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定义分析

合集下载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造景原则。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建设,各地园林绿化也逐步加快步伐。

园林景观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化地方历史文化的内涵。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得到调整、舒缓,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抗灾减灾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是指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乔、灌、花草等园林植物材料,配合建筑、山水、地形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科学选材和合理配臵,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造景体现了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等艺术技巧创造出一幅幅美妙的生态艺术图景。

这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艺术精华,将园艺学、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等艺术融于一体,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观感,满足人们向往美好及崇尚自然的要求。

二、植物造景的意义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而且与植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密不可分。

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贸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缺的材料,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

植物造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聪明才智。

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 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 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15
(二)艺术性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6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 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 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13
适地适树
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 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 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 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 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 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14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 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 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 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 去一部分植物。
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 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 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 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 杂乱感。
20
春色 21
夏景
22
秋色
32
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
33
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34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 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 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 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 态。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 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 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以及美学等功能,配置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的生物特性美(一)视觉设计要素:①线条②树形③叶色34吸收放射性物质④滞尘二.杀菌:某些植物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三.通风防风:1.防风(由植物构成的防风林带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寒风或海风的侵袭。

经测定,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适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并非林带越密越好。

)2.通风(风带,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是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

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四.净化水体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火七.水土保持八.改善小气候九减弱噪音十环境监测和指示植物5植物空间构筑功能(重中之重)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

一空间可以理解为:人从一个视点横扫四周,视线被景物所阻挡构成一定的视觉界面,这些视觉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及时人所感受到的空间。

二空间感受:主要通过视觉与在空间行动而获,因此空间感受影响对空间形式的分类。

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如果各刺激互相联系,并支持三2.4.1.4.6定的变化和差异,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变化,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①形式的统一②材料的统一③线条的统一④花木的多样化统一⑤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体现事物存在的差异性。

“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秋的一致。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新鲜醒目,富于层美。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布局植物、地形、水体和人造结构等元素来打造人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以营造舒适的空间和环境。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等。

本文将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植物造景的种类及特点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植物造景包括草坪、花园、绿篱、乔木、灌木等。

它们各具特点,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 草坪草坪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的绿色植被能够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草坪的施工相对简单,养护成本低,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园花园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植入不同种类、颜色和形态的花卉植物来丰富景观,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环境。

花园的设计和养护工作相对繁琐,但其美丽的效果常常能够为整个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魅力。

3. 绿篱绿篱是通过植入不同种类的灌木或多年生植物来构建出绿色屏障,其可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作用。

绿篱经过修剪和塑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实用的元素。

4. 乔木乔木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色彩的乔木来构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乔木可以提供阴凉、观赏、遮荫、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5. 灌木灌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用于填充空间、丰富景观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灌木来丰富景观,为景观增添层次和丰富度。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应用效果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组合来美化环境,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生活品质。

2. 调节气候植物造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来调节气候,提供遮荫、降温、保温、防风、净化空气等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



乔灌木的配置设计
风景林
森林是大量树木的总体名称,它不仅具有数量多,面 积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群落外貌。对周围的环境 有着明显的影响。自然式的风景林是孤植、丛植、群植 以及大面积不等株行距造林的综合体。风景林粗略的分 为疏密两种。 (1)密林 郁闭度为0.7~1.0的单纯或混交树林, 都称为密林。不便游人入内活动,其中又可分为单纯密 林和混交密林两种。 单纯密林 由同一树种组成,没有垂直郁闭景观 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为了弥补这一点,可以采用异令树 造林。林下可以配臵一种或多种开花艳丽的耐荫或半耐 荫的草本花卉及低矮开花繁茂的耐荫灌木。
竹与柱廊线条上的协调
龟背竹与廊柱的对比
二、植物造景原则
3.2 调和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 现调和的原则, 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使人具 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 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 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 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第五章
植 物 造 景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1、概念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 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 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 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 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 人们观赏。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2、植物景观布局的形式
规则式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 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 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 景观多半是规则式。究 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 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 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 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 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 人们的意志。
乔灌木的配置设计
(2 ) 混交密林

植物造景知识点

植物造景知识点

绪论植物景观:指有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植物配置: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有或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山、石、水、建筑、道路搭配的位置关系植物造景的意义:1、构成优美的环境;2、生成效应(适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环境的改善、维持生态平衡)园林植物观赏特性:体量、姿态、色彩、质感、芳香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四大特征: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炼性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乔木:指树体高大的木本植物,有明显高大的主干,树高5米以上。

观赏价值:1、有明显二高大的主干,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2、对其它植物营造有很大作用,比如提供生态的支持用途:1、在空间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及美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形成视线焦点灌木:指树体矮小、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分枝点低的树木,高5米以下景观作用(大灌木):1、构成闭合空间或屏蔽视线,其顶部科开敞,将人的视线与行动引向远处;2、灌木为落叶树种,则围合的空间性质随季节而变化用途;1、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2、作为某一景物的背景;3、充当屏障,引导视线景观作用(中灌木):空间尺度最具亲人性用途:1、与高大物体形成对比,增强前者的体量感;2、形成矮墙、篱笆及护栏的功能;3、花色优美的种类可以通过孤植或丛植来创造视觉的兴奋点;4、能围合空间作为高大灌木与小乔木、矮小灌木的视线过渡景观作用(小灌木):1、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分割和限制空间,从而形成开敞空间;2、在构图上,小灌木具有视觉上的链接作用草坪草及地被植物作用:1、将孤立或多组造景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可形成所设计的图案园林植物的形态美树形的类别:垂直向上型(宜表达严肃或庄严的气息)、水平式展开类型、无方向型垂直向上型(作用):有明显的主干,挺拔向上的生长势引导观赏者的视线直达天空,突出空间的垂直感,强调群体和空间的高度感水平式展开类型(作用):产生平和,舒展恒定的积极表情,同时具有疲劳,空旷的气氛;空间上,可以增加景观的宽广度,与垂直向上型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精)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精)



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 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 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 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苏雪痕,1994)。 故植物造景应侧重表现植物的美学特性、空间 特性,并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 价值。

从以上分析可知,植物配置讲究与其他要素间 的搭配与组合;植物配植、种植设计是设计到 施工的桥梁,是实际工作的依据;植物造景则 侧重于植物的美学特性与景观效果。就本文而 言,植物造景应该理解为:“应用植物材料,在 生态、科学的指导下,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植 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以植 物为主体,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社 会价值等丰富内涵的景观综合体。”


2.1.3色彩 在植物的体量、形态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性便是色彩。植 物色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在这方面所 做的研究比较早。在《花镜》中就有对植物色彩美的欣赏:“榴之红, 葵之灿,宜粉壁绿窗;夜月晓风,时闻异香,拂尘尾以消长 夏。……至于芦花飘雪,枫叶飘月一,宜重楼远眺。棣棠丛金, 蔷薇障锦,宜云屏高架(陈误子,清)。”现在人们对植物色彩的研 究除了对常见品种观赏部位的颜色进行分类总结,指导设计外, 还结合色彩的心理感觉、空气透视与色消失等相关理论,研究植 物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植物色彩足以影响设计的多样性、 统一性以及各空间的情调和感受,它与植物的其它视觉特点一样, 可以相互配合协调使用,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 作用(孙筱祥,1981:余树勋,1998;李端杰,2004)。
2.2植物造景原则的研究

我国对植物造景的重视由来已久,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 具有遮荫、美化等功能,物也有人的情操。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既是 造园的素材,也是观景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常常以周围植物 命名,以体现景的特点与意境,如苏州园林中就有看松读画轩、 小山丛桂轩、翠玲珑、远香堂、嘉实亭、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 松风亭等。此外,植物的季节变化也构成园林四季的不同景色, 丰富了园景(张兰,2004)。而随着公园的出现,现代园林对于植物 造景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和提高,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 等相关理论促进了植物造景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的设计原则得以深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植物造景的概念

植物造景的概念

植物造景的概念
植物造景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植物
造景”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以植物为主体,运用艺术手法,塑造良好的园林环境。

园林中的植物,其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

在城市建设中,植物不仅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过程中,植物往往成为主要的要素。

现代植物造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以植物为主体;
2.以造景为目的;
3.以植物造景为特色。

一是从造景的目的上来看:它是以植物为主体,以创造优美的环境为目的。

二是从造景的对象上来看:它是以园林中的各种景物和树木花草为主,并借助园林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创造和美化。

三是从造景者上来看:它是由园林工作者或设计师根据园林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各种要求,将自然界各种植物加以选择和配置,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优美的园林空间。

四是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包括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设计”是相对于园林建设程序上的总体规划、竖 向设计、建筑设计等而提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项 重要内容,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 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 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 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究
我国对植物造景的重视由来已久,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 具有遮荫、美化等功能,文人士大夫们常常把自己的感情、思想 寄托在其中,使得植物也有人的情操。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既是 造园的素材,也是观景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常常以周围植物 命名,以体现景的特点与意境,如苏州园林中就有看松读画轩、 小山丛桂轩、翠玲珑、远香堂、嘉实亭、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 松风亭等。此外,植物的季节变化也构成园林四季的不同景色, 丰富了园景(张兰,2004)。而随着公园的出现,现代园林对于植物 造景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和提高,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 等相关理论促进了植物造景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的设计原则得以深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2.植物造景的研究现状
植物造景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植物观赏特性, 设计原则,栽植方式,生态效应等。长期以来, 植物造景的研究被动的停留在定性阶段,所得 到的结论也多侧重于配置的原则。随着相关学 科的交叉与边缘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定量 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研究领域的尝试 外,在空间构成功能、植物景观评价、生态效 应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为进一步深入研 究奠定了基础。
2.1.4质感 质感是植物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能引起丰富的心理
感受。在拓展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将植物作为一种 “材料”进行认识与研究中,质感特性的研究十分重 要。植物质感是植物材料可见或可触的表面性质,如 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植物质感由 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因素,即植物 的叶片、小枝、茎干的大小、形状及排列,叶表面粗 糙度、叶缘形态、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 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植物的被观赏距离,环境 中其他材料的质感等因素。根据植物自然质感以及予 以的不同感受,可大致分为3类:粗质型、中粗型及细 质型(王淑芬,苏雪痕,1995;胡江等,2004)。
种植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的专项设计, 强调的是在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植物种类与栽植 位置等的确定,它对园林扩初设计或园林施工等具有 直接的指导作用。
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 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 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 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苏雪痕,1994)。
2.2.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 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杜鹃…… 性最喜阴,而恶肥,……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 观”、“院广堪梧,堤弯宜柳”、“芍药宜栏,蔷薇 未架,不妨贫石,最厌编屏”(陈误子,清)。“围墙 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梧阴匝地,槐荫 当庭”(计成,明)。“山松宜植土岗之上”、“柳须 临池种之”(文震亨,明)等,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 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否则,“有佳卉 而无位置,尤玉堂之列牧竖”(陈误子,清)。
2.1植物观赏特性的研究
植物的体量、外形、色彩、质感等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面(王淑芬, 苏雪痕,1995;李端杰,2004)。
2.1.1体量
植物体量是景观构成的骨架,而植物的其它特性为其提供细节。 它的大小和高度在视觉上的变化特征最为明显。因此,既定的空 间中,植物的大小应成为种植设计中首先考虑的观赏特性,其它 特性都要服从植物大小(李端杰,2004)。
2.1.2外形
单株或群体植物的外形,是从植物整体形态与生长习性来考虑的 大致外部轮廓。虽然其观赏特性不如其大小特征明显,但在植物 的构图与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与多样性。常见的基本类型有:圆锥 型、圆柱型、圆球型、卵圆型、倒卵型、垂直型、葡旬型等(陈有 民,1997)。
2.1.3色彩
在植物的体量、形态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性便是色彩。植 物色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在这方面所 做的研究比较早。在《花镜》中就有对植物色彩美的欣赏:“榴之红, 葵之灿,宜粉壁绿窗;夜月晓风,时闻异香,拂尘尾以消长 夏。……至于芦花飘雪,枫叶飘月一,宜重楼远眺。棣棠丛金, 蔷薇障锦,宜云屏高架(陈误子,清)。”现在人们对植物色彩的研 究除了对常见品种观赏部位的颜色进行分类总结,指导设计外, 还结合色彩的心理感觉、空气透视与色消失等相关理论,研究植 物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植物色彩足以影响设计的多样性、 统一性以及各空间的情调和感受,它与植物的其它视觉特点一样, 可以相互配合协调使用,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 作用(孙筱祥,1981:余树勋,1998;李端杰,2004)。
从字面上来理解,“配”提示植物是形成园林总体面 貌的要素之一,还要与其他造园要素共同配合、协调 成景;“置”有设计、安排之意,“植”可体现植物的 生命力,强调栽植位置;相对而言,“配置”比“配植” 含义更广,故在专业书籍中的出现概率也较高(朱钧 珍,2003)。
一些学者也尝试对“植物配置”作比较全面的阐述:主 要指利用植物材料结合造园的其他题材,按照园林植 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 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式的园林景色以满足人们 游憩观赏的需要(李淑凤,1995)。
故植物造景应侧重表现植物的美学特性、空间 特性,并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 价值。
从以上分析可知,植物配置讲究与其他要素间 的搭配与组合;植物配植、种植设计是设计到 施工的桥梁,是实际工作的依据;植物造景则 侧重于植物的美学特性与景观效果。就本文而 言,植物造景应该理解为:“应用植物材料,在 生态、科学的指导下,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植 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以植 物为主体,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社 会价值等丰富内涵的景观综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