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如今数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并不是能够设计出来的唯一的一种内在统一的几何体系。在过去的150年间,人们已经创立出许多非欧几里得几何体系。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已被接受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现实的宇宙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并非总是正确的。例如,在黑洞和中子星的周围,引力场极强。在这种情况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无法准确地描述宇宙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是相当特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能够给出非常接近现实世界的结论。
多少个世纪以来,中国在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于欧洲。但是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同欧几里得对应的中国数学家。其结果是,中国从未拥有过欧洲人那样的数学理论体系。中国人对实际的几何知识理解得不错,但他们的几何知识从没有提高到演绎体系这样的高度。直到1600年,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才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又经过了几个世纪,希腊的演绎几何体系才被中国人普遍知晓。在日本,情况也是如此。直到18世纪,日本人才知道欧几里得的著作,并且用了很多年才理解了该书的主要思想。
欧几里得的著作较多,除了《几何原本》之外,他还有不少著作,如《数据》、《图形分割》、《论数学的伪结论》、《光学之书》、《反射光学之书》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价值可惜大都失传。《已知数》是除《原本》之外惟一保存下来的他的希腊文纯粹几何著作。《图形的分割》现存拉丁文本与阿拉伯文本,论述用直线将已知图形分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光学》是早期几何光学著作之一,研究透视问题,叙述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认为视觉是眼睛发出光线到达物体的结果。
《几何原本》作为教科书使用了两千多年。在形成文字的教科书之中,无疑它是最成功的。欧几里得的杰出工作,使以前类似的东西黯然失色。该书问世之后,很快取代了以前的几何教科书,而后者也就很快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几何原本》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它首版发行于1482年,问世之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同时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至今《几何原本》已经出版了上千种不同版本。
欧几里得的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人们成为“几何之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欧几里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几里得的故事那时候的人们都崇敬欧几里得的学问,都纷纷前来拜欧几里得为师。
学生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看别人来学几何,他也来。
一位学生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我们学习几何有什么用?”欧几里得思考后,叫人拿了一点钱给那位学生,并对他说:“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会学几何的。
”据说那时候几何学几乎成了一个人们的话题,就连亚历山大大国王也想来赶赶时髦。
于是他把欧几里得请进王宫,为他讲授几何学。
没想到才学了一会儿,国王便觉得很吃力了。
于是他问欧几里得有什么捷径能够学习几何。
欧几里得很抱歉的对陛下说学习几何就跟学习科学一样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金字塔到底有多高,甚至有人说想要测量金字塔比登天还难。
欧几里得听了就笑着对别人说:当你的影子和你一样高的时候,你就可以测金字塔的影子,这样你就知道金字塔多高了。
欧几里得的简介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
他活跃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4年-公元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做《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这名字是希腊文的中文化名,意思是好的名誉。
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他的徒孙。
作为亚历山大大学的教授,欧几里得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和蔼和亲、孜孜不倦的教育家。
他始终牢记柏拉图学园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对待学生该严格时严格,该仁慈时仁慈,对于在学习上不肯努力的学生,欧几里得都会毫不留情的批评他们。
曾经有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当时的数学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时髦的话题的功劳都来自于欧几里得对数学的推动作用。
当时的国王也想赶赶时髦,但是欧几里得研究的几何也确实让国王犯了头疼,他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得说学习数学和学习科学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欧几里得的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几何学之父。
他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几何原本》成为了数学史上永恒的光辉。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传奇。
欧几里得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他是亚历山大港的一名数学老师,教授几何学和数学知识。
他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热爱,对几何学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洞察力。
据传说,欧几里得曾经被国王所怒,被迫逃亡。
在逃亡的路上,他写下了他的著作《几何原本》。
这部著作包含了他对几何学的全部研究成果,成为了古希腊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方法。
他用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推理,建立起了几何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了后世数学家学习的范本。
欧几里得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这是一套基于公理和定理推导的几何学体系,成为了古希腊数学的典范,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几何学之外,欧几里得还对数论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著名的欧几里得算法,用于求解最大公约数,成为了后世数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欧几里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伟大数学家的传奇,更是一段数学史上的经典。
他的著作和成就,为后世的数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了数学史上的永恒光辉。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欧几里得的故事中汲取到深刻的数学智慧和启示。
他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数学推理、坚韧的学术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因此,让我们铭记欧几里得的故事,传承他的数学精神,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能够像欧几里得一样,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数学史上的新篇章。
数学家的小故事“微分几何之父”数学家陈省身

数学家的小故事“微分几何之父”数学家陈省身
在那个国门初开的年代,人才辈出。
有的家喻户晓,有的遁世无闻。
今天极客数学帮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其中一位着名的数学家——陈省身。
在那个年代,国内没有太多人知道他,但是在数学界他早已声名鹊起。
今天《数学家
的小故事》就带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被誉为“现代微分几何之父”的陈省身的
故事。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生前曾长期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并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
为了纪念陈省身
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还特别设立了“陈省身奖”。
数学家陈省身的生平
1911年10月28日,陈省身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
1926年,陈省身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该系的姜立夫教授对陈省身影响
很大。
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他还为姜立夫当助教。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
1932年在孙光远博士指导下,他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发表了第一篇。
为什么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

为什么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75年之间,是希腊数学家之一。
他是几何学的创始人,创造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并写成了《几何原本》这一经典著作,因此也被称为“几何之父”。
以下将简要阐述欧几里德成为几何之父的原因。
首先,欧几里德对几何学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几何学的范畴涵盖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几何学的核心就是证明,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是证明几何学的基本定理和公理的著作,故欧几里得的贡献不仅仅是推进了几何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几何学研究的基础,为之后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在早期科学研究都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知识的时期,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体系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模板,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天文等领域。
其次,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体系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何学体系之一,这也是他被称为几何之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何学在欧几里得之前已经有过许多完整的体系和成果,但很多定理和公理仍然存在错误或模糊的地方。
欧几里得通过自己的研究,将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可靠、系统的几何学体系。
这个几何学体系包括了104条定理,以及五个公理、五个公理陈述之后的通用陈述,“它们、在它们要求之外,没有别的附足物或合意物,只有它们本身”(原文中的陈述约等于“没有别的附加要求或者条件除了这些公理和定理本身”)这一定义。
这个体系,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几何学的统一标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的发展。
此外,欧几里得对证明思维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他成为几何之父的原因之一。
几何学依赖于证明,而证明的方式通常是基于一些基本原理推导出新的结论。
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阐述了严谨证明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个基本思维方式放到了几何学中。
他通过数学归纳法、牛顿芝诺法、直接证明法等方法,让几何证明的过程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这种严谨证明的思想和方式,成为了后来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不仅让几何学在数学研究中更为重要,同时也对证明思维方式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前275)创立的。
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19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我们称欧几里得为几何之父。
欧几里得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
欧几里得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
这本书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成功的教科书。
它刚一问世就取代了所有以前的教科书,从此以后一直使用了2019多年。
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
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一次,权倾一时的埃及国王请数学家欧几里
得为他讲授几何学。
欧几里得讲了半天,国王听得一头雾水,无奈之中,他问欧几里得,了解几何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欧几里得回答: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一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他的成就有什么?——4、杠杆原理(力学)
阿基米德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他观察当时人们常用的杠杆,总结出来杠杆原理,还根 据杠杆原理发明了投石车。 一天他在河边散步,看到农民提水浇地很费力,思考后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 里旋转而把水吸上来的工具,后人叫做“阿基米德 螺旋提水器”。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他是一位爱国者一生专注于科学研究罗马统帅马塞拉斯非常惋惜处决了那个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并为阿基米德修建了一座墓在墓碑上根据阿基米德生前的遗愿刻上了圆柱内切球这一几何图形
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一(17)班 杨迦棋
WHO IS HE?他是谁?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数学家是2000多年 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投石车防御
镜子火烧战船
他是一位爱国者——一生专注于科学研究
被围困三年后,城池终于还是被攻破了。然而这位老人却好像没有听到周围的 喊杀声,专注的盯着地上的几何图形苦苦思考。这时,一只鞋子踩在了图形上, 老人抬头发现是个罗马士兵,喊到“别把我的圆弄坏了!”,罗马士兵刺死了 这位伟大的数学家。 罗马统帅马塞拉斯非常惋惜,处决了那个杀 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并为阿基米德修建了一 座墓,在墓碑上根据阿基米德生前的遗愿, 刻上了“圆柱内切球”这一几何图形。 至死,阿基米德都要至爱的数学来陪伴。
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 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 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 碑上
启发:专注+勤于思考=成果
阿基米德并不是什么“神”,他之所以能够取得 如此丰硕的成果,完全是源于他对数学、科学的 热爱。 而且他有一个爱思考、爱学习、一旦思考就非常 专注心无旁骛的好习惯。
谢谢大家!
投石车
螺旋提水器
他是一位爱国者——以智慧守卫祖国
数学家的小故事:“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

数学家的小故事:“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
法国是一个充满了浪漫的国度,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是香榭大道,诗歌和浪漫情怀。
但是这个泡在香槟里的国家也在发酵着属于自己的科学。
法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科学家,今天极客数学帮的《数学家的小故事》就要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着名的数学家——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数学家、
物理学家。
他是西方近代哲学奠基人之一。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
数学家笛卡尔的成就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
在笛卡尔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
笛卡尔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并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
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经典数学故事几何之父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生经典数学故事几何
之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前275)创立的。
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19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我们称欧几里得为几何之父。
欧几里得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
欧几里得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
这本书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成功的教科书。
它刚一问世就取代了所有以前的教科书,从此以后一直使用了2019多年。
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欧几里得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
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一次,权倾一时的埃及国王请数学家欧几里得为他讲授几何学。
欧几里得讲了半天,国王听得一头雾水,无奈之中,他问欧几里得,了解几何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欧几里得回答: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欧几里得对他的学生们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然而,当学生对
学习产生动摇时,他也会用辛辣的讽刺来鞭挞他们。
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会几何学有什么好处?他幽默地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取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