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帝王数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
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朝简略: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
建立商王朝。
一开始定都毫(今商丘。
),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安阳小屯村)。
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周分两段,西周、东周。
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
东周都城洛邑。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商末,文王姬昌反。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诸侯国)灭周朝。
秦(前221年-前206年)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
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中国古代帝王时间轴重点

中国古代帝王时间轴重点以下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结束了西汉陈胜吴广的起义,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汉族王朝的皇帝。
-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 公元前104年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 公元前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公元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唐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盛的时期之一。
- 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成功灭亡南宋,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王朝。
- 公元164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清朝,清朝统治时间最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帝王时间轴的一些重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帝王和事件,但这些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
中国历史十大帝王排名

中国历史十大帝王排名中华封封建帝国时代历经了两千余年,其中产生了三四百个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
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华历史中,贡献最大的十大君主,康熙仅排最后一名。
第十名:明星帝王——玄烨清圣祖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辅政大臣鳌拜,在位61年。
1673年,先后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势力。
1684年,收复郑氏台湾。
1688年至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保卫了雅克萨抵抗了沙俄的侵略,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由此划定了中国东北区域的边界。
同时,在民生方面,他加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还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
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等。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还组织编辑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书籍,对后世影响巨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九名:永乐大帝--朱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他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典范,改北平为北京,设立顺天府,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北京为中国的首都,都是明成祖的历史贡献,他具有雄才大略,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增加了海外贸易,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同时他还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著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第八名、千古仁君——赵祯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仁宗即位后,加大思想解放运动,使宋朝成为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致使宋朝涌现出大量的诗人和词人,流传千古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
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使奢靡之风在宋仁宗几乎绝迹,他大胆任用能臣包拯,使吏治得到长足的进步,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受到全国上下的推崇和尊敬。
山东为什么从古至今没出过一个皇帝?有他在想出皇帝都难!

山东为什么从古至今没出过一个皇帝?有他在想出皇帝都难!本文导读:据统计,中国封建时期一共出了494位皇帝,几乎全国每个省份都有诞生过一个帝王,唯独此省无一人称帝,这个省就是山东。
为什么地广人多的山东从没出过一个皇帝?有人推测这可能和孔子有关,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士,这跟他会有什么关系呢?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测,具体原因恐怕还没这么简答,或许只是纯粹的巧合。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说法,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中国历朝历代出国这么多皇帝,但是并非每位皇帝都是明君,其中不乏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中国古代人的思想里觉得皇帝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出过皇帝的地方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有王气的地方。
而很多中国人也喜欢以自己是皇族后裔感到骄傲。
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还有的实在是不沾边了,就说自己的老家也是出过皇帝的,这个基本上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中国这几十个省份,几乎每个都出过皇帝,唯独这一个省份没有出过皇帝,这个省份就是山东省。
所以山东省的朋友们可能只能说古代皇帝都喜欢前往泰山封禅,或者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孔老夫子。
要知道,中国古代一共诞生过四百多位皇帝,这么大的基数,山东居然一个奖都没有中,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把黄巢拎出来,但是黄巢也根本不能算,毕竟黄巢在长安称帝的时候,依然处于唐朝的统治之下,而且连个名号都没有。
而山东为什么偏偏没有出过皇帝呢?很多学者认为和山东人最引以为傲的孔老夫子有关。
孔子的儒家学说包含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所以山东人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自然不会想要自己反叛当皇帝。
而且纵观山东历史上出国的人才,其中不乏很多忠诚于自己的主顾,进行全力辅助的重臣良相。
所以山东这千年来都不曾有过真正的皇帝。
而且山东人其实都是很淳朴单纯热情踏实的,他们十分讲义气重情分,不喜欢勾心斗角,像朱之文这位现代农民歌手就是很典型的山东汉子,他勤劳朴实,在自己最火的时候反而放弃在娱乐圈的发展,还有为祖国献航母的山东人徐增平,山东更是中国兵源最多的省份,足见山东人从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皇帝的寿命有多长

皇帝的寿命有多长据“辞海”中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从秦始皇起至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历代正统王朝共有过231个皇帝,那些自封为皇帝但未修成正果的如吴三桂、李自成等及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如吴越、南唐等皆不作数。
据统计,封建时代人均寿命为45岁左右,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39.5岁,低于当时平常百姓的平均寿命。
80岁以上的仅4位:清乾隆皇帝活得最长,89岁;梁汉武帝肖衍,85岁;唐武则天,81岁;南宋高宗,80岁;不及总数的2%。
一半以上的皇帝没活过40岁。
最小的皇帝是汉殇帝,出生100天就登基,稀里糊涂地做了八个多月的皇帝,尚未断奶就夭折了,还不满两岁。
宋明两代的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多都善终,然而寿命仍然低于当时平常人的平均寿命。
两宋十八帝,平均寿命44.6岁,明代十六帝,平均寿命42岁,北宋九个皇帝扣除被俘的徽、钦二帝,另外七个基本上是生活在太平环境中,竟然没有一个活到60岁。
九五至尊的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富包四海的财富,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自然是没得说,是古今最牛的岗位,但怎么又是最短寿的职业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享乐过度,挥霍生命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天下美女任他挑,后宫佳丽三千人。
山珍海味由他尝,肉山酒池朝朝醉。
汉代杜乘在《七发》中云:“出舆入辇,命曰足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皇帝荒淫糜烂的生活方式,必定导致:营养过剩,血压升高糖尿病;房劳过度,气血两虚肾脏亏;缺乏锻炼,骨质疏松免疫差。
焉不短寿?二、过度操劳,透支健康皇帝每天要处理朝政,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朱元璋曾作诗:“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他切身认为皇帝是天下第一操劳之人,工作时间长是一方面,更头痛的是朝庭中的政治斗争又相当复杂,皇帝每天要为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而大费心机,寝食难安。
围绕着皇帝转圈子的亲王、宗室、太后、皇后、太监、权臣等宫内外各种势力,无时无刻不在争权夺利甚至觊觎帝位,是非曲直又多半搅在浑水中,皇帝并不能靠专断就能解决,表面上看皇帝高高在上,实际上是有如坐在火山口上的人,从《资治通鉴》等史书的描述来看,很多皇帝都有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症。
中国历史皇帝汇总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sîng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zhàn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漼cuǐ 僖宗李儇xuān 昭宗李晔yè 废帝李裕 昭宗李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位4年 哀帝李柷zhù 904 907年 在位4年 小分裂时代五代十一国公元907—979年共73年 国别 开国帝王 民族 首都 兴亡 年数 亡于 后梁帝国 朱温 汉 大梁(河南开封)907—923 17 后唐 (辽帝国) 916—1218 303 后唐帝国 李存勖xù 沙陀人 洛阳 923—936 14 后晋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沙陀人 大梁 936—946 11 辽国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沙陀人 大梁 947—979 33 大宋 后周帝国 郭威 汉 大梁 951—960 10 大宋 (宋帝国) 960—1279 320 十一国 岐王国 李茂贞 汉 凤翔(陕西凤翔)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马殷 汉 潭州(湖南长沙)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钱镠liú 汉 钱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国 王建 汉 成都 907—925 19 后唐 南吴帝国 杨渭wèi 汉 扬州(江苏江都)910—937 28 南唐 桀jié 燕帝国 刘守光 汉 幽州(北京)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刘岩 汉 广州 917—971 55 大宋 南平王国 高季昌 汉 江陵 924—963 40 大宋 闽帝国 王延钧 汉 福州 933—945 13 南唐 后蜀帝国 孟知祥 汉 成都 934—965 32 大宋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第3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73年的小分裂时代 大宋王朝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王朝960—1127首都开封共9帝立国168年 太祖赵匡胤 960 976年 在位17年 太宗赵匡义 976 997年 在位22年 真宗赵恒 997 1022年 在位25年 仁宗赵祯 1022 1063年 在位41年 英宗赵曙 1063 1067年 在位4年 神宗赵顼xū 1067 1085年 在位18年 哲宗赵煦 1085 1100年 在位15年 徽宗赵佶 1100 1125年 在位25年
中国帝王自杀殉国的五种主要死法大盘点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觽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中国帝王非正常死亡原因主要有三类:一自杀,二他杀,三纵欲。今天先聊“自杀”。其自杀方式主要有自刎、上吊、投水、自焚、服毒等五种。
自刎所谓刎,就是割脖子;自刎,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脖子割断,这是早年帝、王们自杀的主要方式之一,终刎颈于属镂”。属镂,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把宝剑,吴王曾赐予伍子胥自刎用,与越王勾践剑一样出名。当初越大夫文种用计使夫差杀了伍子胥,吴灭亡后,勾践难容功臣,文种也未能好好地活下去,勾践以同样方式令他用属镂自刎,刘基叹息的就是这事情。这是史上很典型的“自刎案例”,当然这不是发生在帝王身上。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帝王将相不计其数。仅封建朝代,从始皇帝嬴政,到末皇帝溥仪,史书上记载的有名有姓的皇帝有490多位,至于自己宣布称王称霸的就更多了。按理说,有一位帝王就应该一位帝王陵,实际上,陵寑数量总数与帝王总数是不一致的。原因很简单,其中不少帝、王系非正常死亡。每一次宫廷政变,每一次王朝更迭,每一次江山分裂,就意味着血流成河,就会有人死于非命。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帝、王中,选择这种自杀方式的比较多,最著名的当数项羽的“乌江自刎”。这位生前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虽然最后未能当上皇帝,但以这种“霸王的方式”结束楚汉之争,还是颇为英雄的,一直为后辈世人推崇,广受称道。
历史趣谈:号称大帝的候选人 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号称大帝的候选人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帝?
导语: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虽然史上有这么多的帝王,但称得上是大帝却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虽然史上有这么多的帝王,但称得上是大帝却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中国史上能称的上是大帝的几位帝王,下面就是几位大帝候选人。
第一位: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但凭这点他在大帝的行列大家没意见吧!当然始皇帝的功绩,不止这些还有别的,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所以一个这么有成就的皇帝是大帝候选人,想必大家没意见吧!秦始皇虽然有这么大的功绩,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死伤无数百姓。
第二位:隋文帝
他是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
如: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
但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
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汉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
旋被废。
宣帝刘询即位。
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衎卒。
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
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
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
汉建世元年(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
史家不以淮阳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
旋被废。
顺帝刘保即位。
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
旋被废。
献帝刘协即位。
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
旋退位。
惠帝司马衷复辟。
史家不以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二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
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
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难以作全面统计。
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
如:“中原皇清国元年”(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
“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
“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结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
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
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在位九年有6位,八年有9位,七年有15位,六年有18位,五年有18位,四年有21位,三年有29位,两年有39位,一年有42位,不满一年有40位,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
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
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
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
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但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
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
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朱(后梁、明)26位;赵(宋)18位;萧(梁、西梁)17位;司马(晋)16位;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王(新、前蜀、闽)10位;石(后赵、后晋)9位;陈(陈)8位;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张(前凉)7位;马(五代楚)6位;曹(三国魏)5位;钱(吴越)5位;孙(三国吴)4位;冯(北燕)2位;孟(后蜀)2位;段(西燕、北凉)2位;赢(秦)2位;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耶律氏(辽)15位;爱新觉罗氏(清)12位;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完颜氏(金)10位;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苻(前秦)7位;宇文氏(北周)5 位;乞伏氏(西秦)4位;沮渠氏(北凉)4位;秃发氏(南凉)3位;赫连氏(大夏)3位;姚(后秦)3位;吕(后凉)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总之确切数字是得不到的,大概知道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