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苏州园林》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苏州园林》

18苏州园林【预习提示】学生准备有关作者及苏州园林的资料,整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育特点”的这段阐述充分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自主建构对语言文化的审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评价任务】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 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自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4. 感受建筑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在课前,同学们了解了园林,在园林界还有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可以想象苏州园林的美丽,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叶圣陶,一同去游览苏州园林。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完成)1. 生字词。

2. 作家作品。

(二)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达州专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达州专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18.苏州园林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 “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18 苏州园林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使学生体验美的形象,激发审美的情感,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

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难点1.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研讨式。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练读磁带。

2课时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关于桥的课文,今天,我们从桥下走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的园林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就让叶圣陶先生带着我们走进苏州,走进那里的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叶圣陶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陈从周邀请叶圣陶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慨然允诺。

叶圣陶在序文中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后来这篇序文就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又删去了原文的第1自然段,篇名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共同特征来写?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师提示,可从每段的中心句入手)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18 苏州园林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使学生体验美的形象,激发审美的情感,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

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难点1.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研讨式。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练读磁带。

2课时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关于桥的课文,今天,我们从桥下走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的园林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就让叶圣陶先生带着我们走进苏州,走进那里的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叶圣陶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陈从周邀请叶圣陶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慨然允诺。

叶圣陶在序文中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后来这篇序文就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又删去了原文的第1自然段,篇名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共同特征来写?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师提示,可从每段的中心句入手)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D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蔷薇(qiángwēi)镂.空(lòu)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g)屈曲..(qūqū)鉴.赏(jiàn)栏.杆(lán)相间.(jiàn)依傍.(bàng)单调.(diào)蔓⎩⎪⎨⎪⎧màn 蔓延wàn 藤蔓mán 蔓菁模⎩⎨⎧mó模范mú模样(2)词语释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因,根据。

宜,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

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嶙峋: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诸如此类:与这相似的种种事物,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诸,众多,凡。

此,这,这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某某园林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某某园林的图画美、建筑美和艺术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深入研读课文,回顾说明文要素,探究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准确性。

某某园林的图画美;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

指导法、探究学习法。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某某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某某园林甲江南。

”某某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某某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某某为“园林城市”。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某某园林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某某某某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模.样(mú)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阑.干(lán) 镂.空(lòu) 蔷薇..(qiáng wēi)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苏州园林课题苏州园林总课时41课时主备人备课人教学目标一、体会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意图,进而体会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1、学习说明文学问。

2、简介及写作缘由。

教学过程环节师生活动反馈调整导入新课一、导入: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提问:1.学一篇说明文应首先从哪些方面入手?2.说明的顺序有哪几种?3.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有哪些?4.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二、及苏州园林的相关介绍:1.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有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2、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2.苏州园林简介: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著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纳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支配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新课学习三、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轩3、榭〔xuānxi〕池沼〔zhǎo〕对称〔chn〕重峦叠嶂〔lun〕(zhng)丘壑〔h〕嶙峋〔lnxn〕镂空〔lu〕斟酌〔zhēnzhu〕阑干〔ln〕蔷薇〔qingwēi〕2.解释词语: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规定适合的方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意和裁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18 苏州园林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要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灿烂文化的感情。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历史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呢。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交流点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交流点拨】(1)整体: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④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2)局部:①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②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③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交流点拨】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的回味。

(二)理清思路1.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1)第一部分(第1段),对苏州园林的总的评价。

(2)第二部分(第2~9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①第一层(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②第二层(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3)第三部分(第10题),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总——分——总。

3.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交流点拨】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三)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四、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四段:(1)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交流点拨】中心句是第1句;2~3句写假山;4~11句写池沼;这是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交流点拨】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这是处处写“画”,突出苏州园林“画”的效果。

(4)“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交流点拨】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2.第五段:(1)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简要解说一下。

【交流点拨】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交流点拨】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步骤四当堂演练拓展延伸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想想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交流点拨】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建筑物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采用逻辑顺序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介绍说明。

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亭子回廊不对称(自然之趣)假山配花木、活水配桥梁(自然美)高低俯仰生姿(映衬美)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美)细处注意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色彩——淡雅美总说→分述第2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再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度、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一堂课我们来品味一下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一)探究表达方式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

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

”(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

”(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2.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

”(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二)把握说明方法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小组内交流看法。

) 【交流点拨】1.作比较;(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有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三)揣摩说明语言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

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交流点拨】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交流点拨】“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交流点拨】艺术是强调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能去掉吗?)【交流点拨】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

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步骤三当堂演练拓展延伸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区别是什么?【交流】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的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说明、记叙、议论说明方法分类别作比较引用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严密精练、表现力强,充满情趣、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