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精神

合集下载

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一、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

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制造种种恐怖的暴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其施暴行为一直伴随着整个侵华战争过程之中。

面对日军的法西斯暴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和英勇的拼搏。

二、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

在抗战十四年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以身殉国的感人故事,从中折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奉献精神。

三、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中国一盘散沙。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睡狮”终于觉醒了。

四、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

中国抗战究竟有多少年?有8年抗战、14年抗战和15年抗战之学术争论。

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分期,均比西方战场上反击法西斯的时间要持久得多。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

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上所述,“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八字精神,无疑是抗战精神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抗战精神主要内容

抗战精神主要内容

抗战精神主要内容抗战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和品质。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在困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一种伟大力量。

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自尊自强抗战精神的核心是民族自尊自强,表现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抵抗和反抗。

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他们不仅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勇敢和决心。

2.团结一心抗战精神强调团结一心,表现为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

在抗战中,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积极参与到抗战中来,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中国人民以团结一心的姿态面对困境,展现出了卓越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

3.顽强拼搏抗战精神注重顽强拼搏,表现为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们在敌人的炮火和刀枪面前,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拼搏,不断进取。

无论是战场上的将士还是后方的人民,都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爱国情怀抗战精神强调爱国情怀,表现为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去。

无论是在前线的战士还是在后方的人民,都心系祖国、热爱祖国,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5.坚定信念抗战精神强调坚定信念,表现为中国人民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他们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相信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相信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

这种坚定信念使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不畏艰难,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伟大精神。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铭记抗战精神,传承和发扬这种可贵的品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战精神的六个方面

抗战精神的六个方面

抗战精神的六个方面抗战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勇敢、坚定的意志和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顽强,也体现在全国各个领域的抗战努力中。

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抗战精神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无论是战场上的将士,还是后方的军民,都积极投身到抗战斗争中,为保家卫国、驱逐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牺牲。

二、民族团结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抵御敌寇。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自卫队、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共同为抗战做出贡献。

抗战胜利的基础就是民族团结精神的凝聚力。

三、顽强抗争精神抗战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顽强抗争的精神。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面对强敌,经历了艰苦的战斗,但从未屈服,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

无论是长期抵抗在战场上,还是在日本占领区内进行秘密抗争,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坚不可摧的毅力。

四、自力更生精神由于侵略者的封锁和掠夺,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和物资严重受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开展军工、农工、文工等生产劳动,生产出一批批优秀的军事装备和物资供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坚定信念精神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坚定地相信自己必能取得抗战胜利。

无论是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还是普通的军民百姓,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人民是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的力量。

这种坚定的信念成为了战胜敌人的强大动力。

六、崇尚正义精神抗战精神中还包含崇尚正义的精神。

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为了捍卫正义和人类的尊严。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正义之心,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勇敢、坚定的意志和精神状态。

它包含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顽强抗争、自力更生、坚定信念和崇尚正义的几个方面。

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自从抗日战争成功打响以来,抗战精神始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极其丰富,包涵了民族进步、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意愿等多重方面。

首先,抗战精神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代表了一个民族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面对侵略和压迫时,中国人民发扬起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这种顽强的抵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整个中国民族,也让其他国际友人为之感动,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发展。

因此,抗战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全人类共同尊崇的领袖风范。

其次,抗战精神也向人们展现了民族志愿服务和自愿奉献的美德范例。

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多中国人士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为保卫祖国而付出自己的一切。

很多还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特长和技能,为抗战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例如,有的医生和护士,把自己的诊所和病房改造成了战地医院,设法拯救了大量的伤员;有的企业家,克服了各种困难,进行了巨大的捐赠和物资援助,支持了前线的士兵;还有很多普通民众,则通过群众运动和自发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募捐、义演等多种形式的抗战支持行动。

这些志愿服务和自愿奉献的美德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也对我们日后发展社会志愿服务事业,提升公共利他精神,都有至关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在抗战精神中,对民族自尊,坚贞不屈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

抗战期间,中国需要面对日本侵略军强大的军事、经济等多重威胁,相当一部分人感到过度恐惧和绝望,但中国人民没有放弃,相反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然能够保持一种自尊和坚定的气概。

这种气概来自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最深邃、最灵活的智慧。

这也意味着,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气馁,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稳定与繁荣。

最后,抗战精神的价值也在于它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抗战精神主要关注的是“力量、应变和胜利”的过程和策略,但也要注意到,它背后隐藏着爱国理念的深刻含义。

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

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

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中国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光辉而艰苦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勇敢抵抗外侮、捍卫国家尊严的伟大斗争。

中国抗战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品格,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为后代人树立了崇高榜样,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首先体现在坚定的意志与坚强的毅力上。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面对强大的侵略者,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然而,他们没有被打垮,相反,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奋起抵抗,坚守阵地,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抗争。

无论是长期的游击战争,还是顽强的抗战防线,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体现在民族团结与独立自主的坚持上。

中国抗战时期,无论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各个民族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侵略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精神。

同时,中国抗战还彰显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自主的坚定决心。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明确表达了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略和干涉,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自主,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身命运的掌控和决不屈服的精神。

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还表现在爱国主义与国家责任感上。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无私地为国家和民族付出。

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积极参与抗战,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牺牲生命,还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对国家的深厚的爱和责任感,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责任感也深深地熏染了中国人民的血脉。

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还体现在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上。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不仅是为了国家的独立自主,更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中国人民的抗战行为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赞誉,中国的战斗也使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更加坚定和稳固。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定追求,这种追求也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是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培育的,它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不断奋进。

研究抗战精神的著作

研究抗战精神的著作

研究抗战精神的著作
以下是几本关于抗战精神的研究性著作:
1. 《抗战精神论》 - 牛根生
这是一本系统地论述抗战精神的学术专著。

著者牛根生,是中国著名军事文化研究专家,通过对抗战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他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和分析。

2. 《抗战精神史》 - 徐友春
徐友春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这本著作中详细研究了抗战期间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奋勇斗争的精神。

他从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抗战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 《经历史的洗礼:中国抗战精神的价值再思考》 - 陈昌达
这本著作通过对中国抗战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探讨了抗战精神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性观。

陈昌达为抗战精神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并用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4. 《彩虹的角度:一个民族的自由抉择和自由选择——中国抗战精神的讲述》 - 穆青
穆青是中国当代作家和学者,他的这本著作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将抗战精神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通过深入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交流,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战时期人们顽强抵抗的勇气和决心。

这些著作都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抗战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这段历史时期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为追求和平与自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一、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强烈的团结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人们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中,形成了抗日战争的强大合力。

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以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命运为重,团结一心,共同抗敌。

二、舍生忘死,不屈不挠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论是战场上的将士,还是后方的民众,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信念,坚决抵抗,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不惜一切代价。

三、智勇双全,奋发图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智勇双全、奋发图强的斗志。

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民族工业,都出现了一批批英勇无畏的将领和科学技术人才。

他们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应对敌人的进攻,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同时,中国人民也在敌人的破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实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民族自尊,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情怀。

面对侵略者的屠杀和奴役,中国人民坚决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不愿做奴隶,不愿做亡国的人民,愿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奋起抵抗,坚决反抗。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了祖国的边疆,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五、和平与友爱,世界共荣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和平与友爱的精神。

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破坏,他们渴望和平,希望摆脱战乱,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他们积极参与国际抗战,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抵制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

他们希望通过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友爱,实现世界共荣。

总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

抗战精神演讲稿

抗战精神演讲稿

抗战精神演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抗战精神的演讲。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坚守抵抗,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探讨抗战精神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一、抗战精神的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历经了八年浴血奋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莫大的伤痛,但也锤炼出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同胞的坚韧和勇敢。

在那段历史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毫不退缩,团结一心,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抗战前线的军人和民众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这正是抗战精神的真正体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甘愿付出一切。

二、抗战精神的意义1.国家利益至上。

抗战精神教导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我们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为重,毫不动摇地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2.团结合作。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合力抗敌、团结拼搏。

纵观历史,抗战精神教育我们应当摒弃个人之见,团结合作,形成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取得胜利。

3.奋发向前,不屈不挠。

抗战精神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气馁。

只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才能迈向胜利的彼岸。

4.崇尚正义。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抵抗,捍卫了正义和自由。

抗战精神教育我们要秉持正义的道义,捍卫人民的权益,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奋斗。

三、抗战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启示抗战精神不仅仅适用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我认为抗战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几点启示:1.面对挑战,我们不能退缩。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问题和困难接踵而来。

我们不能因困难而退缩,而应以坚毅的抗战精神,勇敢地面对、应对挑战。

2.共同团结合作,共创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抗战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中的精神结晶,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抗战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一场企图灭亡全中国的战争。

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

”“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

”中华民族岂能接受这样的命运!“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

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不只是抗联将士的豪迈誓言,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在民族患难的时代,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砥砺着人们“血战到底的气概”,坚定着人们“光复旧物的决心”。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历史的经验;“人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国必自亡而后人亡之”,这是历史的警训。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并屡屡得逞,就在于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日’的原则下和衷共济,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才是出路。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化敌为友,实行第二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中华民族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

身处海外的1000多万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输,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焕发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燃起了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促成了规模空前的抗日运动和抗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前途和日本帝国主义必然
失败的命运。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中国人民一旦明白,面对野心勃勃、欲壑难填的侵略者,无论怎样善良地忍让都不能求得和平的时候,一旦他们明白,需要付出自我牺牲以求得民族的生存和荣光的时候,他们的胸中理所当然地激起气节之魂、豪迈之气,愤然而战,视死如归。

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

正是他们的英勇战斗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亡我之心,赢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弱国,没有力量在同日本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取得速胜,但她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韧性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直至将他们逐出国土。

这个过程是那样的曲折,那样的漫长,那样的艰苦,超乎常人的想象。

没有枪炮,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没有衣服,就赤膊上阵……阵地,得而复失;战斗,往来拉锯;战局,时好时坏……但无论怎样的艰难凶险,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都不能动摇抗战军民的战斗意志。

他们知道,在一个凶残野蛮的侵略者面前,除了战斗,别无选择;他们深信,只要坚持战斗,百折不挠,“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与那些民族失败论者和投降主义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爱国军民和有识之士不但对抗战充满必胜
的信念,而且深刻地认识到,抗战不但能够胜利,而且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复兴的机运。

哲学家冯友兰乐观地说:“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

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去了。

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

”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一百年来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压迫,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

全中国人民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全中国的最后胜利,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经发现了。

”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鼓舞着抗战军民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迈向最后的胜利。

抗战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激发于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和压迫。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侵略愈深斗争就愈坚,压迫愈重反抗就愈烈。

这是所有的侵略者、压迫者都不能逃脱的历史铁律。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无休止的侵略压迫,使中华民族被压抑百年的民族自尊自强的渴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巨大的能量和无比耀眼的光芒,凝聚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出弱国打败强国的历史奇迹。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