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江苏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形形色色的力量______,在文学的领地里横冲直撞。

但是,这种______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否则会导致文学生态的严重______。

A.鸠占鹊巢鱼目混珠失衡B.占山为王鱼龙混杂失控C.占山为王鱼目混珠失控D.鸠占鹊巢鱼龙混杂失衡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的戏曲在世界戏剧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有它自成一套的体系。

但是中国戏曲的体系究竟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弄清了体系,才能发展戏曲。

①这样讨论问题时才有所依据②到现在还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③你说你继承了传统,他说你脱离了传统④我希望有人能迅速写出几本谈中国戏曲体系的书⑤是一个有几段台词的什么别的东西⑥否则你说你写的是一个戏曲剧本,他说不是A.②③⑤④①⑥B.②④①⑥⑤③C.⑤②③④⑥①D.⑤④⑥③①②3.一位老年妇人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3分)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学地理课本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

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2021届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张炜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

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

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

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

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

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

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

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

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

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

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

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

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

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

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

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

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

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doc

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doc

2016 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20151226组卷人:康传明审核人:崔映龙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至晚年,往往会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

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的。

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

你,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 .沉迷缺憾追根究底B.沉溺缺憾追根溯源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D.沉迷缺失追根溯源2.下列句子中,没有浯病的一句是(3分)()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C.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D.费新我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⑤这一切并不重要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 .④③⑥①②⑤B.④⑥②①⑤③C.⑥①②⑤③④D.⑥②①③④⑤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经历,结果,有的峰回路转,收获硕果;有的则山穷水尽,无功而返。

B.在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富有时宾朋盈门,破产后“朋友”云散。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题卷共4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和朋友这类后天选择的关系不同,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亲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

过去,人们讲求“血浓于水”,而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亲缘关系无法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舍弃。

尤其当亲缘关系只剩下困扰和伤害,却带不来一丝温暖和慰藉时,“断亲”就成了许多人的共同选择。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

即年轻人很少和亲戚互动或基本不走亲戚,而非绝对的断绝往来。

早在十年前,胡小武就开始关注“断亲”话题,真正从个体经验走向学术研究,则要到2021年10月,他注意到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讲述自己和亲戚之间不愉快的经历,“断亲”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

胡小武发现在“90后”特别是“00后”青年群体中,“断亲”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现象。

“我们同亲戚之间的冷漠、疏离状态,事实上正在成为个体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群体的一种日常生活。

”胡小武分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断亲”?《看天下》与胡小武展开了一场有关“断亲”话题的探讨。

《看天下》:距离你开展青年“断亲”研究已经过去两年,这两年中,“断亲”现象有发生新的变化吗?胡小武:现象本身没有太大变化,但“断亲”的话题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文章大国,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在殷商时代初具特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文学重要门类。

自由、开放、包容、博大,是中国散文的独特气质,它植根中国大地,元气蓬勃,。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喷薄的生产态势、磅礴的创作力量、多元的文化禀赋、厚重的文学积淀,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此我们想到编选一套新世纪以来的优秀散文选集,并且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命名为《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

观天下,其实亦是一种天下观。

江山盛文藻,风流亦吾师。

昔者,老子观道,张衡观天地,陆羽观茶茗,鬼谷子观兵势进退,司马迁观史海沉浮,徐霞客观山川纵横,曹雪芹观人情厚薄……但有如兰之心,如炬之眼,世间万物,莫不可观,每观一物,莫不有所得。

因此,中华文化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观天下事,察世间理,洞幽烛微,豁然开悟,由此写下篇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B.忽然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C.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D.忽然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2.与划线句子“……”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说:“我……我不是你的……朋友”B.有春天的太阳,夏天的向日葵,还有……C.成岗说:“老许,你……”D.这个呢……呃……我也不太清楚。

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三次学情调查试卷

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三次学情调查试卷

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三次学情调查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毛泽东对人类先进文化孜孜不倦地学习与思考,成就了他深邃精微的思想哲理、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闳中肆外的文笔诗情。

B . 又是一年三月三,虽然今年温度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出游的兴致。

大家从城市、乡村赶来,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地走来走去。

C . 2013年4月16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场突然传来两声爆炸声,观看比赛的人群顿时一片慌乱,纷纷如鸟兽散。

D . 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添枝加叶。

2. (2分) (2019高三上·徐汇月考) 填入下面语段方框处的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近日,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

近20年过去,他的粉丝,从我为歌狂的少年,变身老夫聊发少年狂,华语流行音乐,□从斜眼打量,变成向他致敬。

对华语流行音乐而言,周董经久不衰,是幸也,是悲也?我们致敬常青树,□期待后来者。

A . 则更B . 便也C . 也还D . 却仍3. (2分) (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B .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等。

C .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他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

这种方法把干支按顺序相配六十个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4. (2分) (2019高二上·磐安期中) 下列对新闻标题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江苏省丹阳市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三校联考试题

江苏省丹阳市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三校联考试题

江苏省丹阳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三校联考试题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美貌是一种表情。

别的表情等待反应,例如▲等待怜悯,威严等待慑服,▲等待嬉笑。

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地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

其实美貌这个表情的意思,就是爱。

这个意思既蕴藉又▲地随时呈现出来。

拥有美貌的人并没有这个意思,而美貌是这个意思。

A.悲哀滑稽情不自禁坦然B.悲愤幽默不由自主坦率C.悲愤幽默情不自禁坦然D.悲哀滑稽不由自主坦率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无法认证。

B.面对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专家、公安网监部门纷纷建议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民安全上网。

C.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

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熟语中,没有..手法的一项是(3分)..使用比喻A.远水救不了近火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不为五斗米折腰 D.初生牛犊不怕虎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

▲,▲,▲。

▲,▲。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①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②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③在交往中,每人所能给予对方的东西,决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拥有的④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⑤他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些什么,大致也取决于他自己拥有些什么⑥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A.②⑥③⑤①④ B.②③⑥④①⑤ C.⑤②①④⑥③ D.⑤①④②③⑥5.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3 分)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2021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胡桃云片丰子恺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

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

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

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

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

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

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

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

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

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

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

“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

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

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

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

因为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

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强了。

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

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

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丹阳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晋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在1969年,用恩来总理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砥砺前行,()其中,我国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

在有气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B .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C .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

D .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B . 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C .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D . 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中国是其中之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高屋建瓴披星戴月功不可没有口皆碑B . 高屋建瓴栉风沐雨劳苦功高有口皆碑C . 高瞻远瞩披星戴月劳苦功高有耳共睹D . 高瞻远瞩栉风沐雨功不可没有目共睹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三上·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土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也被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土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土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料。

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

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

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

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唐代,科举进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

B .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C .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D . 隋唐进土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 .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C . 唐代称进土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这样的人甚众。

D .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B .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末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C .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D .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3. (9分) (2017高三上·陆川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

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

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

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

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应该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材料三: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

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

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

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

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

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过快,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极高,不少城市垃圾围城。

B . 基于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思考,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C . 焚烧垃圾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产生的有毒废气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是发达国家的无奈选择。

D . 在发达国家通行的垃圾分类法,出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不能够很好地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