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生命科学纵横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作答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作业电信学院通信1104班黄文俊112110821.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三域和五界系统?有何联系和区别?答:生物分类的三域:細菌域、古細菌域和真核域。
生物分类的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三域之间的联系:三域系统由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
他依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认为这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均是从一个具有原始遗传机制的共同祖先分别进化而来。
有人认为生物的根应该在真细菌之内﹐很多真细菌的类群在古细菌之前分支出来﹐很晚古细菌和真核生物才彼此分开。
除了遗传机制、古细菌与真细菌、真核生物还分别在遗传物质与细胞结构等方面有联系。
三域之间的区别:上世纪70年代末,Woese等人用他们独创的技术分析了200多种细菌和真核生物(包括其中的某些细胞器)的16S(或18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寡核苷酸谱,发现古菌在16SrRNA的系统发生树上和其它原核生物的区别。
这两组原核生物起初被定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和真细菌(Eubacteria)两个界或亚界。
后来Woese认为它们是两支根本不同的生物,遂重命名其为古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a),这两支和真核生物(Eukarya)一起构成了生物的三域系统。
虽然古菌与细菌相似,染色体DNA呈闭合环状,基因也组织成操纵子,但在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古菌却具有明显的真核特征。
在膜结构和成分上,古细菌膜含醚而不是酯,其中甘油以醚键连接长链碳氢化合物异戊二烯,而不是以酯键同脂肪酸相连。
而在进化速率上,古细菌比真细菌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性。
五界之间的联系:五界组成了一个纵横统一的系统,从纵向上看,它显示了生命历史的三大阶段:即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具有三个分支)。
在横向上看,它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营光合自养的植物,为自然界的生产者;分解和吸收有机物的真菌,为自然界的分解者;以摄食有机物的方式进行营养的动物,为自然界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分解者)。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生命科学导论思考与讨论习题解答刘贵忠第一章1.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1)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
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合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
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面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
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
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请您对这一问题作比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
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
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
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命科学纵横课程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课程思考题1、简要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病毒是生命吗?答: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都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都具有应激性;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病毒不是生命。
因为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病毒虽然能通过自我复制来繁殖后代,但不能独立的新陈代谢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2、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三域和五届系统?有何联系和区别?答:生物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三域系统即为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五界系统即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三域和五界系统的联系和区别:三域系统和五界系统分别为对生物不同的分类方式,是不同的分类标准;三域系统中,将生物按照有无细胞核分为真核生物及细菌域、古细菌域,其中无核的分为细菌域和古生菌域,五届系统中则划分的更为详细,相对应的将真核生物域划分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等。
总的来说,不管是三域系统还是五届系统,都是不同的人对生物分类提出的不同学说,不过总会有一些生物的归属不明确,所以就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是每种都有一定的缺陷。
3、解释为什么冰漂在水上?有何生物学意义?答: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从生物学角度,将冰的晶体中排列开来的分子与液态水中密集的分子相比较,冰中较稳定的氢键的形成使得分子“伸开手臂”,因而冰就不像水那么结实,冰会漂浮在水面上;冰漂在水上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其一为在寒冷的冬天,冰层下面的水是流动的,其二温度不是很低,这种环境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水生生物的种类非常繁多,在生物界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了冰漂在水上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更加丰富多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4、比较纤毛和鞭毛的异同。
答:相同点:从组成结构上来说,纤毛和鞭毛都是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即中央轴纤丝、围绕它的质膜和一些细胞质;两者都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鞭毛和纤毛的运动是由于它们局部弯曲,从基部向顶端波浪式地推进的结果;不同点:纤毛较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而鞭毛较长,数目少,运动时节律性相对来说较弱;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是如何利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差异发挥作用的?答: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生命科学纵横课后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课后思考题1、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谈你对生命和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
答:生命是自然最神奇的创作,很小的时候以为要会动的东西才是生命,后来慢慢懂得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生物是具有生命、生存意识、生存性能的自然物体。
生命和生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具有的本质、属性、规定和规律,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运动、行为是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意识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观察一个自然物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虽然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有共同的自主生存性质和生存意识,但是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自主生存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生物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生命都具有特殊性。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并根据这一认识和把握向未来设计自己。
一个人的价值观,从一出生就开始逐渐萌发,逐渐形成的,是以在他人那里接受和自己回报的信赖,尊敬为基础,从模仿和吸取双亲及亲近的人的言行中形成的,以“感化”的形式接受过来的。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体系也并不完全一致,还包含着分裂和矛盾。
因此,原封不动地吸取过来的只是“价值感”。
而非“价值观”。
只是到了后来,随着人的成熟,才开始形成基本的人生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人生价值观的多样化。
对待人生的看法,过去只有一种解释能被接受,现在却允许多种解释的存在。
与此相应,人生价值体系也就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
在价值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是半强制或强制地接受一种划一的价值观,而必须做的是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中去找寻正确的,合乎自己的价值观,并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
生命科学纵横作业

思考题:为什么流动和镶嵌都是描述膜结构的?答:我们在高中时就学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组成。
特指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针对细胞质膜提出的一种膜的结构模型,描述膜为结构和功能上不对称的脂双层所组成,蛋白质以镶嵌样模式分布在膜的表面与内部,并能在膜内运动。
此模型也可适用于亚细胞结构的膜。
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亲脂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其主要观点有四个:二、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另外,大多数膜蛋白分子是功能蛋白。
三、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能够以进行横向扩散的形式运动,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四、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
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流动镶嵌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
第二个特点是,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再是封闭的片状结构,以适应细胞各种功能的需要。
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细胞膜表现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膜的流动性是指膜结构分子的运动性,它包括膜脂的运动和膜蛋白的运动。
多年来,人们借助于不断创新的实验技术,对于膜结构特性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并不断取得进展。
膜脂的流动性膜脂的运动[5]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膜脂分子处于运动状态。
膜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旋转异构运动、左右摆动以及翻转运动等。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

一、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 生命科学可以分为前生物学时期、古典生物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以及分子生物学时期。
前生物学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着手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形态及其本性的描述和记载。
古典生物学时期科学家除了继续对各物种的特性进行描述外,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的水平。
经过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初步阐明生命科学规律的理论和学说,标志着生命科学正在酝酿一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研究的变革。
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家已经不再囿于以观察、描述性的手段研究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迈开了窥视生命奥秘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时期生物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二、简要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病毒是生命吗?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在于:A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严谨的结构;B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体可以通过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C 生物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D 生物体具有遗传变异的特征,既保证了生命的稳定延续,又为生命进化提供了动力;E 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是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外鞘构成,其大小、形态和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它仍符合上述特征中的B、C、D、E 项特别是有新陈代谢致以最根本的特征,所以毫无疑问,病毒也是生命,只是它有它存在的特殊性。
三、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什么是双名法?解:五界系统: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 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五界系统中没有病毒是因为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而且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1.简要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病毒是生命吗?答: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群体进化的历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病毒是生命。
2.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三域和五界系统?有何联系和区别?答:三域系统: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三个主要的组即域,分别为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域。
细菌和古细菌域,是两类非常不同的生物,它们都有原核细胞。
所有真核生物(具真核细胞的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域,可进一步分为四个界:植物、真菌、动物和原生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菌类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其中前四个均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均为原核生物。
联系和区别:三域学说是1993年美国Illinois大学的CarlWoese在魏泰克1969年(R.H.Whittaker)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上提出的,在“界”这个生物分类阶元上新增“域”这个概念。
将其中生活于极端环境中(如缺氧、高温、高盐)的原称为真细菌的原核生物独立为古细菌域。
将原来的原核生物界提升为“细菌域”,所有真核生物统归“真核生物域”。
3.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答:a.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b.细胞学术的建立推到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揭示了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和共同起源,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命科学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打开了通向“胚胎学”、“遗传学”和“进化论”这些现代概念的通道。
4.比较纤毛和鞭毛的异同。
答:相同:a.纤毛和鞭毛都是细胞的可运动的附属物,是细胞上的突起,它们有助于细胞位置的移动。
b.有些纤毛和鞭毛是不运动的细胞的突出物,是最外层的一部分。
它们在此处的功能是使液体流过细胞表面。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思考题09211079 郝梓萁第一单元、绪论1.简要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病毒是生命吗?1)结构有序(order)2)生理调节(regulation)3)生长和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4)能量利用(energy utilization)5)环境感应(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6)繁殖(reproduction)7)进化(evolution)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
2.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1)克隆:正面——能为医学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活体器官;反面——如果用于人类自身的复制、繁殖,将打破人类的伦理界限。
2)转基因:正面——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提供了无限空间;反面——为生物的基因突变埋下了定时炸弹。
3)生态系统调控:正面——为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有利;反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完全认识和掌握,目前看了有利的调控,将来很可能成为生态灾难的根源。
3.你认为在我校是否应该开设生命科学课程?为什么?有何建议?我认为我校应该开设生命科学纵横这门课程。
因为生命科学这门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让我们认识生物的基本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史,探求生命活动的本质。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尊重自然,热爱生命,追求人-自然-社会的统一,以及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建议:多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开展生命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单元、细胞生物学4.简述细胞学说的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起源》思考题1、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类起源的研究有什么帮助?答:线粒体夏娃现代人的共同祖先,生活28.5-14.3万年前的非洲女性,为人类起源中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证据。
2、夏娃线粒体研究如何证明人类的非洲起源?答:生物的细胞器是从母体得到的,应该是同母体一样的.如果人类的线粒体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到我们都是出自同一个母体的. 夏娃线粒体的出现时间在大约20万年前. 既然我们都是一个母体的那么以前的,如我们中国人是77万年前北京猿人后代的观点就不成立了. 同时在现代各种族中,非洲人之间的线粒体DNA的差异最大,这表明非洲人线粒体DNA中所积累的突变最多。
突变时和时间成正比的,这就说明了非洲人是最古老的种族,从而也证明了非洲人是最早出现的现代人类。
既然,非洲人是最早出现的现代人类,而且现代人类有同一个祖先, 那么就说明了现代人类最早是出现在非洲的.3、如何利用Y染色体突变位点绘制人类的迁移路线图?答:虽然每个人的DNA 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的DNA 中有一些被称作“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 的部分,它们一代接一代原封不动地遗传下来,很少有突变。
基因地理工程项目重点研究两种遗传物质中的标记:一种是线粒体DNA,由母亲传给孩子;另一种是Y 染色体,由父亲传给儿子。
而Y染色体上的突变位点便可能是长久以来人类一次次迁移造成的突变。
4、目前人类进化是否还在进行中,为什么?答:人类进化已经停止,因为物种进化所需条件:空间隔离,群体数目较小,自认选择的压力,这些条件对于人口众多全球一体化的现代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1、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什么是双名法?答:五界系统: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得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五界系统中没有病毒是因为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而且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
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所以五界系统不包括病毒。
双名法: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
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表示该种的主要特征或产地。
在学名之后应写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学名都应以斜体字打印出,手写时应在学名下划横线表示。
2、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生命科学可以分为前生物学时期、古典生物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以及分子生物学时期。
前生物学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着手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形态及其本性的描述和记载。
古典生物学时期科学家除了继续对各物种的特性进行描述外,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的水平。
经过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初步阐明生命科学规律的理论和学说,标志着生命科学正在酝酿一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研究的变革。
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家已经不再囿于以观察、描述性的手段研究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迈开了窥视生命奥秘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时期生物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3、简要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病毒是生命吗?答:1.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2.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繁殖、生长和发育;4.有遗传变异特性;5.能适应环境,有应激性,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病毒是生命。
4、人类能实现长生不老吗?为什么?答: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可能。
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
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并开始死亡了。
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如果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现一种端粒酶使端粒不会缩短,从而使细胞不停止分裂,细胞将不会衰老,个体就不会死亡,人类将会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5、你如何理解生物进化?进化是有方向的吗?为什么?答: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生物进化有方向,它向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因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是随机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但由于对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很小,在进化中作用很小;自然群体存在的遗传变异足以对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作出反应,自然选择是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自然选择,处在不同环境下的有利基因分别被固定,最终可使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
6、什么是核酶?有何生物学意义?答: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核酶的生物学意义就是,核酸可以仅依靠自身,而不依靠蛋白质即可进行催化活动,打破了生化催化一定需要蛋白质的限制。
7、镰状细胞贫血病是由隐性等位基因引起的,大约每500名非洲裔美国人中有一人(0.2%)患镰状细胞贫血病。
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携带镰状细胞贫血病等位基因的人占百分之几?(提示:0.002=q2)答: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携带镰状细胞贫血病等位基因的人占8.54%。
8、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答:1.种间竞争2.捕食3.共生(寄生、互惠共生)4.群落关系网的复杂性(群落干扰、生态演替)9、何谓自然选择?答: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种理论。
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更能适应环境而有利于生存和能留下更多后代的基因和个体的频率会增加,相反,则频率会减少。
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0、比较纤毛和鞭毛的异同。
答: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鞭毛较长,数目少;纤毛与鞭毛有相同的结构,但较短,数目多。
细菌的鞭毛则有完全不同的结构。
鞭毛一般长约150微米,纤毛5~10微米,两者直径相近,为0.15—0.3微米。
大多数动物和植物的精子都有鞭毛。
精子及许多原生动物都以鞭毛或纤毛为运动器。
纤毛和鞭毛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中央轴纤丝、围绕它的质膜和一些细胞质。
轴纤丝从纤毛或鞭毛底部的基粒直达顶端,为一束直径约220—240埃的微管,在基粒底部,则集聚成圆锥形束,深入到细胞质中。
4.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有何区别?答:人体衰老是指个体衰老死亡。
而细胞衰老是指单个细胞的衰老死亡,它是存在于整个生命活动的每一个时刻。
另外细胞衰老对生物有益,因为个体每个时刻都在成长,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只有旧的细胞衰老死亡,新的细胞生成,才能使个体不断更新,不断发育。
6.印度的动物、植物和邻近的南亚地区动物、植物有很大不同。
试从地球板块移动方面作出解释答:印度是属于印度板块。
印度板块为次级的大陆板块,属于印度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
印度板块形成于九千万年以前的白垩纪,自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分离,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约在五千到五千五百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时期和亚洲撞合。
所以它和南亚地区的亚洲版块不同,几百万年前这里的生物不同,经过不断地进化演变使得当今两地的动植物有很大的区别。
8.简述细胞学说的内容。
答: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3.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4.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7.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8.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9.能够发生生物进化(微进化)的最小生物学单位是什么?为什么?答:种群因为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叫做该基因的频率。
所有不同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出现的比例,就组成了种群基因频率。
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原因,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自然选择实际上是选择某些基因,淘汰另一些基因,所以自然选择必然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思考题9. 能够发生生物进化(微进化)的最小生物学单位是什么?为什么?答:种群因为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叫做该基因的频率。
所有不同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出现的比例,就组成了种群基因频率。
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原因,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自然选择实际上是选择某些基因,淘汰另一些基因,所以自然选择必然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0. 现代综合论关于适合度的定义对“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提法做了哪些修正?答:现代综合论(modern synthesis)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特别是种群遗传学的成就,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且考虑到环境因素作用的进化理论。
现代综合论又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1)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通过有性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合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进化是由于群体中基因频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常使一个种群分成许多亚种,亚种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一步发生变异就可能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迈尔在概括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特点时指出,它彻底否定了获得性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现象是群体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现代综合进化论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学说,能较好地解释各种进化现象,所以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进化论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11.为什么在一个与大陆接近的岛上比在一个更独立的大小类似的岛上,较少见异域物种形成?答:异域物种形成:几个地理过程可以将一个种群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种群。