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课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T

第一课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T
《我的精神家园》
“名言是绝大多数人思想的摇篮,又是绝大多 数人迈动双脚的动力。” —哈佛大学成功学大师皮鲁克斯 名言让我们也成为智者并理性的思考和生活。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谁也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
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支持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
讲述中华典故: 《死错了人》 《循表夜涉》 《余桃啖君》
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 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 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 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 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 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 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 了人。” 两个乞丐吊丧。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活动二:《纸上谈兵》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 具体要求: 1、请活动小组1-2名学生讲《纸上谈兵》的故事; 2、请活动小组讨论《纸上谈兵》赵括为什么会兵败 身死? 3、交流发言; 4、小结;源自中华典故之二——《纸上谈兵》
中华典故之二——《纸上谈兵》
中华典故之三——《量体裁衣》
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随机应变。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入乡随俗;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有多大锅下多少米; 穿衣吃饭量家庭;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国家的实际) 学校制定计划要依据校情(学校的实际) 班级制定计划要依据班情(班级的实际) 中职生的职业规划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 个人发展的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

万平米,座席数:91000个)
材料分别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哪些特性?
创世界“七最” ,中国人的骄傲!
◆学名:国家体育场
绰号:鸟巢 ◆赛时功能: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规模最大(建筑面积25.8 ★设计最新奇 ★钢结构用钢最多(4.2万吨) ★钢材强度最高(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两倍,抗震性能强) ★双项跨度最大 ★设施最先进体育场馆工程。 ★空间弯扭箱型截面构件及多向微扭空间节点的加工制作安装最难
设计方案
指导
“鸟巢”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设计方案
指导
实践
“鸟巢”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设计方案
指导
实践
“鸟巢”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设计方案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设计方案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设计方案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设计方案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设计方案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从“鸟巢”设计方案到建成“鸟巢”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什么关系?
客观存在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
“望梅”以代替物质
A
C 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如此之大,那是否意味着它无所不能?
决定 能动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二三、)意一识切的从实作际用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要求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 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 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
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B
A、物质的作用
B 、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
• ②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 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阻碍 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失败。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
•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指导人 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 事物的发展,将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课件
3
大屠杀期间,日军随军记者不断发表关于南京民众“安居乐 业”以及有关“中日亲善”的报道,欺骗日本国内外舆论。
如日本大阪《每日新闻》刊文称:“被人们认为失去生 机的敌都,随着江南春色的来临,终于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由于日军的刻意隐瞒,大部分日本民众在东京审判时才知道 南京大屠杀一事,《朝日新闻》在东京国际审判法庭的材料 中说:“这一难以消除的民族污点,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震 惊中。”
我们必须在生活中贯彻实事求是并发展它。
14
6
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日本民族努力在外面树立良好地民族形象, 却对事实存在的南京大屠杀进行欺瞒,这 一点就是典型的没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际出发的做法。 在这一点上,它无法得到真正礼邦之国的 认可。
7
从日本与德国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实事求 是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承认 其犯下的错误并改正。德国在总结过去失 败的经验上,明白了侵略的不正当和伤害, 所以它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而日本,则 是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重新发展,实 质受美帝国主义的控制。
实事求是(条件和目的)这一点要求日本以此为 条件和目的真正的给予客观的历史真相,承认其 犯下的罪行。
13
马思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要求我 们要学好马思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它实际 对生活进行指导,使我们更好的生活。
实事求是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 切实对我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理, 它在许多方面一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事求事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
这个民族就是日本,1937年的那个夏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 的全面爆发。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 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 第6师团师 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 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 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课件(15张PPT)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课件(15张PPT)
(3)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在遵 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光伏产业 要加强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拓展,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其 他新兴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开发节能低碳的绿色环 保型产品。
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定发挥主观
能动性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原理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 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行动的 依据,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都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辩证唯物论原理总结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 系原理
第一项“人生由命非由他”,作者明显表示人要屈从于命 运,何来对主观能动性的重视?这一句是非常消极的; 第四 项重点在于有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你能够体会到作 者在写这一句时心境同样十分消极,作者表示,我拔刀对着 流水劈一刀,它并不会停止,还是会流啊! 作者举这个“抽 刀断水”的例子,就是意在表现他所认知的主观能动性的 无能为力,这句诗句也是比较消沉的。
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
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这体现了
国务院制定政策时坚持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D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高中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ppt精品课件

时 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政 击 2. 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一切从实际 3. 从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 从紧的货币政策”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点 出发的意义。
返回目录
方法技巧
[典型例题] (2008年重庆卷第39题)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 序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 阶段; 1999 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
月 份 1月 5029 0.01 7月 5609 2月 4988 -0.62 8月 5693 3月 5163 3.3 9月 5790 4月 5254 1.76 10月 5900 5月 5381 2.42 11月 5959 6月 5537 2.9 12月 5977
成交价格(元/m2) 各月环比增幅(%) 月 份
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此题可用归纳式的答题
方法,先分析材料,然后归纳出理论内容;回答所体现的哲学道 理,只要对教材知识掌握准确、全面,又充分结合材料分析,就 很容易答出。 [参考答案] (1)立足西藏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制定正 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返回目录
利用中央和其他地区的扶持与帮助,体现了整体与局部、内因与 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返回目录
时政点击 ……………………………………………(3) 方法技巧 ……………………………………………(4) 活动平台 ……………………………………………(12)
方法技巧
[变式训练] (2008年四川延考区卷第38题) 材料一 表1 2007年1~12月36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价格 变动情况

高二政治课件-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教版原创 精品

高二政治课件-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教版原创 精品
要求:“原理——方法论——反面“一一对应
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充 分考虑这个国情和重要现实。
答案要点: (1)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就是说世 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就要 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
错误倾向
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 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基本原理
第 一 课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促,误—阻。
方法论
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 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错误倾向
高考试题选析
2、(99年全国)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 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 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 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 看这一材料表明 ( A )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考试题选析
5 、( 2000 年春季高考) 16. “ 按图索骥” 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B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 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正确意识促进 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意识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精选文档

一切从实际出发-PPT精选文档

谢谢观看
从这个典故我们知道 :
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 物的客观存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 根本出发点 没有客观存在的龙,学会杀龙有什么用呢
什么是从实际出发
• 就是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 社会历史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 主观成分。 •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 办事。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 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 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 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 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杀龙绝技
•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 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 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 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 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 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 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 是白学了。
要求结合新的具体事实进行阐发 和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 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 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 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 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 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 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 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 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 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 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 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3、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 际出发
• 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各实践活动只有符 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 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1)、联系: ①、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认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的科学基础,没有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就不会有辩证唯物主 义的物质概念;
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对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研究有重大的 指导意义。
(2)、区别: ①、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C 1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答案:D
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健环节: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四、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必须从现有的物质条件出发; 3、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2、世界的物质性是指( )
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心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1)、具有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会重复出
现; (2)、体现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根本性质及必然要发生的、
不可避免的趋势; (3)、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条件存在着,它就存在着,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是不变的。 答案:A
3、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 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是有条件的。 答案:C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1)、必须从”事实的总和“出发,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把
握事实“,而不能从部分事实出人摸象“
(2)、必须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刻舟求 剑“
3、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3、静止的概念
(1)、静止包含两方面的关系: ①、指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②、指事物本身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4、静止的特征: (1)、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静中有动; (2)、静止是有条件的,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意义上说的。 5、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区别事物的基础。 6、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任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列宁语)
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①、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的,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根本特性;
②、物质作为客观实在,它是能够被人们的感觉所感 知、所反映、所认识的。
8、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A 9、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它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D、它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答案:D
就会发生作用; (4)、它既不能被人们制造,也不能被人们消灭; (5)、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6)、人类如果破坏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三、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1、什么叫“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就是要求人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
从中引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以便有效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它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 ②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对自然界的具体物质形态的物质结构、
属性的认识,它是暂时的、相对的、可变的,它将会得到不断 的修正和补充。
4、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学习目标: 1、明确“物质是运动的”; 2、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掌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4、明确人类对规律的态度。
第二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节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 学习目标: • 1、明确“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 2、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
的“物质”概念; • 3、掌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 4、掌握“物质”概念的两层含义。
1、世界是物质的 (1)、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界都认为“世界是由精神创造出
一、物质是运动的
1、整个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世 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运动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地运动、 发展、变化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②、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 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没有的。
来的,而不是从来就有的”;
(2)、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是统 一的物质世界”:
①、天上与地上都是客观存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根本不存 在由上帝主宰的非物质世界;
②、非生物界与生物界也是客观存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根 本不存在什么神的创造力量;
③、人类社会也与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统一物质世 界,根本不存在“神意”和“人意”。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实体性。
答案:B
5、唯心主义对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
A、否认规律的存在;
B、认为规律是不可认识的;
C、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精神的产物。
答案:D
6、实事求是的“是”是指( ) A、事物的联系性; B、事物的客观性; C、事物的现实性; D、事物的规律性。 答案:D 7、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