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十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doc
成都实验中学20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化学部分)(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13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草经集注》C 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D 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 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 AB.23 g Na缓慢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均为N AC.11。
2 L(标准状况)H2含有的中子数为N AD.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
1N A9.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Y、X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C.W元素与氢元素可能会形成W2H6D.Y元素的单质能从NaZ溶液中置换出Z元素的单质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 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浓硝酸Cu 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11.某防晒产品中含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简式如图)、丙烯酸(CH2===CH-COOH)、甘油(丙三醇)、水等物质。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十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

B
硅胶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
SO2 有毒
D
肥皂水显碱性
能做食品防腐剂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是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
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与铁的吸附性无关,故 A 错误;
淀上面的水 (3). 浓硫酸 (4). NO2-+NH4+
N2↑+2H2O (5). 硬质玻璃管中
蓝绿色固体变黑色,E 中白色固体变蓝,F 中溶液变浑浊 (6). b d (7). 让停留在装
置中的气体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
(8). 2CuCO3·3Cu(OH)2 或 3Cu(OH)2·2CuCO3 或
【详解】A、混合溶液中 SO2 被 FeCl3 氧化生成 SO42−,再与 BaCl2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 SO2 的还原性,A 正确; B、SO2 与 H2S 在溶液发生反应 SO2+2H2S=3S↓+2H2O,体现了 SO2 的氧化性,B 正确; C、SO2 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这是 SO2 在酸性溶液中还原 KMnO4 生成 Mn2+,体现了 SO2 的还 原性,C 错误;
D、SO2 与 Na2SiO3 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 H2SO3>H2SiO3,D 正确。 答案选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萘(
)是最简单的稠环芳香烃,萘与足量氢气充分加成的产物一氯代物有 2 种
B. 酚酞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结构中含有羟基(—OH),故酚酞属于醇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周周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B.Y、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
1
C.四种元素中 W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D.W、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一定是 Z>Y>X>W
4.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的发生装置
除去 SO2 中的 少 准 确 量 取 一 定 体 积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11.(17 分)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
3
实验流程:
装有足量干燥 装有氧化铜 盛有足量浓硫酸 测定生成
制取氨气 → 剂的干燥管 → 的硬质玻管 → 的洗气瓶
→ 氮气的体积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 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龙泉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周周考试题
化学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HD
B
胆矾
石灰水
C
火碱
蔗糖溶液
硫酸钡 氯化钠
HNO2 氨水
NH3 三氧化硫
D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钾
2.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碘化氢
乙醇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 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氯乙烯塑料可用来制造包装材料,如食品保鲜膜、农用薄膜等B.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C. 从牛奶中提取酪素,可用来制造食品和塑料D. 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并通过加萃取剂等操作,便可获得大量溴单质【答案】C【解析】【详解】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可制造食品保鲜膜,故A错误;B、煤干馏后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而煤中没有苯、甲苯、二甲苯,故B错误;C、酪素是从动物奶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从牛奶中提取酪素,可用来制造食品和塑料,故C正确;D、海水中溴的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其浓度太低,所以必须先对海水浓缩富集,然后再用氯气氧化、萃取剂萃取,获得溴单质,故D错误;选C。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H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 AB. 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 AC. 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2N AD. NO2与足量H2O反应产生1.12LN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1N A【答案】B【解析】【详解】A.H2O2为液体,2.24LH2O2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A错误;B.1个铵根离子中含11个质子,故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 A,故B正确;C.SO2、O2反应生成SO3为可逆反应,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应小于2N A,C错误;D.未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确定1.12LNO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选B。
3.由SO2和O2制备SO3(熔点16.8℃,沸点44.8℃)的模拟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①中的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B. 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SO2C. 裝置③反应管中的铂石棉用作反应的催化剂D. 从装置⑤逸出的气体有过量的SO2和O2【答案】C【解析】A项,进入高温反应管的气体必须干燥,①应是浓硫酸,故A项错误;B项,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B项错误;C项,通常情况下,SO2和O2反应很慢,需用催化剂催化,故C项正确;D项,该反应是可逆反应,④中逸出的气体主要是SO2和O2及少量的SO3气体,则⑤中应盛放碱石灰,可除去SO2、SO3,故D项错误。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四周周考化学试题

成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4周周考试题化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经提纯的二氧化硅B.“地沟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C.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D.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2.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CCl4和水B.酸碱中和滴定C.吸收HCl尾气D.中和热的测定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H+4、Al3+、NO-3、Cl-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Fe2+、ClO-、Na+、SO2-4C.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中:SO2-4、Na+、NO-3、Cu2+D.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2-3、S2-、Na+、K+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质的沸点:Z>WB.简单离子半径:X>WC.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 .X 、Y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5.用H 2可将工业废气中的NO 催化还原成N 2,其能量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则NO(g)+H 2(g)===12N 2(g)+H 2O(g)的ΔH 为( ) A .0.5(a +b -c -d )kJ·mol -1B .0.5(c +a -d -b )kJ·mol -1C .0.5(c +d -a -b )kJ·mol -1D .0.5(b +d -a -c )kJ·mol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 增大B .pH 均为5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1 000倍,所得溶液的pH 均等于8C .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 4ClD .室温时pH =3的硫酸和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小于77.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强的电池,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为4VB 2+11O 2===4B 2O 3+2V 2O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a 为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每消耗1 mol VB 2转移6 mol 电子C .电池工作时,OH -向电极a 移动D .VB 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VB 2+22OH --22e -===V 2O 5+2B 2O 3+11H 2O8.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周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
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
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
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6 g O2与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 AB. 标准状况下,3.36 L CHCl3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6N AC. 0.1 mol O2与0.2 mol SO2混合,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D. 1.8 g 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答案】A 【解析】【详解】A.O2与O3都是由O原子构成的,1.6 g O2与O3的混合物中含有0.1 mol O原子,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CHCl3呈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B错误;C.O2与S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4N A,故C错误;D. 1.8 g (0.09 mol) D2O中含有中子0.09 mol×10=0.9 mol,故D错误;答案:A。
2020届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B【解析】A、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有化学变化;D、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有化学变化。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 “日照澄州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C.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盐酸,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硅酸盐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
成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周周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度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周周考试题化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倒掉水后,水在仪器上应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B.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大C.将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导管中插入使其连接起来D.做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解析:选B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倒掉水后,水在仪器上应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A项正确;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会有热量损失,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B项错误;玻璃导管蘸水后,有利于插入橡皮导管中,C项正确;稀硝酸能溶解银,可以用稀硝酸清洗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内壁附着的银,D项正确。
2.下列药品能存放在同一橱柜中的是()①NaOH②浓硫酸③浓盐酸④KMnO4⑤活性炭⑥甲苯⑦苯⑧KClO3A.⑤和⑧、④和⑧B.②和③、①和②C.②和③、⑥和⑦D.④和⑤、④和⑥解析:选C 根据酸碱不能混放、易燃物质不能与氧化剂或易爆剂混放的存放原则,NaOH 不能与浓硫酸、浓盐酸混放;活性炭、甲苯与KMnO4、KClO3不能混放。
选项A中的⑤和⑧不能混放,选项B中①和②不能混放,选项D中④和⑤、④和⑥皆不能混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B.将1 mol·L-1的NaCl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 .用pH 试纸检验某溶液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湿润解析:选A 为了防止FeSO 4被氧化,则应将FeSO 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A 正确;容量瓶不能长时间保存试剂,B 错误;有些玻璃仪器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例如试管等,C 错误;用pH 试纸检验某溶液的酸碱性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湿润,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十四次周考试题(含
解析)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是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与铁的吸附性无关,故A错误;
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与水不反应,故B错误;
C.SO2有毒,不能做食品防腐剂,故C错误;
D.肥皂水显碱性,能够与蚊虫叮咬释放的酸反应,可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故D正确;故选D。
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意蕴含蓄,意境深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
化学变化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故①正确;②“烟”是固体小颗粒弥漫在空气中,不一定是PM2.5的固体颗粒,故②错误;③“香”体现了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故③错误;④植物的腐烂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故④正确;故选C 。
3.根据SO 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混合溶液中SO 2被FeCl 3氧化生成SO 42−,再与BaCl 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 2的还原性,A 正确;
B 、SO 2与H 2S 在溶液发生反应SO 2+2H 2S=3S↓+2H 2O ,体现了SO 2的氧化性,B 正确;
C 、SO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这是SO 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 4生成Mn 2+,体现了SO 2的还原性,C 错误;
D 、SO 2与Na 2SiO 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 2SO 3>H 2SiO 3,D 正确。
答案选C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香烃,萘与足量氢气充分加成的产物一氯代物有2种
B. 酚酞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结构中含有羟基(—OH),故酚酞属于醇
C. 溴水能将甲苯、己烯、CCl4、乙醇四种溶液鉴别开来
D. 的名称为2-甲基-戊醇
【答案】C
【解析】
【详解】A.萘()与足量氢气充分加成的产物为,由结构对称性可知,含3种位置的H,则一氯代物有3种,故A错误;
B.中含酚-OH和-COOC-,该物质为酚或酯类,故B错误;
C.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后静置,甲苯的密度小于水的,且不溶于水,出现分层,上层是有色层;己烯能使溴水褪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且不溶于水,下层是有色层;乙醇和溴水互溶、不分层,因此甲苯、己烯、CCl4、乙醇分别与溴水混合的现象为: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溴水褪色、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不分层不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D.中主链含5个C,-OH在2号碳上,甲基在4号C上,名称为4-甲基-2-戊醇,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常见有机溶剂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大小的比较,同时注意萃取原理的应用。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
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 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