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基试题
湖北中医药大学大一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3)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木为水之子B.水为火之所不胜C.火为土之母D.金为木之所胜4.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生发、柔和B.阳热、上炎C.长养、化育D.清静、收杀5.《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6.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7.肺的生理特性是()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8.脾统血的含义是()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9.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D.生殖之精10.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11. 对血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B.肺C.脾D.肾12.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脉B.筋C.髓D.骨13.与天癸产生密切相关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14.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膀胱的气化作用D.肾的气化作用15.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16.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17.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18.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19.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20.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21. 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 )A.调摄精神B.煅炼身体C.审因论治D.药物预防E.避其毒气22.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B.易生风动血C.易耗气伤津D.易为阳热症状23.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24. 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 ( )A.喜B.怒C.悲D.惊E.恐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 ( ) A.调节精神情志 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6.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包括 ( ) A 虚中夹实 B 实中夹虚 C 因虚致实 D 由实转虚 E 真虚假实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法 E.佐金平木法8.奇恒之腑包括 ( )A.脑B.筋C.脉D.骨E.髓9.“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 ( )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广义的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为了保证原题的准确性,下面将列出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相应的答案。
考试共分为三个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基本理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1. 请简要描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以人体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视阴阳、五行、气血等方面的平衡。
2. 中医学中有哪些重要的诊断方法?答案: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3.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主要有辨证施治和防治为主。
二、中医诊断学1. 请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即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疾病的病机和病因,然后针对具体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 在中医诊断学中,有哪些常用的诊断方法?答案: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3. 中医诊断学中重视辨证,辨证的过程是怎样的?答案: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疾病的病机和病因。
辨证的过程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得出病情辨证的结论。
三、中医基本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内容。
2. 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动态平衡。
阴阳学说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阴阳存在于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3.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导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在人体内部运行的脏腑气血的通路,通过刺激和调理经络可以对身体进行疾病的治疗。
以上是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基本理论,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应用中医学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基)考试题

中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B)(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数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 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A. 叶桂B. 刘完素C. 吴瑭D. 薛雪E. 吴又可2.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 阴阳交感B. 对立制约C. 互根互用D. 消长平衡E. 相互转化3.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A. 实寒证B. 实热证C. 虚寒证D. 虚热证E. 表实证4.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 炎上B. 稼穑C. 润下D. 从革E. 曲直5. 以下不属于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 木旺乘土B. 土虚木乘C. 木火刑金D. 水不涵木E. 土虚水侮6.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E.营气7. 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A.排出体内浊气B.宣散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8.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内脏的血液容量C.控制外周血液容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的运行E.控制血液上荣头目9. 肝在志为()A.魂B.怒C.喜D.悲E.恐10. 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A.心B.脾C.肺D.肝E.肾11. “中精之腑”是指()A.胃B.胆C.膀胱D.小肠E.三焦12. 维持呼吸深度需哪脏的功能()A.肝B.肺C.心D.肾E.脾13.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A.升降出入B.气化C.气机D.气机调畅E.阴阳转化14.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A.气与津液B.气与血C.血液与精D.血液与津液E.以上都不是15.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为血帅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16. 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小肠经下接()A.膀胱经B.胆经C.心经D.肾经E.三焦经17. 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阳经C.足太阴经D.足厥阴经E.足少阳经18. 任脉的终点在()A.目内眦B.目眶下C.上唇系带D.咽喉E.下颌部19. 有“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跷脉B.维脉C.冲脉D. 任脉E.督脉20. 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征()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生风21. 六淫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A.寒邪B.湿邪C.暑邪D.火邪E.燥邪22. 七情内伤首先影响()A.肝魂B.心神C.脾意D. 肺魄E.肾志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产物()A.瘀血B.痰饮C.结石D. 积食E.血瘀24. 以下哪项一般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机内容()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虚E.气脱25. 外燥和内燥皆常见于何脏?()A.心B.肝C.脾D.肺E.肾26. 证候虚实的“实”是指()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邪气亢盛D.病邪内生E.外邪侵袭27. 下列不属于虚实错杂的是()A.真实假虚B.表实里虚C.上实下虚D.实中夹虚E.虚中夹实28. 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中哪一项()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逆者正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29. 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E.扶阳30.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二、多项选择题(31~50 题,每题1 分,计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 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基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藏象:2、肺主治节:3、中精之府:4、络脉:5、津血同源:6、六淫:7、七情内伤:8、阴中求阳:9、滋水涵木:10、热因热用: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气机基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为一身气机之枢纽。
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称为肾阴。
5、以目与脏腑的关系而言,目与______________皆有关,但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最为密切。
6、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一般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关系失调则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五别络的组成,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别络,以及___________之大络所组成。
8、以阴阳消长关系言之,阴胜则______________,阳虚则________________。
9、引起五行相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0、木为_____________之母,_____________为土之子。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将该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2、循行于脉中具有“精纯柔和”特性的气,系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3、人体血液循行,主要依赖于脏腑的何项功能?()A、心主血脉B、肺朝百脉C、肝主藏血D、脾主统血4、机体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以何脏功能最为重要?()A、心B、肺C、脾D、肾5、“后天之本”,系指()A、肺B、脾C、肾D、肝6、“肾主纳气”之“气”,系指摄纳()A、水谷精气B、肺气C、宗气D、清气7、“阳病治阴”之“阳病”,其证候为()A、实热证B、虚寒证C、虚热证D、实寒证8、以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言之,肺之官为()A、目B、鼻C、口D、耳9、“筋之余”系指()A、齿B、发C、爪D、骨10、髓海,系指()A、骨B、肾C、脑D、膻中11、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阳明大肠经12、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日轻夜重,系何者所致的疼痛特点? ()A、寒邪B、热邪C、瘀血D、气滞13、五行中,金之特性表述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14、“阳胜则阴病”,其病机特点为()A、实热证B、阴阳两虚证C、阴虚兼实热证D、实热兼阴虚证15、下列中除何项外,均属于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A、湿性重浊B、湿性凝滞C、湿易伤阳D、湿性下趋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湖北中医大学大三中医专业中医中药学试卷及答案 (4)

湖北中医大学中医中药学试卷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一、填空题(共10小题、20分,每小题2分。
如填药名,每空限填一种药名。
)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载药2.水火共制法主要包括蒸、煮、3.药物七情中4.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5.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药物是饮的药物是6.石膏入汤剂应7.延胡索的功效是活血,8.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共同点是9.金银花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疮疖痈肿,寒证,10.甘遂反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者在题后方框内划t,错误者在题后方框内划f。
)11.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12.桂枝发汗作用较麻黄为强。
13.栀子常用于湿热黄疸。
14.大黄入汤剂宜先煎。
15.羌活、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
16.山楂尤宜于肉食积滞。
17.天南星功能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18.化痰药也可用于瘿瘤。
19.羚羊角能清肝明目。
20.大剂量党参可以代替人参用于急救虚脱。
三、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道试题括号内的内容中,均有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述,应试者将其找出,把正确的内容写在该处的下面,并不得改动括号外的文字。
)21.牛黄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22.龙胆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泻心胃火]。
23.厚朴的功效是[燥湿、行气、活血、杀虫]。
24.地榆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清热利尿]。
25.全蝎、蜈蚣的功效共同点是[息风止痉、利水通淋、温中止呕]。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符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
)26.作为是十九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丁香畏郁金B 官桂畏石脂C 牙硝畏三棱D 水银畏雄黄E 狼毒畏密陀僧27.炙法属于炮制法中的:A 修制B 水制C 水火共制D 火制E 其他制法2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川芎的功效?A 活血B 行气C 补血D 祛风E 止痛29.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A 酸枣仁B 柏子仁C 远志D 合欢皮E 龙骨30.下列哪味药主要用于肺胃出血?A 仙鹤草B 白茅根C 地榆D 槐花E 白及31.功善补气升阳的药物是:A 党参B 西洋参C 黄芪D 白术E 山药32.功善安胎的药物是:A 肉苁蓉B 锁阳C 补骨脂D 益智仁E 杜仲33.薤白的功效是:A 温中止呕B 止咳平喘C 通阳散结D 调经止痛E 凉血止血34.功能泻下、软坚、清热的药物是:A 大黄B 芒硝C 芦荟D 番泻叶E 甘遂35.入汤剂宜烊化的药物是:A 阿胶B 熟地C 白芍D 当归E 龙眼肉五、问答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36.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基练习题

《中医基础学》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是A、秦汉B、宋金元C、明清D、近代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金元C、明清D、近代3.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4.金元四大家中被成为“攻邪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 C 、张从正 D、朱丹溪5.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6.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A、《新编法医学》(意大利.1602年)B、《洗冤集录》(宋.宋慈)C、《新修本草》(唐.苏敬等)D、《本草纲目》(明.李时珍)9.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是A、《千金要方》B、《新修本草》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10.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11、天人可知论属于哲学中的A、唯物论B、辨证观C、唯心论D、形而上学12、中医学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思维方法是A、比较法B、取象比类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法13、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逆向思维方法,属于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演绎法D、反证法14、《黄帝内经》中言:“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属于中医学理论的哪一特点?:A、唯物论B、辨证论治C、整体观念D、恒动观念1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朱丹溪二、填空题1.(《》)被称为“群方之祖,众法之宗”,其作者是(),被后人尊为“医圣”。
2.(《》)、(《》)、(《》)、(《》)四部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精)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证2、阴阳互根3、肾主纳气4、五行相生5、体质6、血汗同源7、阳脉之海8、治病求本9、膀胱气化10、用寒远寒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金元四大家中,后世称张从正为派,称李杲为派。
2、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和。
3、《尚书.洪范》中说“木曰”,“土爰”。
4、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等脏腑的功能活动综合完成。
其中对津液输布起着主宰作用。
5、胆为之府,脑为之府。
6、手少阴心经之气血上承经,下交于经。
7、六气是指。
内生五邪,是由于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的五种病理反映的统称。
8、邪气,泛指,简称为。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和作用的称为肾阳。
10、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和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属于阳的味是()A、酸B、苦C、涩D淡、2、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的代表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理传变是属于()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子相及4、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肝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5、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A、肾阳虚衰B、肾阴亏乏C、肾气不固D、肾精亏损6、“血府”是指()A、心B、肝C、脉D、冲脉7、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阴阳关系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肝与肾D、脾与肾8、下列除何项外,均体现了肺与皮肤的关系()A、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B、肺宣发卫气,外达皮毛C、皮肤感邪,内传于肺D、腠理致密,邪不得入9、以五脏与五官的特定联系言之,下列何项为错()A、肺气通于鼻B、肝气通于目C、脾气通于舌D、肾气通于耳10、以五脏主五志言,下述何项为错()A、思为心之志B、肺在志为忧C、恐为肾之志D、怒为肝之志11、脘腹冷痛,或绞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藏象:
2、肺主治节:
3、中精之府:
4、络脉:
5、津血同源:
6、六淫:
7、七情内伤:
8、阴中求阳:
9、滋水涵木:
10、热因热用:
二、填空题:(每空0。
5分、共10分)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2、气机基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身气机之枢纽。
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肾中精
气的生理效应称为肾阴。
5、以目与脏腑的关系而言,目与______________皆有关,但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最为密切.
6、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一般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关系失调则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五别络的组成,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别络,以及___________之大络所组成。
8、以阴阳消长关系言之,阴胜则______________,阳虚则________________。
9、引起五行相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0、木为_____________之母,_____________为土之子。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A/B/C/D四个备选
答案中,选择1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将该答案的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
15分)
1、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丹溪
2、循行于脉中具有“精纯柔和”特性的气,系指()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3、人体血液循行,主要依赖于脏腑的何项功能?()
A、心主血脉B、肺朝百脉
C、肝主藏血D、脾主统血
4、机体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以何脏功能最为重要?()
A、心B、肺C、脾D、肾
5、“后天之本”,系指()
A、肺B、脾C、肾D、肝
6、“肾主纳气”之“气”,系指摄纳()
A、水谷精气B、肺气C、宗气D、清气
7、“阳病治阴”之“阳病”,其证候为()
A、实热证B、虚寒证C、虚热证D、实寒证8、以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言之,肺之官为()
A、目B、鼻C、口D、耳
9、“筋之余”系指()
A、齿B、发C、爪D、骨
10、髓海,系指()
A、骨B、肾C、脑D、膻中
11、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D、手阳明大肠经
12、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日轻夜重,系何者所致的疼痛特点?()
A、寒邪B、热邪C、瘀血D、气滞
13、五行中,金之特性表述为()
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
14、“阳胜则阴病”,其病机特点为()
A、实热证B、阴阳两虚证
C、阴虚兼实热证D、实热兼阴虚证
15、下列中除何项外,均属于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A、湿性重浊B、湿性凝滞
C、湿易伤阳D、湿性下趋
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A、B、C、D四个备
选答案中,选择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
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
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体现阴阳互根关系原理的有:()
A、阴损及阳B、气虚致血虚
C、阴中求阳D、气滞则水停
2、根据"虚则补其母"治则确立的治法有:()
A、滋水涵木B、培土生金
C、益火补土D、泻南补北
3、神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的内容有:()
A、言谈B、眼神
C、应答D、表情
4、脾的生理功能有()
A、主运化水谷B、主运化水液C、主生血D、主统血
5、常用的逆治法有:()
A、热者寒之B、虚则补之
C、通因通用D、用寒远寒
五、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分.)
1、肾虚,气化失司,在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多尿,尿失禁(),亦可表现为尿少,尿闭()。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气随津泄的病理反映()。
“夺血者无汗”的病机理论和治疗告诫,是“肝肾同源"理论的临床应用()。
3、正胜邪负则发病();正胜邪退,疾病则向好转的方向转归().
4、实,其病理格局为邪气亢盛为主,正气相对未衰();虚,其病理格局为正气虚损为主,邪气亦不盛().
5、治病求本之"本"从临床看可视为病机()。
素有肝病,继而出现腹水,应先
治疗其肝病()。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五行各自的特点及其引申含义为何?
2、简述气的生理功能。
3、胃主通降的生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5、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体表循行分布的规律如何?6、精的施泄有哪几种形式?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何谓风邪?试述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2、何谓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肝失疏泄主要病理表现如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