他们对运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接力跑单元的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包括技能训练、战术组合、比赛模拟等方面。

1、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接力跑单元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起点姿势、加速跑、转移等离子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基本技能,打好技能基础。

2、战术组合的训练接力跑是一项需要战术组合的竞技项目,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战术组合训练,包括分组实跑、跳线接力、折返接力等训练方式,使得学生从模拟训练到实战中应对自如。

3、比赛模拟的训练在接力跑单元的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比赛模拟,包括班内比赛、校内比赛、城市比赛等,通过多样化的比赛模拟,提高学生对比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1、示范讲解法在接力跑单元的教学中,因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姿势和技能动作,要采用示范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

2、分组实跑法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采用分组实跑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跑步训练,通过协作学习和相互帮助的方式完成接力跑的训练,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以接力跑为话题作文六篇

以接力跑为话题作文六篇

以接力跑为话题作文六篇在一声响亮的枪响后操场上的气氛紧张起来,在经过1~5年级的接力跑比赛后。

终于迎来了六年级的比赛第一棒李欣豪像一只离弦箭飞快的冲向对面把接力棒交给林雨怡,过了几次来回在一次张馅箓交棒给方一丁时不知怎么了掉棒了,本是摇摇领先的六【6】班落后了,旁边的【4】班钻了空子,抄到了我们前面,下一个叶力伟爆发了超过了【4】班的一位女生又的回了领先就这样我们一直摇摇领先把对手甩在屁股后面,当最后一位冲刺选手——叶嘉伦跑进终点时,旁边的夏之涵由于太过猛,把加油用的啦啦棒用力打爆了,惹旁边的女生哈哈大笑。

最终我们嬴得了在小学的最后一次接力跑的冠军。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直奔操场,听说这节课800米测试,我不禁浑身发抖,我最怕跑步测试了。

可体育老师却说这节课教接力跑。

接力跑最重要的是接棒。

老师讲解完之后,我们两队就要开始比赛了,这时,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可是一想到对手那边还有一个全班跑步最慢的人,我的心又稍微平静了一点。

比赛开始了,我的心跳也加快了,在队伍的后面为自己的队友呐喊助威,快要轮到我了,只听队友在后面对我说:“加油,郑雨杨,只要你比平时跑步的速度再快那么一点,我们就能赢了。

”这时,只见对方离我越来越近了,我马上摆出接棒的姿势,看准接力棒要接的位置。

我等对方接近的时候,马上接过接力棒,使出吃奶的力气。

耶,胜利在握,我们赢定了!可就在最后一局里,局势改变了,我们连续两次掉棒,一次是我把棒给应璐蔓时,应璐蔓没有接到,我就与她擦肩而过;还有一次是应璐蔓递给陈威时,不知道陈威是我们队的最后一个队员,就没递给他。

幸亏陈威反应快,可最后我们还是输了,我们与对方仅两秒之差。

后来,我和应璐蔓受到了队友们的批评,他们说:“要不是你们两个,我们队早就赢了。

”这次接力跑,让我感受到了运动员们的拼搏是艰辛的,团体的合作是关键的。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接力跑比赛拉开了序幕。

运动员们整装待发,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快速传递接力棒和默契配合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接力跑规则解析讲解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如接力区、接力棒传递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接力跑的起跑和接棒技巧。

2.2 接力跑技巧训练进行起跑和接棒技巧的练习,包括起跑动作、接棒姿势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运动状态。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接力跑规则讲解讲解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接力跑的起跑和接棒技巧。

3.3 接力跑技巧训练进行起跑和接棒技巧的练习,包括起跑动作、接棒姿势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4 接力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技能评价观察学生在接力跑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起跑和接棒技巧。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默契和配合能力。

4.2 学生情感评价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体育精神。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起跑和接棒技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5.2 教学方法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等。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接力跑战术分析讲解接力跑中的战术运用,如棒次安排、节奏控制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战术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6.2 学生自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进行接力跑的模拟练习,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第七章:安全与纪律7.1 安全教育强调接力跑中的安全事项,如接力区的安全距离、避免碰撞等。

体育接力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体育接力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案名称:初中体育接力跑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教学内容:1. 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接力跑的训练方法和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跑步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本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包括接棒、传棒、起跑、冲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接力跑的技巧要领。

3. 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强调接力跑的关键环节。

三、实践训练(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3. 学生自主练习,提高接力跑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二、深化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接力跑的高级技巧,如交接棒的流畅性、起跑与冲刺的衔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高级技巧进行接力跑练习。

三、实践训练(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比赛中的表现,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力跑的高级技巧和实战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接力跑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接力跑比赛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体育教学案例简析

“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体育教学案例简析

“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体育教学案例简析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授课的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缺乏新意。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使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高中女生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

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练习方法,用体育游戏结合课程内容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一、案例背景
根据现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一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的同时,以探究型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堂上采用引导、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而且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速度、灵敏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1.学习目标
在传接棒时不回头、不耸肩,眼平视,接棒的手不摆动;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相互的配合能力;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是: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学习重点是传接棒技术;学习难点是传接棒技术中的相互配合。

2.学习过程
(1)导入阶段。

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4×100米比赛中,短跑强队美国队的。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

《接力跑》教案及反思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和比赛规则,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接力跑技术要领:接棒人提前跑,起跑线后5-10米处,接棒人跑动中迎上交棒人,两人成前后站立,接棒后迅速加速。

2. 接力跑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跑一次,每人只能跑一段,接力棒必须交接清楚,否则视为犯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接力跑技术的掌握和比赛规则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接力棒的交接和团队成员的配合。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讲解接力跑的历史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术讲解:讲解接力跑的技术要领和比赛规则。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4. 比赛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接力跑的技术要领和比赛规则?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堂管理:在比赛环节,是否有效地管理了课堂,确保了学生的安全?4. 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评估:1. 学生技能掌握: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和比赛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接力跑技术。

2. 团队配合:评价学生在接力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情况,包括交接棒的顺畅程度和队员间的默契。

3. 竞技态度: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竞技态度,包括他们的精神面貌、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接力跑文化:向学生介绍接力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意义,以及著名接力跑运动员的故事。

2. 接力跑竞赛:组织学校或班级的接力跑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接力跑的教学
接力跑教学是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教材内容之一,是运动员在快速跑进中通过互相协调配合,完成接后跑完规定距离的一项径赛项目。

在运动会上,接力跑是集体配合的竞赛项目,也是一项最激动人心的途径比赛。

而且在比赛中,接力跑的成绩对团体总分影响相当大,许多教师都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来提高接力跑水平,以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这里,本人通过近十余年来的教学体会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教学中的一些感想。

经过十余年来的教学尝试、实践,并不断总结,本人认为,必须将教材内容按不同的目的要求、技术,做一些调整,重新编排分成四个阶段,并把一些有助于接力跑教学的相关练习,按不同的性质编到各个段落中去。

在练习过程中重点解决问题,严格要求,逐段过关,并把各段练习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认真贯切循渐进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对接力跑的教学可受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当然,在教学训练环节的安排上,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众所周知,接力跑的基本技术与快速跑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接力跑要求在快速跑的基础上,队员之间需要快速接力。

因此,必须先掌握接的方法。

而传接的方法一般有上挑式,下压式、混合式三种。

在介绍传接技术动作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讲清接力跑的锻炼价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及时
表扬练习中表现突出和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及时指出存在的毛病和注意事项。

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练习的决心。

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自身特点来选择传接的方法,掌握技术要领,把学生的速度与传接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传接的认识,逐步在练习中增强学生的速度技术。

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接动作结构和基本技术,严格要求,动作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切循序渐进原则。

对初学接力跑的学生,切忌急于求成,不要被个别学生盲目热情的现象所迷惑,要让大多数学生到达了前一阶段练习的要求后,才安排下一个阶段的练习。

如先掌握好传捧技术,再学习接捧的动作要领。

并在练习中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

内容一般在一、二个课时。

基础知识应力求规范,也可借助其它器材,从易到难,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练习氛围。

三、接力捧的传接,要求在规定的接力区内进行,这是教学中相对较难的一点。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接力区,是接力跑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学训练重点之一。

在接力区前端13——16米处完成传接捧是最为合适的区域,接力区应用好了,即使有微小的速度差别也不会影响传接捧。

为了便于在区域内完成传接捧,在确定起动标志时应考虑传捧人最后跑动的速度能力和接捧人起动
加速能力,若接捧人加速能力差,起动点应远些,传捧人的跑速满,
接捧人的标志距离应缩短。

也就是说,在确定起动点时,应根据传捧人的最后跑速和接捧人的起动加速能力来确定,通常是在6米左右。

当接捧人看到传捧人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传捧人跑到接力区离接捧人1.5米左右时,即向接捧人发出”接”的信号,发出信号的时机应该是接捧人手臂刚后摆的时刻。

接捧人听到信号迅速向后伸手接捧。

注意接捧手不要过早伸手,也不要等捧,以免影响跑速。

在指导接力区的传接捧教学时,按要求规范地在接力区反复进行传接捧的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技术要领为止。

四、传接捧通常采用下压式教学,其要求是接捧的手臂自然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向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捧人将捧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放入接捧人手中。

接捧人应依据各捧的特点要求而定。

一般来说,第一捧应安排起跑能力强,速度快,善于跑弯道的运动员。

第二捧应是速度耐力好,善于传接捧的运动员。

第三捧应是速度耐力好,既善于传接捧,又善于跑弯道的人,第四捧通常各项技术最好,冲刺能力最强的人。

对传接捧的安排,要力求明白,细致,教师准备充分,示范各捧时心中有数,动作规范,姿势优美。

综合示范练习要完美轻松,讲解要明白易懂,重点环节,提示简明。

因示范——讲解——边示范边提示——再示范。

让学生在练习中看得懂,听得明白。

准备力求全面、细致,场地、器材,辅助教器都应认真准备、仔细检查,确保练习顺利进行。

总之,在教学训练中,让学生对接力跑技术有个全新、完整的认
识,并通过不断地实践,在训练中加深对接力跑的了解,熟练地掌握并完成接力跑的各项技术动作,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并在训练中让学生逐渐喜欢这项运动。

同时也从思想上教育了学生,懂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这项运动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