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岭南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域性概念,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岭南园林文化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园林艺术,其造园文化与岭南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岭南园林文化中,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园林艺术,它体现了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园林传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岭南园林的植物造景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岭南园林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多样。

著名的岭南园林如广州的光孝寺、清晖园、深圳的华侨城、香港的昂船洲等处,植物种类以大叶榕、凤仙花、百合、文竹、凤尾兰等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植物造景。

2.植物布局合理: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布局十分讲究,它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变化性,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搭配,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使人们在游园观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情趣。

3.注重季节性景观:岭南园林的植物造景还注重季节性景观的营造,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使得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季节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悦。

1. 山水相映:岭南园林植物造景将树木、花卉与水池、河流相结合,营造出山水交融的景致。

通过山水的设置和植物的布置,构成了一幅幅山水画,使其具有江南园林的悠远感和水乡的宁静韵味,将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

2. 花木妍姿:岭南园林植物造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搭配,将美丽的花卉和高大挺拔的树木融为一体,营造出花木妍姿的景致。

这种景观使人们在园中游赏时,能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和美丽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使人心情愉悦。

3. 果香飘溢:岭南园林植物造景将果树和花卉结合在一起,使其在果香飘溢的还能欣赏花卉的绚丽色彩。

这种景观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果实成熟的喜悦,还能欣赏到花卉的美丽,使得园林的气氛更加浓厚。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目录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1)1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1.1 园林景观设计 (4)1.2 中国古典园林 (4)1.3 植物在环境景观中的造景作用 (5)2 植物造景的概况 (5)2.1 植物造景的概念 (5)2.2 植物造景的意义 (6)3 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6)3.1 色彩相宜的原则 (6)3.2 季相相宜的原则 (7)3.3 因景制宜的原则 (7)3.4 位置相宜的原则 (7)4 植物造景的设计形式 (7)4.1 列植 (8)4.2 群植 (8)5 结语 (8)2浅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10)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生态要求 (10)1 植物景观与自然景观失调的原因 (10)1.1 种植规划设计的意识淡薄 (11)1.2 缺乏有实力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11)1.3 种植设计模式化,景观缺乏特色 (11)2 做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2.1 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 (11)2.2 确定景观种植方式的原则 (13)3 做好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 (13)3.1 树立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意识 (13)3.2 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14)3.3 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要求 (14)3.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14)4 结束语 (15)3园林艺术的植物景观设计 (16)1植物景观设计概述 (16)2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6)2.1主体性原则 (16)2.2艺术性原则 (17)2.3生态性原则 (17)2.4文化性原则 (18)3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策略 (18)3.1根据园林分区功能,调整设计思路 (18)3.2根据植物特征,打破园林设计固有问题 (19)3.3引入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思路 (19)4结语 (20)4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1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植物造景也可以帮助园林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剖析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剖析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剖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品质生活,而单纯的一座建筑物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只有通过各种构景方法来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才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而植物造景则是一种有效的构景方法。

本文重点针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作用;艺术手法引言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园林绿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植物的园林绿化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设施的环境美化是环境美化总体设计的集中体现。

相关行业的园林绿化技术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设计和进度。

园林绿化不仅要满足居民需求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要符合现代化发展。

园林绿化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规模,而且还提供了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园林绿化设计不仅给居民提供了便利还满足了现代化城市建设需求。

1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①美化作用,由于植物都具有一定形状的线条,这些线条在园林景观中是较为关键的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所有植物都具有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所展现的美就会存在差异性,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将花期不同的植物配置到一起,景观可随一年四季交替而产生变化,从而凸显园林的美观性。

通过植物造景不仅能够扩大园林绿化的整体空间,还能使广大市民身心愉悦。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象征着美好,可以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②防护作用,在园林绿化中,植物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中的生态污染,还可以在涵养水资源的同时保持水土。

例如,乔灌木能够有效降低周围噪音的实际分贝;悬铃木能够起到滞尘作用;云杉与水杉能够滞留降水;攀援类植物能够预防建筑墙体出现塌落事故,而且植物底部具有防护作用。

③生态作用,植物既可以净化园林中的空气,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摘要: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园林绿化又对城市设计和居民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对植物造景有着较高的考究度,要满足不同角度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予以一定的艺术手法,从而强化植物造景的效应。

本文将剖析关于植物造景所产生的一系列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艺术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引言: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国民的生活层次从生存阶段转向了发展和休闲阶段,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各种植物造景设计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植物造景需要采取一定艺术手法,创新性设计园林绿化,包括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实现自然美、形式美等各种美学效果。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作用(一)对环境的美化作用植物造景的基础作用在于对环境的美化,不同类型和种类的植物造型能够表现出形式各异的美感,并且植物造景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景观,能够给人带来风格各异的视觉享受。

根据在不同地理空间与气候条件和植物本身的特性,合理选搭植物,能够展现各种植物的美感。

一般而言,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型所选取的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每种植物都有着不同的作用与色彩风格,能够充分发挥其自然美感,为园林景观营造出层次感、空间感、新鲜感,创造出清新别致的观赏空间。

(二)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植物造景对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道路硬化、房屋建设等行为使得绿化环境的空间被压缩,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存在雾霾较为严重、空气污染现象频发的情况,从而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侵害,而植物造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防沙防尘、吸附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

例如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可以选择刺槐等植物,刺槐能够持续地散发芳香,营造出清新的空气,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附大气污染物,减少雾霾对人的影响,起到环境优化的作用。

(完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完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

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

”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诗意植物的种植,符合诗情、包涵文气,也就是说园林中配置植物,要有文化气息,要立“意”。

选用反映花木性格内涵、歌颂其花姿树容等为主题的诗词、或反映友谊等内容的诗格,进行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岭南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变幻,延续至今。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脉,以植被为骨,以建筑为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文化特色。

植物造景在岭南园林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岭南园林文化的角度分析植物造景在其中的特色和作用。

1、凸显造型美岭南园林文化倡导“山峦相连、层层叠叠”,植物的造型也是园林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植物的形态、叶型、分布、规模等方面都需要统筹考虑,使之融入岭南园林的整体形象,增强山水景观的表现力和质感。

如在石舫书院景区,云杉、佛柏、海棠、梅、兰等品种植物相互嬗变,营造出优美、精致、众彩斑斓的植群景观,让观者心生赞叹。

2、强调色彩丰富岭南园林文化以热情奔放、绚烂多彩的文化风格而著称于世。

植物的颜色在岭南园林中强调丰富多样,应讲究色彩度和协调性,如在深圳华侨城景区,点缀着闪亮而又繁花似锦的桂花园林,让人沉醉于充满浪漫、特色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

3、强调清雅、素净岭南园林文化注重的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相融合,是生命和谐之美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对植物造景的清雅、素净要求也很高,如在广州南菁中学景区,红花绿叶相间,洋洋洒洒地种在台阶旁,给人一种格外清瑟、清雅脱俗的感觉,很好地诠释了岭南园林文化的特色。

4、强调文化内涵岭南园林文化的植物造景不单是追求美化景观、凸显景点的必备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各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弯弯水、石隐林等地区,细心的玩家会发现,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蕴含着深厚、广泛的文化内涵。

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在形态、质感、气息、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入而独到的体现,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花园。

二、岭南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1、丰富自然景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融入了各种自然元素和生态特征,为游客展现出多样化的自然景观。

在视觉和感官层面上,植物造景让游客看到山水秀美、草木葱茏、花香扑鼻、鸟语如歌的岭南园林文化自然美景,提升了游览体验。

探究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

探究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

探究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环境,还可以美化景观,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

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的选择、摆放和组合,以及与其他景观元素的配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效果。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地的变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绿树成荫、花香弥漫的景观会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提高生活质量。

2. 空间分隔:植物的布置可以形成自然的屏障,将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通过种植大面积的绿篱或行道树,可以营造出私密而宁静的空间。

3. 营造氛围:植物的选择和配搭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种植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多叶树木,可以营造出热情和活力的氛围;而种植浓绿的常绿植物,则能营造出稳重和安静的氛围。

4. 强调主题:植物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强调主题和风格。

在中式园林中,常常使用竹子、水杉等传统的中国植物,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布景,营造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在植物造景的实践中,设计师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提高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1. 色彩搭配:植物的颜色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枝干颜色的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2. 空间层次:通过植物的高矮、茂密和稀疏等特点来组织空间层次,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感。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树木、灌木和花卉植物,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多层次、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3. 构图和形态:设计师通过对植物的布局和形态的刻画,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景观构图。

可以利用对称、重复和对比等形式来创造出规则而有序的景观效果。

4. 与其他景观元素的配合:植物造景需要与其他景观元素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植物与水景、石景、建筑物等景观元素的关联,打造出动静结合、有机统一的景观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

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

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1、引言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

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

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

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

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

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

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3.1.1 叶色许多园林植物色彩的类型和格调主要取决于叶色,叶色取决于叶片的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叶色还受叶片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差异的影响[4]。

树木叶色可分为(1)基本叶色,即绿色,受树种及光线的影响,又有墨绿,深绿,油绿,黄绿,亮绿,蓝绿,茶绿等,且会随季节而变化:(2)春夜色类及新叶有色类,本类树如种植在浅灰色建筑或绿色树丛前,能产生类似开花的观赏效果:(3)秋色叶类(4)双色叶类,这类树种,在微风中就形成特殊的闪烁变化的效果。

(5)斑色叶类。

3.1.2 枝干色有些树木的枝干表现为红色,如红端木,山桃,赤枫等;黄色,如金竹;灰白色。

如白皮松,蓝桉等;以及斑驳色彩,如黄金嵌碧玉等,会引起人们极大的观赏情趣。

具有这些颜色的枝干的树木,若配合冬季雪景,能使园林的内容更丰富,强调出季节的特色,效果尤其显著。

3.1.3 花色为花冠或花被的颜色,有些种类,如珙桐,叶子花,四照花等为苞花的颜色。

花色产生于花青素,并与光线有密切关系。

绝大多数的花色为白,黄,红三大主色,这是植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这些颜色最容易引诱昆虫。

花色有单色和复色两大类,天然发布的树木多为单色,而复色多为人工培育的品种。

有些树木的花在开花期间会产生花色的变化,如木绣球,初花为翠绿,盛花期为白色,到开花后期就变为蓝紫色。

其中适于群植以发挥整体立体美,以杜鹃花,梅,桃,樱花,紫薇,木兰,玉兰等植物尤为显著。

树花在阳春中先叶开放,鲜艳夺目,如梅,桃,樱花,玉兰等树种,其中尤以梅,樱花为最佳。

3.1.4 果色果实成熟于盛夏或凉秋之际,在此绿(夏)及黄绿(秋)的冷色系统中,成熟果以其红,橙,黄等暖色点缀其间,大添异彩。

1. 植物的色彩是植物造景重要的内容,植物色彩的配置创作主要根据色彩的美学原则。

2. 利用色彩的对比加强景观的视觉效果,例如深色的树叶可以给鲜艳的花朵和枝叶做背景,强化鲜艳颜色的效果。

在植物色彩的搭配中红色、橘红色、黄色、粉红色都可以给整个设计增添活力和兴奋点。

3.2园林植物的形态园林植物的形态是使外形轮廓,体量,形态,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给人以大小,高矮,轻重等比例尺度的感觉,是一种造型艺术美,是园林景观空间三维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园林造景中也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园林树木的形态美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2.1 体量主要表现在树木的高矮,大小上,且呈动态变化。

体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并决定树木的观赏效果,并与树木的其他观赏性状,特别是形状密切相关。

离开了体量的配合。

树木形状难以表现出尽善尽美的观赏效果。

在园林中,树木的体量对空间的分割,构图,组景等,也都十分重要。

3.2.2. 树形指树木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树形主要受树种的遗传学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

园林树木的树形多种多样,每种树形都是由一定的垂线、水平线、斜线、弧线或折线构成,它们是树形的基本要素。

树形的划分,通常以正常生长条件下成年的冠形,作为该树种的基本树形,主要有:尖塔形、圆柱形、圆球形、垂枝形、披散形、藤蔓形、棕榈形、风致形。

图1 棕榈图2 龙柏3.2.3. 质地指树冠的疏松与紧密、粗糙与光滑程度。

树木的质地,主要受叶片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枝条长短、数量与分枝式,生长季节以及观赏视距等诸因素影响。

常见的植物从叶子分类大概有以下三类(1)稀疏形。

树木的枝干粗壮、节间长,分枝距离远、分枝角度大,叶片较大而稀疏,能产生使景物趋向观赏者的动态感,进而造成观赏者与树木间的可视距离短于实际距离的幻觉,有帮于开阔大空间的“收缩”。

(2)紧密形。

树木枝、叶细数量众多,着生密集、分布均匀=排列较规整,树体轮廓明显,外观光滑。

紧密型树木给人以结实、厚重、力度的感受,其应用特性与稀疏型树木相反。

(3)疏松型。

树木的叶片大小与数量、枝条粗细与长短均较为适度,树形有较明显的轮廓,质感受叶色的影响较大。

应用上,可以充当稀疏与紧密型树木间的过渡成分。

3.2.4. 叶形按照叶片大小和形态,将叶形划分为小型叶,有六月雪,米兰等;大型叶和中型叶,有糯竹,橡皮榕等;此外,叶缘的锯齿、缺刻以及叶片表皮上的绒毛、刺凸等附属物的特性,有时也可起观赏的作用3.2.5. 花型与花相花形是指单朵花的形状,一般认为,花瓣数多、重瓣性强、花径大、形体奇特者,观赏价值高。

花在植株上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称为花相。

3.2.6. 枝干一些树木的树皮以不同形式开裂、剥落,树木枝干扭曲,旋转,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白皮松,金银花。

3.2.7. 根树木的根系通常扎于地下,但有些大树,古树常悬根露爪,充分显示了生命的苍古,如榕树等热带,亚热带树种具有板根以及发达的悬垂壮实生根,能形成根枝连地,绵延如绳,独木成林的奇特现象。

3.3 园林植物的其他观赏特性树木给人的印象不单是色彩、形态等外形上的直接感受。

有时,植物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光线,风等)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特殊反应,这种反应同样可以使人获得感官或心理上的满足。

园林植物产生的视觉听觉感应有:1.反光一些叶片排列整齐、叶片光亮、蜡质层或角质层较厚的树木;当日光照射到叶片时,有一定的反光效果。

反光可以使景物更加辉煌,令人迷离。

2.阴影能丰富树木的个观赏情趣,烘托局部气氛。

3.声响可加强和渲染园林的氛围,令人遐想沉思,引人入胜。

4、园林植物独立造景以其表现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旋转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及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

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4.1 孤植孤植是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而采用的独立式种植方法。

独植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表现其个体美,一般应选择开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平阔的湖池岸边等处。

常用的树木有:雪松,圆柏,凤凰木,南阳楹,玉兰,海棠,白兰,木棉,光玉兰,南洋杉,黄山松等。

4.2 丛植丛植是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类型树种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的种植方式[5]。

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化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4.3 群植4.4 花坛花坛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果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供人观赏[6]。

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的广场上,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来表现。

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很强的景观效果。

5、园林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及其自然美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

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

“静”是指植物固有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

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柳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形象的描绘出春风扶柳如剪刀裁剪的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

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国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苏轼《冬景》诗中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这种随着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6、园林植物对其他景观元素的造景作用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

首先是色彩的衬托,用植物的绿色中性色调衬托以红、白、黄为主的建筑色调,可突出建筑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衬托用人工硬材料构成的规则建筑形体:另外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