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城市气候特征
城市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蒸发、蒸腾、凝结、透水、贮水 贮藏水分能力差,蒸发(蒸腾)比郊区小;
下垫面粗糙度大,风速小,不利于热量扩散。
下垫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气流
2021/6/16
5
二、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
2、大气成分改变及其影响
1)主要是:CO2,NOx,CO,颗粒物,二次污染物 2)影响: l 影响城市空气透明度,减弱能见度 l 改变太阳入射辐射,散射辐射和地面的长波辐射。
l 雾:水汽在凝结核上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
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km时。 “湿雾”,“浊 雾”。
对生态环境影响:① 影响能见度;②加剧污染浓度。
l 云:城市化使云量增多。尤:低云量
2021/6/16
18
二、城市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
1、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制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上空气层的层结不稳定,有
利于热力对流,在水汽充足时,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 性降水;
• 3、其他布规则变化
l 城市化程度越高,热岛强度越强; l 热岛分布还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下垫面性 质不同而异; l 区域气候条件也有影响; l 城市热岛还与下垫面形状有关; l 因天气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非周期 性变化。
2021/6/16
15
三、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主要是
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 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 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 3、城市户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 4、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人大气层,特别 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 暖. 5、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 扩散
摩擦阻挡(城市阻障)效应:城市参差不齐的
建筑物对气流有机械阻障,触发湍流,使移动的降水 系统移动减慢,导致城市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时间延 长。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概述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指由高大建筑物、人造路面和绿化地等所构成的城市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
城市本身的气候状况与城郊开阔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烟雾校多,太阳辐照度平均比郊区低10-20%,紫外辐射减少尤甚,含菌量比郊区要高。
城市中的风速一般小于郊区,空气温度高于郊区,空气湿度低于郊区,云量和降水量大于郊区。
城市气候特点的形成同城市本身的状况密切相关,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城市气候的研究,包括以下各项:城市规模和布局与城市气候的关系,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与郊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城市气候的改良途径和方法等。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城市气候既受所属区域大气候背景的影响,又反映了城市化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不同气候区的城市气候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城市气候特征,集中表现在“五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与热岛环流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上人为热源的影响,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日落以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日出以后明显减小。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在近地面气温中有反映,而且对城市的边界层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到一定高度又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形成一种局地的热岛环流(见图)。
这种环流在晴朗少云,背景风场极其微弱的静稳天气条件下最为明显。
虽然城市热岛效应夜间强于白天,但由于夜间郊区大气层结稳定,有时还存在逆温层,因此夜间的上升气流层不强;而白天郊区大气层结本身不稳定,流入城市后上升速度快,所以城市热岛环流白天要比夜间强,而且夜间的郊区风还具有阵性。
干岛或湿岛城市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城市生态学—第一讲 课程介绍

又被称为“ 德克萨斯垃圾带” 又被称为 “ 德克萨斯垃圾带 ” , 是因为 这个“ 海洋垃圾带” 这个 “ 海洋垃圾带 ” 的面积和得克萨斯 州面积相当。 州面积相当 。 得州是美国内陆面积最大 的一个州, 70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的一个州 , 约 70 万平方公里 。 由于垃圾 带仍在不断扩大, 带仍在不断扩大 , 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得 这里的漂浮垃圾估计多达上亿吨, 州 。 这里的漂浮垃圾估计多达上亿吨 , 以塑料为主,还包括玻璃、金属、 纸等。 以塑料为主 , 还包括玻璃 、 金属 、 纸等 。
二、北太平洋环流 亦称北太平洋垃圾漩涡, 亦称北太平洋垃圾漩涡 , 是由一亿公吨 塑料垃圾和瓶盖组成的旋转岛, 塑料垃圾和瓶盖组成的旋转岛 , 按顺时 针方向由夏威夷向日本旋转。 针方向由夏威夷向日本旋转 。 据估计它 的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 的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 。 上图为一只 莱桑岛的信天翁给小鸟一个瓶盖。 莱桑岛的信天翁给小鸟一个瓶盖。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露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 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 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 天。总共有9100立方米废水流入汀江,导致汀江两 岸居民用水困难,汀江流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伊始至今 不足半个月时间,地球已经发生了超过100 年伊始至今,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伊始至今,不足半个月时间,地球已经发生了超过100 多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 多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 其中6级以上地震20余起,半个月里发生大小地震100多次; 20余起 100多次 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20 余起 , 半个月里发生大小地震 100 多次 ; 全球各地飞鸟无 故坠落事件6 死鸟超过30000多只;死鱼以及鲸鱼自杀事件5 30000多只 故坠落事件6起,死鸟超过30000多只;死鱼以及鲸鱼自杀事件5起,死亡超过百万 其中有三个大洲发生洪水泛滥事件,从德国、罗马尼亚、菲律宾到斯里兰卡、 数 。 其中有三个大洲发生洪水泛滥事件 , 从德国 、 罗马尼亚 、 菲律宾到斯里兰卡 、 受灾人数超过二百多万,受灾超过三个法国面积; 日开始,全球超过5 受灾人数超过二百多万,受灾超过三个法国面积;1月5日开始,全球超过5座知名 活火山相继开始喷发,其中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印尼喀拉喀托火山、 活火山相继开始喷发 , 其中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 、 印尼喀拉喀托火山 、 勘察加半 岛 Kizimen 火山 、 莫拉比等巨型活火山相继喷发 , 火山灰影响面积超过 40 万平方 Kizimen火山 莫拉比等巨型活火山相继喷发,火山灰影响面积超过40 火山、 40万平方 公里。巴西连续暴雨导致300多人丧生;澳大利亚五分之一面积陷入百年一遇的洪 公里。 巴西连续暴雨导致300多人丧生; 300多人丧生 美国惊现夏季才有的特大龙卷风;俄罗斯出现零下60度低端严寒。 60度低端严寒 灾 ; 美国惊现夏季才有的特大龙卷风 ; 俄罗斯出现零下 60 度低端严寒 。 北半球连 续出现各种奇怪天文现象,地陷、天坑、陨石坠落,神秘UFO等事件20余起, UFO等事件20余起 续出现各种奇怪天文现象,地陷、天坑、陨石坠落,神秘UFO等事件20余起,全球 各地泥石流、极端冰冻死亡人数5000余人。 各地泥石流、极端冰冻死亡人数5000余人。 5000余人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和功能,以及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分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生态服务、支持人类生计、维护生态安全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
3. 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过程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事件和生态过程,如城市气候、水循环、土地覆盖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城市生态过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城市生态过程的调控机制和方法。
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为了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方法,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 圈
• 2. 能量流动功能 (一)能源分类 按来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加工、能否再生、技术发 展水平,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能源结构(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 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数量少,功能也由提供食物转变为美化环境, 城市所需食物靠外部输入。
(二)城市生态系统 缺乏分解者
城市缺乏分解者存在环境,大量城市废弃物在市外分解。
• 4.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
(一)所需能量和物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人力等由系统外 输入;
(二)向系统外输出生产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力等;
• 2.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它不仅包含自 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等要素,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 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到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城市生态系统,从此, 人类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两大 类型。
• 1. 城市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
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 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 系统。 (二)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
《城市生态学》学习指南

《城市生态学》学习指南课程名称(中文):城市生态学课程名称(英文):urban ecology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实验指导与案例分析》学时学分:总学时50 总学分3分实验学时10应开实验学期3年级5学期适用专业: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考核方式:考评为理论考试与实验成绩相结合,其中理论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卷面成绩占70%,实验占30%。
任课教师:一、课程简介《城市生态学》是城市科学体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人类学、生态学的学科分支,它以生态学为基础,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以人为主体,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城市生态学》是园林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及园林的养护管理中,都必须具备园城市生态学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3.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简史,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基础理论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生态因子及其作用;4.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
要求:掌握生态系统有关的基本知识。
(三)城市生态系统教学内容:1.城市、城市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要求:充分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同异,了解城市生态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
(四)城市人口教学内容:1.城市化与城市人口概念;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3.城市人口的分类;4.城市人口动态;5.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6.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
气候类型特征知识点总结

气候类型特征知识点总结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它是由各种指标如温度、湿度、风向、降水量等组成的。
气候类型是根据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总体特征是温暖、潮湿,降水量充沛,气候稳定,变化不大,是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它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南美洲、非洲中西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较热带雨林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索马里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是指位于赤道以北或以南的地区,包括地中海型气候、西风带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
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降水充沛,分布在地中海周围、西亚和美国西海岸等地;西风带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湿润,分布在西欧、北美洲东部和大西洋西岸等地;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北美洲内陆和东亚等地。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为冰川气候和针叶林气候两种类型。
冰川气候极寒,多年冰冻,植被几乎没有,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高山峰顶;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多雪,夏季较短,降水量较少,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北部。
高山气候高山气候是指高山地区的气候类型,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呈递减趋势,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小、湿度大,降水量较大,植被类型呈垂直分布。
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水资源和动植物种类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认识和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度 /°N 56 52 49 40 34 35 22
1
人口密度/(人 /km2) 7300 9830 5360 28810 2000 14600 3730 3700
人为热 /(w/m2)
127 21 19 117 21 26 4 3
净辐射 /(w/m2)
42 57 57 93 108
P为大气透明系数,P=1表明大气完全透明,P=0为 完全不透明,一般情况下大气透明度为0.6-0.7;
m为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厚度,又称大气光学质量, 取太阳在天顶时所通过的大气层厚度为1.0。 m=1/sin(h) 如下图:
大气层厚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m=1/sin(h)
城郊太阳辐射差异
城市人口集中,活动强度和频度大,排放进空气的 污染物浓度大城市空气混浊透明度小直接辐 射少散射辐射多城市的总辐射一般比郊区少
•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 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和市尾烟气层。
第1节 城市的热量 一、城市的太阳辐射及日照 二、城市热量
一、 城市的太阳辐射及日照 (一) 太阳辐射强度
I=I0 P m
I为通过m个单位厚度大气层后的辐射强度;
I0 为 大 气 上 界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 太 阳 常 数 =1325.8~1395.6w/m2);
之差互间往往经过 多次反复反射和吸收,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地面 反射率小于郊区。(反射率小意味着吸收率高)
但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积雪和植物枯黄等 原因,城、郊的反射率可能有较大变化。
在有效辐射方面,因城市的温度偏高,地面长波辐 射量较大,但因城市上空微尘较多,大气逆辐射 又比郊区多,故二者相抵,城市的有效辐射与郊 区差别甚微。
110 110
人为热的大量输入: 工业生产、家庭炉灶、 空调制冷、机动车排放、冬季取暖等\
下垫面导热率高出乡村3倍, 热容量较乡村大 1/3倍, 因而贮热量大
热收入远高于乡村
(三) 城市热量平衡
小气候研究表明,下垫面热量平衡各分量 的相对分配状况直接决定着小气候的温度 分布特点。
城市的热量收入有净辐射和人为热; 热量支出则有下垫面与空气的显热交换、
筑群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 H/D
北墙冬半年完全荫蔽, 夏半年一天两次日照, 但时 间不长; 南墙每天一次, 但随太阳赤纬增加而减少
西安(北纬34)街道可照时间(h)
街道 朝向
南墙
北墙
平面
H/D 1/2 1/1 2/1 3/1 1/2 1/1 2/1 3/1
全年 可照 3180.42112.71346.5 986.3 650.2 524.3 382.6 300.6 4394.4 时数
下列( )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第三章 城市气候特征
第1节 城市的热量 第2节 城市的水 第3节 城市与风
气候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之一。 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下,经城市化后,在
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城市气候对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各种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城市建设与发展,下垫面、空气成分发生变化, 增加了人为热与人为水汽,使城市内部许多气候要 素发生变化,与周围郊区产生了差别,表现出明显 的城市气候特征。
一年中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时间周期性变动, 太阳辐射透过的大气层厚度有所不同,在中、高纬 度地区,城、郊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也有明显的周 期性变化。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又值采暖季节, 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大气透明系数小,城郊间太阳 辐射强度的差异最大。
(二) 光 质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过程中,光波越短越容 易被散射,而长波光线则透射较强。
一般,在高纬度地区,采暖期长,耗能量大,人 为热排放量也较大。由于纬度增加年净辐射量相 对减少,故随纬度增加人为热在城市热量来源中 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大,且有季节性变化,冬季 的比重最高。
不同城市年平均人为热排放量
(引自ndsber,1981年)
城市名称
莫斯科 西柏林 温哥华 曼哈顿 洛杉矶
综上所述,城市的总辐射比郊区少,但反射率较低, 而城郊之间的有效辐射相差不大,故城市与郊区 的净辐射一般无显著差别。
Qm=Q(1-α)-E*
(二) 人为热
现代城市的人口和各种生产、运输等活动高度集 中,通过大量燃烧、呼吸等活动,在城市内所排 放的大量人为热量。
人为热在城市总热量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受城市的 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能 源消耗以及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
H:建筑群高度,D:街道宽度
二、 城市热量
(一) 净辐射 地表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而获得热量,但又
通过地面的反射,地面辐射等方式失去热量。 “收入”与“支出”的辐射量之差,称为辐 射差额,又称净辐射。 净辐射直接影响地面实际的热量状况.
净辐射公式:
Qm=Q(1-α)-E* Qm为净辐射; Q为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α为地面反射率; E*为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
城市上空大气透明系数较小,较多的短波在 经过大气层后被散射,达到地面的短波比 例较少,而长波比例有所增加。
据报导,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在城市地区 也有所减弱。
(三) 日照
城市日照总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小于乡村 1 大气污染物多,云雾多, 透明度小; 2 热岛效应所引起的对流云经常出现
城市内部日照地区差异明显 此为建筑物遮阴所致, 主要取决于街道走向, 及建
下垫面与空气的潜热交换以及下垫面的贮 热量等。
城乡热量平衡式: 乡:Qr=H+LE+G+A+P 城:Qu+QF=QH+QE+QG+QA+QP
式中 Qr、Qu:净辐射,
QF:人为热, H、QH:下垫面与空气间的湍流显热交换, LE、QE:下垫面与空气潜热交换, G、QG:下垫面贮热量, A、QA:热平流量。 P、QP:植物光合作用富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