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第八章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
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分别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表面上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
-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2. 牛顿第一定律。
-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 定义。
-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 惯性的大小。
-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 惯性现象的解释。
- 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判断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的运动状态;得出结论。
三、二力平衡。
1. 平衡状态。
-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
- 实验:通过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方向、作用点等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 内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力的大小或判断力的方向等。
四、摩擦力。
1. 摩擦力的产生。
-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
- 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
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例如,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1、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 D.静止不动【答案】A【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
八下物理知识点【期末复习】

②天平的妥善使用:天平属于精密仪器,因此在整个使用中必须注意:a.轻拿轻放,不可让天平受到强烈振动.b.干净卫生,不可让盘、梁等沾上污物或受到锈蚀.c.取用砝码必须使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保证砝码的精确.d.用后应将游码归零,砝码归盒;横梁用固定圈固定,保证支架刀口不受损伤从而增强灵敏度.
②公式:F1/S1=F2/S2
③帕斯卡原理的应用:液压机、液压千斤顶等.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如图5-1(a),F=F1+F2,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如图5—1(b),F=F1-F2,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3)二力的合力围:F1-F2≦F≦F1+F2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运动快慢的改变;(2)运动方向的改变
3.惯性
(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的表现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固体;静止的、运动的物体;
2.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量筒使用前应看清量程与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所示体积单位一般是mL,即cm3.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尤其是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不能少得淹不住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筒.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稳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
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发动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平安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这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中有一条关于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是描述物体如何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详细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保持静止;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常常被简化为“物体具有惯性”。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明。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外力干扰的真空环境中,将一个物体推出一段距离后,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它会保持自身的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干扰。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 汽车行驶:当我们驾驶一辆汽车并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乘车的人会感到惯性的力量。
当我们急刹车时,乘车人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车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汽车减速,导致我们发生相对静止状态。
2. 自行车转弯:当我们骑自行车过弯时,因为车体保持惯性,我们会倾斜身体向内,以保持自身平衡。
这是为了使身体与车体保持重心一致,以克服向心力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3. 宇航员在太空中运动:在太空中,没有无阻力的空气存在,宇航员的运动将受到极少的阻力。
因此,一旦宇航员开始运动,除非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否则他们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一定律的扩展应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外,牛顿第一定律也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扩展应用的示例:1. 科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可以精确控制外力的影响,以观察物体如何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工程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在工程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如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们有时要利用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①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②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
(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
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
B、立即停下来
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
D、无法判断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1)惯性具有普遍性。
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是大还是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形状、受力情况等无关。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不是力,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应该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注意:
惯性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根据“汽车行驶得越快,刹车越困难”这种现象认为,汽车行驶得越快,惯性越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且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那么速度越小惯性也就越小,进一步推理,当速度大小为零时,物体的惯性为零。
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与假设矛盾,故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现象
解释惯性现象,可按如下四步进行:
(1)确定研究现象,即明确研究哪个物体;
(2)确定被研究物体原来的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
(3)确定被研究物体或物体的某部分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4)由于惯性,被研究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例题正在向前奔跑的人,当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分析:(1)研究对象:人;
(2)人原来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
(3)当人的脚被障碍物绊住时,由运动变为静止;
(4)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
综合上述四步可得答案:因为人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当人的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因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注意!
在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时,千万不能出现:
(1)物体在惯性作用下
(2)物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
(3)物体受到惯性作用
(4)这时物体具有了惯性
(5)惯性力大于阻力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不合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语句。
静止状态2.力的平衡
一、力的合成
1、定义: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
1,F
2
的合力F
合力
=F
1
+F
2
,且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
1,F
2
且F
1
>F
2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F
合力
=F
1
-F
2
,且方
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二、力的平衡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的状态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1)平衡力: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相互作用力:异物、同线、等大、反向。
(2)最大区别: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判断→→→三要素相同的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1、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四个条件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平衡态⇔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
(2)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一定受平衡力;
(4)若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一定处于平衡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
综上,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方法:①四个条件②物体是否处于平衡态。
例题1 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E、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F、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具备四个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A项满足四个条件故A项正确;B项中重力与压力方向都向下,不满足“反向”,且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也不满“同物”;C项中两个力不相等,即不满足“等大”;D项中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也不相等。
例题2 处于下列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
B、静止在桌面的文件夹
C、
D、加速下落过程中的雨滴
E、从光滑斜面上下滑的小车
F、匀速直线上升的直升机
G、小朋友沿直滑梯匀速下滑过程中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态,所受的力便是平衡力。
B、C项中的雨滴和小车速度都越来越大,即不是平衡态。
所以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
A项静止,D、E项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态,故A、D、E项所受的力是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