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池塘造景: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设置有池塘,如莲花池、荷花池等,池塘中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营造出恬静、清幽的氛围。

2. 水流造景:通过在园林中设置水流,如小溪、瀑布等,流水经过不同的水景拐弯、落差和缓急变化,形成了宛转起伏的水景,水流上种植竹子、芦苇等植物,营造出清凉、静谧的景观。

3. 走廊造景:古典园林中经常有走廊,走廊两侧通常种植有花木,如厚重的树木、开花的藤蔓等,形成自然的绿色隧道效果。

4. 石阶造景:在水体附近设计石阶,石阶两侧种植茂盛的花草,使人在上下行走时能感受到清新的花香和湿润的空气。

5. 壁画造景:在水体周围的墙壁上绘制壁画,常常绘制山水画或花鸟画来装饰,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以池塘、水流、走廊、石阶和壁画等多种方式来营造自然、恬静、清幽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

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

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

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

"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首先,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古人追求的是以自然为本的特点,建筑和植物的选择都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

水体植物的选择也遵循了自然原则,如利用湖泊、池塘、溪流等水体,让水在园林中自由流动,并通过山石的摆放和水面的倒影来营造出自然的景观。

其次,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重视对称和对比。

古人认为对称是一种美学原则,因此在园林中对称的布局非常常见,如对称的亭台楼阁、对称的花坛和树木等。

同时,在对称的基础上,古典园林也善于运用对比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如在大片绿植中穿插一些花卉,或者在平缓的水面上布置一些突起的岩石等。

第三,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讲究景物的转变和变化。

景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行走而逐渐展现出来的。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位置的观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呈现。

例如,在古典园林的湖泊或池塘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同的景致,或者在不同的季节里观赏到植物的不同花期或落叶变化。

最后,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强调的是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人认为园林应该是一个让人们彻底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地方,因此在水体植物的造景中注重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园内的植被以及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会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园林的多样性,古代园林经常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元素融合在一起,如山水之景与花木之景的结合、池塘与蜿蜒小路的交错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具有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对称和对比、景物的转变和变化以及多样性和丰富性等四个特点。

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古代园林艺术追求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摘要: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分析数千年以来,古人对水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以山水作为背景,使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观显得多姿多彩。

通过分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设计题材在园林设计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人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中。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

水体设计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1注重天然,科学选址造园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科学地选择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水源条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基本都是通过对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实现对园林中水体的整体趋势的正确把控。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将人工和自然结合到一起,就算是人工挖地来建造水池,其形状也不会是方正的。

这与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有很大不同,西方传统园林多以规整有序的水土布局为主。

古代园林设计家多喜欢选择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造园林,并将自然水源作为园林水体的源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源多被隐藏在园林的山石之下、洞壑之中以及亭榭之间等幽深的地方,通过架设桥梁、铺砌石砖等方式来构建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幽深意境。

这样的水体设计将设计过程中的人工性完美的融入到自然之中,虽是人造园林,却也像是自然存在的。

1.2灵活变化,合理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水体布局是园林布局的主体,通过对水体合理的布置来表现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通常依据园林面积大小来进行水体布局。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庭院中,水体即是园林的主体,园中的山石、植物以及亭榭等修饰物都环绕园林中的水体的一种格局。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意境独特。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视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常常被设计得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有些园林中的水体被塑造成池塘、湖泊、水道等自然景观,其中有些水体还设有诸如小桥、亭台、假山、宝塔等景观,使整个景观更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

而有些园林中的水体则被设计成诗情画意的意境,运用水的声音、形态、流动性等元素,营造出一种优雅、幽静、宜人的环境氛围。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的选择精细。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植物造景中,对于植物的选择非常考究,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与水体景观相得益彰。

比如,常用的水体植物有莲花、荷花、水仙、菊花等,这些植物既能在水中生长良好,又能与水体景观相协调,形成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生长在水边的乔木和灌木,如柳树、落叶松、芙蓉等,它们能够为水体造景增添一种柔和、秀丽的氛围,让整个园林更具艺术性和生机。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注重布局手法的巧妙。

在园林水体的植物布局中,设计师们常常运用对称、调和、错落有致等手法来营造出协调、和谐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一个园林的水体布局中,可以在中央种植一种高大的乔木,如红槿树,再在四周种植一些低矮、矮小的灌木,如杜鹃等,这样既形成了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又让整个水体植物布局更加生动、有序。

最后,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注重自然生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植物造景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生态性。

因此,在选择植物和布局搭配上,设计师们往往以追求自然的姿态为出发点,尽量使水体植物布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设计师们会将水体植物布局在园林中自然的水流路径上,使水体植物与水流动态结合,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具有意境独特、植物选择精细、布局手法巧妙以及注重自然生态等四个特点。

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在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既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又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荷花池
荷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常常出现在荷花池中。

荷花池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池水清澈见底,荷叶遮蔽了部分水面。

荷花的花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红、白、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池的周围常常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池边的绿意。

荷花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二、池塘石桥
池塘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

池塘中的石桥通常由几块大石头拼接而成,形状独特,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石桥两侧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以增加池塘的生机和美感。

在池塘中行走于石桥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水中的植物和鱼虾,感受到水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三、假山流水
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且重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假山通常由天然石材堆砌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奇特而瑰丽的感觉。

在假山的周围布置流水,使水从假山上流下,形成瀑布或小溪,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假山的表面常常种植一些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以增加其自然和野趣。

假山流水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间的溪流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庭院小池
庭院小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庭院小池通常为方形或圆形,面积较小,池水清澈见底。

小池中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增加池水的生机和美感。

庭院小池的四周常常种植一些花草,如牡丹、月季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芬芳。

庭院小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悠闲。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的几种常见方式。

这些方式都以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营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水体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和体验这些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放松身心,享受到独特的园林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