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_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资料体系(原理、法规、实务)

规划原理第二章,理论和实践行政等级分作用:"主要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1、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功能;2、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4、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强制性内容:"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
2、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泄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包括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
"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1、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和分期目标;2、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3、规划全国成真题的总体空间格局;4、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5、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作用:"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主要内容:"1、制订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分析

三、如何验证确定城市性质的正确性
❖ 1、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2、是否合乎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而要求 ❖ 3、是否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相符 ❖ 4、是否与区域城市的关系合乎其地位特征 ❖ 5、决定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是否准确 ❖ 6、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充分考虑了发展动力因素,并预测到发展前景 ❖ 7、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反映城市的特点
年增长数
年增长率= 年初总人口数 ×1000‰
平均增长速度=
规划年限期限末人口数 期限初人口数
-1
人口增长曲线
❖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
❖ 医疗条件
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
❖ 福利条件
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
❖ 计划生育政策 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 生育
❖ 认识观念
❖ 城镇
2000人以上
1.9万个以上
国外城市规模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单从人口规模上划分,被称为城市
或城镇的标准有
美国为2500人;
英国为3500人;
法国为5000人;
印度为5000人;
俄罗斯为1000~2000人。
国际统计学会建议,2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算作城市居民区。
二、城市人口的概念
C34 图书展览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 C41 体育场馆用地 C42 体育训练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C52 卫生防疫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3 成人与特殊学校用地 C64 科研设计用地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
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 市区、近的区域。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 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
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 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 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 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 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 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 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 布局。
镇规划
乡规划
村庄规划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城市总体规划教材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学科的发展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第一节城镇化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用地布局第一节城市用地评价与城市规划区第二节城市用地分类与用地平衡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五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六节郊区规划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各专项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五节电力规划第六节其它工程规划第七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八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九节园林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第十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与综合协调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第八章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与远景设想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第二节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设想第九章城市总体规划展望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1、基本概念1.1 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1.2 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3 市 municipality;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1.4 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1.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1.6 城市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这对帮助认识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认识,是有帮助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和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新城市主义2.城市化3.城市化水平4.逆城市化5.再度城市化6.城乡一体化7.城乡二元结构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9.城市化进程中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
三、论述1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前景。
12.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意义。
13.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
第二章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2.霍华德3.马丘比丘宪章4.北京宪章5.城市规划区6.人居环境科学7.城市规划体系8.区域规划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2.分区规划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控制性详细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16.结构规划17.远景规划18.战略规划二、简答题19.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20.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
三、论述21.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22.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第三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用地2.风玫瑰图3.热岛效应4.逆温层5.城市绿地系统6.绿地指标(三项)7.竖向规划8.工程管线综合9.结构规划二、简答题10.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11.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自然条件是土地适用性平地的主要考虑因素。
包括:(1)地质条件:建筑用地、滑坡、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湿度与降水。
(4)地形条件:山地、平原、丘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可以分为;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作用: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对用地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评定的内容:用地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是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种城市建设要求的用地,二类是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就能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三类是用地不适宜建设的用地,用地评定的结果括图纸和文字说明,2、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建设条件,工程准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分析,A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条件与数量的状况,包括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适应发展,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课件

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环境景观的打造等 方面,以营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03
CHAPTER
城通需求,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布局,包括 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和 走向。
交通流向分析
分析城市交通流量的分布和流向, 确定关键节点和路段,以提高道路 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景观规划方法
通过空间布局、色彩搭配、 文化传承等手段,提升城 市景观的艺术性和文化内 涵。
城市公园规划
公园分类
城市公园根据规模和服务范围可分为社区公园、 区域公园和城市公园等类型。
公园功能
城市公园应具备休闲、娱乐、健身、文化等多种 功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公园规划要点
公园规划需考虑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 同时结合历史文化元素,创造宜人的游憩空间。
城市总体布局应突出城市特色和个性, 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风貌。
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合 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 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是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 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关键 因素,包括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经济发 展水平等。
技术条件
政策法规
技术条件是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因素 之一,包括交通、通讯、市政基础设施等 技术手段的发展水平。
政策法规是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因素 之一,包括土地利用政策、城市规划法规 、环境保护法规等。
02
CHAPTER
城市功能分区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的原则
居住区规划应遵循合理布局、节 约土地、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的 原则,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 居住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构成要素与系统
城市如同一个有机生命体,由不同的部分 组成,各自承担着复杂的城市功能。
1、城市功能与土地利用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3、城市开敞空间系统(Open Space) 4、城市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城市结构类型
集中型 带型 放射型 星座型 组团型 散点型
兰斯塔德是一个有着多个中心的大都会(城市网),由以 下部分组成:
• 一个由4个中等城市和许多小城市组成的圆环 • 一个绿色心脏:城市网的中心为大型开放空间(由法律保护) • 最外围为农田和大海
兰斯塔德地区多中心都市区域结构
拉 萨
布达拉宫1
布达拉宫2
北 京 旧 城 规 划
北 海 公 园
杭 州
杭 州 城d Street
东 京
巴 西 利 亚
澳 门
城市总体布局
1. 自然环境条件 2. 区域条件 3. 城市功能布局 4. 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 5. 城市布局整理构思
目录
城市功能演变 兰斯塔德 拉萨和布达拉宫 北京和北海公园 杭州和西湖 兰州城市形态
兰 斯 塔 德 自 然 地 理 状 况
兰斯塔德在国际上有“荷兰的绿色心脏”之称。兰斯塔德 都市区是荷兰的政治、行政、社会和文化心脏和最重要的 经济引擎。该地区人口大约660万(占荷兰人口的40%), 密度为900人/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