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案
高一生物第2章第2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导学案北师版

NO:2 南州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案课题章节第一章第二节课题名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设计人:周长林审核人:审批人:教学时间: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组成细胞的基本化学元素、最基本元素的名称2.说出细胞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名称3.举例说明化学元素的主要功能4.解释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生物科学的研究与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相互依存2、促进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和个人健康相结合3、树立事物具有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观三、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表格分析法2、发展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3、发展学生的资料分析的能力重点:通过对动植物元素组成的数据分析,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难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学习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数据分析法、资料分析法、评价法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1、目标揭示:2、学法指导:(1)首先根据知识目标自学教材内容,并勾画出重点和难点,注明自己的疑点(2)再完成以下导学案中的内容。
(3)强调:先把教材中本节课内容看完后,再做导学案。
不能边看书边做导学案。
(4)讨论分小组进行,每组确定主要展示人,要求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好评价准备。
(5)对表格数据分析时,应首先明确行和列的意义,从行和列两个方向比较分析(6)比较时应抓住所比较事物之间同一属性之间的相同点与不不同点,毫不相干的属性没有比较的可能。
(7)资料探究中,应抓住资料中的问题与已学知识的联系,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8)树立课堂互评意识,必须更加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并迅速记录他人的不同的思路,评价主要是找到他人的更为合理的观点,以及他人观点有误的理由,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0分)(一)化学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1、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蛋白质结合的元素,如铁是血细胞中____________的重要元素;另一类是以_________形式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元素,如C l ̄可以使唾液淀粉酶的__________大大提高,Ca2+对____________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3、某些缺乏症:少年儿童缺钙会得____________,老年人缺钙易患_______________症;人体摄入碘元素不足,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病症;而果树的黄叶病(图2-2)是缺少______________导致的。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和元素的概念。
2. 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3. 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4. 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功能和作用。
章节二: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定义及排列规律。
2.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
2. 图形演示法: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3.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讲解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用途。
4.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元素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2.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 元素的化学反应: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合物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介绍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高中化学自然界的元素教案

高中化学自然界的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元素的种类和存在形式。
2. 了解元素在生物体和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3. 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2. 了解元素在生物体和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在生物体和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2. 熟练掌握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器材及实验物质。
3. 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认识元素的种类和周期规律。
2.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元素?它们在生物体和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如何?二、讲解1. 介绍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氧、碳、氮、氢等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较多。
2. 介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氧、硅、铝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
3. 讲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等。
三、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元素性质实验,如金属活动性实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元素的性质。
四、讨论1. 小组讨论:自然界中的元素对我们生活有何重要意义?2. 学生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归纳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元素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六、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
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
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人体细胞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制成图形。
通过对图形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并且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首先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接着指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各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从而说明它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学情分析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瘦肉含有蛋白质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
高中各细胞的组成元素教案

高中各细胞的组成元素教案正文:在探索生命的奥秘时,我们始终无法绕开一个基础且关键的概念——细胞。
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承载着无数生命活动的重要使命。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细胞的组成元素。
通过本篇教案,同学们将能够对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细胞,这个生命之砖,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比例存在,共同构建了细胞的结构并参与其功能。
我们可以将这些元素大致分为宏观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观元素,顾名思义,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它们在细胞中的含量相对较高。
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硫(S)等。
这些元素不仅是细胞结构的基础,而且是许多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碳元素,它是所有有机分子的核心元素,构成了细胞骨架;而氧元素则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反应物之一。
氮元素则主要存在于氨基酸中,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磷和硫则分别在DNA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来关注那些虽然含量不多,但却同样重要的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铁(Fe)、锌(Zn)、铜(Cu)、锰(Mn)、钼(Mo)等。
尽管它们在细胞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它们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比如铁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之一,负责氧气的运输;锌元素则与多种酶的活性密切相关;铜元素在能量转换和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微量元素通常作为酶的辅因子或催化剂,参与到细胞的代谢活动中。
了解这些组成元素后,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细胞中的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形成化合物,相互结合,发挥作用。
例如,碳、氢、氧和氮可以组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磷和氮则是构成核酸的重要元素。
此外,细胞内元素的平衡也是极为关键的。
过多或过少的元素都会影响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维持细胞内外环境中元素的稳态,是生物体健康生存的基础。
初中化学生物细胞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生物细胞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2. 掌握细胞中各种元素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2. 细胞中各种元素的作用;3. 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元素组成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二、讲解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15分钟)1. 碳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碳元素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使得碳原子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2. 氢元素:氢元素在生物体中主要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溶剂。
3. 氧元素:氧元素在生物体中主要以氧分子的形式存在,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
4. 氮元素:氮元素是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
5. 磷元素:磷元素是生物体中核酸和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进行遗传信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元素。
6. 硫元素:硫元素是生物体中某些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三、讲解细胞中各种元素的作用(15分钟)1. 碳元素:碳元素是细胞中所有有机分子的基础,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 氢元素:氢元素在细胞中主要参与化学反应,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元素。
3. 氧元素:氧元素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元素,是细胞产生能量的关键。
4. 氮元素:氮元素是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
5. 磷元素:磷元素是细胞中核酸和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进行遗传信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元素。
6. 硫元素:硫元素是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四、讲解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元素组成差异(10分钟)1. 生物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有机分子在非生物体中很少见。
2. 生物体中含有大量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非生物体中也存在,但比例和组合方式不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案范文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探讨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不同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差异及作用。
2.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化学元素有哪些?2.这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二、教学内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生物体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2)这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3)根据含量,将这些化学元素分为哪些类别?2.不同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1)大量元素的作用(2)微量元素的作用3.实验操作:检测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1)实验目的:了解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作用。
(2)实验原理:利用化学试剂与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发生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3)实验材料:生物体样本、化学试剂、实验器材等。
(4)实验步骤:取样、添加试剂、观察反应现象、记录结果。
4.结果分析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作用。
(2)讨论不同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三、教学互动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富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请同学们谈谈,如何通过饮食来补充生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四、课堂小结2.强调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化学元素的需求量。
2.根据所学知识,为家人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摄入充足的化学元素。
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效果。
3.课后作业要注重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内容补充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吗?它们分别是碳、氢、氧、氮,这些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最多,我们称之为大量元素。
初中生物物质的构成教案

初中生物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能够区分生物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3. 掌握生物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重点:1. 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
2.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3. 生物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1. 了解生物物质的多样性。
2. 理解生物物质的化学元素和结构。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 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物质构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讲解(15分钟)1. 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有机物和无机物。
2.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及特点。
3. 生物物质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三、实验(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成分。
2. 进行化学实验,测试不同生物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四、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生物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五、总结(5分钟)总结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强调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物质的构成的小结或思考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物质的构成和特点,增强对生物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案
【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比表图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安排】
10分钟
【教学过程】
引言
在绪论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六个特征?分别是共同的物质基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应激性。
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800多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而这些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
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
例(如左图),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的种类和含量。
思考题: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含量有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在这些元素中,C、O、H、N 这4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不同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如:元素O在玉米体内占44.43 %,而在人体内只占14.62 %;元素N在玉米体内占6.24 %,而在人体内只占9.33 %。
(2)在同种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最相差也很大。
例如:人体内,C占55.99%,而S只占0.78%,Zn更少,只占0.01%。
图中所列的化学元素并不是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化学元素,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
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
C、H、O、N、P、S这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由于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常见的有20多种,而不同生物的同种元素的含量不同,同种生物不同元素含量不同。
因此,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我们将这些主要的生物元素分为两大类: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例如C、H、O,N、P、S、K、Ca、
Mg等。
其中,C、0、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通常是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例如Fe、
Mn、Zn、Cu、B、Mo等。
强调: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例如:微量元素B(硼)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
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系萎缩,花粉发育不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而不实”。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等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例如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蛋白,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就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
所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就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
二是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举例:Mg: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植物缺镁,患“黄叶病”。
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少B时,“花而不实”。
Fe: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Fe患“缺铁性贫血”。
I:甲状腺素的组成元素,当缺乏时会造成甲状腺合成减少,引起甲状腺肿胀,俗称“大脖子病”。
Zn:与多种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当幼儿时期缺少Zn 元素时,将会影响该小孩的长高。
那么是不是补的越多越好呢?当然是否定的。
伯特兰德(G.Bertrand)定律指出生物缺少某种必需的元素时就不能生存,适量时正常生长,过量时有毒。
例如:钙是人体含量占第五位的元素,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体内酶的活动等。
钙缺乏: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及骨骼变形,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中年人尤其是孕妇易患骨质软化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
钙缺乏者牙齿质量不高,易患龋齿。
钙过多:血清钙含量过高,则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肌无力。
清华女生铊中毒案件:
铊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高毒类,燃烧时能发出十分美丽的绿色光焰。
铊和铊的氧化物都有毒,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肠胃系统及肾脏等部位发生病变。
人如果饮用了被铊污染的水或吸入了含铊化合物的粉尘,就会引起铊中毒。
急性铊中毒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绞痛,甚至昏迷、抽搐、休克等症状。
慢性铊中毒患者,初期为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随后便出现手指震颤、视力减退、脱发等症状。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他们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才能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那么现在我们来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问:1.请比较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化学元素的种类,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命本来是从无机自然界产生的,当然组成生命的物质来自于无机自然界,两者是统一的。
2.既然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是否相同呢?这个事实又说明什么呢?请阅读教材P11有关内容回答。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不仅不同,而且相差很大。
例如C、H、N这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四、总结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含量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在同一生物体中不同化学元素含量相差也很大,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要组成多种多样化合物,才有可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
五、作业布置
1.教材复习题一、1、2、3;二、2。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约有20多种
B.C、H、O、N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
C.C、H、O、N、P、S等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D.C、H、0、N、P、S等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
答案:1.略;3.A。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