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PPT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通用课件

学习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有助于培养个人的 道德品质、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个 人的成长和发展。
英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英雄
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为民族独立 和人民幸福而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 遗产和文化瑰宝。
中国近现代英雄
世界英雄
如南非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 他们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巨 大贡献。
确定分享内容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故 事,如民族英雄、革命先 烈、时代楷模等。
安排分享形式
可以是学生讲述、角色扮 演、朗诵等形式,鼓励创 新表达。
分享会流程
主持人介绍分享会目的和 要求,学生依次分享英雄 故事,最后进行总结和表 彰。
开展爱国主题实践活动
确定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红色旅游等。
锤炼品德修养
学习英雄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培养 良好的品德修养。
勤奋学习知识
向英雄学习,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勇于实践创新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勇于创新, 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04
个人如何践行精忠报国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03
当代英雄的榜样与启示
当代英雄的榜样
抗疫英雄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医护人员、 志愿者、科研人员等英勇无畏, 舍小家为大家,为抗疫胜利作出
了巨大贡献。
航天英雄
航天员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不畏 艰险,勇攀科技高峰,为人类航天 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脱贫攻坚英雄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扶贫工作者 深入基层,攻坚克难,为贫困地区 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卓越贡 献。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 PPT

特
中华文化 征
集 中 表 现
源远流长 历程: 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原因
包容性: 内容、意义
原因
表
现
博大精深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民 是什么:基本内涵(核心、主题) 族精神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必要性、重要性
弘
扬
中
华
要 求
文
化
和
民
族
精
神
“环顾世界的沉思”
探究1:结合课本81页材料一、材料二 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使整个中华民族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对于:维护国家统 一和民族团结,激励中华儿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 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易误易混辨析
1.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 学典籍的延续。
2. 认为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 3. 认为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就没有共同之处。 4. 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
族主义。 5. 认为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 6. 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练习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 是( ) A 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 神的全新面貌 C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目•案例分析: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案例•总结与展望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伟大和自豪。
展示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和进步。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精髓。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文化古代文明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科技成就革命传统与民族精神革命历程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让学生了解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民族精神阐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
英雄人物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英雄和民族英雄,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现代化建设成就与展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未来展望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课堂互动与讨论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爱国氛围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文化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2 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爱国体验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国家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人物形象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 切要求。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 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人物形象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 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长征介绍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
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
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他态度温和地说出的话, 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 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3. 随着阳光的转移 ,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 紫 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 直 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 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拓展探究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
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 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PT模板(2024)

2024/1/29
25
应对策略及建议
强化历史文化教育
通过加强历史和文化教育,让人 民深刻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 烂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爱国情感。
推广正面典型宣传
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发 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人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观。
创新传播方式
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创新 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方式,让更 多人接触和了解爱国主义内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PT模板
2024/1/29
1
目录
• 爱国主义精神概述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爱国主义精神 • 革命历史与英雄事迹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
2024/1/29
2
目录
• 当代社会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途径与举措 • 校园内外培育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实践案例分享 •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2024/1/29
2024/1/29
6
当代价值及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 神动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 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4/1/29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 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 心力,推动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
5
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在其中起了重要作 用。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 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 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19
4、忠孝传家,勤俭持家
所谓的忠孝之人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 耿,对自己的长辈是恭敬从命。
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等人忠臣孝 子,两件事耕田读书。虽在草野,不忘诗 书。贫不废读,富则兴学。
忠贞的官员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 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
29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等贵贱,均贫富。钟
相杨么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等 贵贱”的口号。这个口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还对政治地位问题提出了目标国历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均田免粮”
的口号已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当 时农民起义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意谓:天道运行刚劲雄健,相应于此,君子 应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 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9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孟子讲“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孟子·梁惠王》)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25
传统的民为邦本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两 个走向:一是表现于以封建帝王为代表的统 治阶级,他们将民众看做政权的基础,要 “保民而王”,利用民众力量为其统治效劳, 民众只是封建国家赋税兵役的来源,是工具, 是手段。二是表现于进步思想家,往往利用 民为邦本的口号,针砭时弊,劝诫统治者轻 徭薄赋,与民休息,甚而作为反对暴君苛政 的一种口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归根结 底,民为邦本的思想不是民主思想。民主思 想是在近代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产生、以法制 为基础的意识。
松有风骨雪难摧, 人有气节最可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

单元内容分析
课文解读
篇目
文体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
政论/开幕词 回忆录 回忆录 新闻 通讯 社论
你觉得这些篇目的顺序或者组合能不能有其他安排?本文这 样安排的依据是什么?
结构特点 ⑤ 标题、称谓、正文
写作功能
⑥
宣告会议开幕,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鼓舞与引导与会 代表建设新中国。
预习检查
概念 特点 作用 结构
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 话所用的文稿。 宣告性和引导性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 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 要的意义。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任务活动二 理清结构,品读内涵
3.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作者论述了三方面具体内容, 请指出这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具体内容:①回顾过去,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 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②立足当下,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阐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意义;③展望未来, 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美蓝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还有的表现党领导全 精神内涵。
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伟大
斗争,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单元内容分析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PPT优秀课件1

背景介绍:贺敬之词,马可曲,作于1943年。在日伪军
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抗 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发出了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广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 区的部队、机关、学校,都投入到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的大生 产运动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为了歌颂 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由鲁艺戏剧系的贺敬之 作词,音乐系的马可作曲》进行修改,整理为《南泥湾》, 并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
4.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团结就是力量》背景介绍: 牧虹词,卢肃曲。1943 年秋创作于晋察冀边区。原来是反映边区减租斗争的 同名小歌剧的主题歌(剧中的齐唱曲)。小歌剧由西北 战地服务团演出后,这首歌受到群众欢迎,于是作为 一首独立的群众歌曲广泛流传。歌曲气势雄壮,表现 出人民群众团结战斗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传到北平, 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民主运动中,起了团结群众、 鼓舞斗志的作用。
《松花江上》背景介绍:《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 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 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 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 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 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 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 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抗战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 父老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 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 暴行。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 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
汇报人:宏图网
前言
目录
01 02 03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第一部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 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 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 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 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 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 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
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 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1939年5月18日
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 “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 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 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 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是中华民族大团 结的里程碑。
第二部分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卢沟桥事变爆发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 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 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 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 的侵掠!”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 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 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 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 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按照1937年的比价
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 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
第三部分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4年抗战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 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 以武装抗击为主的艰苦斗争,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 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1938年7月,武汉举行群众大会纪念抗战一周年,国民参政会最年长的参政员、老翰林张一麟致辞说: “‘七七’是最光荣的一天”,“希望大家加强团结,抗战到底,‘永远竖起一条脊梁’。”
“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战让日军为之胆寒,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决死奋战 之状历历在目”“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 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 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 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 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 新的高度。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 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 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