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翻译赏析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1、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欣赏:就是那一年,我和朋友们永远说了再见。
这种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有种心酸的感觉。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解释不清楚这种悲伤,愿意深夜失眠,相思之苦不计其数。
其实是对一个朋友的一种向往,然后这里的文字有多美。
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欣赏: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是好事,但仔细分析,其实不然。
其实说的是天作之合,天长地久,但最后事与愿违。
恰好两地分居。
事实上,你永远不知道。
3、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枕函香》赏析:月圆之夜,想起了之前的月下相会,不知道现在的人过得怎么样。
这里写了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月光,豆蔻,都很美。
怀念和他在一起的旧时光。
4、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欣赏:也想起了和老朋友喝酒赌博,恰巧这个春天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么美的东西,现在真的比登天还难。
我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5、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欣赏:夜晚,吹灭这盏灯,然后借着月光寻找你的踪迹。
十年过去了,你旧的痕迹还在,你相关的感情和心也在。
所以岁月依旧很无情,之前的事情依旧难忘。
也表达了怀念过去的感觉。
6、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欣赏:在宁静的夜晚,很孤独,很荒凉。
我最怕的就是想你。
想起当时和你泼墨画牛腩裙的场景,还是会想家。
7、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临江仙·寒柳》赏析:在梦里,我又想起了当年的情景,但美好的梦很容易破碎,我也想让秋风送走我的忧虑,但我做不到,强劲的秋风也吹不走我的忧虑。
我也怀念过去。
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
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
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见《尊前集》。
始见韦应物词。
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
各家平仄颇多出入。
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
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
多抒发怨抑之情。
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
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牛希济的诗词《生查子》赏析

牛希济的诗词《生查子》赏析《生查子》唐五代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词写情人间的离别,“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两句是分别前的破晓景色描写。
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笼罩的烟雾慢慢消散,山的轮廓愈来愈清晰;东方渐明,天空一片淡白,稀稀疏疏的几颗晨星也慢慢地暗淡下来。
这两句描写的是典型的春晓景物,烟欲收而尚未收,星稀小而尚未落,这正是太阳将升而未出的时刻;点明了季节、分别时间以及环境,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词语,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了人物因离别而早醒,且心情随着离别的逼近而慢慢收紧。
晚清词家陈廷焯评曰:“‘春山’十字,别后神理。
‘晓风残月’,不是过也。
”接着两句是对女主人公的脸部特写:“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残月照在她的脸庞上,那涟涟持续的泪珠在清早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晶莹。
下片写分别那一刻,女主人公的叮嘱:“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两句通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天涯处处有芳草,希望你每当看到青草时,就会想起身着绿罗裙的“我”。
这是女子的祈愿,希望远游的情人记挂着自己,对自己永不变心。
牛希济在五代词人中以“才思敏妙”、“词笔清俊”、“尤善白描”著称。
此词含蓄而长远,耐人咀嚼。
扩展阅读:牛希济的诗词牛希济,陇西(今属甘肃)人。
五代词人。
生卒年不详。
词人牛峤之侄。
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
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
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落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以词。
[约公元九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陇西(今甘肃)人,牛峤之侄。
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乾化中前后在世。
仕蜀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同光三年(公元九二五年),蜀亡,落于后唐。
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花间词称牛学士,希济所作词,今存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均清新自然,无雕琢气。
纳兰容若诗词及解释5篇著名

纳兰容若诗词及解释5篇著名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生于京师,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纳兰容若诗词及解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词牌名:采桑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翻译/译文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注释(1)翻乐府:指填词。
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2)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3)萦怀抱:萦绕在心。
(4)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词牌名:生查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注释①边声:参见《满江红》(代北燕南)注①。
②倦舞句:《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荐】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译文春山上的烟雾正开始收敛,天色渐明,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
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脸庞。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是无穷无尽。
回过头来仍再次说道:记得我穿的绿罗裙吧,以后即便看到绿草也要想到我,从而去怜惜它啊!注释生查子: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这首词写一对情侣拂晓惜别的依依之情,是五代词中写离情的名篇,结尾尤为人称道。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重(chóng)道:再次说。
赏析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江淹《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
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
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
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
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
“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映出一道道晶莹的泪痕,分外凄楚动人。
一个脸部特写,以天边弯弯的残月衬托女子鹅月形的脸庞,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
真是写景胜手。
“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
故俞陛云先生认为:“上首(片)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词格相似。
《生查子》翻译

生查子翻译引言《生查子》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生查子》进行翻译,并解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原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富贵如霜雪,贫穷似春梦。
故人离我去,送君千里外。
白云千载去,白云归故乡。
翻译夜晚的风雨声,让我心中不安,不知道有多少花朵在这样的天气中凋落。
富贵如同霜雪,美丽而短暂,而贫穷却像春梦一般持久而虚幻。
曾经的朋友离我而去,送你千里之外,离我很远。
白云千载飘远去,千百年过去了,却又归回了故乡。
解析句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描绘出夜晚的风雨声,通过花朵凋落的形象,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一个人对这种变化的无奈之情。
这里的“夜来”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未知的困惑。
句二:富贵如霜雪,贫穷似春梦。
这一句通过对比富贵和贫穷的形象,揭示了人们追求名利的虚幻和短暂。
富贵如霜雪,美丽却容易消逝;贫穷如春梦,虽然持久但又无法实现。
这一句表达了人生中对于成功和物质追求的思考和疑问。
句三:故人离我去,送君千里外。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的离别情景。
故人离去,代表着人际间的离散和无常,而“送君千里外”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依依不舍之情。
句四:白云千载去,白云归故乡。
这一句以白云的形象描述时间的长久流逝。
白云千载飘远去,象征着千百年过去了,而白云归故乡则表达了时间流转中回到最初的归属。
这句话揭示了时间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结论《生查子》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无常。
通过翻译和解析,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10首《生查子》

10首《生查子》《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一种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孤独感,小词明白如话,却饶有韵味。
《生查子·独游雨岩》宋代: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该词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抒发了遭受打击、闲居乡里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的系念。
标题“独游”,就在“独”字上做文章,上片写“形”独,下片写“声”独,随即带出雨岩优美的景色来。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五代: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
此词上片别景,下片别情,见春山而思眉黛,见彩云而思佳人,巧妙而形象地刻划出了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五代:牛希济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唐代:韩偓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词描绘一个贵妇人孤独难眠、娇羞矜贵的情态,表现其相思之情。
上片刻画难言的心事,下片刻画痴望的神情。
该词构思缜密,耐人品味,是唐词中的佳品。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宋代:晏几道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词咏别情、写相思。
丈夫戍边塞外,思妇日思夜想,两鬓渐白,遐想丈夫归来,相依诉衷肠。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翻译赏析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前言】《生查子·惆怅彩云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上片说彩云飞逝,不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
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他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
词重在心理刻画,婉转深细,是一首悼亡之作。
【注释】①生查子:唐教坊曲名。
调见《尊前集》。
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
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
始见韦应物词。
生查子,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②彩云飞:彩云飞逝。
③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
后泛指天上。
④合欢花: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
⑤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
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
凭自杀,何氏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与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
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常栖树上,交颈悲呜。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后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⑥判得:心甘情愿地。
⑦厌厌:绵长、安静的样子。
【翻译】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
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
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
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鉴赏】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彩云随风飘散,恍然若梦,天空这么大,会飞到哪里去呢?可无论飞到哪里,我也再见不到这朵云彩了。
此处运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着词人与恋人分别,再会无期,万般想念,万分猜测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无穷尽的孤单和独自一人的凄凉。
人常常为才刚见到,却又转瞬即逝的事物所伤感,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如此。
“合欢花”与“相思树”作为对仗的一组意象,前者作为生气的象征,古人以此花赠人,谓可消忧解怨。
后者却为死后的纪念,是恋人死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树。
同是爱情的见证,但词人却不见了“合欢花”,只能空依“相思树。
”更加表明了纳兰在填此词时悲伤与绝望的心境。
下片显然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
“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曰,无法忘却。
时间过得愈久,痛的感觉就愈发浓烈,越不愿想起,就越常常浮现在心头。
“那得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那种怅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会梦中,而耶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又有谁人能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
却也于事无补,伊人终归是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说再多的话又有什么用呢。
曾经快乐的时光,
在别离之后就成为了许多带刺的回忆,常常让词人忧愁得不能自已,当时愈是幸福,现在就愈发地痛苦。
然而因不能“分明语”那些“别时情”而苦恼的词人,却又写下了“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这样的句子。
“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满腹离愁的人,却会心甘情愿地去听一夜的雨声,这样的人,怕是已经出离了“愁”这个字之外。
王同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写这种词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许委屈,便以为受到世间莫大的愁苦,终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第二种则是“欲说还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亲历过大喜大悲。
可是一旦有人问起,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而第i种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则虽悲极不能生乐,却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对生命的原谅和认可,尔后方能超然于生命。
纳兰这一句.便已经符合了这第三种“超然”的境界,而这一种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长存于心,而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折磨,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而这种“超然”,却也必然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纳兰此处所用的倒提之笔,令人心头为之一痛。
通篇而看,在结构上也隐隐有着起承转合之意,《生查子》这个词牌毕竟是出于五律之中,然而纳兰这首并不明显。
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笔。
从彩云飞逝而到空倚合欢树,又写到了夜阑难眠,独自昕雨。
在结尾的时候纳兰并未用一些凄婉异常的文字来抒写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数尽厌厌雨”来消磨这样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数的是雨,还是要去数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呢?想来该是后者多一些,词人最喜欢在结尾处带入自己伤痛
的情怀,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尽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但人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住的。
纳兰这首词,写尽了一份自己长久不变的思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颗难以释怀的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