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测试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7分)1. 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
4.铁生锈是一种变化。
(选填“物理”或“化学”)5.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三、等新物质。
6.厨房里就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米经过蒸煮才会变成,冰箱可以将水冻成,有些放置久了的食物会……7.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正是这些,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8.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的地带。
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
9.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也是经历形成的。
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材料。
10.当我们吃东西或呼吸的时候,我们的体内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有些变化非常神奇,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也能帮助我们感知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变化中,会发光发热的是( )。
A. 食盐溶解于水中B.铁制品生锈C. 火柴燃烧2.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剪断指甲B. 燃放烟花C. 水变成水蒸气3.为避免化学变化的危害,在家里最好用( )装醋。
A. 铝罐B. 铁罐C. 玻璃罐4.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包括(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氧气5.将铁制品放置在下列三种环境中,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干燥的纸箱子里B. 完全浸泡在水中C. 一半浸泡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6.下列化学变化对我们有益的是( )A. 酿造酒B. 钢铁生锈C. 食物腐烂7.下列厨房中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将水烧开B. 生米煮成熟饭C. 沾了水的铁锅生锈8.下列能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 柠檬汁B. 肥皂水C. 橙子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B.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10.汽车运动所需的汽油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可知,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
A. 苹果B. 猪肉C. 马铃薯2.下列生活现象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燃烧殆尽B. 玉石雕刻C. 滴水成冰3.咀嚼馒头感觉到甜,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A. 糖B. 甜蜜素C. 淀粉4.下面不属于判断是产生化学反应依据的是()A. 产生气体B. 改变形状C. 改变颜色5.经过大量的研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氧气6.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酿制白酒B. 烧稀饭C. 绿豆发芽D. 砌墙7.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颜色了。
A. 黑B. 黄C. 红D. 蓝8.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要先熔解成蜡油,所以是物理变化。
B. 蜡烛燃烧过程中,会发光发热,所以是化学变化。
C.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9.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水蒸气10.如图所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体;默然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杯子口,木条熄灭。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只有物理变化B.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C.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二、填空题11.铁生锈的环境有、12.根据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变化和变化。
13.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14.分类: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把序号填在表中)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糖熔化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5.我们把物质变化分为变化和变化。
把一张纸揉皱,这种变化属于,因为。
把一张纸烧了,这种变化属于,因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5分)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_。
透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
2.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放大倍数越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
3.列文虎克制作出了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4.生物体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二、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得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B.薄而透明的C.干燥的3.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到玻片的方向应该是( )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下角4.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 。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5.今年上半年,我省总共发现4万多例手足口病例,科学家们在研究手足口病的病毒时采用了( )。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6.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7.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云母、小苏打、维生素CB.水晶、雪花、玻璃C.盐、铜矿、高锰酸钾8.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的物质是( )。
A.细胞B.酵母菌C.霉菌.9.谁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5分)1.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 )变化;切开的苹果,过段时间表面产生了褐色物质,这是( )变化。
2.蜡烛燃烧的时候,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现象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3.在加热白糖实验中,我们可以从( )和( )气味等方面去观察它的变化。
白糖刚开始加热时变成了液态的糖是( )变化,最后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它( )糖。
(填“属于”或“不属于”)》4.铁锅洗后平放在灶台上,第二天锅里出现一层红褐色物质,如果擦干后放在灶台上就没出现红褐色物质,垓该红褐色物质是( ),说明该物质的产生和( )有关。
要防止铁锅再发生此类现象,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①( )②( )。
5.植物的叶子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劳动者”,它把地球大气的氧含量从少于0.05%增长到21%,这是植物叶子进行( )作用的结果,叶子的这个过程是( )变化。
6.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 )这种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选择题(30分)1.下列厨房里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开水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有同学认为虾颜色的改变可能是虾中有一种遇热会变成红色的物质。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实验验证C.做出假设D.得出结论3.某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两枚相同的铁钉,分别滴上水和盐水,放置在桌上,几天后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
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水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B.空气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C.温度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D.水中有盐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4.在做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小西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5.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一、选择题1.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B.复眼C.鼻子2.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3.()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B.重新使用C.选择精美包装物品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B.淀粉C.甜蜜素5.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
A.千米B.光年C.米6.下列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的是()。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7.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到圆B.由圆到缺C.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8.XXX把她家里的垃圾分为食品、服装、用品、电器等几类,她是按()分类的。
A.材料B.使用用途C.处理方式9.我国载人飞船()把中国升空第一人XXX载上了太空。
A.“神舟”五号B.“神舟”六号C.“神舟”七号二、填空题10.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XXX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1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手持放大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凸出,边缘透明。
1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石英、黑云母三种。
1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不改变物质的本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改变物质的本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和光的发射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能看到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15.一杯水放在阳台上,过几天去看,水杯里的水位下降了,这个变化我们称作是蒸发。
16.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附着在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其实是铜。
12014年全旗小学六年级素能检测 科学 练习一

2014年全旗小学六年级素能检测科学 模拟练习 一1.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 )A 、蛋白质B 、脂肪C 、淀粉 2.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 、 自东向西B 、 自西向东C 、 自南向北 3.( )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
A 、铁矿石B 、铜C 、萤石D 、金刚石4. 在岩石的新断面上滴一滴盐酸,能冒气泡,那么这块岩石是( )A .石灰岩B .砂岩C .花岗岩 5.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 、加加林B 、阿姆斯特朗C 、杨利伟D 、费俊龙、聂海胜 6. 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 、水分B 、空气C 、水分和空气D 、温度 7.( )结构最稳定。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三角形 8.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
A 、动静结合B 、课程交替C 、勤于思考D 、 多睡觉 9.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敌对关系的是( )A 、熊和鸟B 、斑马和狮子C 、猫和老鼠D 、鳄鱼和鳄鸟 10.下列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A 、滥施农药B 、过度放牧C 、过度捕捞D 、爱护森林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6分)1.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 )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4.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都要节约 ( )5.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6.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 ) 三、连线(每线1分,共7分)电动机 狐狸 鸟类化学能 汽油 黄 鳝 哺乳类 机械能 流水 鸽子 鱼类 食物 四、简答题。
(7分)1、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各写出三个)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五、实验题(5分)你有哪些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
六、简述题(5分)请你描述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科版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习题一、判断题1.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的过程。
()2.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都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3.月球跟我们的地球一样,可以种花养草。
()4.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5.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1609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7.月球上充满了空气和水分,所以宇航员不必携带氧气。
()8.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9.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明亮的,所以月球本身会发光。
()10.环形山的数量多,总数达5000多个。
()二、填空题11.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_______的光。
12.1969年,美国的“________"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13.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________。
14.月球上既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也没有生命,但月球上有丰富的________,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发展登月技术。
15.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
16.月球的体积很小,大约是地球的________。
17.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_____,月球围绕着地球自_______向_______公转。
18.________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________方向运动。
19.月球是围绕地球________方向运行的。
20.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盘子里的沙子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
21.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_______,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万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测试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20%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的大大小小的,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4、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农历可能会发生月食。
5、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等。
7、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和。
8、我们能用、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9、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制品。
10、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这个点叫做。
二、判断题。
20%
1、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
2、火箭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一样,都长在头部。
……………………()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
…………………………()
5、用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
……………………………………………()
6、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7、山区的盘山公路是利用斜面越短越省力的道理修筑而成的。
……()
8、起重机吊车上的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9、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极星。
…()
10、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三、选择题。
20%
1、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
A、千米
B、光年
C、米
2、()最早制成了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A、拉瓦锡
B、列文虎克
C、哥白尼
3、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圆变缺,再变圆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5、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6、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金星B.木星C.海王星
7、用蜡烛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8、与“神舟”五号同时上天的宇航员是()。
A、费俊龙
B、杨利伟
C、聂海胜
9、水龙头是一种()。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10、有句话叫“风吹草动”,说明风具有()。
A、机械能
B、太阳能
C、原子能
四、连线题。
10%
1
农历上半月农历下半月农历初一农历十五
2、在米饭上滴碘酒
易拉罐压扁物理变化
水结冰
火柴燃烧
蜡烛熔化化学变化
放烟花
五、作图题。
8%
1、给你2个钩码,怎样使下面得杠杆尺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2、下图是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并标出名称。
六、实验题。
22%
1、阳光小学六(2)班第二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铁生锈的因素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
(1)以上实验方法是:(2分)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盘子,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盘子。
(4分)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2分)2、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钉都相同)
甲乙丙丁
⑴研究甲和乙实验发现,甲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比乙多。
此结论说明了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分)
⑵分析甲和丙两个实验,实验条件相同的是,不同的是 ,你认为甲和丙哪个实验吸引大头会数目多? (填“甲”或“丙”)(6分)
⑶由甲、乙、丙三个实验比较可以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
多少和线圈中大小有关。
(4分)
⑷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甲实验中的铁芯抽出,变成丁所示的实验图,结果发现丁也能吸引大头针,但吸引的数目比甲少。
此发现说明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跟
有关。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