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4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4篇)第1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非遗(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促使非遗(戏曲)进校园,进一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蚌山区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精心遴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戏曲曲目和葫芦工艺雕刻、蛋雕、万胜苗刀、心意六合拳、陈式太极拳等具有蚌山特色的非遗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让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2024年,全面展开“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戏曲)进小学、进中学工作。
在抓好中小学校“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基础上,要突出抓好我区乡(镇)、街道(社区)及农村中小学“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
进一步推进戏曲文化学习的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特色化,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实现全区大中小学全覆盖,确保所有学生能欣赏到一场优秀的非遗(戏曲)演出。
四、主要内容(一)整合蚌山区地方资源,以泗州戏、花鼓灯为重点,组织戏曲专家和各专业剧团,创作、制作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学生欣赏、易于学唱的戏曲曲目音像资料,供学校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
(二)聘请和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深入学校开展非遗(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
确保每个学校至少能听一次非遗(戏曲)知识讲座。
(三)组织全区各戏曲院团配合教育部门通过校园大舞台、流动舞台车、校园文化周等方式,把优秀戏曲剧目送进学校、送到学生身边。
同时采取请上来的方法,组织全区各学校戏曲爱好者进剧场观摩演出,确保观看效果和艺术质量。
非遗课堂活动方案策划

非遗课堂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口头、实物和表演艺术,已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非遗课堂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活动主题: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
2.活动形式:非遗课堂活动将以多种形式展开,包括讲座、实践体验、学生互动等。
3.活动内容: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地域特色,选择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的非遗项目,如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结合学科知识对非遗项目进行解读和体验。
三、活动实施计划1.活动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日期、活动地点和活动对象;(2)联系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专家,邀请其参与活动并进行指导;(3)筹备活动所需的物料、道具等。
2.活动实施阶段:(1)活动开场:主持人简要介绍非遗的概念和活动背景,引导学生对非遗的兴趣;(2)讲座环节: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专家进行讲解,介绍该项目的历史、特点、技艺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实践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参与到相应的非遗项目中,进行技艺的学习和实践;(4)学生展示:学生在活动结束时,展示他们的技艺成果,可以进行小型的表演或展示;(5)总结回顾: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对非遗的认识有何改变和提升;(6)活动闭幕:主持人感谢传承人或专家的指导,并表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支持。
四、活动评估和改进1.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对非遗的理解程度、技艺的掌握程度等多个评估指标,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反馈活动效果。
2.活动改进: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校园内搭建展览场地,展出包括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邀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生来到校园进行实地展示演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并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3.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如面塑、剪纸、民族乐器演奏、传统舞蹈、传统戏曲等。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演奏、表演等,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4.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创作组织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创作,如书法、绘画、音乐作品、舞蹈编排等。
通过创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承。
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让学生展示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才艺和成果。
可以邀请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指导,评选出优秀的展演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才能。
三、活动形式1.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自愿参与活动,组织学生自发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2.班级为单位将整个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和开展,每个班级负责策划和实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通过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借鉴,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学校统筹组织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活动的具体实施由各年级、各部门协作完成。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方案策划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方案策划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教育和校园生活中,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我们计划组织一系列非遗进校园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青少年对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了解。
2. 激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和非遗传承的融合。
三、活动内容1. 非遗展览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非遗展览区,展示各类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展品以及制作过程。
邀请非遗传承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魅力。
2. 手工制作工坊组织一系列的手工制作工坊,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学生制作非遗项目。
比如中国结、蜡染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遗项目的工艺和创作过程。
3. 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来校园进行非遗讲座,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非遗表演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团队进行非遗表演,比如京剧、评剧、葫芦丝演奏等。
通过观赏非遗表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认同感。
5. 非遗竞赛组织非遗知识竞赛和非遗才艺展示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和热爱。
6.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组织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比如非遗服装秀、非遗美食品尝等。
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四、活动实施方案1. 预备工作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与学校进行沟通,确定活动时间和场地。
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非遗表演团队等参与活动。
筹备展览所需资料和展品。
2. 活动宣传设计宣传标语和海报,制作宣传册,通过学校通知、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参与。
3. 活动展示根据活动内容,搭建展览区、制作手工制作工坊等。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展演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宣传册;组织开展非遗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图片巡回展具体内容:现场展板展示80个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展板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使学生直观、全面了解温州非遗概况。
非遗学堂具体内容:开设学生喜爱并易学的非遗手工技艺课程,如瓯窑、米塑、剪纸、彩扎、泥塑、脸谱彩绘等,由传承人现场教授,学生在亲自动手中,体验项目制作过程,初步掌握技艺。
手工技艺现场展示具体内容:邀请我市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现场展示非遗技艺,使学生在观看中了解非遗技艺的精湛,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体会制作的不易。
木偶戏演出具体内容:生动有趣的木偶戏广受学生的喜爱,在木偶戏表演中,学生可增加对传统戏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温州传统戏剧魅力。
非遗讲座具体内容:邀请我市非遗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丰富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原本深奥的非遗知识简单明了,带领学生共同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观非遗馆(含贝螺馆)并体验具体内容:非遗馆以丰富的展陈方式,展出我市150多项上千件非遗的精品。
参观时,由非遗馆讲解员全面介绍非遗项目,包括贝螺等,并参加“非遗学堂”体验课,体验瓯窑、米塑等非遗项目制作。
非遗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特制定本非遗课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主题传承非遗,共筑中国梦四、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期一周。
五、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操场、图书馆等。
六、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七、活动内容1. 非遗知识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
2. 非遗技艺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油纸伞制作、绒花制作、毛猴制作、鬃人飞机制作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3. 非遗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作非遗主题作品,如绘画、书法、摄影等,并在校园内进行展示。
4. 非遗知识竞赛举办非遗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5. 非遗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实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六、活动流程1. 活动前期(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2)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
(3)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 活动中期(1)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2)开展非遗作品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
(3)组织研学旅行。
3. 活动后期(1)总结活动成果,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
(2)进行活动反馈,收集意见和建议。
(3)整理活动资料,归档保存。
七、活动保障1. 人力保障: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物力保障:提供活动所需场地、设备、材料等。
3. 财力保障: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活动经费充足。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次非遗课程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青少年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热爱,本校决定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通过该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参与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3. 促进学生参与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4.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组织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包括传统手工艺品、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曲等项目的展示。
每个班级根据自己选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并制作展板和相应的展示作品。
通过展览,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2. 传统技艺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技艺的体验和学习,如剪纸、刺绣、陶艺、书法等。
通过亲自动手,让学生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邀请学校内外的专业人士担任评委,采用团体赛和个人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小品表演邀请学校内的有专业基础的学生组成表演团队,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品表演,如传统舞蹈、魔术、地方戏等。
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共鸣。
5. 创作作品展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悟,创作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作品,如书法、绘画、摄影等。
并将这些作品进行展览和评比,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才艺。
四、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时间:本校计划在学期末进行该活动,具体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日;2. 活动地点:将在学校礼堂和教室进行各项活动;3. 参与人员:全校师生参与,分年级组织实施,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相关展览、竞赛和表演;4. 活动宣传:学校将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宣传和动员;5. 活动评选:组织专业人士对展览作品、竞赛成绩和创作作品进行评选,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非遗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我们特举办“非遗进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实践,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索非遗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对非遗文化的教学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1月四、活动对象1. 全体教师2. 高年级学生五、活动内容1. 非遗文化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识。
2. 非遗文化体验课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泥塑、陶艺、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3. 非遗文化课程开发鼓励教师结合非遗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非遗文化教学研讨开展非遗文化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非遗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5. 非遗文化成果展示举办非遗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非遗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和成果。
六、活动安排1. 预备阶段(2022年9月)(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
(3)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4)组织教师进行非遗文化培训。
2. 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1)开展非遗文化讲座,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2)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体验课,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3)鼓励教师开发非遗文化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4)开展非遗文化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融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
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朗森华:负责学员签到,拍照。
七、课程安排
八、活动预算
2、如报名成功不能参加的需在上课前一天上午告知,空缺名额由后报学员补上。
3、如报名成功上课缺席者,则后续公益课堂报名全部无效。
4、如报名与相应年级要求不符合则无效。
德清县青少年宫
2017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