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意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
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 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心血的结晶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历时4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27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27年
歌德写《浮士德》用60年 谈迁撰写《国榷》用36年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本节内容
一、 意志品质
二、 青少年意志 品质特点
三、 青少年意 志品质培 养
一、 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
(一) 意志的自觉性 (二) 意志的果断性 (三) 意志的坚定性 (四) 意志的自制性
(一) 意志的独立性
意志的 自觉性 :一个人有能力做出决定并执行这 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的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结 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武断 :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不考虑具体情境而 一意孤行。 受暗示性:盲从没有主见,容易受他人影响。
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同 一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例 如,吸毒上瘾的人,可能受到强烈吸引而 趋向接受某种治疗但又害怕经历戒除过程 并回到一种寂寞无聊的生活,因而会产生 心理冲突。
个人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 标又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人排斥的力量时的心 理冲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例如,一个人想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新 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人和优厚的福利条件,只 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大容易适应。如果继 续留在原单位,有习惯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 也较好,但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些。这种 对利弊得失所进行的考虑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一、 采取决定阶 段
二、 执行决定 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过程中人脑积极活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学会控制情绪和欲望,保持冷静和 理性,做出明智的决策。
THANKS
意志的特性
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动 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能够自主 地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
自制力
意志的坚韧不拔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 和失败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具备顽强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选择和 决策时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不犹豫不 决。
坚韧不拔
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克服冲动和诱惑,保 持冷静和理智。
制定行动计划
总结词:规划行动
详细描述:制定行动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计划应该详细列出每一步的行动步骤,包括时间表 、任务分配和优先级等。通过合理规划行动,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从而培养出自 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总结词:自我调节
详细描述:自我控制能力是意志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个体能够更好地抵制诱惑、克服困难和坚持 目标。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例如通过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克服拖延等行为来逐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01
02
03
坚持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不因困难或挫折而轻易放 弃。
克服学习障碍
遇到学习难题时,积极寻 找解决方法,不轻易放弃 或逃避。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 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 效率。
在工作中的应用
承担工作职责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推 卸责任,积极主动承担工 作任务。
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规则和限 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情绪;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 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
第八章 意志222

第八章意志当前位置:首页-授课教案-第08章意志作者:山东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07-12-22 阅读:514次一、本章主要内容1、意志概述2、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3、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意志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意志在人们行动中的意义。
2、让学生牢固地把握意志行为过程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
3、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意志的特点及怎样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
三、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意志行为过程分析(2)意志品质及相反品质2、本章难点意志行为过程分析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心理测量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使事物按照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为人类服务,这就是人所独具有的意志活动过程。
全面了解和把握意志活动过程的心理规律,对于控制意志行动,提高活动效率,乃至对青少年素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意志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要克服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困难。
由于遇到困难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因而意志活动的表现也不同。
例如,睡觉之前要完成必须及时完成的任务;胖人要克制自己进食的生理需求而采取减肥活动;学生的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等,这些行动之中都有意志活动。
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人在行动之前总要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并按照考虑好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在行动之中遇到的困难。
通常把这种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人们在改造主客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人的意志行动的结果。
例如,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起作用的不仅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和勇气。
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在战胜挫折和失败中得到运用和发展。
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
所以,无论是创新者的毅力,还是革命者的刚毅气节等,这一类的优秀品质和行为,都凝结着一个重要成分,即意志。
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
在70、80、90后这个计划生育产生的人群中,他们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好多做父母的总是抱怨,孩子太不自觉了,从不主动学习;孩子干什么事都有头没尾,总是半途而废;有的家长则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其实这些都属于孩子的意志品质问题,而意志在人的性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培养出意志坚强、品格坚毅的孩子呢?一、讲诚信是为人之本在我们的传统美德中,诚信具有它的核心地位。
在社会中,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信誉就如同拥有无形无价的财富。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张良尊师》。
从前,有个少年在游玩时经过一座高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气无力地坐在桥上,连鞋子掉到桥下都不知道。
少年立即跑到桥下为老人拾回鞋子,并帮老人穿上,但刚穿上又掉下,这样经过三次少年都耐心地帮老人捡鞋并帮他穿上。
老人被感动,伸出手轻轻拍少年的头,叫他天亮前回来这里,有一件礼物送给他。
第二天一早,少年来到桥边,老人已在等待,并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让老人家等你呢?明天再来吧!”第二天,老人还是说他来晚了,第三天,少年暗下决心,半夜三更就来到桥上。
在黑暗和寒冷中等了很久,天刚放亮,老人来了,看着一身露水的少年,老人终于满意地点了头,说:“孩子,看到你这么善良、诚实、讲信用,我真为你高兴!”他赠给少年一本书,要少年回去好好学习,刻苦钻研。
果然,这少年从书中获得了许多军事知识,当上了皇帝刘邦的老师,协助刘邦夺得了天下,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这老人叫黄石公,少年就是张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
不管你做什么事,都要用一颗诚实的心去对待。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诚实守信包含很多,如不说谎话、守时、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做不了的要向别人说清原因,做作业、测验考试不作弊等等。
父母还要知道,诚信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坚持就不容易了,一个人做一件讲诚信之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讲信用。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特点
(二)道德情感 如果以道德情感产生的诱因、道德情感和道德
认识的关系为指标,那么道德情感形式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它是由对某种情境 的感知而引起的,对于道德规范的意识往往是 不明确的; 第二种是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第三种是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
是否符合准则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 心体验。 是人们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 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 绪体验。
18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特点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道德情感的形式
; 一个是道德情感的社会性
内容;
海因兹只好跟老板说他的妻子要死了,请求他便宜 点或赊帐给他,老板不同意,并且说他卖药就是为 了赚钱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因兹夜里撬开了 药店的门,偷走了他妻子需要的药。
讲完这个故事,研究者要求儿童回答一些问题:海 因兹是否应该被判刑?为什么?
39
经过对10对个国家的儿童的测试,他发 现,尽管民族、文化以及社会规范制度 不同,但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的 发展趋势是却是一致的。他把儿童道德 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
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
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
故事1:头戴帽子,身穿裙子,三个女孩在海边玩耍,她们分
第八章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三、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
(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
(二)意志和情绪的关系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 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也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总之,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 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感的成分,认识和情 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的成分。
四、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二)冲突的种类
3.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 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 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 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四、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二)冲突的种类
4.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 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 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公共心理学
心理学院 张媛 博士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意志概述 意志与行为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 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 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三)挫折反应
2.理智性反应
是一种意志行为的表现,既当个体遭受挫 折时,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用 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 定目标迈进。 坚持目标、持续努力;调整、改编、降低 目标以实现最终目标。
五、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三)挫折反应
3.个性的变化 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不仅会使个体产 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 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 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 成和发展。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的培养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一、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
为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荣辱。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具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又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确立有意义的行动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既具有远大的目标,又能转化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干和实干的精神。
例如,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时代一位数学老师的启迪下,立志要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中国人争光,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他不顾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埋首于数字和草稿纸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推导、演算,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认可。
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
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途径。
特别是学习活动,更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的学习毅力。
所以,教师应该科学、严谨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安排班集体的劳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投入。
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必然发展起来。
在学校日常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能磨炼学生意志的实践活动,如晨练、爬山、野营、徒步旅行等,甚至有时可以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不应当捏塑一个人,而应当锻炼,锻炼出一个人,这就是说,先要好好烧红,然后再用锤去锤......另外,在意志锻炼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心理学复习资 第八章

第八章意志【考试要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动机的功能、分类;熟悉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识记驱力、诱引、期望、归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懂得意志行动的过程分析,正确区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掌握意志的品质的内容,识记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的概念;熟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相互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在人类变革现实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对行为活动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和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词在人的意志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二、意志行动及其特点、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但不是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
例如,手遇针刺就会缩回,吹口哨,摇头摆脑等一些无意的动作,都不是意志行动。
也就是说,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和预定的目的分不开,没有目的,就没有意志行动。
人的意志行动,需要根据预期的目的,形成一定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读书看报、打球下棋等都是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表现在随意运动中。
换句话说,意志行动必然是随意行动,但是,随意行动并不总是意志行动。
因为,意志行动除了具有随意行动的特征之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使意志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来衡量。
因此,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动机一,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意志、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掌握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控制自己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二、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意志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巨大影响
情绪情感既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对情绪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认识、情感和意志密切联系、彼此渗透。
三、意志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一定强度的意志品质是个人健康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意志行为是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意志与行为
一、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行动目的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是发动,二是抑制。
三、意志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目的、形成动机(动机冲突类型)、拟订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一、意志品质
(一)独立性
个体倾向于自主地选取决定和行动,即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易受周围人们所左右。
(二)果断性
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
(三)坚韧性
在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理品质。
(四)自制性
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控制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心理品质。
二、意志的培养
(一)加强认识,树立正确人生目的
(二)多参加实践活动
(三)运用集体的力量
(四)加强自我培养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意志、随意运动、双趋式冲突、挫折、挫折承受力。
2.简述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有哪些?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5.试述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