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修炼法
二十四节气灸

二十四节气灸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劳动中,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总结出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故又称“月亮历”、“农历”等。
二十四节气变化除了影响农业生产,还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经络气血运行,阴阳盛衰息息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界是统一的,即“天人和一”的整体观。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只有顺应了这种变化,才不会产生疾病。
同时,根据节气的变化来适当地进行预防保健,治未病不治已病,防微杜渐,这才是养生的原则。
那么,如何参照四季来养生呢?中医认为在春夏季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在体表较强盛,而在体内较薄弱,秋冬季的时候则相反,所以应该在春季顾护阳气,在秋冬季滋养阴液。
根据这个理论,临床上就有了“冬病夏治”疗法(例如三伏灸疗法),利用在夏天补益阳气,使冬季发作频繁的疾病得以控制。
这种时间医学与传统中医药针灸法的结合,同样适用于二十四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前,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脉气血,使机体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与节气相关的疾病。
一般采用刺激穴位的方法是艾灸疗法,包括麦粒灸、隔姜灸、艾条灸以及无烟灸疗法-生物陶瓷灸等。
由于灸疗具有无痛、刺激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幼儿、老人、体弱者及不能耐受针刺疗法者。
二十四节气灸特别适应患有下列症状的人群:1、关节炎:特别是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出现全身多个关节酸痛。
该病在二十四节气均适用。
2、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
这一类疾病可选择在夏季三伏天及冬季三九天进行治疗。
3、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胃肠道疾患,临床症状表现以腹泻、不能进食生冷食物、形体消瘦、四肢怕冷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辨正属于虚寒型。
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如何调理身心健康

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如何调理身心健康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了解并利用二十四节气表,我们可以有效地调理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具体的调理方法。
一、春季养生保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春季包括立春、雨水和惊蛰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调整饮食: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适当增加摄入蔬菜水果的量。
同时,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消化系统。
2. 多运动:春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整心态,还可以增加阳气。
3. 注意情绪调节:春天是阳气初生的季节,人们容易情绪激动。
因此,要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
二、夏季养生保健夏季是炎热的季节,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夏季包括小满、芒种和夏至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补水防暑:由于汗水的排出,夏季人体容易脱水。
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中暑。
此外,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2. 食欲调节:夏季人体消化力较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薏米等。
3. 防蚊虫叮咬:夏季是蚊虫多的季节,容易叮咬造成皮肤瘙痒和传染疾病。
我们要注意使用防蚊虫的措施,如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蚊液等。
三、秋季养生保健秋季是凉爽的季节,人体逐渐从夏季的燥热中恢复过来。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秋季包括白露、秋分和寒露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润肺护肤: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和咽喉不适等问题。
此时,我们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梨、蜂蜜等。
2. 预防感冒:秋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冒。
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
(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的全部内容。
“二十四节气"养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来看看中医药专家们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小雪-大雪(2016。
11.22~2016。
12。
21)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养藏精气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
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
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藏”。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小寒(2016。
12。
21~2017。
1。
20)养生关键词:防寒保暖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
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及释义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
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固,水运难行。
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
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
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郁从心生。
丹田积病。
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
热从中生。
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
形虚动风。
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
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
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
胆气太过反间肺气。
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
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
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懒。
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
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
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
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会容易感冒。
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
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
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
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
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
我们要注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
配合按摩肚脐以下的部位。
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
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炖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脾土多实。
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中医养生理论中,五运六气是指五行运行变化和六气季节之间的关系。
五运为金、木、水、火、土,六气为寒、热、暑、湿、燥、风。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的节令。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可以帮助人体调整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此时气候温和,正值春季的开始。
根据五运六气的理论,立春属于木运,六气为寒气转热气。
因此,在立春这个时期,人们可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多参加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
第二个节气是雨水,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增多。
雨水属于水运,六气以湿气为主。
在这个时期,人们可以适当进行排湿的养生,如喝一些生姜红糖水、吃一些具有温阳功能的食物。
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此时气温进一步升高,万物开始苏醒。
惊蛰属于木运,六气为热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饮食应保持清淡,多吃一些新鲜的绿色蔬菜,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阳气过旺。
第四个节气是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期,阳气逐渐增多。
春分属于金运,六气为热气转暖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豆腐等。
第五个节气是清明,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正值春季末期。
清明属于金运,六气为暑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饮绿豆汤、苦荞茶等清热解毒的饮品,同时也要注重阳气的调养,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第六个节气是谷雨,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
谷雨属于水运,六气以湿气为主。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调理脾胃,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生冷食品。
以上是春季的养生方法,接下来是夏季。
第七个节气是立夏,此时气温逐渐升高,进入夏季的开始。
立夏属于火运,六气为暑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清凉、富有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第八个节气是小满,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开始茂盛。
小满属于土运,六气为暑气转湿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保持体内湿气的平衡,可以多喝一些茶,如绿茶、菊花茶等。
二十四节气养生常识与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养生常识与注意事项立春:春季阳气开始生发,要适当阳养阴,养肝保护肝脏。
雨水: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加免疫力,预防感冒。
惊蛰:春雷开始唤醒大地,要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多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春分:昼夜平分,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清明: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护肺部健康。
谷雨:多吃一些糙米、全麦等谷类食物,加强肠胃功能,保持健康的消化系统。
立夏:夏季阳气开始旺盛,要注意清凉降火,多吃蔬菜水果。
小满:气温升高,要特别注重防暑降温,适当减少辛辣食物。
芒种:夏季气温最高,要加强皮肤保养,多吃含胶质的食物。
夏至:阳气达到极点,要注意室内外温差,适当调节体温。
小暑:注意防晒,避免日晒过度,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大暑:炎热的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要多喝水,适当增加盐分摄入。
立秋:秋季的气候渐凉,要注意保护脾胃,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处暑:仍需注意防暑,增加免疫力和体力,预防秋季感冒。
白露:秋高气爽,要保持心情舒畅,预防心理压力。
秋分:昼夜平分,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波动。
寒露:气温渐冷,要增加锻炼强度,增强抵抗力。
霜降: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袭。
立冬:冬季阳气开始衰退,要保暖防寒,并注意补充维生素D。
小雪: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保护皮肤,增加补水工作。
大雪:天气寒冷,要加强锻炼,增加身体热量,保持身体健康。
冬至:阳气达到极点,要增加营养摄入,保持体力。
小寒: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大寒:寒冷天气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和防寒。
总的来说,遵循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常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在每个节气中,都要有相应的调养方法,从饮食调理、养生运动到生活习惯的细微调整,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平衡的体态和心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不同,因此具体调养措施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节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被视为自然界变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节气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以帮助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
立春: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此时,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瘦肉、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力。
此外,早起晨练、晒太阳也是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雨水:雨水节气意味着春天的降临,湿气开始累积。
此时,可以通过进行适度的排湿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来促进身体循环和湿气的排出。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少湿气的困扰。
惊蛰:惊蛰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渐暖,阳气逐渐盛。
此时,需要注意调节饮食结构,多吃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春分:春分节气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此时应注重调节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鸡蛋、豆腐等,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提升体质和增强自身抵抗力。
清明:清明节气是春季的中期,此时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应加快。
为了调整身体,可以适当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回暖,人体需要更多的营养。
因此,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鱼类、瘦肉、乳制品等,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加强体力和肌肉的锻炼。
立夏:夏天的开始,立夏节气意味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
此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脱水。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节气草药疗法如何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节气草药疗法如何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每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能量和气候特点。
在这些特殊时刻里,人们可以利用中草药进行养生调理,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平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各节气的中草药疗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节气草药养生。
【立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阳气初生的时候。
此时,寒气未尽,人体容易感到畏寒、疲劳。
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使用白芍和黄芪煎剂,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缓解身体的不适。
【雨水】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整个大地开始解冻、湿润,气温逐渐回暖。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百合和枸杞泡水,喝下去有滋阴和补肾的作用。
【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节气,此时阳气开始及其衰弱。
中草药调理身体的方法是食用当归和艾叶炖汤,可以温暖子宫,补充女性身体所需的营养。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农作物进入最佳生长期。
可以采用半夏和陈皮煎剂来调理身体,有助于缓解暑湿和湿邪的困扰。
【大寒】大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的到来,气温最低。
在这个时候,使用百合和酸枣仁煎剂可以帮助润肺止咳,缓解干燥的症状。
除了这些节气之外,还有很多中草药可以用于养生调理。
比如,清明时期可以使用菊花和金银花泡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至可以选择红枣和茯苓煮水,具有益气养血的效果;深秋时节可以使用人参和山药煮粥,补益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养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合理膳食结构、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同样非常重要。
总之,利用二十四节气中草药进行养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草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所以,在每一个节气的到来时,让我们善用这些宝贵的天然草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修炼法篇一:二十四节气坐功去病法依季节练功养生:二十四节气坐功去病法,据说为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
其行功图出现于明代。
明代罗洪先编《万寿仙书》三卷,其中卷二载有“四时坐功却病图”,每图附有文字说明,但因年代久远,图文班驳不清。
清代郑官应编撰的《中外卫生要旨》卷四所载者,比较清晰精美。
因此,选用该书光绪癸已(一八九三年)刊本。
陈搏(?~九八九)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宋初气功学家。
曾隐居武当山、华山、创有五龙盘体睡功等。
罗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字远夫,曾任翰林院修撰,对气功颇有研究。
撰有《万寿仙书》,或谓《仙传四十九方》传世。
现用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所收、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之绘图,参考清郑官应说明文字而成。
郑官应(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一年),字正翔,清末著名思想家。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少年多病,长而游历四方,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染病,于是开始研究养生之学,认为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于是“辑中外先哲及师友所记养生要语二册,日用五谷蔬果禽兽鳞介宜忌者一同,外功按摩导引一册,汇成四册,名为《中外卫生要旨》”。
该书卷四载有陈希夷睡功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坐功时间之规定,根据我们的现实人现实情况,可以灵活掌握。
例如可以不坚持在零时前后进行。
晨起或晚睡前均可。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
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
上体连头向右转。
目视右后上方。
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
左右各十五次。
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主治:腰脊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头风面肿,喉痹暴哑,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握固。
头项向左右缓缓转动各四次。
两肘弯曲,前臂上抬与胸齐平,手心朝下,十指自然拳曲。
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还原。
如此反复做三十次。
然后如前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主治:胸部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臂痛、皮肤肿胀搔痒。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
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
如此左右各做四十二次。
然后如前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主治:腰脊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
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五十六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主治:脾胃痞块瘀血,目黄,鼻衂,颊肿,颌肿,肘臂外的侧肿痛,掌中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
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三十五次。
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嘻笑不休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二三秒钟。
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
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
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
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芒种五月节行动图主治: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
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
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篇二: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释大愿我们先看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个是气候学上的常识,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其实前面的四句每一句就是一个季节。
第一句就是春季,六个节气在其中;第二句是夏季六个节气;第三句、第四句是秋、冬各六个节气。
后面的“每月两节日期定”,这上面的日期其实主要是阳历的日期,阳历的日期来算这个节气就相对固定,农历因为有闰月,所以会有变化。
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左右,所以每个月一般会有两个节气,上下相差都不是很大,年年都是差不多的。
上半年基本上是六号和二十一号。
比如说20XX年,今年立春,阳历来说就是二月四号,雨水就是二月十九号。
惊蛰是三月六日,春分是三月二十一号,清明四月五号,谷雨就是四月二十号,这样年年都差不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下半年是八号和二十三号,也是最多相差一两天。
比如说,今年的立秋是八月八号,相应的处暑就是八月二十三号,白露是九月八号,相应的秋分也就是九月二十三号。
我们在讲每一个节气之前,先说二十四节气的四个要点:第一个是节气养生的实质,当然也是一样,顺应天地运行规律以养人身的阳气。
阳气很重要,就是指我们生命的能量。
一个人阳气足,当然就健康,当然就寿命长。
阳气一昼夜是一个小循环,一年是一个大循环,它的规律就是春升、夏浮(阳气往上浮起来)、秋降、冬沉,所以二十四节气其实也就是二十四个阳气变化的关键点。
正如我们每一天早晨的时候,阳气升起了,然后中午的时候阳气最盛,最盛当然就会要下降了,所以下午的时候就开始下沉了,然后到晚上就是收藏、归根,扩大到一年也是因为阳气的变化就形成了一年,每一个阳气变化的关键点我们就称为一个节气,通过这个关键点的时刻就称之为交节气。
第二个要点就是讲什么是阳气呢?我们可以从器世间、有情世间和智正觉世间这三个层面来领悟阳气。
从器世间来说,《黄帝内经》上面就说:“恬淡虚无,真气内守,阴平阳秘。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阴平阳秘的“秘”,可见阳气并不是有些人错误认为的:“哦,这个阳气就是温度。
”不是这样的,而是指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的,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能量。
如果从有情世间来说的话,阳气是指正面的情绪、光明磊落的行事方式、心怀天下、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称之为阳气。
阳气也是指孟子的“养吾浩然之气”,也是指文天祥《正气歌》上所说的“正气”。
如果从智正觉世间来说的话,阳气是指跟我们的自性、跟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相应,顺应佛性,是指能够开显阳气,能够跟存在的本源相应,就是指阳气,是指我们灵性生命的这种活力。
像神秀禅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个是表示神秀禅师还在一个减阴增阳和阴消阳长的一个修行道上的时候,到了惠能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者说“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这样就是指明心见性、性德昭彰的一种纯阳状态。
第三个要点就是二十四节气的“节”是指什么?像竹子会有一个一个的节,这个节就是指阻塞,像竹子的节一样,遇到一个节气就表示一种阻塞状态,阳气有变化,它要到达另外一种状态、另外一个节气,中间会有一个节,有一种阻塞状态。
所以宇宙天地之气,交节气的话一定是郁而后通,天地之气郁,人体的阳气也就会与之相应,所以久病之人交节之前的三天往往容易死亡,容易变化,因为节气的时候是一个郁而后通,所以元气是不容易通过的。
反过来说如果是在交节之前三天病情有好转,那么节后的恢复就一定会非常好。
所以有一些地方有一个俗话叫做“冬至收老头”,这个人如果病了很久,往往在冬至之前两三天病情会恶化,为什么?冬至是阴气到顶点了,最盛的时候,所以阴盛就一阳生,很微弱的一丝阳气开始升起来,如果他年纪很大,然后又是久病,本来元气就很少、很弱了,他在升的时候没办法升起来,没办法升起来当然他也就走掉了,所以中国古人对于夏至、冬至这两天是非常重视的,一般来说这两天是闭关。
上古先王,冬至、夏至闭关,闭关其实是为了养阳气,冬至的时候让阳气顺利地能够升起来,夏至的时候让它能够开始下降,阴能够升起来。
这个是讲“节”,像竹节一样,通过这个“节”是有一种阻塞状态的。
第四个是为什么要讲药师法门的生活应用法?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化、一切信仰、一切价值观的唯一的根本的土壤,所以古人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如果游离于生活之外,花就会变成纸花、塑料花,尽管看起来很鲜艳,但是它没有生命力。
同样的,如果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能够运用的法门,不管她理论多么高妙,多么玄妙,也容易变成文化的塑料花、文化的化石,对于大众的生活方式的提升没有帮助,对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优化生活方式、提升生命品质、解脱生死痛苦是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她只能够供极少数人去作研究,供极少数人作清谈,作这种玄学清谈对大众是没有什么帮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而药师法门就是在我们不可须臾离的饮食、呼吸和睡眠之中来修秘密禅、如来禅、祖师禅,所以说生活就是《药师经》,《药师经》就是生活。
并且我们国家的复兴,不仅仅是民族、国家一个现代化的崛起,更是一个绵延不断超过了五千年的一种古老文明的现代转型,世界六大文明体系唯有我们华夏文明能够经历超过五千年,像《易经》来说,它是超过七千年,没有断过。
在这样一个现代转型之中,药师法门对于实现大众的身心灵整体健康,启迪智慧、提升思维模式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懂得了十二时辰养生法、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看起来好像很浅、很简单,人人可做,正是因为它很简单,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去运用。
而且真正这样用的话,自己能够体会到体内阳气的提升,能量水准提升了,我们修任何法门才有基础,因为解脱一定不会建立在一个低能量水准的基础之上,一定是在一种高能量水准的基础之上,而要实现能量不流失、身心不分离,一定要从当下的身心开始起修,顺应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天天这样去修的话能够感觉到、能够体会到、能够有一种体验,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我们的能量越来越足,我们精力越来越充沛,这样就是眼下大家都可以看得见的、可以体会得到的修行的提升。
所以说净土法门是往生成就之法,药师法门是即生成就之法。
如果很久了,自己身体都没有改善,甚至于越来越差,能量水准越来越低,这样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并且通过这样能够将我们凡夫庸常的生活模式提升为圣者的利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