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屈光度检测、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眼科、眼镜店等第一线工作,从事眼镜行业验配,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眼镜验配、眼镜营销和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营销和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医学和眼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熟悉有关法规和管理。

(3)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眼视光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及营销,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知识和眼视光营销学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般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以人民健康为先。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

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营销、眼镜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各项课程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从事眼视光工作的良好作风、仪容仪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参加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掌握眼视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眼应用光学》课程

《眼应用光学》是视光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应用光学基础》的基本规律,掌握和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继课程眼睛光学和眼屈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部课程均为理论课。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2、《眼镜技术》课程

课程性质:眼镜是现代屈光矫正临床三大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觉功能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因为眼睛的生物特性,所以眼镜的校正功能相对眼睛的医疗健康而言,被称为“光学药物”,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总学时:138学时;理论学时:10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3、《眼科学》课程

本课程是供三年制专科眼视光学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眼的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眼科检查法等基本技能,以及眼科用药等基本知识。

眼科学基础是将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术、药物、光学器具等达到理想视觉状态。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学好眼科学基础对于眼病防治和视光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眼视光师对眼科学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眼科学与屈光不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眼视光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学时:165学时;理论学时:87学时;实验学时:78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

4、《视光学基础》课程

视光学基础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以眼视光技术临床基本检测流程框图为阐述线索,依照从视力检测、验光、近阅读附加、双眼视觉功能、眼前节健康检查、眼压和眼后节检查这样的科学流程,简洁描述各项指标的检查原理和机制,重点描述各种相关的检测内容和具体流程,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5、《验光技术》课程

验光技术是视光学教育中重要的技术课程,是眼视光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之一。验光技术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眼屈光学基础上,学习眼屈光检查的常规技术理论和技术方法。

总学时:132;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102;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

6、《双眼视觉学》课程

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完眼科学基础、视光学基础、验光技术、眼应用光学基础等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也是目前眼视光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

7、《角膜接触镜学》课程

本课程为视光学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专业课。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角膜接触镜自问世百年来,已经逐渐作为有效的视力矫正器具而被人民所接受。戴角膜接触镜的人越来越多,有关角膜接触镜的知识、技术也不断发展,角膜接触镜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和专业化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跨门类、多系统、相互交叉特征的边缘学科。本课程主要围绕临床实践进行理论阐述,突出临床实用性;重点讲述与角膜接触镜验配有关的主要技术;全面讲述与角膜接触镜技术有关的眼解剖、生理和光学应用知识;以医疗器具的角度去指导角膜接触镜的临床验配规范。

总学时:99学时;理论学时:78学时;实验学时:21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

8、《眼镜加工》课程

本课程为视光学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专业课。总学时:111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84学时。

眼镜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结构,通过亲手操作,巩固和强化课堂所讲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各仪器的认识及各项实践技能的掌握。通过理论联系实践,重视眼镜加工学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明确学习眼镜加工课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各种实践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9、《眼视光器械学》课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视光学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专业课。本课程通过各种眼镜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的解剖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仪器结构、仪器参数和使用功能等的关系,做到对仪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根知底,举一反三。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六、时间分配(按周)

全教学过程安排145周,其中教学118周(含毕业实习40周,考试4周),入学/

七、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精神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训、见习、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其中,实验、实训、见习在课程教学中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共40周。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表

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1335学时,平均周学时为24.3学时。

备注:根据各专业特色,可另外安排其他实训项目

十一、成绩考核与毕业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环节。成绩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考查成绩均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档案,60分为及格。

毕业考试专业技术综合考试:毕业考试包括实习期间成绩与毕业考试成绩两部分。

毕业考试科目为:眼镜技术、验光技术、实用眼镜加工学。

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查和考试、毕业考试全部合格,准予毕业。

附表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1.知识结构(小四号黑体)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