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合集下载

20__﹡香菱学诗

20__﹡香菱学诗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 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 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 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作品介绍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之作。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
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
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为 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 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 称。
香菱身世简介
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 个出场的悲剧女子。原名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甄 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 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 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 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 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 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 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 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 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 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 后难产而死。
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腻烦( nì )
揣摩(chuǎi ) 苑 颦 榭 ( yuàn ) ( pín ) ( xiâ )
鳏(ɡuān )
蘅(hãnɡ ) 暧( ài ) 臊(sào )
缯(zēnɡ )
芜( wú ) 诌( zhōu ) 纨( wán )
坞( wū ) 摩诘( jiã )
二、记一记

腻 揣 鳏 穿
和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
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
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

香菱学诗的成功步骤

香菱学诗的成功步骤

香菱学诗的成功步骤
香菱学诗的成功步骤大致可分为三个:
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香菱学诗不找宝钗却找黛玉,是因为宝钗虽然博学多才,但她并不看重这个,且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而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

2、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香菱读诗很有讲究,读王维的诗是从"细味"开始的,读杜甫的诗则是"每夜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细细揣摩"。

她一边读,一边尝试作诗。

3、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香菱作诗第一稿写得很幼稚,第二稿就有所进步。

但她不满足,又经历两次失败,终于写出了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好诗。

香菱学诗李金军

香菱学诗李金军

读后感悟:香菱读诗、写诗 对你的阅读、写作、做事等 方面有什么启发?
各抒己见:
首先,要多读。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 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 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 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没有 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香菱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1、能用“轻霜”等比 喻。
过于穿凿
2、用“人迹”“隔帘” 等情景烘托。
1、 “玉盘”“玉栏” 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 2、全诗在咏月色而不 8 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赏析探究:
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请问:香菱作的第三首诗和前两首相 比,好在哪里?
6
香菱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 措辞不雅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1、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 晴彩辉煌映画栏。
2、诗中“月挂”“玉镜”“冰盘” 等,词藻陈腐。 3、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7
松坝学校:李金军
1
名著导读:
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前八
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 鹗所续。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2
快速浏览课文,概 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教诗) 读诗(悟诗) 作诗(论诗)
合作学习:
香菱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

简述香菱学诗的情节

简述香菱学诗的情节

简述香菱学诗的情节(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香菱学诗的背景和动机2.香菱学诗的过程3.香菱学诗的结果和影响篇1正文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追求内心的渴望,勇敢地踏上了学习诗歌的道路。

香菱,原名英莲,是贾府中的一个丫鬟,她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香菱学诗的背景和动机源于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作为一个丫鬟,她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相反,她希望通过学习诗歌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香菱学诗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她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老师指导,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来学习。

她在闲暇之余,借来《诗经》和《楚辞》等经典诗歌,自己慢慢研读,用心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她还向贾宝玉请教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香菱的诗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她创作的诗歌作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得到了贾府中许多人的赞赏。

她的诗歌作品在贾府中广为流传,使她在贾府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一个普通的丫鬟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才女。

香菱学诗的结果和影响不仅对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贾府中的其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成功经历激励了许多人,让他们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香菱学诗的经历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女子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以及她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篇2 目录1.香菱学诗的背景和动机2.香菱学诗的过程3.香菱学诗的成果和影响篇2正文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一个著名的情节,描绘了主人公香菱在诗歌的世界中寻找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贾府中的一名丫鬟,但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进入荣府为贾母效力。

在荣府的日子里,香菱受到了贾母的宠爱,也得到了一些贵族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学诗。

概述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概述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概述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充分展现了香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以下是香菱学诗的全过程概述。

香菱学诗的过程始于她对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她虽然出身贫寒,但内心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贾府中,她结识了林黛玉等才女,受到了她们的启发和激励,开始尝试学习诗歌。

在学习初期,香菱面临着许多困难。

她缺乏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格律等一无所知。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她虚心向林黛玉请教,认真听讲,不断揣摩诗歌的奥妙。

随着学习的深入,香菱逐渐领悟到了诗歌的魅力。

她开始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虽然初次尝试并不成功,但她并没有放弃。

她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诗歌。

在这个过程中,香菱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诗歌水平,还收获了友谊和尊重。

她的诗歌才华得到了贾府中众人的认可,她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香菱学诗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香菱学诗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长的历程。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诗歌水平,还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她的故事在《红楼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香菱学诗答案

香菱学诗答案

香菱学诗答案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

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

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

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5.评价香菱三首咏月诗,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

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

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香菱学诗》赏析

《香菱学诗》赏析

《香菱学诗》赏析王学华一、教的极致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的主要性格,但在《香菱学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

(一)好为人师。

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

(二)善于鼓励。

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是“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学下去。

(三)精通教艺。

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她讲述“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了“取法乎上”的重要性。

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

林黛玉安排的三个单元的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正是后人归纳的学习境界三层次。

(四)提倡自学。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更强调自学,重视读写说听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

她深谙教学的原理,能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

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二、学的境界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

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乐学。

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

她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

香菱学诗概括100字

香菱学诗概括100字

香菱学诗的启示
在《香菱学诗》中,香菱向黛玉学习诗歌,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有天赋,更要靠勤奋和诚心。

香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钻研,最终取得了成功。

她的成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

同时,故事中的黛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黛玉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指点有方,能够帮助香菱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奥妙。

她的帮助和鼓励,让香菱充满了信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学习伙伴,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取得更好的成绩。

《香菱学诗》是一个充满启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诗歌的奥妙,更能够感受到勤奋和诚心对于取得成就的关键作用。

让我们像香菱一样,勤奋好学,持之以恒,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九年级语文每第五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里面有篇文章叫《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很长,学生读了一遍,读不出什么味,我让学生读了五遍,我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说明白了。

这才开始讲新课。

本课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探讨一下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二是分析一下林黛玉是个好老师吗?下面是我的第一课时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命运非常悲惨的人物。

原名英莲,因失踪后被拐,卖给了薛蟠作妾,生活很不幸福,一面受丈夫的气,一面又受夏金桂——薛蟠的大老婆的气,最后是悲惨地死在了荣府,但她生前是个倔强的姑娘,一心想和荣府的姑娘小姐们一样成为文雅之人,羡慕小姑薛宝钗的才情,又仰慕林黛玉的伶俐,渴望幸福的生活,她早就想学一学诗了,苦于没有机会,终于在薛蟠外出经商的空闲时间,来到大观园里向林黛玉学习起做诗了。

香菱学诗最终成功了,那么同学们,咱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呢?同学们先准备五分钟的时间,可议论可交流,可思考,重要的是要在文中找到论据。

好,现在开始。

五分钟后。

尚金辉:我认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在于专心致志,心无旁鹜。

我的根据是:一,课文172页第二段,“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沙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二,174页第二段,“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象这样用心学诗,别的什么都不管了,所以香菱学诗成功了。

王会鑫:我认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她执着的精神。

我的根据是一,168页第一做段:“香菱拿诗回到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念起来,宝钗连摧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也只得随她去了。

”二,171页第二段,“香菱听了,喜得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首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思,坐卧不安。

”三处是173页第二段,“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

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

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四是和尚金辉所说的材料一样。

师:王会鑫不简单,论据充分,观点可以成立。

王涵淇:我认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不耻下问,态度认真,以苦为乐。

根据一是166页第一段中“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也得了空,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香菱学诗态度认真。

二处是168页,“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地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香菱笑道:‘我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香菱不藏丑,每次出场都是笑吟吟的,从不把学习当成苦差使。

三处是172页第一段,“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

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她瞧去,看她怎么说。

’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

”香菱在宝钗面前得不到指点,又跑到黛玉那里,不怕丢份,正是这种精神,是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师:好,有理有据,分析的很到位。

还有哪位同学有高见。

侯炎婷:我认为香菱学诗还有一个悟性问题。

她的悟性极高,天资聪颖。


诗是靠悟性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得来的。

香菱天资聪颖表现一:167页,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体诗偷空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是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你看黛玉稍加点拨,香菱就悟出了一层意思。

二,169页,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了?”香菱笑道:“人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是圆’想来烟如何直?…”你看香菱刚读了王诗、杜诗、李诗,就有了这么多的感悟,自然是学诗的材料,没有这个悟性,任是你上天入地,苦心孤诣也是学不来的。

师:嗯,有见解。

王敬凯: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香菱没次出场问黛玉的时候,都是一个表情“笑道”。

我统计了一下,全篇课文一共有12处的笑道是香菱的。

其中最后一次是“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

只有一处是“怔怔的答道”。

从香菱的问答时的表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看香菱学诗纯粹是好之者。

没有这个爱好,香菱学诗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她的执着、专注。

也不可能产生悟性。

所以我认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出于她强烈的个人爱好。

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诠释,有创新,且把别人的观点都归入自己的名下,厉害。

徐冠华:我认为香菱学诗的条件太好了。

你看大观园多美的地方啊。

这里一山一水都是诗,一草一木皆是情,亭台楼阁,山环水饶,就是没有诗情也要被勾出诗情的。

其次,大观园里每个人都会写诗,黛玉、宝钗不用说了,就是宝玉、探春、惜春、李纨都能称得上诗中圣手。

在这么一个好环境的感染、熏陶之下,能不长进吗?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所谓近朱者,近墨者黑。

你想刘姥姥家的板儿为什么不能成为诗人,不是他没有那个料,你把他放进大观园几年,不愁不成诗人。

所以我认为好的环境决定好的品质,所谓地灵人杰是也。

师:哟哟,有道理,而且还很得意呢。

李永丽,不止这些。

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香菱遇到了好老师。

香菱在进大观园之前,跟宝钗也接触不少,住的也不是什么茅草屋,而且她的兴趣也不是进了大观园以后心血来潮才有的,为什么原来没有学成,一进了大观园就学成,一进大观园就顿悟了,大有长进了呢?那是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是谁呀?林黛玉呀。

你看,书中人物众多,但许多人对香菱的帮助只是敷衍,或是起反作用的,包括她的小姑薛宝钗。

唯独林黛玉一人正经八百地把香菱当作一个学生来教。

如果没有林黛玉这个老师,一切都是空话。

明师出高徒,没有林黛玉香菱学诗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我认为香菱学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有了好老师的指点。

师: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该老师发言了,也该下课了。

这一节我们学讨论到这里。

不过最后李永丽提出了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在于遇到了一个好老师,那么我们分析一下,林黛玉是个好老师吗?
生:是!
师:林黛玉怎么就是个好老师,在林黛玉身上体现了好老师的哪些特点,下
一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一下。

好了,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