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31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选择合适资料,学会用地理的方法确定哈尼梯田位置,利用图片、视频等欣赏梯田的色彩、形象、动态等“景美”。
2.获取图文信息,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哈尼梯田自然和人为成因,感受哈尼族人的勤劳智慧,欣赏哈尼梯田体现出的“人美”。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修建哈尼梯田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三类效益,欣赏哈尼梯田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并为梯田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我校是庆阳市庆城县一所重点高中,学生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这节课的学生是高二学年下学期的文科班学生,学生知识水平上,本节课需要学生运用较多的中国地理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中国地理,高二上学期也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一定基础。
能力水平上,学生可以将学习必修三时获得的区域分析方法,可以迁移到此。
同时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二章“旅游资源”知识和技能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以前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具体景区上,而不是描述和分析能力上,还有部分同学会出现死记和套用模式,这样都导致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水平下降,面对新情境下的旅游景观特点描述和成因分析时就捉襟见肘。
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属于教什么就记什么,多被动接受,少主动获取。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若采取一上来就告知景区、出示资料,让学生先描述景观特点,然后分析景观成因,不仅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同时难度设置也超越了我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必须分阶段、小量的提供信息,循序渐进,学生逐步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的现实,也需要在分析景观成因的教学上花些时间。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化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旅游景观特点描述。
教学难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课标要求的重点在“特点描述”和“成因分析”上,不在于旅游景区上,景区是一个载体,不同景区的特点和成因也不尽相同,因此将“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和“旅游景观特点描述”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2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新课学前预览情景导入飞速发展的山东旅游业特色何在?山东人概括总结并着力推广的是八个字:“山水圣人、黄金海岸”。
“山水圣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趵突泉在这里喷涌。
“黄金海岸”,在山东东部沿海3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
【思考】由材料可知旅游资源一般可以分哪些类型?课标要求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学习目标1.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结合实例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_________,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__________。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云冈石窟、黄山、农民收割玉米这些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旅游资源?【提示】判断一地理事物是否是旅游资源,要看它是否具备旅游资源形成的两个条件。
云冈石窟、黄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有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属于旅游资源,而农民收割玉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属于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三、旅游资源的特性图表解读读教材P18图2.7北京故宫图2.8深圳的‘锦绣中华’,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故宫是否从一开始就有旅游价值?(2)“锦绣中华”反映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哪几类?提示:(1)北京故宫并非出于旅游目的而建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2)可创造性特点。
(3)包括两类:一是文物古迹;二是为发展旅游而兴建的人文景观。
探究一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1.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3.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包括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7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旅游景观的欣赏,人们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从某一角度来看,实质就是美的鉴赏,各种旅游景观虽然形态性质各异,文化背景不同,但因他们具有的独特的美,从视、听、触等感官方面带给人们以极大地冲击和震撼,虽然美因景观而异,因人而异,但久而久之,人们对景观的美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些代表性的审美形态,本节内容是认识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对一些主要的,经典的审美形态,分自然和人工两个方面给予阐述。
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上,在第二章节,学生学习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美学价值,但是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的高低不能充分认识,不能正确理解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体现,只能形成一个初步的美学价值的印象。
从学生能力上看,高二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的一些旅游中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鉴赏体验。
学生是美术专业艺术类学生,对色彩、形态、造型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自己的见解,对景观美的欣赏更加独到,但是因其对自然地理模块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对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不能解释和说明。
教学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能说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大量旅游景的图片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逐一展示我国几大名山的图片以及各类自然美的代表图片。
学生活动;(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图11),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31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选修三 旅游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一、自然美形象美:自然景观的和的美,如泰山天下_____、黄山天下____、华山天下_____、峨嵋天下____、青城天下____等色彩美:有人归纳为、、、动态美:如、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
_______、_______、飞禽走兽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朦胧美:烟、雨、____、_____,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二、人工美古典园林:由山、水、______、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给合而成,成为大自然的古建筑:注重建筑的形式美,如______、______、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人造景观: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水利工程等还有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在画中游”的佳境。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⑮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⑯________,以及景观的⑰________________或者⑱________________等。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⑲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⑳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五、以情观景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3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建筑、园林等的主要审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树立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难点: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教学方法:相关课件、设问、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形象美?2.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师生答疑: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色彩美?2.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师生答疑:1.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2. 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
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朦胧美”这一部分明确:哪些景观能呈现出朦胧美?师生答疑: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人一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人工美?2.古典园林的组成?3.古建筑的各类?4.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有哪些?师生答疑:1.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人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一、学习目标一、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二者的区别。
二、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五、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二、重点难点一、旅游景观自然美的形成及表现。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三、基础梳理旅游者要想取得更多美的享受,就必需了解旅游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旅游景观的__________。
旅游景观是_______________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美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是旅游景观_________的特征。
_______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_____,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_____,原始丛林、广袤荒漠之_____,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二)色彩美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为丰硕而富于转变的。
颜色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路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随着一日之内的_________变化,一年之内的_________变化,和阴晴雨雪等的_________变化,自然景观的色彩也变化万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0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本章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学会旅游景观的欣赏的主要方法③④⑤⑥3、举例说明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朦胧美。
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征。
(1)形象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和美感有所不同。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之说。
(2)色彩美(3)动态美(4)朦胧美(5)听觉(声音)美听觉美是审美客体有节奏的音响表现出来的形式美。
听觉美是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赋予与人以听觉之美。
总结: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色彩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彩美感和色彩变化;动态美是指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的美;朦胧美是指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蔼使自然景观呈现出的一种若隐若现、烟雨凄迷之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属于动态美的范畴。
2、人工美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今古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的审美状态。
(1)古典园林之美古典园林主要有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艺术品。
(2)古建筑美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这些形式美的因素决定了古建筑的审美特征。
(3)人造景物美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它们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彩的风景美。
3、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如山东蓬莱阁楼上的“八仙”塑像;河南灵宝的函谷关老子著《道德经》处等。
技巧平台:1、利用框图记忆色彩美2、图示形象美的特征3、动态美图框记忆4、破解审美能力(阅读)审美能力是审美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地理选修3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人
教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形成与( )
A、黄山的花岗岩地貌有关
B、黄山的亚热带气候有关
C、外力的侵蚀、风化作用有关
D、黄山的地理环境有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位于我国石林景区的著名景点“阿诗玛”。
读图回答。
该景区( )
A、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C、地貌是由地壳的上升运动、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D、此景观最佳观赏位置为在视野开阔处远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武夷山、韶山、香港海洋公园
B、肇庆七星岩、黄果树瀑布、武陵源
C、都江堰、滇池、济南大明湖
D、太原晋祠、云岗石窟、应县木塔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属于( )
①玄武岩②大理岩③沉积岩④石灰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 )
A、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B、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
C、北方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一切都按严格的数学法则进行布局;江南园林规模宏
大,布局方式与皇家园林基本相同、
D、北方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08年7月7日,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7个世界遗产。
三清山属于( )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自然与文化遗产
D、文化景观遗产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 )
A、大足石刻——重庆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云南
D、丽江古城——山西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吴哥窟在特洛伊城的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名胜古迹属于印度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A、安徽黄山
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旅游地理】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
20世纪60年代初,西班牙农场主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接待游客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
后来又向深层次发展,游客不
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
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更高级的农业旅游形式:租地自种。
下图为农业旅游景观图。
指出上图中农业旅游体现的突出特色,并简析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一大片淡蓝色的冰川,优雅,偶尔有一点笨拙的企鹅……”南极虽然冰冷,但是这里的旅游业却一片火热,非诚勿扰的一位女嘉宾在南极举行了婚礼,普通人去南极,不再是梦想,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冰雪世界,至2013年新春,我国国内已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了现代旅游业有何特点?
""
南极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
""
【答案】: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11月初,世界旅游市场大会在伦敦开幕。
毛里求斯荣获印度洋理想的潜水旅游目的地和婚礼旅游目的地两项国际大奖。
作为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人口中有2/3以上是印度、巴基斯坦的后裔,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华人)。
毛里求斯一直是欧洲的高端海岛度假地,深受欧洲皇室成员喜爱,也是众多欧洲明星经常光顾的度假海岛。
毛里求斯现有四星酒店、五星酒店以及超五星酒店150家以上,调查数据显示,有35%的游客会再回到毛里求斯旅游。
下图为毛里求斯略图和普莱桑斯气候统计图。
从气候角度分析毛里求斯5~11月为旅游最佳季节的原因,并简述毛里求斯一直成为欧洲高端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排在最热门旅游线路榜首的是北京一成都,下表是其中一条典型线路行程安排。
指出北京→成都成为热门旅游线路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东麓德钦县云岭乡境内,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海拔3000米,仅通过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人烟稀少,全村只有20几户人家。
植物的生态长势茂密而又奇异,在一些老树的主干上往往可以看到寄生着许多其他植物,这种奇特现象被人们称为“五树同根”。
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雨崩村“五树同根”“的形成条件。
目前到雨崩村旅游的人数较少,简述其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